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夏文帝一生政治清明,南北統一後,不拘一格,任用賢能,興農商,免稅負,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世,而最令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他於宛後之間數十年如一日的恩愛,雖未廢后宮妃嬪制,偌大後宮卻始終只得皇后一人,膝下五子一女,皆系宛後一人所出,帝後之間若尋常百姓夫妻一般,執手白髮,伉儷情深。
正所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至此留下一段亘古不絕的佳話。
睿親王番外
有道是風華無雙睿親王,這是外人眼中的我,事實上風華無雙也不過皮囊罷了,我也是最平常的男人,心裡有自己嚮往的桃花源,那是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爾虞我詐的地方,但我的半生都在戎馬倥傯中度過,雖嚮往卻,始終沒有實現。
我在宛若眼裡看到過跟桃花源一樣的東西,那是一種平和安詳,仿佛看著她便能此生靜好,第一次見到她是在回京途中,被風雪所阻,驛館中得遇蘇澈一家。
蘇澈不過一個四品知府,他的妻子王氏卻是賢妃的親妹子,也是我未來王妃的堂姑姑,有這層關聯,於情於理我都要給蘇澈幾分體面。
那次的雪真大,漫天漫地的下了一夜,地上都積了厚厚的一層,我想著南北的局勢,雖現如今還算和平,早晚必有一戰,南夏秣兵厲馬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京城裡的官員擁護著幾位皇子,結黨營私明爭暗鬥,事情紛亂繁雜,我哪有心情成親,可母后催了多次,並且定下了王家族裡的貴女。
娶什麼樣的妻子,對我來說本沒甚分別,直到遇上了宛若,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沒有分別,如果她能是我的妻子,我情願扁舟一葉放逐四海。
在驛館中看到她的時候,她才是個八歲大的孩子,穿著一身大紅的衣裳,俏生生立在雪地里,叉著腰指揮她弟弟堆雪人,那機靈的模樣,神氣活現的,待她轉過頭來,我看見她的眸子,不禁驚愣,從她的眸光里仿佛看到了我嚮往的桃花源。
她的目光清如山間最澄澈的澗水,那麼望著自己,讓我一下子就記住了她,經年難忘,還有她弟弟蘇承安,當時我第一個感覺,他們不像姐弟,更像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如果說宛若的眼睛是最澄澈的山泉,能照見人心最隱秘的角落,那麼蘇承安的目光就是無底的深潭,黝黑的仿佛望不見底。
再次見到她的時候是在京郊的山林中,她跟十一被歹人綁架,皇兄大怒,急命我帶兵搜尋,皇兄最寵的皇子就是十一,因十一的母親雲嬪是皇兄最鍾情的女子,自古皇家多情痴,皇兄何嘗不是其中一個。
因為雲嬪,即使前面有十個哥哥,十一依舊是皇兄最得寵的皇子,因為得寵,便習慣胡作非為,是宮裡人人懼怕的魔星,可就這麼個魔星,卻也有克星,他的克星就是宛若,在宛若面前,他乖巧的像一隻小兔子,小心的哄著討好著宛若。
兩人一起被綁,是宛若用計逃了出來,保住了兩人性命,找到他們的時候,兩人雖狼狽不堪,卻最終逃過一劫,這就是宛若,年紀雖小卻勇敢聰慧,她是他見過的閨秀中最聰明的一個。<br>那時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我也會為她傾倒,她只是個小丫頭罷了。
