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董武剛才還沒有生息的,此時聽說要納玉秋進門,就出聲了,道,“這個還是算了吧!讓她進門來,也是讓她守活寡,如此害了她,還是不要了。”
杜氏被他這一句氣得臉青,沒想到董武還有接下來的話,“我之前就和玉秋有說好,孩子生了,孩子我留著,給她錢,她隨意做什麼都行,她當時是應了的。她這樣跟著我也沒意思,還不如去找個和她恩愛的男人……”
董武話還沒說完,杜氏就被他氣得出門了。
董武仔細打算一番,將鋪子裡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又找來舅舅,將家裡交給他。
玉秋所生的孩子還沒有取名,小名倒是有的,因他在夏天出生,就叫夏兒了。
董武怕玉秋和孩子多接觸,之後會對孩子感情過深不把孩子讓出來,孩子出生後,就是請的奶媽在照顧,滿月之後,就會抱到董家宅子裡來養,和玉秋分開來。
聽說董武要去京城裡找宋籬,舅舅和舅母都不贊同。
但是董武一意孤行,他們也沒辦法。
而且,看董武在家裡也是行屍走肉一般,他們覺得讓董武去京城裡找找也是好的,找不到或者找到了宋籬不和他回來,以後董武也好死心了,回來自然樂意接受他們的安排續娶一位女子。
而宋籬會和董武一起回來的事情,兩人並不覺得可能。特別是在聽了董武說宋籬是被他逼著和他在一起的事情後,兩人就更加這樣覺得了。
而現在雲州城關於宋籬男扮女裝嫁給一個男子為妻的事情,已經不像之前那樣人人說道了,畢竟,這個時代的八卦也是更新很快的。
因為水災而不少官員或升遷或下馬,這件事情在酒樓茶館裡談論得更多些,又出的新戲,或者誰又捧紅了個新戲子,哪個花樓里又出現了一個據說姿色傾城的花娘,誰又和誰家的媳婦兒有染被抓了現行,如此種種,八卦多多,沒人會盯著一個男扮女裝的媳婦兒不放。
而杜晟和吳錦文,因知道宋籬是魏頤侄子,果真如吳錦文所說,都被魏頤派了人來說讓此事永遠保密不准說出去,而且讓他們約束家中知道此事的人,不准將此事傳開。
如此一來,即使宋籬回京城繼承了魏府,也沒有人知道魏府新主子是在雲州城鬧過大笑話的宋籬。
魏頤如此做,也是為了宋籬著想,但並沒有告訴宋籬自己的苦心。
董武帶了一個小夥計一起上京,此人就是李萬林。
因為珉陽縣受災,李萬林後來回家去過,現在才回雲州城不久。
他得知宋籬是個男人,萬分受打擊,以至於不吃不喝好幾天,像是魂魄離體成了行屍走肉,之後好起來,卻又恢復常態了。
他大哥過年的時候要娶嫂子,他母親也給他說了哪家的姑娘不錯,他之前還一直不肯要人家,現在也鬆了口了。
宋籬的男兒身份打消了他對宋籬的幻想,總算是能夠踏踏實實地來過日子了。
他這次跟著董武一起去找宋籬,是他主動提出來的,也許,是他要給自己的心做一個決斷了吧!少年心裡嚮往著美好的人,以前就覺得那個人遙不可及,現在幻想破滅,他想親自來面對現實。
董武到京後問到魏家府上,看到魏府門前的那兩隻石獅子,大門上的佛手門環,想到宋籬就住在裡面,而且是他再也高攀不上的門戶,不由得一陣心痛,但是,他並不能因此就放棄。
146
146、第五十六章 思考 ...
