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面具啊……
封榮極緩慢地看向香墨,她安靜地坐在屏風的陰影中,手握著杯盞,幾乎是玫瑰色的眼睫低垂,細密地覆蓋下一片淺淡陰影,勾勒在臉龐深處。幾乎讓他有了凝固一般的錯覺,封榮眼中琢磨不透的顏色複雜地沉澱。
橫笛旋律陡轉,舞姬亦旋轉起來,越來越快……越來越……手中一枝枝梅花,忽高,忽低,有起,有伏。只一霎,舞起花影扶疏中,有什麼幽亮忽閃忽現了一下,細看時又失去了蹤跡。
封旭陡地回眸,眼裡暗影深藍:“好像有點不太對勁。”
陳啟也吃驚道:“怎麼會,誰蠢到這時派來刺客?!”
說話時,笛聲一下拔高,舞姬薄絹輕紗的長袖,無處不飛花。一抹寒光映亮瑩翅繞了些許花的細碎,悄然飛來。
所有人痴愣時,陳啟大喊了一聲:“是刺客!”
可刀鋒已經直直衝到了封榮面前:“昏君,拿命來!”
如夢初醒的侍衛們開始騷亂起來,可因有女眷,隔的較遠,且誰也不會想到會在杜府發生行刺,於是便遲了。
驚慌,尖叫,嘶喊,亂成一團。
就在這時候,那扇紫檀的屏風,竟然從中間裂開了,銀白的刀光把那一隻展翅的鳳生生的切斷了。香墨剛自屏風前起身,轉首時卻見奔過來的封旭一伸手就推到了她。寒刃夾起帶著疾風的灼熱,貼著他們的臉頰瞬間滑過,向著封榮刺去。
這發狠襲來的刀光,恰恰截斷了封榮的退路。
躲不開了呢!
封榮桃花一般的瞳滿載了震驚以及慍怒,可到了這一刻,仍舊沒有一絲慌亂。
那雙清秀修長的手一下子把剛才還護在身後的杜子溪拽到了身前,舞姬極寒的銳氣劈來,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沒入了杜子溪孱弱地的胸腔中。
帶著笑面的舞姬一愣時,封榮已經用不可思議的矯健伏低身,自屏風後襲來的樂師措不及防,耀眼的銀光一晃,扎刺進了杜子溪後背。封榮順勢前推,一寸寸,一步步,尖利鋼刃划過血肉白骨,順著他看似細白的手指牢牢地釘入前面舞姬的胸口。一股已分不清是舞姬還是杜子溪的辛辣鮮血灼燙地湧上,紅面白里的五重錦衣,袖子宛如蝴蝶燦爛的翅膀,蹁躚飛翔仿佛不是去死,而是去羽化飛仙。
沉悶的利劍砸地的聲音中,舞姬已經倒了下去。
封榮眼睛往下一沉,抓到了侍衛投擲過來的長刀,殺意就在那瞬間迸發,急速一個回身刺去。
回神過來的樂師要撤身已經遲了,長刀沒入胸口,踉蹌的退開幾步,手卻僵在半空,不知道去捂,滿眼的不可置信倒下時,滾燙的鮮血近乎沿著直線向四周噴灑出來,紅得讓人睜不開眼睛。。
這一切,不過發生在剎那間,封榮動作如雲流水,如果,擋在他身前的不是杜子溪的話,便真的是極致優美了。
合
噴灑出來的血全部濺在了鏤雕槅扇上,滴滴嗒嗒流淌下來。李太后,杜江,李原雍,封旭,陳啟,所有人都瞪大了眼,驚恐又充滿了不可置信。
杜子溪伏在地上,粘稠的血自精工紋繡洪福齊天的袷衣中一路蜿蜒而出,幾近黛黑。燈都破碎了,那些明燦的琉璃,紛紛揚揚地墜落,白燦燦的,碧瑩瑩的焰,滴映在她眼眸中,遙遙望去,似無數歡喜而又似一點幽怨。
香墨陡地想起,每年盛夏時,大陳宮無數形似蝴蝶的飛蛾,焚火自盡,燒涸了翅膀,灰飛煙滅卻仍不肯氣絕。
而杜子溪微彎起唇角,就恍如飛蛾的灰燼,卻比任何花都好看。
香墨靜靜看著,喃喃自語:“在笑著呢……”
忽聽封旭低呼:“他瘋了,竟然就這麼棄了杜子溪!”再顧不得什麼,緊緊抓住香墨,卻不由打個寒顫,她的手居然比冰雪還要冷:“要是在他身邊的是你……”
香墨心中如亂麻一般,梳理不清頭緒,反反覆覆地只是想著,竟這麼快……
怔愣不語,良久方道:“一樣會被推出去。區別只是一個心甘情願,一個會憤死掙扎。事到如今你還不明白?我們都只不過是他手裡的棋,而我和杜子溪早就是註定的棄子。”
“棄子”二字入耳,如鋼針刺的封旭微微一顫,他怔怔地望著封榮,張了張嘴,卻終究沒說出話來。
唯有老成練達的杜江善於洞察陰陽,鎮靜的上前,但到底老邁,舉步時已是駝背顫步:“老臣……老臣府第出了這等謀逆大事,罪該萬死!”
