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完顏康對徒單衡道:“召學士們,擬稿,我親自謄抄。”
徒單衡領命,又說:“那……汴京之事?”
完顏康道:“不急。他們還不曾有大戰,若是去救人,反會生出誤會,以為趁火打劫;真要趁火打劫,哪有火沒燒起來就跳出去找打的?若我沒有記錯,殿試快開始了吧?先選人!”
進士被稱為天子門生,蓋因自宋太祖時起,他們都要經過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才能最終確定功名。完顏康不是天子,他目今不過稱王而已,依舊在自己的地盤上開了殿試。官民人等皆不以為意,稱王之後再稱帝,不是水到渠成的嗎?連許多老夫子都不覺得這有什麼好抗議的。
徒單衡道:“還請賜題。”
完顏康道:“出題之前,還有一事,既然歸附,則西夏仕子如何處置?”
徒單衡誠懇地道:“他們雖讀五經,但是語言文字並不很通,恐怕是考不過的,不如今年權開特科,言明或三年後,或五年後,一同應考。特科可以西夏文字作答,反正,殿下也看得懂。”
完顏康道:“善。”心裡飛快閃過了三道試題,並不拘於五經,第一題便是命論“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只等殿試之時公布。
耶律阿旺仗著資格老,插了一句:“殿下,那咱們呢?現在做什麼?”
完顏康道:“休整,待命。切記,令行禁止。”
耶律阿旺也是熟悉他的風格的,嘴角一抽便槽了起來:“殿下不會又想退讓做好人了吧?”
完顏康大笑:“我何必?你須知道,若金國完了,就剩下我與宋、蒙相爭,與蒙對峙,勇力即可。與宋相爭,還有大統、民心、風評、心計……若僅以勇力論,當年金國就該滅宋了。現在看來,卻是金國先亡,還不值得我們警醒嗎?”
耶律阿旺考慮得並不太深,但是舉出金國的例子,卻不由一震。他也在金軍里效過力,說起宋兵,印象就是弱,說起宋國,也是弱。年年給歲貢,還小氣家家的要拖延,等到金國以武力催討,又送了來。可就是這樣的宋國,居然撐到了現在,現在居然要聯蒙滅金了?!
在座的諸人開始思考起宋國到底是弱還是不弱,這麼一個詭異的命題來。
完顏康卻說:“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各忙各的去吧。”
****************
徒單衡留到了最後,諸將不免側目,心裡嘀咕著這隻狐狸不知道又要有什麼壞語音了。徒單衡說的卻是件不錯的事情:“臣還有話要說,”說完,正一正衣冠,步下座位,走到完顏康面前,鄭重地一禮,“殿下何時應天稱帝?”
稱帝?
完顏康居然有了那麼一點點躍躍欲試,一舉統一之後再威風凜凜地說“這是老子打下的天下”這種事情,二十年內都不要想了,不是妄自匪薄,而是實情。即使不考慮蒙古,不考慮行將就木的金國。單是宋國,需要花費的就不止這個數。想與這些已經稱帝的政權抗衡,從名份上講,稱帝也是必須的。
徒單衡道:“才稱王,年余便得西夏,這是個好機會。否則便只有等到滅金之後了。以臣估測,那就要再等二、三年。殿下心意如何,臣好有所準備。”稱帝也不容易啊,也得先串聯一下,像稱王的時候一樣,搞得花團錦簇,眾望所歸。
完顏康壓住了急躁,用力將話說得慢些:“還是有些急躁了。”
徒單衡道:“故國將滅,臣心不安,該做的事情卻不會耽誤。金君作為國君承認大周,與作為俘虜見證,還是有些不同的,您選哪一個?”
完顏康毫不猶豫地道:“並無區別。”
“殿下的意思是,等?”
“等!”
徒單衡道:“臣明白了,這樣籌劃的時間還能長些。又有一事,殿下考慮好了婚事了嗎?廣延子嗣,方可安定人心。還是,您依舊心屬夏公之妹?”李德旺自去國號,自然也不能稱王,完顏康自己還是王,也不能封他做王,所以現在是公爵。
完顏康反問道:“阿衡的意思呢?”
徒單衡笑了,也問道:“是忽都問我嗎?”
