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提這話,可就揭了孔母的傷疤了。當初要不是聽信了寇金萍的話,說馮小粉跟孔志彬是命定姻緣,最能旺孔志彬的好命運,她怎麼會跟寇金萍串通一氣,設計讓兒子娶了這麼個倒霉的媳婦?

  孔母想起自己受馮小粉的那些氣,被馮小粉摔碗砸鍋,打雞罵狗,指著公婆的鼻子像罵小孩似的。孔志彬一旦幫著孔母,馮小粉就尋死覓活,就要立馬抱著孩子去跳井跳河。

  孔志彬焦頭爛額,鬧不完的糾紛,便索性躲著這個家,眼不見心不煩,管不了就不管,出了門就不想回來。

  結果這幾年,孔志彬在外頭混得到底怎麼樣,家裡真的也不清楚,孔志彬回來家也不肯多說。

  可他不說孔母也知道,孔志彬在外頭必定沒有混好,沒本錢沒路子,倒了霉似的幹啥不順,也沒見他拿錢回來。

  馮小粉這哪是旺夫啊,這分明就是個禍端累贅。人總是偏心的,孔母不會覺著兒子哪兒不好,全都怪在馮小粉頭上。因為逼著兒子娶馮小粉,兒子也跟她生分了,孔母心裡的懊悔說都沒法說,只恨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

  孔母卻不知道,孔志彬事業不順,還真不能全怪到馮小粉頭上,孔志彬自己也有很大的問題,眼高手低,自命不凡,小生意不肯做,小錢不肯賺,總覺得自己是要做大生意掙大錢的,卻一點本錢和門路沒有。

  別人勸他只要掙錢,先做個營生,掙錢少也先養家餬口,孔志斌倒不高興了,反而嘲諷人家:“針頭線腦的生意,我賺這麼點小錢,夠幹啥的?”

  設想中的事業發展不順,孔志彬就越發著急一夜暴富,急於想要證明自己,也就越來越浮躁不安了。

  這幾年他在外頭,倒也勉強混上自己吃的,可要說成功,根本不沾邊,老婆孩子還得指望他爸媽種那幾畝地。

  孔志彬把各種不順歸咎於自己還沒碰到機遇,也就那麼隨波逐流地瞎混。

  寇金萍在馮小粉家一連吃了四天飯,馮小粉生氣厭惡撂臉子,倒是還沒開口攆,孔志彬卻忽然回來了。

  他一進家門,就看見家裡正在吵架,馮小粉跟寇金萍是一方,馮小粉還抱著個哇哇哭鬧的孩子,他媽是另一方,雙方人馬正吵得不可開交。

  孔志彬滿心的煩躁一下子爆發了,衝著家人吼道:“整天吵吵什麼呀,我在外頭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回到家你們就吵。”

  雙方的人馬被他一吼,吵架暫停了一分鐘,接著紛紛搶著跟他訴苦。

  原來寇金萍這幾天跑來馮小粉家吃飯,馮小粉抱著個孩子,索性也就不做飯了,等著寇金萍做。馮小粉自己沒養雞,家裡幾隻雞都是孔母養的,寇金萍不知道啊,順手就把孔母雞窩裡的兩個雞蛋拿來炒了。

  孔母當然不樂意了,馮小粉沒養雞,平常拿了孔母的雞蛋給孩子吃,孔母看在孫子份上,也沒法子,只能忍著。孔母這幾天正因為寇金萍來蹭飯生氣呢,見寇金萍端著一小碟蒜苗炒雞蛋,還加了紅辣椒,肯定不是只炒給孩子吃的呀,這下子孔母逮住了機會,就站在院子裡放開嗓門謾罵,罵誰偷了她的雞蛋。

  寇金萍一應聲,兩邊立刻就吵起來了。

  孔志彬這次回家,本來心情還不錯,他最近從南方倒賣了一批電子表,小賺了一筆錢,才專門跑回家來看看。

  八十年代的“倒爺”是赫赫大名的,當年先富起來的一個重要渠道。不過當時做這行需要門道,也有一定得風險。

  孔志彬找到一些門道,從東南沿海倒賣電子表,發了一小筆橫財,終於覺得順當了一回,心裡自然高興,誰知進門就看到這場面。

  弄明白事情原委,孔志彬指著寇金萍直截了當就罵了。

  “滾,趕緊滾,你這一把年紀就是個攪屎棍,你要是不來攪和,哪來的這些事?”