第五十六章
這是一座修建在水潭邊的水榭,不遠處的一個小瀑布流下來,流入水潭裡,水聲並不大,悠悠聲韻,入耳動聽。
水潭的邊上還種著不少梅花,只是現在梅花未開,翠綠的枝葉倒也很漂亮可愛。
坐在水榭里,魏頤一直在認真看書,又握筆批註,神色專注。
宋籬倚在水榭欄杆處看著水潭發呆,他自己想寫一本地理方面的專著,但是一直收集資料,還未動筆。
現在這樣的日子,雖然悠閒自在,但他並不覺得如意,不知道心裡的那個地方出了問題,總是喜歡發呆,時常神情茫然,而他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經魏頤提醒,他才明白過來自己的不在狀態。
他知道,他這樣下去不行。
但他不知道該如何修補那處出了問題的心。
現在,他每天都早期堅持爬山跑步,不是為了鍛鍊身體,而是為了鍛鍊堅強的意志力。
這座西山上的避暑別院並不小,而且出了別院有清幽的山路,往上走會遇到幾個寺廟,還有別的人家的別院莊子。
這座西山並不是一座半原始的山林,而是完全開發出來的,做了京中權勢之家的避暑別院聚集地。
這些別院的主子到底是誰,也並不是很清楚。
因皇家避暑山莊另在他處,西山這一處,是魏頤的別莊,別有一種怡然與幽靜。
宋籬每日跑步在魏頤眼裡很有些虐待他自己的嫌疑,他每天得跑好幾公里,幾乎大半個上午就花在這個上面了,總是累得跑回院子就能倒下。
魏頤看他如此,也並沒有勸他,還跟著他跑過兩天,但魏頤身體似乎比宋籬還不好,第一次跑了一會兒就差點暈過去了,是被跟在身邊保護的侍衛帶回去的,第二次也沒有跑太遠,他就坐在一邊大石上等宋籬回來。
說實在的,宋籬這個樣子讓魏頤很擔心。
他看得出來,宋籬對他以前的那個男人不能忘情,所以才這樣折騰自己。
魏頤雖然在外人眼裡多是那種嚴謹的人,但是,其實他心裡非常自主而灑脫,他有時候就想勸勸宋籬,按照他自己的心裡所想暢快地過日子就行了,但是,人心多變,他又覺得應該讓這對愛侶多受點苦,按照他們自己所想去做,看以後的緣分如何,如果緣分還在,那麼,他們複合,魏頤並不覺得不能接受。
反正他本身就不是個遵守規矩的。
魏頤的工作告一段落,看向宋籬,發現他還是那個姿勢發著呆沒有變,不由得嘆口氣。
那個來找宋籬的人來了京城還沒有離開,每天在魏府門前徘徊,讓人把他趕走了,他又會守在不遠處,說了宋籬不在,他也不聽,依然守在那裡。
這事,魏頤很清楚。
說實在的,魏頤對宋籬的“丈夫”董武並無太大感覺,若硬是要找出他對董武的評價,他其實多少有些厭惡董武。
他想到宋籬本是個好好的男兒,因當時是個傻子,一定是被那個董武騙了才和他成親的,而董武為何會和一個男人成親呢,不用說,多半為了個“色”字,宋籬是很漂亮的,那個人一定是貪念他的美色。
但之後那人又不好好珍惜宋籬,為了傳宗接代又在外面養了外室。
這種男人想面面俱到,什麼好處都占,總之,讓人不喜就是了。
當初魏頤給了他五千兩銀子,算是以此來告訴董武,宋籬和他徹底分了,讓他拿著錢不用找宋籬。
魏頤那時候可不是想的好事,他覺得董武但凡有點良心,拿到那錢,一定會非常痛苦,若是他不痛苦,還暢快地花的話,魏頤是打算要再給他點顏色看看的。
不過,沒想到對方倒是個痴情種子,居然到處找宋籬,而且還找到京城來了,一副情深如海的模樣想要宋籬回去。
魏頤當初就是知道董武進京來找宋籬了,這才帶宋籬到西山來避暑,不讓董武和宋籬相見。
但現在看宋籬這幅模樣,那個男人似乎也挺不容易的,他又心軟了,覺得應該聽聽宋籬的意見。
魏頤一番猶豫,說道,“歸真,若是你以前的那個人來找你,你會見他麼?”