“對。”
“這主意蠢極了。”
完顏康道:“我曾說過,賣藝不賣身。阿衡,這麼多年如果還落個身不由己,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徒單衡站得筆直:“人生在世,從來都是身不由己的。”
完顏康道:“你說過,人可以改變。”
“既然可以改變,為什麼非要拿這個人變,變完了還是原來的模樣嗎?” “在興慶府,我已經想明白了,我並不是非她不可。可以不是她,但是不該是那樣的理由!”
徒單衡笑了:“忽都,我原本很擔心你,怕你為了虛無的好名聲而讓步,誤己誤國。現在我不擔心這個了,你斬去了虛名的困擾,我卻擔心起你這個人來了。婚姻的事情消耗了你太多的思慮,你像個賭氣的孩子。你這個時候真像中都趙王妃的兒子。”
“賭……賭氣?”我TM想要做自己,怎麼是賭氣?
“人生許多不得已。我還想做你大哥的賢臣呢,現在大金國都要完了,我還要推一把。世間事怎麼可能事事如意?你問我,這麼多年有什麼意義,我也想問你,這麼些年,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完顏康被一道閃電劈中了,我要什麼?
“你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恣意妄為嗎?那我告訴你,現在不是時候。如果不是為了恣意妄為,你就更要克制自己!這些人,不說榮華富貴,他們的身家性命都在你身上。蒙古虎視眈眈,宋國也心懷大志,你呢?你現在可以冷靜了嗎?”
完顏康腰一塌,靠在了椅背上。徒單衡低語道:“外面的讚揚都是做給外人看的,你比你的堂兄弟們強,這是當初你大哥親口說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你若真有驚世絕艷之才,他對你最初的期望不就是能保一絲血脈,而是重振大金國了。有些事,不是有決心有毅力就能做成的,還要看天份。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不容易,可你也知道,鐵木真才是真天才,諸國所不及。即便如此,他也在壯年之後才為世人所知。他尚且如此,天份不足,再不謹慎,再要放肆,還想有活路嗎?聖人之言錯了嗎?並沒有!”
完顏康雙手按到扶手上,緩緩撐起身體,對徒單衡鄭重一禮:“我明白了。”如果為了找一個心愛的姑娘,生幾個孩子,過一輩子,我避世隱居就可以了。
徒單衡有點自嘲地笑笑:“我這算不算恃寵而驕?”
完顏康大笑不止:“這大概就是寵你的最大樂趣了。”
說得徒單衡也笑了起來。
笑夠了,徒單衡正色道:“婚姻之事,還請儘快,您與臣不同。”
“好。”
徒單衡心情暢快,話便多了起來,說到了殿試,又說到了將來的打算,再說汴京:“我怕落到蒙古人的手裡,那可就不好了。鐵木真為什麼還不死呢?”
完顏康扼腕嘆息:“早知道不該將朮赤傷得這麼重,否則留著他與諸兄相爭,豈不美哉?”此時鐵木真已立三子窩闊台為太子。
此時,二人都以為經驗判斷,以為南宋這群弱雞,必然要被金國虐成狗。然後要靠蒙古將金國給滅掉,蒙古發現南宋的軟弱,再順手揍南宋一把,撈個歲貢回去。徒單衡將南宋判斷得更弱一點,以為甚至可能因此亡國,要完顏康做好準備,趁機與蒙古將南宋也瓜分掉,然後將蒙古驅逐出漢地。一如唐與突厥故事。
完顏康卻知道,南宋的韌性極強,堅持到最後的就是它,現在局勢更加混亂,能堅持更久也說不定。反過來提醒徒單衡:“可不能小瞧宋國的韌性。”
三個月後,大周第一批進士新鮮出爐之後的第二天,一個讓二人跌碎眼鏡的消息傳來了——宋兵首先攻入了汴京,金君出逃!
第126章天驕殞
打死完顏康,他也想不到宋兵會如此勇猛!不是一直被虐成狗的嗎?說好的誰都能占點便宜的軟妹呢?怎么小白兔變成史前怪獸了嗎?當年我才多大啊?大家都讓我去那邊撈點功勞。
完顏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消息沒有錯嗎?”
徒單衡道:“我也覺得奇怪!歷次傳來的情報,宋兵的戰力並不強呀。”
兩人一直盯著諸位鄰國友邦呢,對各國軍隊的戰力都有評估。總的來講,宋兵是最弱的——離得太遠的大理不算在內。沒錯宋軍的兵種齊全,裝備也精良。南宋在諸國之中,富裕第一。然而他們一直有重文輕武的傳統,內部又爭鬥不斷,極大地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
像蒙古,老大帶著出去搶劫。像完顏康,雖然也重視文化,但是部隊不允許任何文士染指,也是自己帶著出去搶劫。西夏雖然部族自主性較高,老大還是會親自帶隊搶劫。唯有南宋,現在的老大正在給理學賣安利。
這特麼能先於蒙古打下汴京,你逗我?
