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那個司馬懿,在這種已經不會傾頹到分崩離析的時代,就任他去吧!
只要曹丕活一天,司馬懿便會乖一天。
……
…………
曹丕瞪圓了烏黑的眼楮,盯著劉協,沒問出聲,可是快要能聽到摩擦牙齒的聲音。
這種時候,正該乾柴烈火,劉協居然一副想著什麼心事的樣子,隨隨便便地回應一下他,就心思不在了。
是他魅力大減,還是說有哪個膽大包天不怕死的東西爬進了劉協心裡,侵占他的地盤?
劉協還不知道惹到了曹丕,回想著早朝上出列奏事的那個身影,問曹丕:“司馬懿這人如何?”
曹丕瘋了:“你要這個時候跟我談論司馬懿?”
劉協猛然回過神,剛剛想法跑得太遠,把面前的小氣鬼得罪了!
還沒來得及彌補,曹丕一轉身,大步走了。
劉協想追,可是衣帶全是散開的,等他匆匆收拾好從那塊山石背後出來,曹丕早走沒了,只有一群慌忙跪地的宮衛,跪得雖快,還是叫劉協看見他們閃爍的目光。
劉協乾咳,走了。
他走以後有人忍不住跑到山石背後去看,找到一塊做工精美的玉璧,一群宮衛犯了難,這是上交了去解釋怎麼撿到的呢?還是扔回去當做沒撿到呢?
那玉璧上的“寧”字要是不那麼明顯就好了。
正犯難,陸績走過不遠處,幾個宮衛互相看看,乾脆跑過去攔了陸績,把那玉璧交給他,只說巡邏途中撿到,請代轉寧王。
陸績接過去,看到“寧”字,不聲不響地點點頭,拿著走了,宮衛們鬆了口氣。
曹丕其實走沒多遠就發現玉璧掉了。
玉佩組的玉璜下墜著兩個沖牙,走動時,沖牙踫擊更下面的玉璧發出清脆的聲音,這是此時頗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的飾品。
玉璧一掉,沖牙踫不出聲音來,曹丕走出一截便發覺了,一想就知道是剛剛和劉協忽然起意廝混時弄掉的。
劉協的衣服被他扯開了,若是立即走回去,劉協要整理衣服,一定還在那,這麼一來,倒顯得他急切欲和好了,那先前發的脾氣算怎麼回事?
要麼,就等它落在那吧!
說不定劉協會以玉璧為契機召他。
小氣巴拉的曹丕這麼想著,一臉坦然地出宮去了。
出宮幹嘛?找司馬懿麻煩。
司馬懿不駝著背的時候,文人的風骨也是看得出來的,不過這傢伙即便學著曹丕做出憨厚的樣子傻笑,也給人一股懷有陰謀的感覺。
曹丕的好友形形色色,有他弟弟曹植為首的狂浪之徒,還有也是他弟弟曹彰為首的愣頭青,司馬懿算個特例,大概因為神態上有些滲人,他除了曹丕似乎別無好友,如果私底下來往的也算,那麼劉協也算是司馬懿的好友。
作為文人,司馬懿不善詞賦,就這一點,跟劉協有了共同語言。
有時來了地方上進獻的美酒,眼饞有人得了封賞的司馬懿就跑到寧王府來蹭酒喝,多半能撞到朝堂上十分大方把酒全賞下去,自個下來溜到曹丕這喝酒的劉協。
大半時候,扯東扯西的三個人倒算談資不斷,可偶爾些時候,提起詞賦,劉協就會站到司馬懿那一邊去,兩個人用看“異類”的眼光看曹丕,讓曹丕十分不慡。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劉協跟司馬懿之間,有足夠曹丕發酵點什麼味道出來的空間!
曹丕而今是王,走哪裡不如以前隨意。
曾經一匹馬,幾個親衛就去了。
現在要是想像以前那麼干,非得等深更半夜街上沒有認得他的人以後……搞得像去幹什麼壞事一樣,否則,就只能前呼後擁,衛士過百,下人僕從同樣過百的去。
還要先發拜帖,等人家準備好,才能去登門拜訪。
可這種方式,曹丕本人極端的不喜,又無可奈何——要能站在劉協身邊,有得必有失。
只剩下一個辦法,把人召來府里說話。
尋常文士們斗酒行文,玩兒曲水流觴什麼的,曹丕想要加入,也只有邀到寧王府里來。
若依東漢舊制,他該赴封地就國。
但劉協改了制,有封地,享稅賦,不可自設封國,那麼留在都城也就無可厚非了。
城裡有府邸,城外有別館林園,曹丕出宮登車,叫人通傳司馬懿,速到南門候駕,準備出城去呆著。
這樣一來,劉協跑不了密道,只能下旨,就不能當面耍賴撒嬌的把事情抹過去。
……
曹丕的小氣功力見長。
陸遜拿著新裝訂的紙質書冊進殿,剛進門,聽見劉協在問人:“寧王出城去了?”