  “你你……”寇金萍氣結,“太過分了,有你這麼說話的嗎?我好歹是你的長輩。”

  “你也知道你是長輩?那你往後自己要點兒長輩的臉面,少往我家裡來。”

  寇金萍一口老血差點沒吐出來。

  馮老三兩口子就這樣東家一頓,西家一頓的蹭飯,沒過多久,鄰里鄰居可就開始議論了。

  最終是楊邊疆和馮蕎知道後嫌丟人,小夫妻一商量,都不贊成這時候接濟馮老三。有一就有二,馮老三和寇金萍那樣的人最希望不勞而獲,你接濟他一回,他就能有第二回,還認為理所當然。

  於是楊邊疆就透過大伯二伯私底下安排,給馮老三找了個幫人家窯廠挖土的活兒,工錢雖然不多,管一頓午飯。

  大伯二伯也嫌丟人啊,把馮老三叫來罵了一頓,沒說是馮蕎安排的,只說大堂哥看到人家臨時缺人手,給他聯繫的,好歹給他找了個吃飯的法子。

  這麼一來,馮老三每天按時去窯廠幹活,早出晚歸,也沒有工夫折騰,寇金萍一個人關在家裡,兩人居然安生了好一陣子。

  ☆☆☆☆☆☆☆☆

  隨著自家廠子發展壯大,楊邊疆曾經主張的“農村人以農為本”的思想理論也接受著考驗。

  他倒是願意種幾畝莊稼,帶月荷鋤歸的田園生活有滋有味,可他還得能抽出時間來啊。再說了,說句不好聽的,他種地收的那點兒糧食,根本還不夠他耽誤掙錢工夫的。

  於是小夫妻就商量著,這地實在種不過來了,把家裡幾畝地放給別人種吧。

  楊爸楊媽媽年紀也一天大一天,自己兩口人的田地都種不過來,楊邊疆索性讓他爸媽只留下兩畝地,老兩夫妻倆全當種著勞動一下,鍛鍊身體了,勉強種個口糧自己吃。

  然後把自家和爸媽分出來的六七畝地打總一起,放出話去說自家不種了。

  田地當然不能拋荒,再說還有按地畝分攤的公糧呢。馮蕎就在村里放出話去,表示要送給別人種。

  他爸媽的想法,最初是想留給大兒子種的,可是大哥大嫂那兩個,自己家的田地都種不好,整天遊手好閒,你給他錢還差不多?給他地種?兩口子連忙就拒絕了。

  他不種,有的是人想種啊,後來兩個堂叔要了去,兩家分著種,並按理承擔了相應的公糧和義務工,除此之外,楊邊疆也不再要一分錢,送給兩個堂叔種了。

  馮蕎捨不得,卻也沒辦法,楊邊疆實在忙不過來,她倒是覺得自己能幹,可帶著孩子呢,哪捨得讓閨女跟著大人下田吃苦啊。

  她一邊遺憾,一邊只給自己留下了一塊小菜園,種一些自家吃的蔬菜瓜果,繼續她悠然閒適的田園日子。

  娃娃一天天成長,越發聰明伶俐,是個要強的性子。

  小人兒嘴裡的詞彙也越來越多了,偶爾就跳出一個新出現的詞,時不時讓她一對爹媽驚奇一下。

  “娃娃,去,叫爸爸吃飯。”

  小娃娃得了媽媽給的任務,慢悠悠放下手裡的玩具,慢悠悠邁動兩條小腿,去院子裡找爸爸。

  爸爸正在忙著給她做一個鞦韆架。有個當木匠的老爸就是這點好啊,小椅子小木馬,木頭小手槍和小火車,老爸都能給她親手做出來,還要拿細砂紙打磨得光滑平整,一根兒木刺都不許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