然而事實確實如此!
在確認了消息可信之後,完顏康緊急召集了眾將:“我曾答允過,保完顏氏香火不絕。金國雖然還沒有求援,我卻不能見死不救。”
他還記得這件事,徒單衡頗為欣慰,另有一部分人卻認為“這可真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啊”,盡皆贊成。於是完顏康點兵十五萬,親自南下。這十五萬兵馬里,各族都有,新附的党項人中,也被抽丁兩萬,馬步各一。比起西夏曆年征戰時的負擔,這一次反而是極輕的徵發了。
陝西與河南離得並不遠,去往汴京的路途早被摸得一清二楚。周兵的目的卻又不是汴京了,回到故都的宋兵,且先不要去惹了吧,拿到金君,得到法統上的承繼關係,收攏金國的國土才是當先的第一要務。
完顏康下令,探聽金君到了哪裡。數年積累,金國原本的戰力不足,不得不再以鄉間勇者再組新軍,新軍魚龍混雜,塞幾個探子再明白不過了。金君逃出汴京,必然要召喚護衛的。
不想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徒單衡。此君一直與金國不少官員暗通曲款,探聽對方的消息,挖對方的牆角。有人嚴辭拒絕了他,從此不再理會與他,有人卻出於種種難言的心思,與他保持著聯繫,於危急之時,有人向他發出了救助的書函。
信很短,內容卻頗為驚人——“蒲察官奴軟禁君臣,殘殺官吏三百餘人于歸德。”徒單衡先將消息告知完顏康,再請確定消息真偽。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確認起來就方便得多了。很快,金君被軟禁的情況得到了確認。
好了,下落有了。與之一同到來的,卻是蒲察官奴的履歷——十分輝煌。完顏康看過之後得承認,徒單衡說得對,自己不是天才,不過是運氣好些的普通人而已。蒲察官奴,忠孝軍首領,以四百五十人,持長槍,大敗蒙古,溺水而死的蒙古兵便有三千五百餘人。
徒單衡領命,又說:“那……汴京之事?”
完顏康道:“不急。他們還不曾有大戰,若是去救人,反會生出誤會,以為趁火打劫;真要趁火打劫,哪有火沒燒起來就跳出去找打的?若我沒有記錯,殿試快開始了吧?先選人!”
進士被稱為天子門生,蓋因自宋太祖時起,他們都要經過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才能最終確定功名。完顏康不是天子,他目今不過稱王而已,依舊在自己的地盤上開了殿試。官民人等皆不以為意,稱王之後再稱帝,不是水到渠成的嗎?連許多老夫子都不覺得這有什麼好抗議的。
徒單衡道:“還請賜題。”
完顏康道:“出題之前,還有一事,既然歸附,則西夏仕子如何處置?”
徒單衡誠懇地道:“他們雖讀五經,但是語言文字並不很通,恐怕是考不過的,不如今年權開特科,言明或三年後,或五年後,一同應考。特科可以西夏文字作答,反正,殿下也看得懂。”
完顏康道:“善。”心裡飛快閃過了三道試題,並不拘於五經,第一題便是命論“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只等殿試之時公布。
耶律阿旺仗著資格老,插了一句:“殿下,那咱們呢?現在做什麼?”
完顏康道:“休整,待命。切記,令行禁止。”
耶律阿旺也是熟悉他的風格的,嘴角一抽便槽了起來:“殿下不會又想退讓做好人了吧?”
完顏康大笑:“我何必?你須知道,若金國完了,就剩下我與宋、蒙相爭,與蒙對峙,勇力即可。與宋相爭,還有大統、民心、風評、心計……若僅以勇力論,當年金國就該滅宋了。現在看來,卻是金國先亡,還不值得我們警醒嗎?”
耶律阿旺考慮得並不太深,但是舉出金國的例子,卻不由一震。他也在金軍里效過力,說起宋兵,印象就是弱,說起宋國,也是弱。年年給歲貢,還小氣家家的要拖延,等到金國以武力催討,又送了來。可就是這樣的宋國,居然撐到了現在,現在居然要聯蒙滅金了?!
