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京城繁華,人口也多,多少好兒郎尋不到,你怎麼要把如雲送回鄉下去?”錦陽大長公主頗不理解王太太的作法,在她看來,方為民升官兒了,方如雲只會有更好的親事,實在不需要回鄉尋去。“小女一到京城,大半時候都是病著,臣妾想著,多半也有水土不服的原因在裡頭,不怕大長公主笑話,臣妾那個女兒,性子不算十分的好,她父親雖說是升了官職,畢竟只是個員外郎,能護她幾分?臣妾想著,倒不如回鄉尋一個殷實可靠的人家,便是小女偶有錯處,婆家想來也會看在她父親跟我的面子上擔待一二,再說臣妾的大女兒也嫁在珠洲當地了,她們姐妹做個伴兒,也不算孤單。”來時王氏已經想好了說辭,方如雲一直執念雲馳的事,不論李靜宜知不知道,依王氏的想法,不管哪天知道了,都會對方家的看法的,倒不如將女兒遠遠的嫁了,也省得哪天萬一招了李靜宜的眼,便是她不怪罪,自家也尷尬。丁氏原本也對王氏的作法挺不理解,這一共就兩個閨女,都嫁的那麼遠,以後想見一面兒多不容易?但她也聽王氏說過,珠洲那邊極為富庶,王氏給女兒挑的那幾家都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便想著她一定是嫌在京城高嫁太難,才又打老家的主意,“臣妾想著,一準兒是王姐姐這心裡早有就一早看好的小女婿兒了,便是方大人高升了,也捨不得女兒的好親呢!”王氏對丁氏的幫言十分感激,笑道,“也確實有那麼一家,兒子已經中了秀才了,咱們不圖他前程如何,關鍵是家裡頭長輩慈愛,家風清正,老早在珠洲時,我跟那家的太太就有些默契,只是兩個孩子太小。”

  錦陽大長公主點點頭,要是早就有了默契,那就實在不該因為自家富貴了就不認親事,那實在不是忠厚人家的作法。想到這裡,錦陽大長公主對王氏又高看了一眼,叫朱姑姑親自去自己的私庫里選了一套紅寶頭面來,“這金子不值什麼錢,但上頭的紅寶是邂羅國貢上來的,難得的勻淨,顆粒也大,意頭兒也好,你拿回去算是本宮給如雲的添妝,唉,她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

  能得大長公主的賞,女兒出嫁時便是有再好的東西,王氏也會堅決的叫她戴這一套了,有這麼一套頭面在,女兒在婆家就可以一生無虞了,“臣妾代如雲謝過殿下。”

  母親賜了首飾下去,李靜宜也不會小氣了,叫人將雲後這陣子賞下來的料子都拿了出來,撿顏色鮮亮的挑了十幾匹出來,不但方如雲夠裁衣裳,連她將來送人的都給算裡頭了。

  連一同過來的丁氏,也跟著撿了幾匹出來,另還得了兩批松江細棉布,回去給小孫子做裡衣。

  等丁氏跟王氏告辭走了,錦陽大長公主才輕嘆一聲,“唉,都走了,”李靜宜知道她感嘆的是什麼,一朝換了天子,不只是大長公主,便是她,也頗有些風流雲散的感慨,她欲要安慰母親,就聽她又道,“人家王太太都開始給女兒籌謀婚事了,我也得動起來才成,正好兒,這幾日天氣好,叫朱姑姑帶人將我私庫里的東西都拿出來曬曬,順便咱們將你的嫁妝單子給定下來!”

  錦陽大長公主一句話,說的李靜宜紅了臉,她嗔了錦陽大公主一眼,在母親得意的笑聲中出了咸安院。

  ……

  天佑二年,雲太后下懿旨,在要啟元殿為自己的弟弟迎娶錦陽大長公主跟安國公之女瑞和郡主李靜宜!朝野一片譁然,倒不是因為這門親事,一年多以來,雲馳跟李靜宜已經成了公認的一對兒,長眼睛的都知道他們成親是早晚的事,只是沒想到,雲太后竟然如此不顧規矩,要在宮裡為自己弟弟,一個外戚辦親事!如今的內閣已經不在先頭的幾間房子裡了,而是直接選了一處外宮,給幾家尚書閣老各準備了一間辦事處,平時有什麼大事,大家便都在主殿共議,雖然這個要程致飛這個禮部尚書來看,那肯定是逾矩了,但皇帝才會跑呢,這些人面上再擺出忠臣模樣,內心裡卻對一個身上幾乎沒了皇室血脈,只剩一個趙姓的小皇帝恭敬不起來。