王妃病重,我從清江的兵營迴轉京都,在郊外的校場看到了她,那時她已經十四了,手持一張小金弓,在校場馳馬,跑過耙子拉開金弓,羽箭破空而去,定在耙子中心,那樣的神采飛揚。
這以後我再也忘不了這一刻的她,睿親王善畫,更善工筆人物,從這一日起,我筆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宛若的影子,這種心思我藏得很隱秘,卻仍被我的王妃知曉。
王妃薨與藏月宮,王家一族迅速衰敗,為了保住王家根基,我的王妃死前上奏太后,希望我能娶宛若進門,雖是出於家族利益的考量,但直到如今我仍感激她的,沒有她,我這一生大約只能遠遠看著宛若,不會有如此接近的機會,甚至,差一點她就是我的王妃了。
曾有一度,我以為我是世上最幸運的男人了,因為我能娶到我心中的女子,我曾經暗暗規劃了很多事,等到局勢穩了,我便帶著她五湖四海的去遊歷,我知道她要的是什麼?她從來不喜歡圈在內院閨閣之中,她的靈性在山水中才能更加令恣意鮮活。
她的姿色平常,遠遠稱不上絕色佳人,可這樣的宛若卻真的傾城傾國傾江山了,南北開戰,南夏勝券在握,卻突然要求和談,彼時我也沒護住宛若,讓她深陷牢獄之災,後來想想,無論我還是十一都不是能護住她的人,無力卻也無奈。
南夏新帝指明和親的女子竟是宛若,以停戰做條件,迎娶宛若為後,朝野震驚,宛若終脫樊籠,我千里送親,深嘆自己有緣無份,望著她遠去的身影,唯願她能一生平安。
皇兄走了,十一毫無異義的登上帝位,如果讓我選擇,我最不想看到這個結果,十一對宛若的情太深太執拗,那是一種從小積累起來,無法替代的偏執,從他搜羅滿宮的宛若替身就能看出,他放不下宛若。
而手裡握著生殺大權的承安對宛若來說,更是一場未知的災難,我勸過他多次,可他依舊執迷不悟,用王家老太太的病,騙回了宛若,並囚于禁宮之內,引得南北又起戰禍。
為了北辰黎民免於聖靈塗炭,我與柳彥玲合作救出宛若,我知道柳彥玲靠不住,多少年被嫉妒啃噬的她,已再不是過去那個天真的小姑娘,但是我還是低估了她,沒想到她竟想置宛若於死地,無奈之際協同如意使出金蟬脫殼之計,讓如意代替宛若走大路,果然遭遇柳彥玲派出的殺手,在十一眼前宛若的馬車掉落萬丈深淵。
十一以為宛若死在自己眼前,萬念俱灰,我卻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麼南夏新帝會為了宛若不惜興兵北伐,冀州城外我終於見到了南夏新帝,他就是承安,竟然是承安,命運兜兜轉轉,仿佛早已註定。
南北一統,改國號為夏,承安這位大夏的開國君王,興農桑,減稅賦,除弊政,創立了興盛百年的大夏王朝,而這位大夏文帝終其一生也只娶了宛若一位皇后。
我忽然心服口服,記得宛若曾跟十一說過,她要一生一世一雙人,不要則已,要便要唯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個人,從來只是承安。
夏文帝對宛若寵眷終生,膝下皇子公主皆皇后所出,為了護住宛若,承安甚至不惜賜死扶植他登上帝位的定南王戚繼忠,拔除了戚家這顆大樹,有個這樣的男子護著宛若,我跟十一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十一說要修來世姻緣,故此青燈古佛了此一生,而我孜然一身,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我願意做大夏臣民,用我的餘生看著她幸福,便於願足矣。
