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才求著開國勛貴們“共治天下”,與皇帝互相監督。

  這是皇室求著人家開國勛貴“清君側”,而不是人間喜歡爭權,喜歡多管閒事。

  這會兒你江山穩了,就想過河拆橋,也有點兒太不地道了。

  “福宜,你很喜歡雅安嗎?”

  聽到生母問這話,不過十八歲,因為生母管教的嚴格,所以連貼身宮女都沒有的純情皇帝紅了臉,有些結巴的道:“不、不、不知道,就是覺得和她在一起,挺舒服的。”

  “舒服?”兩宮皇太后聽了這話大驚失色,然後面面相覷,什麼情況?

  福宜再純情也是個男人,加上還有一個不正經的舅舅阮七郎,自然看懂了兩位娘親為何驚訝,滿頭黑線的道:“母親、娘,你們在想什麼呀?”雅安才不是那種不莊重的姑娘呢。

  懿德太后和懿安太后也知道自己想多了,面對又羞又氣的兒子,尷尬的不行。

  不過阮十娘到底不是一般人,面不改色的道:“我們就是好奇怎麼個舒服法?你以為我們在想什麼?”在兒子面前,絕對不能露怯!

  福宜:……

  您以為您這麼理直氣壯的,就能掩蓋您們滿腦子不正經的思想嗎?

  “說來雅安倒是很有母儀天下的風範,只這出生……”

  懿德太后趕緊轉移話題,就怕這有時幼稚得可怕的母子兩個會就“舒服”二字爭辯開來,她真丟不起這麼大人。

  阮十娘雖然面上懟了兒子,但心裡卻在想怎麼幫兒子實現這個願望,她心底認準了兒子就是喜歡宋雅安。

  卻不知道,純情皇帝這會兒真不知道“喜歡”是個什麼感覺?

  “雅安的外家是文昌侯府,說來也不是外人。而且順安侯府與開國勛貴的聯姻還真是挺密切的。

  雅安的二姑母是昌樂伯府的二奶奶,她的六姑母是武安侯府的三奶奶,五嬸娘是平順伯府的沈縣君,那可是昌隆姑祖母的心頭肉。再加上蘇蘇,論人脈,比得上雅安的姑娘還真不多。”

  阮十娘原是為了說服懿德太后,但越說越覺得,宋雅安給自家兒子當皇后也挺不錯的。

  一來,這麼一個出身比之漸漸走向頹勢的開國勛貴們也不差多少;二來,也算擺脫了開國勛貴們對皇帝後宮的控制。

  懿德太后近些年對順安侯府並沒有多少關注,如今聽阮十娘這麼一說,才發覺順安侯府竟已經是貴圈的一顆閃亮新星了。

  她狐疑的看了一眼阮十娘,“你不會老早就打上這個主意了吧?”

  阮十娘忙搖頭,這個鍋她可不背。

  兒女都是債這句話,在皇家其實也並不例外。為了滿足兒子的要求,兩位太后真是發動了所有人脈,蘇蘇更被委任為媒人一職。

  等蘇蘇把話透露給宋老夫人的時候,古稀之年的老夫人和自己的心腹秦嬤嬤就是一陣面面相覷。

  兩人都想到了好多年前,秦嬤嬤私底下的一句玩笑之語,如今竟果真應驗了,宋家還真有出皇后的命。

  宋雅安被定為皇后一事雖然費了一番波折,但到底成功了。

  畢竟純情的承德帝對宋姑娘表現的情有獨鍾,她若只封了妃子,不說誰家姑娘當皇后面對這樣的妃子都堵心的很,便是朝臣和新貴們也怕再出一個珍貴妃那樣禍國殃民的人物。

  而且,歷經了前兩代帝王的事,開國勛貴們也覺得他們該收斂一點了,他們監督的是大楚的江山,而不是皇帝的後宮。與皇帝撕破臉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處。

  承德二年十月,承德帝與順安侯府嫡長孫女宋氏大婚。

  大婚第二天,護國侯夫人蘇氏看著來鳳儀宮拜見長輩的帝後二人,對自家十姐笑道:“再沒想過陛下能和皇后走到一起,現在想想,這兩個孩子的緣分竟是打小就定下了。”

  在座的兩位太后和眾位親友皆是奇道:“怎麼個說法?”

  蘇蘇指了指皇帝腰間的玉佩,和皇后項圈上的玉鎖,“這兩件物什兒皆出自同一塊玉料,那塊玉料不僅是極品的和田玉,還是稀罕的煙紫色,因為不過嬰兒拳頭大小,我自己親自動手雕了一塊玉佩、一枚玉鎖。

  後來,玉佩給了陛下,玉鎖給了皇后,如今,這兩樣東西竟湊到了一起,可見是天定之緣。”

  眾人定眼一瞧,果然是稀罕物,而福宜和雅安捧著自己的玉佩/玉鎖,也是才發覺,兩人的玉佩/玉鎖皆是五蝠樣式,只一個陰刻了一幅“喜上眉梢”,一個浮雕了一幅“喜在眼前”,看著還真和配套的一對兒似的。

  帝後對視一眼,之後皆害羞的快速移開視線,眾人看著這一對兒羞紅了臉璧人,皆發出善意的調笑。

  而原本只是互有朦朧好感的小兒女,卻因著這一份“天定之緣”,感情迅速升溫,也算先婚後愛了。

  承德四年初,宋皇后誕育了一對龍鳳雙胞胎,皇帝大喜,普天同慶。

  同日,承德帝宣旨,大廢后宮,天下皆聞帝後之間“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諾言。

  而做了祖母的阮十娘,抱著孫子孫女,看著兒子偷偷握著兒媳的手,裝作不經意的移開了視線,然後露出一個欣慰的笑容,眼角卻有一滴清淚滑下。

  四郎,兩世的你都沒有做到的事,我們的兒子做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