“嗯?”宋籬回過神來,看向魏頤。
魏頤道,“那個人叫董武吧,他找到京城來了,在魏府門口守了多天,說是想見你。”
宋籬一驚,緊接著又鎮定下來了,低喃道,“他找來又有什麼用!”
魏頤道,“你要如何做,如果不想見,我就讓人去把他打發了,他這樣總是在魏府門前徘徊,也是不好!”
宋籬低聲“哦”了一聲,便再沒出聲,低下了頭。
魏頤看他這種狀況,覺得實在不好。
宋籬陷入了沉思,他早知道離開董武,斬斷兩人的關係,兩人必定都會血淋淋的,但是,他沒想過他會如此痛。
此時聽聞董武找到京城來,不得不說,他明白自己在動搖了,心底在幻想著什麼。
他最近晚上又夢到前世的事情,那些忘了很久的東西,現在又浮出腦子來了。
他反省自己以前委曲求全又懦弱退讓的生活方式,他本以為自己這樣是對的,不會好高騖遠,不會不切實際,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平平淡淡的一生,這是他的追求。
但是到現在,他才明白,就是他這樣毫無志向又無波瀾的心態,越發讓他變得保守起來,到最後變得不敢擅自地踏出規定一步,是他自己,將自己一點點地束縛住了,再也掙脫不了,並不是董武給他上了這個枷鎖,如果當初,他就把自己的想恢復男人身份的事情和董武商量,說不定兩人最後不會走到這一步,如果當初,他對董武說,他厭惡董武去花樓和人談生意,董武說不定就不會去……
他在各種事情中沒有給予董武任何一點言語,他的不作為導致了之後事情的發生,現在他又把所有錯誤歸結到董武身上去,不僅認為全是他的錯,而且認為自己離開他全是董武造成的。
以前他總是想著董武束縛了他,他有怨過董武,但是現在,他覺得是不是應該從自己這方面來找找原因。
不然,人如何能夠有改善和進步。
他想起自己以前的不對的事情,他告訴自己,他也許應該學習魏頤,凡事不抱怨,不悲觀,能夠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他看向魏頤。
這個小時候就和他在一起的人。
魏歸真以前總是傻傻的時候,也從沒見他對他失望過,他對生活就從沒有懈怠過。
雖然外界都傳言說他是皇上的男寵,等著他色衰愛弛的時候看他的笑話。
但是,也從沒有見他暴躁過,也沒見他伺寵而驕,他有自己的目標和事業,生活並不局限在皇帝身上,也許他並不是萬事如意,但是他從來沒怨天尤人,總是能夠處理得當。
宋籬想,自己應該學他,從他這裡得到些勇氣。
他想到什麼,突然從躺椅上站起身來,對魏頤說一聲自己回房了,就快步走了。
魏頤看著他的背影,心想宋籬這是要去幹什麼。
宋籬沒有想那麼多,他對自己說,他應該回去當面和董武說清楚,不然,他單方面和董武分手,對董武是不公平的,即使董武犯了錯,他也應該聽聽他的解釋,畢竟,法庭上被告也是有辯護律師的!