在座的諸人開始思考起宋國到底是弱還是不弱,這麼一個詭異的命題來。
完顏康卻說:“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各忙各的去吧。”
****************
徒單衡留到了最後,諸將不免側目,心裡嘀咕著這隻狐狸不知道又要有什麼壞語音了。徒單衡說的卻是件不錯的事情:“臣還有話要說,”說完,正一正衣冠,步下座位,走到完顏康面前,鄭重地一禮,“殿下何時應天稱帝?”
稱帝?
完顏康居然有了那麼一點點躍躍欲試,一舉統一之後再威風凜凜地說“這是老子打下的天下”這種事情,二十年內都不要想了,不是妄自匪薄,而是實情。即使不考慮蒙古,不考慮行將就木的金國。單是宋國,需要花費的就不止這個數。想與這些已經稱帝的政權抗衡,從名份上講,稱帝也是必須的。
徒單衡道:“才稱王,年余便得西夏,這是個好機會。否則便只有等到滅金之後了。以臣估測,那就要再等二、三年。殿下心意如何,臣好有所準備。”稱帝也不容易啊,也得先串聯一下,像稱王的時候一樣,搞得花團錦簇,眾望所歸。
完顏康壓住了急躁,用力將話說得慢些:“還是有些急躁了。”
徒單衡道:“故國將滅,臣心不安,該做的事情卻不會耽誤。金君作為國君承認大周,與作為俘虜見證,還是有些不同的,您選哪一個?”
完顏康毫不猶豫地道:“並無區別。”
“殿下的意思是,等?”
“等!”
徒單衡道:“臣明白了,這樣籌劃的時間還能長些。又有一事,殿下考慮好了婚事了嗎?廣延子嗣,方可安定人心。還是,您依舊心屬夏公之妹?”李德旺自去國號,自然也不能稱王,完顏康自己還是王,也不能封他做王,所以現在是公爵。
完顏康反問道:“阿衡的意思呢?”
徒單衡笑了,也問道:“是忽都問我嗎?”
“對。”
“這主意蠢極了。”
完顏康道:“我曾說過,賣藝不賣身。阿衡,這麼多年如果還落個身不由己,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徒單衡站得筆直:“人生在世,從來都是身不由己的。”
完顏康道:“你說過,人可以改變。”
“既然可以改變,為什麼非要拿這個人變,變完了還是原來的模樣嗎?” “在興慶府,我已經想明白了,我並不是非她不可。可以不是她,但是不該是那樣的理由!”
徒單衡笑了:“忽都,我原本很擔心你,怕你為了虛無的好名聲而讓步,誤己誤國。現在我不擔心這個了,你斬去了虛名的困擾,我卻擔心起你這個人來了。婚姻的事情消耗了你太多的思慮,你像個賭氣的孩子。你這個時候真像中都趙王妃的兒子。”
“賭……賭氣?”我TM想要做自己,怎麼是賭氣?
“人生許多不得已。我還想做你大哥的賢臣呢,現在大金國都要完了,我還要推一把。世間事怎麼可能事事如意?你問我,這麼多年有什麼意義,我也想問你,這麼些年,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完顏康被一道閃電劈中了,我要什麼?
“你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恣意妄為嗎?那我告訴你,現在不是時候。如果不是為了恣意妄為,你就更要克制自己!這些人,不說榮華富貴,他們的身家性命都在你身上。蒙古虎視眈眈,宋國也心懷大志,你呢?你現在可以冷靜了嗎?”
完顏康腰一塌,靠在了椅背上。徒單衡低語道:“外面的讚揚都是做給外人看的,你比你的堂兄弟們強,這是當初你大哥親口說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你若真有驚世絕艷之才,他對你最初的期望不就是能保一絲血脈,而是重振大金國了。有些事,不是有決心有毅力就能做成的,還要看天份。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不容易,可你也知道,鐵木真才是真天才,諸國所不及。即便如此,他也在壯年之後才為世人所知。他尚且如此,天份不足,再不謹慎,再要放肆,還想有活路嗎?聖人之言錯了嗎?並沒有!”
完顏康雙手按到扶手上,緩緩撐起身體,對徒單衡鄭重一禮:“我明白了。”如果為了找一個心愛的姑娘,生幾個孩子,過一輩子,我避世隱居就可以了。
徒單衡有點自嘲地笑笑:“我這算不算恃寵而驕?”