  第四百零五章 完本

  所以在李遠山做出這個安排的時候,大家都沉默的接受了,沒有一個人跳出來說安國公逾矩了。

  “國公,還請國公勸勸大長公主,在宮內成親,歷朝歷代都沒有這樣的規矩,便是皇子,開府之後一般也不會在宮裡成親的,何況雲侯還是外戚,”

  新升的刑部尚書何伯盛這一年多來跟李遠山私交不錯,所以率先開口勸李遠山,畢竟李遠山嫁女兒,岳丈要是不同意,作為親家的雲太后,也不能一意孤行不是?“是啊,”何伯盛開口了,郭暖也隨聲附和,其實吧,他一個武人出身的,跟雲馳交情也不錯,人家愛在哪兒成親,就在哪兒成親,不過也就是用用啟元殿,又不是常住宮裡不出來了,面子事兒罷了,郭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但大家說不行,他也不能跳出來說沒問題。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程致飛,他是禮部尚書,最有發言權。程致飛苦笑一下,這一年多,他們內閣跟李遠山還有雲太后,雖然各有防備,但說起來相處也算愉快,李遠山允文允武,總領大臣做的有模有樣,幾乎架空了唐浩這個首輔,但在他的帶領張羅下,朝廷做了幾樁實事,澄清吏治,整治邊防,這些原本在隆武帝登基之後就應該做的事,居然在拖了八九年之後,由一個大臣做了。

  雖然覺得諷刺,但程致飛心裡也有了一展抱負的豪情,就是太后那裡,辦事也不像隆武帝那麼看著一團和氣,其實磨磨嘰嘰,暗藏許多不可告人的小心思。而這次婚禮的事,與其說是婚禮地點之爭,倒不如說是出嫁還招贅之爭了,這可是關係到以後李靜宜生的子嗣姓李姓雲的大事,關係到一個家族的興衰,不然錦陽大長公主也不會跟雲太后急眼了,而一向不怎麼管事的錦陽大長公主都跳出來跟雲太后掐了,這後頭未必沒有李遠山的意思。先帝在時,已經公開許諾過了,瑞和郡主是承嗣女,以後是要招婿的,如果親事辦在錦陽大長公主府,或者是安國公府,那雲馳就是妥妥的上門女婿了,這輩子也休想再李靜宜跟前抬起頭了,即便是李遠山也說了,孩子將來姓什麼不計較,哈,真會不計較?

  他也會這麼說,但生了姓啥那就不一定了。雲太后一定要叫婚事辦在自己眼皮底下,防的也是弟弟稀里糊塗的就成了李家的人,又怕她在宮裡給雲馳撐不了腰,所以才不讓把婚事放在恩義侯府,而是直接定在了宮裡,為的就是把李靜宜給“娶”進門!

  知道了內里的緣故,程致飛還真有些不好勸,這一邊不想在大長公主府,一邊不想在恩義侯府,除了擱宮裡,難道擱到他們家裡?“這個麼,確實是沒有這個禮,雖然皇上年紀還小,但宮裡是不能留外男的,”程致飛捻著鬍子道,“前些日子娘娘還說,想討回先頭衛國公的爵位,要不咱們就將先帝收回的丹書鐵券再還給恩義侯,還有原先的衛國公府,這親事麼,就辦在國公府裡頭,”

  從恩義侯變成世襲的衛國公,想來雲太后也沒意見了。“這個主意好,”旁邊的幾位連連點頭,就連李遠山也含笑應了,“程大人說的是,不才也說過幾回了,什麼嫁啊娶啊的,我這裡都沒有那麼多計較,只要兩個孩子以後日子過的安順,應初那孩子也沒有什麼野心,你們也知道,先頭衛國公府遭了大難,整個雲氏逃出來的也就他一個,這些年應初一個住在恩義侯府里,偏那地方還是以前曾家的,所以應初也是這個意思,準備搬到我那兒去呢,左右郡主也是安國公府的承嗣女,哪有一直住在大長公主府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