無論以後如何,他和董武之間的事情,他那樣一封信就斬斷了兩人的一切還是太糙率了。
他至今依然無法放下對方,日子往後推延,不僅沒有忘記董武,反而越發想念。
他和董武說清楚,或者從此斷了念想,或者也許有別的轉機。
但是,他都得去做,他不能一直做縮頭烏龜。
董武,他自從來到京城,自然是在數人的監視下,他自己也發現了這件事,但他不認為對方是為了他身上帶的錢而來,後來覺得可能是宋籬那邊的人,就變得很坦然了。
他以此認為宋籬還是對他有感情的,他希望把宋籬找回去,一生能夠得到一人如此相愛,他覺得那是他多少年才能夠修得的福分,不能就這樣把他放走了。他知道自己自私,但是,這種時候,除了自私還能怎麼辦,難道能夠眼睜睜將宋籬拱手讓人。
董武想,兩個人在一起,總是需要一個堅定的人來支撐起根基的,他應該來支撐起兩人在一起的根基,不能讓宋籬隨意遠離。
宋籬希望回京城來,魏頤陪著宋籬一起回去,坐在馬車上,宋籬就表現得很焦躁,時不時挑起車窗簾子往外看。
已經入秋一段時間了,天氣轉涼,近午時,外面太陽雖大,但是也並不是暑熱天氣那般炎熱。
繁華的京城裡,車水馬龍,行人如織,昭示著天朝盛世。
走過最繁華的朝陽大街,魏府在城北地段,這裡大多是官員府邸,道路寬闊,路邊的綠樹已經很高大,但是行人稀少,靜謐安逸。
從進了北條十一街,宋籬一直望著車窗外,他知道自己是在期待什麼,他還是在期待見到那個人!
魏頤也不說穿他,手裡拿著一個小玩意兒在研究。
他想了很久,覺得宋籬的事情還是讓他自己來辦的好,感情的事,外人都不好插手。即使是他,也不能照拂宋籬一輩子,宋籬必定還要有個人來一起過日子。而那個人,魏頤覺得要是相愛的人才是。
他以前是護著宋籬,覺得找回了他,就不能讓他再受苦,不能去重蹈覆轍。董武找來,他也帶走了宋籬,並瞞了這麼長時間。但是容琛的話讓他有了反省——一味讓人圈在一個圈子裡,對方是更想要掙脫的,讓對方按著他自己的意思去走,只在適當的時候給以引導,如同治水,疏導引流比築壩建堤是更加合乎自然的道理……
想到此,雖覺得容琛的話正確,但魏頤又有些憤憤,心想這人話雖如此,但是管自己的時候,難道不是生怕籠子稍微不堅固嗎?
真是說一套做一套。
宋籬失望了,他沒有在入府的路邊看到董武。
他以為董武會一直守在府外路邊上的,但顯然董武沒有。
杜氏被他這一句氣得臉青,沒想到董武還有接下來的話,“我之前就和玉秋有說好,孩子生了,孩子我留著,給她錢,她隨意做什麼都行,她當時是應了的。她這樣跟著我也沒意思,還不如去找個和她恩愛的男人……”
董武話還沒說完,杜氏就被他氣得出門了。
董武仔細打算一番,將鋪子裡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又找來舅舅,將家裡交給他。
玉秋所生的孩子還沒有取名,小名倒是有的,因他在夏天出生,就叫夏兒了。
董武怕玉秋和孩子多接觸,之後會對孩子感情過深不把孩子讓出來,孩子出生後,就是請的奶媽在照顧,滿月之後,就會抱到董家宅子裡來養,和玉秋分開來。
聽說董武要去京城裡找宋籬,舅舅和舅母都不贊同。
但是董武一意孤行,他們也沒辦法。
而且,看董武在家裡也是行屍走肉一般,他們覺得讓董武去京城裡找找也是好的,找不到或者找到了宋籬不和他回來,以後董武也好死心了,回來自然樂意接受他們的安排續娶一位女子。
而宋籬會和董武一起回來的事情,兩人並不覺得可能。特別是在聽了董武說宋籬是被他逼著和他在一起的事情後,兩人就更加這樣覺得了。
而現在雲州城關於宋籬男扮女裝嫁給一個男子為妻的事情,已經不像之前那樣人人說道了,畢竟,這個時代的八卦也是更新很快的。
因為水災而不少官員或升遷或下馬,這件事情在酒樓茶館裡談論得更多些,又出的新戲,或者誰又捧紅了個新戲子,哪個花樓里又出現了一個據說姿色傾城的花娘,誰又和誰家的媳婦兒有染被抓了現行,如此種種,八卦多多,沒人會盯著一個男扮女裝的媳婦兒不放。