第88章承安番外
皇后順利產下龍鳳胎,又臨近中秋,本該一片祥和的未央宮,此時卻陷入緊繃之中,只因帝後起了爭執。
自打把皇后鳳駕迎進未央宮起始,到如今三年過去了,也不過因上次省親之事,有過一次小口角,最後還不是皇上服軟,准了皇后回國省親,卻被北辰扣留,皇上興兵北伐,統一了南北,才接回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生產那日,周敬跟幾十個太監嬤嬤齊齊跪在未央宮外也沒攔住皇上,皇上踹開他們進了產房,把那幾個給皇后娘娘接生的嬤嬤,嚇得腿肚子直打顫兒,皇上清淡的目光掃過去說了句:“皇后若有閃失,朕滅你們九族。”有兩個膽小的咚一聲暈了過去。
還是皇后娘娘拉住皇上的手說:“你若不出去我就不生了。”剛才還狠戾的萬歲爺,立馬聽話的走了出來,皇后娘娘這才順利產下龍鳳胎。
說起太子和長公主,周敬就嘆,萬歲爺啊!跟自己的親骨肉還吃味兒,皇后娘娘若多抱會兒,皇上的臉色就不大好看,偏皇后娘娘非要把太子公主放到身邊養著,夜裡一聽見哭聲,便要起來出去,遣開嬤嬤宮女自己抱著哄,哄睡了才回寢殿。
萬歲爺那臉色陰的就跟六月里下雨的天兒一樣,不過再陰,只要皇后娘娘哄一兩句,便能陰轉晴,比什麼都靈驗。
萬歲爺本就恨不得把皇后娘娘捧在心坎里,哪捨得跟皇后娘娘真生氣呢,便是生氣了,也不過做做樣子罷了,可這回卻真真的冷起來,便是皇后娘娘剛生產後的那些日子,萬歲爺何嘗離開過半步,夜裡也在未央宮裡歇的,昨兒爭執了兩句,卻吩咐周敬挪出了未央宮,在前面的御書房裡歇了。
自打皇后娘娘進宮,這前頭的御書房可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擺設,未央宮前頭的書房才是真正的御書房,皇上巴巴的挪到這兒來,可見是真生氣了。
透過紗扇,周敬偷掃了眼那邊炕上批摺子的萬歲爺,大半天了,手裡還是那個摺子,炕桌上的茶,他都換了三茬,卻一口沒動,從昨兒晚上到今兒,可都一天一夜了。
外面進來個小太監低聲道:“御膳房那邊問,什麼時候萬歲爺傳膳?這可都過了晚膳的時辰了。”
周敬皺皺眉嘆口氣:“可不是,別說茶了,連著三頓,皇上一口都沒吃呢,這哪兒是和皇后娘娘生氣,這是跟自己的身子過不去呢!”
其實周敬也覺得這事吧!不能說誰錯,若是擱在旁人身上,還真是要殺頭滅九族的大罪,可擱在未央宮那位皇后娘娘身上,真不能算啥大事。
起因還是北辰那位失了江山的皇帝,本來能相安無事,咱們的萬歲爺只要身邊有皇后娘娘在,什麼都能不在意著,周敬有時候就想啊!說不得就是這大夏的江山都能舍了去,萬歲爺是亘古難尋的個痴情種子,可無獨有偶,這痴情種子偏偏還有一個,就是北辰的皇帝。
說起來也是冤孽,三人從小一塊兒長起來,這情份上自然不同,成王敗寇,北辰的皇帝敗了,被囚階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皇上要殺他要刮都應該,難不成留著個前面的皇帝,跟自己作對嗎,有道是一山還不容二虎呢。
這事兒萬歲爺做的機密,天下人只道北辰的皇帝看破紅塵出家當了和尚,卻不知被萬歲爺囚於天牢密室,要說萬歲爺也算有情有義了,雖囚了北辰皇帝,可好吃好喝好待承著,萬歲爺給了北辰皇帝兩個選擇,並且給了他兩個月時間考慮。
這事兒不知怎的就傳到了皇后娘娘耳朵里,皇后娘娘若是當面跟萬歲爺說開了,其實也沒什麼,可皇后娘娘不知怎的,就認準萬歲爺要殺北辰的皇帝,仿了萬歲爺的聖旨,進天牢救出了北辰皇帝。