完顏康大笑不止:“這大概就是寵你的最大樂趣了。”
說得徒單衡也笑了起來。
笑夠了,徒單衡正色道:“婚姻之事,還請儘快,您與臣不同。”
“好。”
徒單衡心情暢快,話便多了起來,說到了殿試,又說到了將來的打算,再說汴京:“我怕落到蒙古人的手裡,那可就不好了。鐵木真為什麼還不死呢?”
完顏康扼腕嘆息:“早知道不該將朮赤傷得這麼重,否則留著他與諸兄相爭,豈不美哉?”此時鐵木真已立三子窩闊台為太子。
此時,二人都以為經驗判斷,以為南宋這群弱雞,必然要被金國虐成狗。然後要靠蒙古將金國給滅掉,蒙古發現南宋的軟弱,再順手揍南宋一把,撈個歲貢回去。徒單衡將南宋判斷得更弱一點,以為甚至可能因此亡國,要完顏康做好準備,趁機與蒙古將南宋也瓜分掉,然後將蒙古驅逐出漢地。一如唐與突厥故事。
完顏康卻知道,南宋的韌性極強,堅持到最後的就是它,現在局勢更加混亂,能堅持更久也說不定。反過來提醒徒單衡:“可不能小瞧宋國的韌性。”
三個月後,大周第一批進士新鮮出爐之後的第二天,一個讓二人跌碎眼鏡的消息傳來了——宋兵首先攻入了汴京,金君出逃!
第126章天驕殞
打死完顏康,他也想不到宋兵會如此勇猛!不是一直被虐成狗的嗎?說好的誰都能占點便宜的軟妹呢?怎么小白兔變成史前怪獸了嗎?當年我才多大啊?大家都讓我去那邊撈點功勞。
完顏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消息沒有錯嗎?”
徒單衡道:“我也覺得奇怪!歷次傳來的情報,宋兵的戰力並不強呀。”
兩人一直盯著諸位鄰國友邦呢,對各國軍隊的戰力都有評估。總的來講,宋兵是最弱的——離得太遠的大理不算在內。沒錯宋軍的兵種齊全,裝備也精良。南宋在諸國之中,富裕第一。然而他們一直有重文輕武的傳統,內部又爭鬥不斷,極大地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
像蒙古,老大帶著出去搶劫。像完顏康,雖然也重視文化,但是部隊不允許任何文士染指,也是自己帶著出去搶劫。西夏雖然部族自主性較高,老大還是會親自帶隊搶劫。唯有南宋,現在的老大正在給理學賣安利。
這特麼能先於蒙古打下汴京,你逗我?
然而事實確實如此!
在確認了消息可信之後,完顏康緊急召集了眾將:“我曾答允過,保完顏氏香火不絕。金國雖然還沒有求援,我卻不能見死不救。”
他還記得這件事,徒單衡頗為欣慰,另有一部分人卻認為“這可真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啊”,盡皆贊成。於是完顏康點兵十五萬,親自南下。這十五萬兵馬里,各族都有,新附的党項人中,也被抽丁兩萬,馬步各一。比起西夏曆年征戰時的負擔,這一次反而是極輕的徵發了。
陝西與河南離得並不遠,去往汴京的路途早被摸得一清二楚。周兵的目的卻又不是汴京了,回到故都的宋兵,且先不要去惹了吧,拿到金君,得到法統上的承繼關係,收攏金國的國土才是當先的第一要務。
完顏康下令,探聽金君到了哪裡。數年積累,金國原本的戰力不足,不得不再以鄉間勇者再組新軍,新軍魚龍混雜,塞幾個探子再明白不過了。金君逃出汴京,必然要召喚護衛的。
不想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徒單衡。此君一直與金國不少官員暗通曲款,探聽對方的消息,挖對方的牆角。有人嚴辭拒絕了他,從此不再理會與他,有人卻出於種種難言的心思,與他保持著聯繫,於危急之時,有人向他發出了救助的書函。
信很短,內容卻頗為驚人——“蒲察官奴軟禁君臣,殘殺官吏三百餘人于歸德。”徒單衡先將消息告知完顏康,再請確定消息真偽。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確認起來就方便得多了。很快,金君被軟禁的情況得到了確認。
好了,下落有了。與之一同到來的,卻是蒲察官奴的履歷——十分輝煌。完顏康看過之後得承認,徒單衡說得對,自己不是天才,不過是運氣好些的普通人而已。蒲察官奴,忠孝軍首領,以四百五十人,持長槍,大敗蒙古,溺水而死的蒙古兵便有三千五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