而杜晟和吳錦文,因知道宋籬是魏頤侄子,果真如吳錦文所說,都被魏頤派了人來說讓此事永遠保密不准說出去,而且讓他們約束家中知道此事的人,不准將此事傳開。
如此一來,即使宋籬回京城繼承了魏府,也沒有人知道魏府新主子是在雲州城鬧過大笑話的宋籬。
魏頤如此做,也是為了宋籬著想,但並沒有告訴宋籬自己的苦心。
董武帶了一個小夥計一起上京,此人就是李萬林。
因為珉陽縣受災,李萬林後來回家去過,現在才回雲州城不久。
他得知宋籬是個男人,萬分受打擊,以至於不吃不喝好幾天,像是魂魄離體成了行屍走肉,之後好起來,卻又恢復常態了。
他大哥過年的時候要娶嫂子,他母親也給他說了哪家的姑娘不錯,他之前還一直不肯要人家,現在也鬆了口了。
宋籬的男兒身份打消了他對宋籬的幻想,總算是能夠踏踏實實地來過日子了。
他這次跟著董武一起去找宋籬,是他主動提出來的,也許,是他要給自己的心做一個決斷了吧!少年心裡嚮往著美好的人,以前就覺得那個人遙不可及,現在幻想破滅,他想親自來面對現實。
董武到京後問到魏家府上,看到魏府門前的那兩隻石獅子,大門上的佛手門環,想到宋籬就住在裡面,而且是他再也高攀不上的門戶,不由得一陣心痛,但是,他並不能因此就放棄。
146
146、第五十六章 思考 ...
第五十六章
這是一座修建在水潭邊的水榭,不遠處的一個小瀑布流下來,流入水潭裡,水聲並不大,悠悠聲韻,入耳動聽。
水潭的邊上還種著不少梅花,只是現在梅花未開,翠綠的枝葉倒也很漂亮可愛。
坐在水榭里,魏頤一直在認真看書,又握筆批註,神色專注。
宋籬倚在水榭欄杆處看著水潭發呆,他自己想寫一本地理方面的專著,但是一直收集資料,還未動筆。
現在這樣的日子,雖然悠閒自在,但他並不覺得如意,不知道心裡的那個地方出了問題,總是喜歡發呆,時常神情茫然,而他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經魏頤提醒,他才明白過來自己的不在狀態。
他知道,他這樣下去不行。
但他不知道該如何修補那處出了問題的心。
現在,他每天都早期堅持爬山跑步,不是為了鍛鍊身體,而是為了鍛鍊堅強的意志力。
這座西山上的避暑別院並不小,而且出了別院有清幽的山路,往上走會遇到幾個寺廟,還有別的人家的別院莊子。
這座西山並不是一座半原始的山林,而是完全開發出來的,做了京中權勢之家的避暑別院聚集地。
這些別院的主子到底是誰,也並不是很清楚。
因皇家避暑山莊另在他處,西山這一處,是魏頤的別莊,別有一種怡然與幽靜。
宋籬每日跑步在魏頤眼裡很有些虐待他自己的嫌疑,他每天得跑好幾公里,幾乎大半個上午就花在這個上面了,總是累得跑回院子就能倒下。
魏頤看他如此,也並沒有勸他,還跟著他跑過兩天,但魏頤身體似乎比宋籬還不好,第一次跑了一會兒就差點暈過去了,是被跟在身邊保護的侍衛帶回去的,第二次也沒有跑太遠,他就坐在一邊大石上等宋籬回來。
說實在的,宋籬這個樣子讓魏頤很擔心。
他看得出來,宋籬對他以前的那個男人不能忘情,所以才這樣折騰自己。
魏頤雖然在外人眼裡多是那種嚴謹的人,但是,其實他心裡非常自主而灑脫,他有時候就想勸勸宋籬,按照他自己的心裡所想暢快地過日子就行了,但是,人心多變,他又覺得應該讓這對愛侶多受點苦,按照他們自己所想去做,看以後的緣分如何,如果緣分還在,那麼,他們複合,魏頤並不覺得不能接受。
反正他本身就不是個遵守規矩的。
魏頤的工作告一段落,看向宋籬,發現他還是那個姿勢發著呆沒有變,不由得嘆口氣。
那個來找宋籬的人來了京城還沒有離開,每天在魏府門前徘徊,讓人把他趕走了,他又會守在不遠處,說了宋籬不在,他也不聽,依然守在那裡。
這事,魏頤很清楚。
說實在的,魏頤對宋籬的“丈夫”董武並無太大感覺,若硬是要找出他對董武的評價,他其實多少有些厭惡董武。