封榮沒有看向任何人,甚至沒有眨一眨眼,淡淡笑開了:“閣老就坐鎮杜府,好好盤查一下相關人等吧!”
桃花雙眸,清澈的沒有一絲雜質的微笑,所有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仍覺得浮光流影煞是好看,可是不由自主暗自滋生的,是背脊都要凍結的寒意。
德保托著一盞白蓮燈引在前面,封榮走得很靜,很緩。紅綿繡毯自正堂一路迤邐,輔至杜府大門前。一盞宮燈,晃著,飄著,搖著,乍明乍滅,他那淺金面的常服,萬壽無疆的白色腰帶幾乎垂地,幾點血跡仿佛印染的顏色,微薄的沾不上一點光色。
皇帝口諭,杜江盤問相關人等,便意味著所有人都不能走出杜府。正廳中已有人極快的去清理。杜江便把李太后、李原雍、封旭和陳啟引到了書房內,其餘閒雜人等一律隔在了外面。
書房內爐篆微熏,金鼎銅壺,十二個書架疊接橫陳,隔作前後三層。第三層中正中懸一額,白地灑藍的蒼勁楷書大字“定香吟榭”,兩旁板聯:
手抱屋柱團團轉,腳踏雲梯步步高。
款書“陳錦題贈”,正是憲帝楷書小字。一行人都噤聲不語,當值的侍婢紛紛上茶,動作不只是快捷,而且十分的輕敏,似乎都怕弄出了聲響。所有人再驚慌不定都力持鎮定的端起茶盞,只是沒有一個人真的去喝。
這而杜江撐在桌案上,久久不語,被燭光照耀,溝壑滿面鬢滿霜,完全是一個老人的神態了。窗外,仍依稀聽到瑟瑟風聲中夾雜有渺茫的叫嚷聲和奇怪的劈啪聲。似乎,拷問已經開始。
此時,杜江抬起頭,慢慢掃望向眾人:最後落到封旭身上,渾濁的眼睛陡然燃燒起來,唇艱難地張開:“青王,是你嗎?”
話語輕緩,然而卻似乎在屋內捲起一陣無以名狀的森森涼風,陷在沉思中的封旭驚得險些失態,隨即想到,行刺的主使最最不可能便是李氏,也絕不可能是杜氏,那麼似乎便只有他了,於是不由愣住,不知如何開口辯解。
李原雍坐在一旁太師椅上,端著琺瑯茶杯,低頭一點一點用杯蓋撇著茶沫,不耐的開口:“杜閣老問你話呢,還不回話!”