萬歲爺聽著信兒趕過去的時候,正好瞧見北辰皇帝牽著皇后娘娘的手說:“畢竟宛若還沒忘了小十一,小十一好歡喜,十一情願梯度蓮台,做一個虔誠的佛子,日日夜夜祈禱來世,能跟我的宛若再修姻緣,宛若應我,來世讓我先遇上可好?”北辰皇帝就此出家,法號圓滿。
正所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至此留下一段亘古不絕的佳話。
睿親王番外
有道是風華無雙睿親王,這是外人眼中的我,事實上風華無雙也不過皮囊罷了,我也是最平常的男人,心裡有自己嚮往的桃花源,那是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爾虞我詐的地方,但我的半生都在戎馬倥傯中度過,雖嚮往卻,始終沒有實現。
我在宛若眼裡看到過跟桃花源一樣的東西,那是一種平和安詳,仿佛看著她便能此生靜好,第一次見到她是在回京途中,被風雪所阻,驛館中得遇蘇澈一家。
蘇澈不過一個四品知府,他的妻子王氏卻是賢妃的親妹子,也是我未來王妃的堂姑姑,有這層關聯,於情於理我都要給蘇澈幾分體面。
那次的雪真大,漫天漫地的下了一夜,地上都積了厚厚的一層,我想著南北的局勢,雖現如今還算和平,早晚必有一戰,南夏秣兵厲馬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京城裡的官員擁護著幾位皇子,結黨營私明爭暗鬥,事情紛亂繁雜,我哪有心情成親,可母后催了多次,並且定下了王家族裡的貴女。
娶什麼樣的妻子,對我來說本沒甚分別,直到遇上了宛若,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沒有分別,如果她能是我的妻子,我情願扁舟一葉放逐四海。
在驛館中看到她的時候,她才是個八歲大的孩子,穿著一身大紅的衣裳,俏生生立在雪地里,叉著腰指揮她弟弟堆雪人,那機靈的模樣,神氣活現的,待她轉過頭來,我看見她的眸子,不禁驚愣,從她的眸光里仿佛看到了我嚮往的桃花源。
她的目光清如山間最澄澈的澗水,那麼望著自己,讓我一下子就記住了她,經年難忘,還有她弟弟蘇承安,當時我第一個感覺,他們不像姐弟,更像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如果說宛若的眼睛是最澄澈的山泉,能照見人心最隱秘的角落,那麼蘇承安的目光就是無底的深潭,黝黑的仿佛望不見底。
再次見到她的時候是在京郊的山林中,她跟十一被歹人綁架,皇兄大怒,急命我帶兵搜尋,皇兄最寵的皇子就是十一,因十一的母親雲嬪是皇兄最鍾情的女子,自古皇家多情痴,皇兄何嘗不是其中一個。
因為雲嬪,即使前面有十個哥哥,十一依舊是皇兄最得寵的皇子,因為得寵,便習慣胡作非為,是宮裡人人懼怕的魔星,可就這麼個魔星,卻也有克星,他的克星就是宛若,在宛若面前,他乖巧的像一隻小兔子,小心的哄著討好著宛若。
兩人一起被綁,是宛若用計逃了出來,保住了兩人性命,找到他們的時候,兩人雖狼狽不堪,卻最終逃過一劫,這就是宛若,年紀雖小卻勇敢聰慧,她是他見過的閨秀中最聰明的一個。<br>那時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我也會為她傾倒,她只是個小丫頭罷了。
王妃病重,我從清江的兵營迴轉京都,在郊外的校場看到了她,那時她已經十四了,手持一張小金弓,在校場馳馬,跑過耙子拉開金弓,羽箭破空而去,定在耙子中心,那樣的神采飛揚。