他想到宋籬本是個好好的男兒,因當時是個傻子,一定是被那個董武騙了才和他成親的,而董武為何會和一個男人成親呢,不用說,多半為了個“色”字,宋籬是很漂亮的,那個人一定是貪念他的美色。
但之後那人又不好好珍惜宋籬,為了傳宗接代又在外面養了外室。
這種男人想面面俱到,什麼好處都占,總之,讓人不喜就是了。
當初魏頤給了他五千兩銀子,算是以此來告訴董武,宋籬和他徹底分了,讓他拿著錢不用找宋籬。
魏頤那時候可不是想的好事,他覺得董武但凡有點良心,拿到那錢,一定會非常痛苦,若是他不痛苦,還暢快地花的話,魏頤是打算要再給他點顏色看看的。
不過,沒想到對方倒是個痴情種子,居然到處找宋籬,而且還找到京城來了,一副情深如海的模樣想要宋籬回去。
魏頤當初就是知道董武進京來找宋籬了,這才帶宋籬到西山來避暑,不讓董武和宋籬相見。
但現在看宋籬這幅模樣,那個男人似乎也挺不容易的,他又心軟了,覺得應該聽聽宋籬的意見。
魏頤一番猶豫,說道,“歸真,若是你以前的那個人來找你,你會見他麼?”
“嗯?”宋籬回過神來,看向魏頤。
魏頤道,“那個人叫董武吧,他找到京城來了,在魏府門口守了多天,說是想見你。”
宋籬一驚,緊接著又鎮定下來了,低喃道,“他找來又有什麼用!”
魏頤道,“你要如何做,如果不想見,我就讓人去把他打發了,他這樣總是在魏府門前徘徊,也是不好!”
宋籬低聲“哦”了一聲,便再沒出聲,低下了頭。
魏頤看他這種狀況,覺得實在不好。
宋籬陷入了沉思,他早知道離開董武,斬斷兩人的關係,兩人必定都會血淋淋的,但是,他沒想過他會如此痛。
此時聽聞董武找到京城來,不得不說,他明白自己在動搖了,心底在幻想著什麼。
他最近晚上又夢到前世的事情,那些忘了很久的東西,現在又浮出腦子來了。
他反省自己以前委曲求全又懦弱退讓的生活方式,他本以為自己這樣是對的,不會好高騖遠,不會不切實際,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平平淡淡的一生,這是他的追求。
但是到現在,他才明白,就是他這樣毫無志向又無波瀾的心態,越發讓他變得保守起來,到最後變得不敢擅自地踏出規定一步,是他自己,將自己一點點地束縛住了,再也掙脫不了,並不是董武給他上了這個枷鎖,如果當初,他就把自己的想恢復男人身份的事情和董武商量,說不定兩人最後不會走到這一步,如果當初,他對董武說,他厭惡董武去花樓和人談生意,董武說不定就不會去……
他在各種事情中沒有給予董武任何一點言語,他的不作為導致了之後事情的發生,現在他又把所有錯誤歸結到董武身上去,不僅認為全是他的錯,而且認為自己離開他全是董武造成的。
以前他總是想著董武束縛了他,他有怨過董武,但是現在,他覺得是不是應該從自己這方面來找找原因。
不然,人如何能夠有改善和進步。
他想起自己以前的不對的事情,他告訴自己,他也許應該學習魏頤,凡事不抱怨,不悲觀,能夠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他看向魏頤。
這個小時候就和他在一起的人。
魏歸真以前總是傻傻的時候,也從沒見他對他失望過,他對生活就從沒有懈怠過。
雖然外界都傳言說他是皇上的男寵,等著他色衰愛弛的時候看他的笑話。
但是,也從沒有見他暴躁過,也沒見他伺寵而驕,他有自己的目標和事業,生活並不局限在皇帝身上,也許他並不是萬事如意,但是他從來沒怨天尤人,總是能夠處理得當。
宋籬想,自己應該學他,從他這裡得到些勇氣。
他想到什麼,突然從躺椅上站起身來,對魏頤說一聲自己回房了,就快步走了。
魏頤看著他的背影,心想宋籬這是要去幹什麼。
宋籬沒有想那麼多,他對自己說,他應該回去當面和董武說清楚,不然,他單方面和董武分手,對董武是不公平的,即使董武犯了錯,他也應該聽聽他的解釋,畢竟,法庭上被告也是有辯護律師的!
