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記者:現在回過頭來看社會上的許多人,比如說他的理想實現啦,就覺得他有些很特殊的才能,那麼您是不是覺得理想是那麼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專利?您覺得普普通通人,也就是非常一般的人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理想。

  路遙:不能把理想當作一種職業好壞的標誌。我認為每一個人不管他事什麼工作,在每一個行道里都應該有追求,這種追求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比如你能當一個作家,通過努力實現你的理想,這很好;但是你覺得你的才能是當一個好木匠,最後做出很漂亮的家具受到大家喜歡,千家萬戶都爭著使用,未見得比當一個蹩腳的作家差。有人搞服裝,這也是普通工作,但是由他做出的衣服大家都喜歡穿,這也是很好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硬要在服裝工人、木匠和作家這三者之間分出哪種理想是最好的理想,我認為只能得出愚蠢的結論。每一個都根據自己的條件,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生活追求,都可以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

  記者: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是非常遙遠的,那麼您覺得理想怎樣才能普通成現實。

  路遙:如果一個人不經過努力,不經過勞動,不經過創造,那麼還想入非非,這種“理想”最後只能是空想。我認為把理想變為現實實際上就是人生的全部內容。人活著就是要把自己無數的夢想和理想變為現實。當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實現,但是你在整個一生中總有應該實現的理想或是夢想。

  記者:現在社會上講實惠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講理想的人有人也說是越來越少,你沉得理想和實惠之間是否有矛盾,就是說是不是講理想就不講實惠,講實惠就不講理想。

  路遙:這是一篇大文章。在現在的青年身上是存在一種追求實惠的傾問,理想的光芒有些暗淡。我們現在發展經濟建設,這個過程中必然要影響到人們的意識。人們計較一些個人的實際問題,講究實惠,也可以理解。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要以犧牲自己的理想作為代價的,尤其是這幾年,老是感覺到我們的生活中缺一種什麼東西。我想是缺少了一點羅曼諦克精神。現在青年人的羅曼諦克精神太少了。我甚至還想專門寫一部小說反映這個問題,題目叫《尋找羅曼諦克》。

  我覺得在青年人身上應該有一種羅曼諦克的東西,尤其是在一個太世俗、太市民化的社會中,羅曼諦克能帶來一種生活的激情。想想戰爭年代,那時候男女青年有什麼物質的享受?

  但他們那麼年輕,有的人在二十來歲就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為一種理想,為一種精神,而使青春激盪。這種活法,是非常令人激動和感奮的。如果一個人在精神生活上沒有光彩,即使他有好多錢,仍然是貧困的——和貧困一樣可悲。

  記者:您剛才您到現在的年輕人當中普通缺少一羅曼諦克的精神,也就是說活得太實在啦。我們從我們從事的工作中,從許多青年人的來信和談主知中也能夠理解到青年人的這種苦悶。我們想問您,如果一個青年人感覺到自己滿足於現狀,有點不思進取,沒有什麼追求,也沒有什麼追求,也沒有什麼理想,但是,他來向您請教,請您給他出個主意,您將如何告訴他。

  路遙: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們所有的人一生要思索的問題。如前面所說實際上就是我們應該咋樣活著,或者說咋樣活著才有意義。在任何時候,在物質不發達的時候,一直到物質發達的時候,永遠存在人應該活著這樣一個問題。好多問題要青年自己解決。歸根結底,我們需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不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和一種過分的自我主義。也就是說,我們不僅使自己活得很,也應該想辦法去幫助別人。

  無聲的洶湧——讀李天芳、曉雷著《月亮的環形山》《月亮的環形山》我是在四天之內讀完的,我感到作者通過這部小說,把握住了小說創作的箇中三味,甚至把握到了一種幾近純青的程度。

  要具體地談這部作品,幾乎無從談起,但你處處感到一種無聲洶湧,這就是本事。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是否就屬這種境界?作者表達的是對生活的整體經驗,而不是講故事,處處都是思想的火花和情緒的激流,因此處處引起你的觸動。

  一般的者要讀故事,讀曲折離奇的故事,而高層次的讀者決不滿足於聽故事,而要求讀生活。故事完整而共它一切方面乏味的小說,讀《月亮的環形山》這樣的書,就願意一直讀下去。這種小說,很難跳著讀,只能字字句句地玩味,這是因作品處處滲透著作者獨特而真實的感受,對讀者有一種不可抗拒的牽引。

  有的小說,看似故事很吸引人,但隨時都讓人疑竇突生:

  生活是這樣嗎?這可能嗎?作者只有設身處地,讓人信用,才談得上讓人接受,讓人感受。好的長篇小說,看似“無事”,實上處處閃爍著對生活的真知灼見。每一段的每一句都要寫得好,不僅僅是寫得正確,前後左右抽扯照應住主不夠了,而應該在每一個段里,甚至在幾個短句中,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東西,在一個小小的語言的漩渦里、段落的港灣里,都要有豐富的層次,豐富的景致。只要每一段都寫好,比刻意追求一個完整的故事更有魅力。天芳散文的語言和曉雷詩的語言,這一次完全蛻主烴為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語言。應該有散文、有詩,但在小說中,散文和詩都應該成為小說中的散文和詩,成為真正的小說語言。也正因為這樣,這部小說才區別於其它小說。有的小說追求新聞報導式的爆炸效果,而這是一個追求藝術效果的作品。小說不能靠事件去衝擊。這個小說顯然企圖用藝術來征服者,因之我讀起來特別有興趣。真是無從談起,但寫成了三十多萬字。要達到這一點,可不容易。我還未讀後邊的時候,就在想像,等到把後邊讀完後,就發現和我想像的完全吻合。一切都是自然的。只有巨大而充匠心的勞動才能造成不露加工痕跡的作品。