儼然一副審問犯人的口吻,但此時此刻,絕不宜去計較什麼,封旭起身揖禮,恭謹答道:“回閣老,確確實實不是我。”
杜江猶疑了片刻,慢慢踱到封旭的身邊,聲音透著悲涼:“五十年了,宦海波瀾,老夫一直以為會死在兒女厭惡的眼光中,倒沒想到,又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封榮極緩慢地看向香墨,她安靜地坐在屏風的陰影中,手握著杯盞,幾乎是玫瑰色的眼睫低垂,細密地覆蓋下一片淺淡陰影,勾勒在臉龐深處。幾乎讓他有了凝固一般的錯覺,封榮眼中琢磨不透的顏色複雜地沉澱。
橫笛旋律陡轉,舞姬亦旋轉起來,越來越快……越來越……手中一枝枝梅花,忽高,忽低,有起,有伏。只一霎,舞起花影扶疏中,有什麼幽亮忽閃忽現了一下,細看時又失去了蹤跡。
封旭陡地回眸,眼裡暗影深藍:“好像有點不太對勁。”
陳啟也吃驚道:“怎麼會,誰蠢到這時派來刺客?!”
說話時,笛聲一下拔高,舞姬薄絹輕紗的長袖,無處不飛花。一抹寒光映亮瑩翅繞了些許花的細碎,悄然飛來。
所有人痴愣時,陳啟大喊了一聲:“是刺客!”
可刀鋒已經直直衝到了封榮面前:“昏君,拿命來!”
如夢初醒的侍衛們開始騷亂起來,可因有女眷,隔的較遠,且誰也不會想到會在杜府發生行刺,於是便遲了。
驚慌,尖叫,嘶喊,亂成一團。
就在這時候,那扇紫檀的屏風,竟然從中間裂開了,銀白的刀光把那一隻展翅的鳳生生的切斷了。香墨剛自屏風前起身,轉首時卻見奔過來的封旭一伸手就推到了她。寒刃夾起帶著疾風的灼熱,貼著他們的臉頰瞬間滑過,向著封榮刺去。
這發狠襲來的刀光,恰恰截斷了封榮的退路。
躲不開了呢!
封榮桃花一般的瞳滿載了震驚以及慍怒,可到了這一刻,仍舊沒有一絲慌亂。
那雙清秀修長的手一下子把剛才還護在身後的杜子溪拽到了身前,舞姬極寒的銳氣劈來,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沒入了杜子溪孱弱地的胸腔中。
帶著笑面的舞姬一愣時,封榮已經用不可思議的矯健伏低身,自屏風後襲來的樂師措不及防,耀眼的銀光一晃,扎刺進了杜子溪後背。封榮順勢前推,一寸寸,一步步,尖利鋼刃划過血肉白骨,順著他看似細白的手指牢牢地釘入前面舞姬的胸口。一股已分不清是舞姬還是杜子溪的辛辣鮮血灼燙地湧上,紅面白里的五重錦衣,袖子宛如蝴蝶燦爛的翅膀,蹁躚飛翔仿佛不是去死,而是去羽化飛仙。
沉悶的利劍砸地的聲音中,舞姬已經倒了下去。
封榮眼睛往下一沉,抓到了侍衛投擲過來的長刀,殺意就在那瞬間迸發,急速一個回身刺去。
回神過來的樂師要撤身已經遲了,長刀沒入胸口,踉蹌的退開幾步,手卻僵在半空,不知道去捂,滿眼的不可置信倒下時,滾燙的鮮血近乎沿著直線向四周噴灑出來,紅得讓人睜不開眼睛。。
這一切,不過發生在剎那間,封榮動作如雲流水,如果,擋在他身前的不是杜子溪的話,便真的是極致優美了。
合
噴灑出來的血全部濺在了鏤雕槅扇上,滴滴嗒嗒流淌下來。李太后,杜江,李原雍,封旭,陳啟,所有人都瞪大了眼,驚恐又充滿了不可置信。
杜子溪伏在地上,粘稠的血自精工紋繡洪福齊天的袷衣中一路蜿蜒而出,幾近黛黑。燈都破碎了,那些明燦的琉璃,紛紛揚揚地墜落,白燦燦的,碧瑩瑩的焰,滴映在她眼眸中,遙遙望去,似無數歡喜而又似一點幽怨。
香墨陡地想起,每年盛夏時,大陳宮無數形似蝴蝶的飛蛾,焚火自盡,燒涸了翅膀,灰飛煙滅卻仍不肯氣絕。
而杜子溪微彎起唇角,就恍如飛蛾的灰燼,卻比任何花都好看。
香墨靜靜看著,喃喃自語:“在笑著呢……”
忽聽封旭低呼:“他瘋了,竟然就這麼棄了杜子溪!”再顧不得什麼,緊緊抓住香墨,卻不由打個寒顫,她的手居然比冰雪還要冷:“要是在他身邊的是你……”
香墨心中如亂麻一般,梳理不清頭緒,反反覆覆地只是想著,竟這麼快……
怔愣不語,良久方道:“一樣會被推出去。區別只是一個心甘情願,一個會憤死掙扎。事到如今你還不明白?我們都只不過是他手裡的棋,而我和杜子溪早就是註定的棄子。”
“棄子”二字入耳,如鋼針刺的封旭微微一顫,他怔怔地望著封榮,張了張嘴,卻終究沒說出話來。
唯有老成練達的杜江善於洞察陰陽,鎮靜的上前,但到底老邁,舉步時已是駝背顫步:“老臣……老臣府第出了這等謀逆大事,罪該萬死!”