這以後我再也忘不了這一刻的她,睿親王善畫,更善工筆人物,從這一日起,我筆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宛若的影子,這種心思我藏得很隱秘,卻仍被我的王妃知曉。
王妃薨與藏月宮,王家一族迅速衰敗,為了保住王家根基,我的王妃死前上奏太后,希望我能娶宛若進門,雖是出於家族利益的考量,但直到如今我仍感激她的,沒有她,我這一生大約只能遠遠看著宛若,不會有如此接近的機會,甚至,差一點她就是我的王妃了。
曾有一度,我以為我是世上最幸運的男人了,因為我能娶到我心中的女子,我曾經暗暗規劃了很多事,等到局勢穩了,我便帶著她五湖四海的去遊歷,我知道她要的是什麼?她從來不喜歡圈在內院閨閣之中,她的靈性在山水中才能更加令恣意鮮活。
她的姿色平常,遠遠稱不上絕色佳人,可這樣的宛若卻真的傾城傾國傾江山了,南北開戰,南夏勝券在握,卻突然要求和談,彼時我也沒護住宛若,讓她深陷牢獄之災,後來想想,無論我還是十一都不是能護住她的人,無力卻也無奈。
南夏新帝指明和親的女子竟是宛若,以停戰做條件,迎娶宛若為後,朝野震驚,宛若終脫樊籠,我千里送親,深嘆自己有緣無份,望著她遠去的身影,唯願她能一生平安。
皇兄走了,十一毫無異義的登上帝位,如果讓我選擇,我最不想看到這個結果,十一對宛若的情太深太執拗,那是一種從小積累起來,無法替代的偏執,從他搜羅滿宮的宛若替身就能看出,他放不下宛若。
而手裡握著生殺大權的承安對宛若來說,更是一場未知的災難,我勸過他多次,可他依舊執迷不悟,用王家老太太的病,騙回了宛若,並囚于禁宮之內,引得南北又起戰禍。
為了北辰黎民免於聖靈塗炭,我與柳彥玲合作救出宛若,我知道柳彥玲靠不住,多少年被嫉妒啃噬的她,已再不是過去那個天真的小姑娘,但是我還是低估了她,沒想到她竟想置宛若於死地,無奈之際協同如意使出金蟬脫殼之計,讓如意代替宛若走大路,果然遭遇柳彥玲派出的殺手,在十一眼前宛若的馬車掉落萬丈深淵。
十一以為宛若死在自己眼前,萬念俱灰,我卻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麼南夏新帝會為了宛若不惜興兵北伐,冀州城外我終於見到了南夏新帝,他就是承安,竟然是承安,命運兜兜轉轉,仿佛早已註定。
南北一統,改國號為夏,承安這位大夏的開國君王,興農桑,減稅賦,除弊政,創立了興盛百年的大夏王朝,而這位大夏文帝終其一生也只娶了宛若一位皇后。
我忽然心服口服,記得宛若曾跟十一說過,她要一生一世一雙人,不要則已,要便要唯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個人,從來只是承安。
夏文帝對宛若寵眷終生,膝下皇子公主皆皇后所出,為了護住宛若,承安甚至不惜賜死扶植他登上帝位的定南王戚繼忠,拔除了戚家這顆大樹,有個這樣的男子護著宛若,我跟十一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十一說要修來世姻緣,故此青燈古佛了此一生,而我孜然一身,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我願意做大夏臣民,用我的餘生看著她幸福,便於願足矣。
第88章承安番外
皇后順利產下龍鳳胎,又臨近中秋,本該一片祥和的未央宮,此時卻陷入緊繃之中,只因帝後起了爭執。
