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突然被揭短的余英暴躁了起來,“那時只是年紀小,字認不全也是情有可原。說起來你誰啊!磨磨唧唧磨磨唧唧的,趕緊報上名來!”

  “啊,不好意思。”蘭桑步步靠近,邊說還不忘貶低夏雲,“三小姐叫我蘭桑便好,剩下的兩個都是不重要的小角色,不必放在心上。”

  余英:“……”

  “事實上,在見到三小姐之後,我便覺得三小姐英氣逼人,定有過人之處。才情絕非尋常人等,頓生頂禮膜拜之情,是以有一事相求。”

  余英直接跳過了之前的那一長串恭維的話,覺得面前這個自稱蘭桑的人好生聒噪,實在難給個好臉色,“有話快說!”

  “三小姐……想出海嗎?”蘭桑一咧嘴,指向身後的夏雲,“她想出海,缺個熟悉水況的水手。有沒有興趣?”

  余英一愣。

  “錢,是絕對少不了三小姐的。最關鍵的是,三小姐若是肯答應,出航的日子裡,隨時都可以切磋切磋。船上閒雜難耐,若是能有人陪著活動活動筋骨,想必船上的日子也不會那麼無聊。三小姐認為如何?”

  蘭桑循循善誘。

  喬安月默默走到一旁開始從小男孩手裡自然而然地拿過小魚乾塞在嘴裡——儼然一副對方已經同意並且和她們成為一夥的自然模樣!

  但是余英雖然看起來是個大大咧咧的,但頭腦並不像她表現出來的那麼簡單。

  只見她秀眉一皺,聲音沉了下去,“你們出海做什麼?”

  *

  雖說里錫盤龍混雜,但籠統來講,勉強可以劃分出三個勢力範圍。

  余楚劉三家,均是從商起家,當然了,這裡錫這地界,依靠或者合併江湖道上的勢力也是少不了的。

  余家是從販賣海產發的家,只不過後來生意越做越大,雖然海產日漸在盈利的帳目里不占上風,但仍然牢牢把守著好幾個大型渡口,來往的船隻更是得納上一筆過路費。

  這樣的行徑根本就不能說是單純的商人。倒是頗有幾分水上漂的匪幫作風。

  不過經過了幾代的積累,余家從門面上來講已經蒙了一層光鮮的外表,家裡甚至還出了好幾個舉人。到了余英這一輩,臉皮厚點的甚至能夠對外吹句書香世家。族裡的人也是以舞刀弄棍為偏門所用,個個都想著走仕途當大官。

  誰知出了個余英這樣的怪胎!

  小時候尚且還出言糾正一番,結果發現並沒有什麼用處,只好聽任自流。沒想到余英雖為女流之輩,所練出來的武功路數毫不輸給男兒。

  長大之後更是受族裡長輩的器重——畢竟在一干埋頭苦讀的同齡人中,這位已經能夠獨擋一面。雖然文化是差了點,但用來管管渡口的生意,順帶震懾震懾那些不懂規矩的莽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只是余英無心瑣事,做了幾年後便培養了副手全權交給他了。這個武痴最大的樂趣便是隨便搭上一艘余家的海船,天南海北地到處找人“切磋”武藝。

  這會兒碰上了夏雲也是剛剛出海回來,原本只是心情好幫弟弟“欺壓”一下“百姓”,沒想到隨隨便便都給她碰上了一個練家子,二話不說便開打。

  好不容易停了下來,聽見蘭桑一說“出海”,那根久不管事的弦便緊繃了起來!

  ——要知道,在南北戰事這個關鍵時間點,來往的航船少了一大半不止,而且全部都是商船,現在卻碰上一群練家子北上,難免不讓人起疑!

  “別緊張嘛!”蘭桑自來熟地拍著余英的肩膀,“我們只是北上回家接親訪友,身上的武藝勉強能夠傍身,是以才不懼動亂。這不是恰好碰見,順帶邀請一下嘛!”

  這麼假的說辭沒人會相信。

  “哎呀,真不可愛。”蘭桑看出了余英眼裡的不信任,壓低了聲音在她耳邊說悄悄話,“要不要我把你們余家給南軍運糧的事情告訴北方大權在握的那位呢?雖然只是生意……但恐怕,北方的那位不會這麼覺得。

  想必那位很樂意把余家在朝廷的大小官員給移了腦袋吧?”

  余英怒了,一把擒住蘭桑的手腕,作勢要卸了她的胳膊,“你有膽子試試!”

  “三小姐好好考慮考慮。奉勸你最好下手輕點兒。”蘭桑一臉無辜,“我還指望能端起余府待客的熱茶呢。”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向陽雷*1,二十年後的靜寂*1,微墨*19的地雷

  第59章 揚帆

  於是, 半個時辰後。

  夏雲一臉幽怨地盯著光明正大走進余家正門去喝今年從江南運來新茶的蘭桑喬安月兩人, 再回過神來看看橫亘在自己面前呈交叉形狀的兩把長|槍。

  ……所以是為什麼她不能進去啊?!

  “都說了這是家規。”

  余英指了指余家正門牆邊掛著的一方木牌,只見上面用濃墨蘸著寫了一行大字——

  “夏姓之人與狗不得入內。”

  “什麼狗屁家規!”夏雲對這種毫無道理的家規嗤之以鼻。

  然而余英這時已經跨入了家門對夏雲的憤懣充耳未聞, 一心進去與蘭桑鬥智鬥勇, 順便商量一下出行大計。

  出海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首先是船的選取, 是那種小型快艘還是巨型民用商船?

  緊接著要考慮水手, 若是小船,自然得是乘船之人身兼雙職,大船雖然免了親力親為的煩惱,但依據船的大小所僱傭水手的數量便又是一個問題——畢竟這麼一大幫子人, 光是伙食費就是一筆不菲的銀子。

  這還不算乘船人中或者有暈船之人。若是碰上這種, 便又是一樁大|麻煩。

  船跟人都準備好了,還得好好考慮那些無形的障礙。

  暗礁、洋流、風向、地形、過往的關卡、渡口的登記……

  這一系列的障礙當然海齡越長的人越有經驗,最好的, 還得須知道一些天文知識以免指南針不甚消失, 在海上迷了方向。

  總之是知道的越多越好, 歷來被儒士們所瞧不起的末流雜學在這裡更是來者不拒。

  一樁樁的麻煩事考慮下來,不僅需要耗費眾多的準備時間,更急需物色一個人能夠牽頭處理這些事情。

  而余英便是這樣一個人。

  整整一年的時間她幾乎每日都待在船上, 頂多只有過年時節才會回家一聚,可以說她的骨子裡流的都是海水的咸腥味兒。

  是以當余英提出三日後,跟著一艘北上的商船一同前往的建議,在座幾人以及門外待著的某位一致點頭同意。

  一來若是自己租船則需要操心的瑣事著實太多;二來跟著商船雖然難免人多口雜, 但卻可以很好的隱蔽眾人的蹤跡,船上也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即將接手的兩個小孩。

  於是——

  三日後。

  海鷗長鳴一聲,展開的雙翼擦著船桅的頂端一晃而過,隨即把身子拉得老高,遙遙遠看這渡口邊上的挑夫正排了長隊往船上運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