  有的人可能把這種小說僅僅看作是語言講究,這種認識是淺薄的。最主要是一種深切的體驗和感受。這部書使我感受到了內容上的一種真誠性,這種真誠性又得到了一種強有力的表述。有的小說缺乏生活的真誠感,只是為寫而寫;有的雖然具備真誠,卻不能通過藝術特別是語言的品味達到。而這部作品儘可能把兩者結合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對生活的深切感受和理解,然後才是語言的表述,這兩者的結合,才能造成真正意義上的小說。這部小說的真價值就在於此。儘管描寫是平靜的,但內心充滿了暴風驟雨。把讀者引進心靈深處,這才是一個真正博大的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座無邊的宮殿。作家體驗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讀者是跟著作家提供的體驗去思索的。因此,這部小說在外部的結構上似乎特別平淡,但具有真正內在的張力。

  《月亮的環形山》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對人的心靈世界的開掘,它追求另一種格局的廣大。《九三年》和《簡愛》不同,一個著重於社會史的描繪,一個著重於心靈史的開掘,但不能說哪一個比哪一個更大更重要。實際上心靈的世界最大。羅切斯特和簡愛的心靈通向全世界。《簡愛》我讀過不少遍,這種小說很有魅力。淺薄的書評家往往注意外在的形式上的各種小花招。不要為了擴大容量,硬把不相干的東西拉進來。

  《月亮的環形山》不是這樣,沒有從感情岔出去的描寫。

  我從寫小說的角度,邊讀邊分析這部小說的章節和段落,最後認為,只能是現在這樣寫。很少得多餘的,也很少有不到的。只能是這個樣子。我認為小說應該這樣,既要淋漓盡致,又要有所節制。不到火候,令人遺憾;火候太過,同樣令人遺憾。藝術就是和諧,而恰如其分就是和諧。不到或多餘,都破壞和諧。

  小說的博大,是作家對生活的視角要開放;僅僅把故事扯得東南西北,未見得開放。而這部小說在思維方式和揭示人物心理方面,都是開放的。作者過去的散文、小說或詩歌作品,都有拘謹感,這一次能夠放得開,而且越到後來越放得開。重要的是,對那個時代的生活、思想、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方式、生活形態等等的把握,都是準確的。這些寫准了,讀小說就使人進入甚至沉浸於那個時代,使我們產生這樣一種思緒:儘管我們曾經是多麼幼稚,但那個時代依然是美妙的,令人神往的。

  實際上,用藝術去篡改生活,篡改歷史,那才是一種真正的幼稚。這部小說對當時各種人物的描寫,尤其是對那些在今天看來是僵化的或不好的人物的描寫,都是有節制的作者是從社會的象度來評判、來檢討的,沒有從個人的好惡出去否人物,這是一種歷史的俯瞰。所描寫的那一群人給人留下特別清晰的印象,這是很不容易的。“莫斯科在你的筆下清晰可見”,這是對作品的最高褒獎。一部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和環境給人留下特別清晰的印象,這是起碼的,也是最不容易的。

  小說的結尾也好,最後那一段特別好,這種結尾只有在那種時代,帶一種深遠的詩意,給人一種特別溫馨的感動。但我感到,小說結尾時對對幾個人物命運的照應,周蔚和韋村賢的筆墨稍微輕了點。我認為,在快要結尾的某個時候,對所與的人和生活有一點歷史的或哲學的概括,對《月亮的環形山》有一點點題的筆墨,會更好,比如說在婚禮的描寫上,可以講到:來了的,沒來的,活著的,死了的,這些人的生活在後人看來,是簡單的,平常的,甚至是平庸的,但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他們各自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崇高的追求……這樣的總結,也許會給人更多的啟發。應有一個小段落和一種小細節,點一下,現在雖然有,但不夠,呂哲之死與窯洞婚禮的銜,應該更具匠心。要有一個重筆,無論思想上或內容上都需要一個重筆,讓奔騰洶湧的東西有個歸宿。當然需要全書的一貫風格。另外,中秋節主人公與老同學的會面有一點生硬。這雖是小疵,但一部交響樂出現幾個不和諧的間樂就會毀掉整部交響曲,不可不注意。

  總體上講,這部小說沒有一處是鬆懈的或勉強的,到處顯示一種遊刃有餘。這顯然是幾十年藝術積累的功底的體現。

  把幾十年的積累用於一種合適的大舞台舒展地展現了出來,可以看出,作者把原來的散文和詩的功夫全用過去了,但又遠遠地區別於以往的散文詩歌作品。真正從藝術的角度出發,就應該客觀地化開地看特這一部作品,這無疑是陝西長篇小說創作的重大收穫,是一部高品位的長篇力作。

  通過這部小說,作者應該乘勝追擊。藝術應該實事求是地區別有價值的和沒有價值的東西。這部書完全是有價珠東西。作者姑且把以前的作品都看作這部書的準備,什麼也不要想,一定要把下邊的東西完成。我的經驗就是,什麼也不要想,把要寫的東西寫下去。我相信,作者一定能寫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