自打把皇后鳳駕迎進未央宮起始,到如今三年過去了,也不過因上次省親之事,有過一次小口角,最後還不是皇上服軟,准了皇后回國省親,卻被北辰扣留,皇上興兵北伐,統一了南北,才接回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生產那日,周敬跟幾十個太監嬤嬤齊齊跪在未央宮外也沒攔住皇上,皇上踹開他們進了產房,把那幾個給皇后娘娘接生的嬤嬤,嚇得腿肚子直打顫兒,皇上清淡的目光掃過去說了句:“皇后若有閃失,朕滅你們九族。”有兩個膽小的咚一聲暈了過去。
還是皇后娘娘拉住皇上的手說:“你若不出去我就不生了。”剛才還狠戾的萬歲爺,立馬聽話的走了出來,皇后娘娘這才順利產下龍鳳胎。
說起太子和長公主,周敬就嘆,萬歲爺啊!跟自己的親骨肉還吃味兒,皇后娘娘若多抱會兒,皇上的臉色就不大好看,偏皇后娘娘非要把太子公主放到身邊養著,夜裡一聽見哭聲,便要起來出去,遣開嬤嬤宮女自己抱著哄,哄睡了才回寢殿。
萬歲爺那臉色陰的就跟六月里下雨的天兒一樣,不過再陰,只要皇后娘娘哄一兩句,便能陰轉晴,比什麼都靈驗。
萬歲爺本就恨不得把皇后娘娘捧在心坎里,哪捨得跟皇后娘娘真生氣呢,便是生氣了,也不過做做樣子罷了,可這回卻真真的冷起來,便是皇后娘娘剛生產後的那些日子,萬歲爺何嘗離開過半步,夜裡也在未央宮裡歇的,昨兒爭執了兩句,卻吩咐周敬挪出了未央宮,在前面的御書房裡歇了。
自打皇后娘娘進宮,這前頭的御書房可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擺設,未央宮前頭的書房才是真正的御書房,皇上巴巴的挪到這兒來,可見是真生氣了。
透過紗扇,周敬偷掃了眼那邊炕上批摺子的萬歲爺,大半天了,手裡還是那個摺子,炕桌上的茶,他都換了三茬,卻一口沒動,從昨兒晚上到今兒,可都一天一夜了。
外面進來個小太監低聲道:“御膳房那邊問,什麼時候萬歲爺傳膳?這可都過了晚膳的時辰了。”
周敬皺皺眉嘆口氣:“可不是,別說茶了,連著三頓,皇上一口都沒吃呢,這哪兒是和皇后娘娘生氣,這是跟自己的身子過不去呢!”
其實周敬也覺得這事吧!不能說誰錯,若是擱在旁人身上,還真是要殺頭滅九族的大罪,可擱在未央宮那位皇后娘娘身上,真不能算啥大事。
起因還是北辰那位失了江山的皇帝,本來能相安無事,咱們的萬歲爺只要身邊有皇后娘娘在,什麼都能不在意著,周敬有時候就想啊!說不得就是這大夏的江山都能舍了去,萬歲爺是亘古難尋的個痴情種子,可無獨有偶,這痴情種子偏偏還有一個,就是北辰的皇帝。
說起來也是冤孽,三人從小一塊兒長起來,這情份上自然不同,成王敗寇,北辰的皇帝敗了,被囚階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皇上要殺他要刮都應該,難不成留著個前面的皇帝,跟自己作對嗎,有道是一山還不容二虎呢。
這事兒萬歲爺做的機密,天下人只道北辰的皇帝看破紅塵出家當了和尚,卻不知被萬歲爺囚於天牢密室,要說萬歲爺也算有情有義了,雖囚了北辰皇帝,可好吃好喝好待承著,萬歲爺給了北辰皇帝兩個選擇,並且給了他兩個月時間考慮。
這事兒不知怎的就傳到了皇后娘娘耳朵里,皇后娘娘若是當面跟萬歲爺說開了,其實也沒什麼,可皇后娘娘不知怎的,就認準萬歲爺要殺北辰的皇帝,仿了萬歲爺的聖旨,進天牢救出了北辰皇帝。
萬歲爺聽著信兒趕過去的時候,正好瞧見北辰皇帝牽著皇后娘娘的手說:“畢竟宛若還沒忘了小十一,小十一好歡喜,十一情願梯度蓮台,做一個虔誠的佛子,日日夜夜祈禱來世,能跟我的宛若再修姻緣,宛若應我,來世讓我先遇上可好?”北辰皇帝就此出家,法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