無論以後如何,他和董武之間的事情,他那樣一封信就斬斷了兩人的一切還是太糙率了。
他至今依然無法放下對方,日子往後推延,不僅沒有忘記董武,反而越發想念。
他和董武說清楚,或者從此斷了念想,或者也許有別的轉機。
但是,他都得去做,他不能一直做縮頭烏龜。
董武,他自從來到京城,自然是在數人的監視下,他自己也發現了這件事,但他不認為對方是為了他身上帶的錢而來,後來覺得可能是宋籬那邊的人,就變得很坦然了。
他以此認為宋籬還是對他有感情的,他希望把宋籬找回去,一生能夠得到一人如此相愛,他覺得那是他多少年才能夠修得的福分,不能就這樣把他放走了。他知道自己自私,但是,這種時候,除了自私還能怎麼辦,難道能夠眼睜睜將宋籬拱手讓人。
董武想,兩個人在一起,總是需要一個堅定的人來支撐起根基的,他應該來支撐起兩人在一起的根基,不能讓宋籬隨意遠離。
宋籬希望回京城來,魏頤陪著宋籬一起回去,坐在馬車上,宋籬就表現得很焦躁,時不時挑起車窗簾子往外看。
已經入秋一段時間了,天氣轉涼,近午時,外面太陽雖大,但是也並不是暑熱天氣那般炎熱。
繁華的京城裡,車水馬龍,行人如織,昭示著天朝盛世。
走過最繁華的朝陽大街,魏府在城北地段,這裡大多是官員府邸,道路寬闊,路邊的綠樹已經很高大,但是行人稀少,靜謐安逸。
從進了北條十一街,宋籬一直望著車窗外,他知道自己是在期待什麼,他還是在期待見到那個人!
魏頤也不說穿他,手裡拿著一個小玩意兒在研究。
他想了很久,覺得宋籬的事情還是讓他自己來辦的好,感情的事,外人都不好插手。即使是他,也不能照拂宋籬一輩子,宋籬必定還要有個人來一起過日子。而那個人,魏頤覺得要是相愛的人才是。
他以前是護著宋籬,覺得找回了他,就不能讓他再受苦,不能去重蹈覆轍。董武找來,他也帶走了宋籬,並瞞了這麼長時間。但是容琛的話讓他有了反省——一味讓人圈在一個圈子裡,對方是更想要掙脫的,讓對方按著他自己的意思去走,只在適當的時候給以引導,如同治水,疏導引流比築壩建堤是更加合乎自然的道理……
想到此,雖覺得容琛的話正確,但魏頤又有些憤憤,心想這人話雖如此,但是管自己的時候,難道不是生怕籠子稍微不堅固嗎?
真是說一套做一套。
宋籬失望了,他沒有在入府的路邊看到董武。
他以為董武會一直守在府外路邊上的,但顯然董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