只要曹丕活一天,司馬懿便會乖一天。
……
…………
曹丕瞪圓了烏黑的眼楮,盯著劉協,沒問出聲,可是快要能聽到摩擦牙齒的聲音。
這種時候,正該乾柴烈火,劉協居然一副想著什麼心事的樣子,隨隨便便地回應一下他,就心思不在了。
是他魅力大減,還是說有哪個膽大包天不怕死的東西爬進了劉協心裡,侵占他的地盤?
劉協還不知道惹到了曹丕,回想著早朝上出列奏事的那個身影,問曹丕:“司馬懿這人如何?”
曹丕瘋了:“你要這個時候跟我談論司馬懿?”
劉協猛然回過神,剛剛想法跑得太遠,把面前的小氣鬼得罪了!
還沒來得及彌補,曹丕一轉身,大步走了。
劉協想追,可是衣帶全是散開的,等他匆匆收拾好從那塊山石背後出來,曹丕早走沒了,只有一群慌忙跪地的宮衛,跪得雖快,還是叫劉協看見他們閃爍的目光。
劉協乾咳,走了。
他走以後有人忍不住跑到山石背後去看,找到一塊做工精美的玉璧,一群宮衛犯了難,這是上交了去解釋怎麼撿到的呢?還是扔回去當做沒撿到呢?
那玉璧上的“寧”字要是不那麼明顯就好了。
正犯難,陸績走過不遠處,幾個宮衛互相看看,乾脆跑過去攔了陸績,把那玉璧交給他,只說巡邏途中撿到,請代轉寧王。
陸績接過去,看到“寧”字,不聲不響地點點頭,拿著走了,宮衛們鬆了口氣。
曹丕其實走沒多遠就發現玉璧掉了。
玉佩組的玉璜下墜著兩個沖牙,走動時,沖牙踫擊更下面的玉璧發出清脆的聲音,這是此時頗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的飾品。
玉璧一掉,沖牙踫不出聲音來,曹丕走出一截便發覺了,一想就知道是剛剛和劉協忽然起意廝混時弄掉的。
劉協的衣服被他扯開了,若是立即走回去,劉協要整理衣服,一定還在那,這麼一來,倒顯得他急切欲和好了,那先前發的脾氣算怎麼回事?
要麼,就等它落在那吧!
說不定劉協會以玉璧為契機召他。
小氣巴拉的曹丕這麼想著,一臉坦然地出宮去了。
出宮幹嘛?找司馬懿麻煩。
司馬懿不駝著背的時候,文人的風骨也是看得出來的,不過這傢伙即便學著曹丕做出憨厚的樣子傻笑,也給人一股懷有陰謀的感覺。
曹丕的好友形形色色,有他弟弟曹植為首的狂浪之徒,還有也是他弟弟曹彰為首的愣頭青,司馬懿算個特例,大概因為神態上有些滲人,他除了曹丕似乎別無好友,如果私底下來往的也算,那麼劉協也算是司馬懿的好友。
作為文人,司馬懿不善詞賦,就這一點,跟劉協有了共同語言。
有時來了地方上進獻的美酒,眼饞有人得了封賞的司馬懿就跑到寧王府來蹭酒喝,多半能撞到朝堂上十分大方把酒全賞下去,自個下來溜到曹丕這喝酒的劉協。
大半時候,扯東扯西的三個人倒算談資不斷,可偶爾些時候,提起詞賦,劉協就會站到司馬懿那一邊去,兩個人用看“異類”的眼光看曹丕,讓曹丕十分不慡。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劉協跟司馬懿之間,有足夠曹丕發酵點什麼味道出來的空間!
曹丕而今是王,走哪裡不如以前隨意。
曾經一匹馬,幾個親衛就去了。
現在要是想像以前那麼干,非得等深更半夜街上沒有認得他的人以後……搞得像去幹什麼壞事一樣,否則,就只能前呼後擁,衛士過百,下人僕從同樣過百的去。
還要先發拜帖,等人家準備好,才能去登門拜訪。
可這種方式,曹丕本人極端的不喜,又無可奈何——要能站在劉協身邊,有得必有失。
只剩下一個辦法,把人召來府里說話。
尋常文士們斗酒行文,玩兒曲水流觴什麼的,曹丕想要加入,也只有邀到寧王府里來。
若依東漢舊制,他該赴封地就國。
但劉協改了制,有封地,享稅賦,不可自設封國,那麼留在都城也就無可厚非了。
城裡有府邸,城外有別館林園,曹丕出宮登車,叫人通傳司馬懿,速到南門候駕,準備出城去呆著。
這樣一來,劉協跑不了密道,只能下旨,就不能當面耍賴撒嬌的把事情抹過去。
……
曹丕的小氣功力見長。
陸遜拿著新裝訂的紙質書冊進殿,剛進門,聽見劉協在問人:“寧王出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