封榮沒有看向任何人,甚至沒有眨一眨眼,淡淡笑開了:“閣老就坐鎮杜府,好好盤查一下相關人等吧!”
桃花雙眸,清澈的沒有一絲雜質的微笑,所有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仍覺得浮光流影煞是好看,可是不由自主暗自滋生的,是背脊都要凍結的寒意。
德保托著一盞白蓮燈引在前面,封榮走得很靜,很緩。紅綿繡毯自正堂一路迤邐,輔至杜府大門前。一盞宮燈,晃著,飄著,搖著,乍明乍滅,他那淺金面的常服,萬壽無疆的白色腰帶幾乎垂地,幾點血跡仿佛印染的顏色,微薄的沾不上一點光色。
皇帝口諭,杜江盤問相關人等,便意味著所有人都不能走出杜府。正廳中已有人極快的去清理。杜江便把李太后、李原雍、封旭和陳啟引到了書房內,其餘閒雜人等一律隔在了外面。
書房內爐篆微熏,金鼎銅壺,十二個書架疊接橫陳,隔作前後三層。第三層中正中懸一額,白地灑藍的蒼勁楷書大字“定香吟榭”,兩旁板聯:
手抱屋柱團團轉,腳踏雲梯步步高。
款書“陳錦題贈”,正是憲帝楷書小字。一行人都噤聲不語,當值的侍婢紛紛上茶,動作不只是快捷,而且十分的輕敏,似乎都怕弄出了聲響。所有人再驚慌不定都力持鎮定的端起茶盞,只是沒有一個人真的去喝。
這而杜江撐在桌案上,久久不語,被燭光照耀,溝壑滿面鬢滿霜,完全是一個老人的神態了。窗外,仍依稀聽到瑟瑟風聲中夾雜有渺茫的叫嚷聲和奇怪的劈啪聲。似乎,拷問已經開始。
此時,杜江抬起頭,慢慢掃望向眾人:最後落到封旭身上,渾濁的眼睛陡然燃燒起來,唇艱難地張開:“青王,是你嗎?”
話語輕緩,然而卻似乎在屋內捲起一陣無以名狀的森森涼風,陷在沉思中的封旭驚得險些失態,隨即想到,行刺的主使最最不可能便是李氏,也絕不可能是杜氏,那麼似乎便只有他了,於是不由愣住,不知如何開口辯解。
李原雍坐在一旁太師椅上,端著琺瑯茶杯,低頭一點一點用杯蓋撇著茶沫,不耐的開口:“杜閣老問你話呢,還不回話!”
儼然一副審問犯人的口吻,但此時此刻,絕不宜去計較什麼,封旭起身揖禮,恭謹答道:“回閣老,確確實實不是我。”
杜江猶疑了片刻,慢慢踱到封旭的身邊,聲音透著悲涼:“五十年了,宦海波瀾,老夫一直以為會死在兒女厭惡的眼光中,倒沒想到,又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