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匡點了點頭,船夫熱情地說了句「好嘞」,把船劃靠岸,韓匡剛伸出一隻腳踩在船板上,身後傳來一聲急促的大喊聲:「等等等等等!韓王山!!你等等我!」

  韓匡詫異地回頭,哭笑不得。

  「好了!」諸葛恭連滾帶爬跑了過來,竟然還先入為主地上了船,雙手撐在膝蓋上喘了好幾口氣,還怕船夫聽不懂人話似的比了兩根手指,說道:「倆人,船家,倆人收多少錢?」

  船夫愣了愣,看向韓匡。

  韓匡在船夫詢問的眼神中登上船。

  船夫:「那二位公子要去哪?」

  韓匡深呼吸一口氣,最後才想到回頭,朝皇宮的方向看去,最後看了一眼諸葛恭,挑釁地勾起嘴角,那意思是你真的確定要這樣做?

  諸葛恭看著他,有種心臟被擊中的感覺,臉還有些熱……他匆忙轉過頭掩飾這一變化,從懷裡掏出些碎銀塞到船夫手裡,道:「這……這些,夠到哪就到哪,眼睛放哪兒呢?看他幹嘛!?他很好看嗎?」

  船夫:「……」

  韓匡忍不住笑出聲,朝船夫說道:「隨波逐流。」

  過了一會又看向諸葛恭,小聲地說:「到天涯海角。」

  諸葛恭:「?」

  第113章 番外 (2)

  吳國地處長江下游南岸,領揚州、荊州大部分地區和交州全境,占盡長江地理優勢,吳主先是依附梁朝,後自立稱帝,不久又被武力征服,納入梁朝的版圖。

  顧家祖上功勳卓著,顧思全的父親是宜都太守,顧家世代顯赫,在江南世林中威望甚高,顧思全在這一代子弟中出類拔尖,他的父親早有把家主之位傳給他的想法。

  不論是依附梁朝還是被梁朝征服,對他們這些世代以家為重的大家族來說也沒多大不同,只是要效忠的對象換了一個人而已,吳國的皇帝也不是個好主子,這一變故對南方世族來講還是可以接受的,他們只要家族利益,並沒多少文人的大國情懷。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三月,皇帝要出宮,到河邊觀看祓禊儀式。顧思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在這之前王丞相幾次三番到顧宅做客,但都被自己打發了。

  野種皇帝需要江南世家大族的支持,不然在這裡站不穩腳跟。

  上巳節這天,顧思全早早就沐浴完畢,換上青色的衣裳,跟自己的妻子道別,出門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有幾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選對了是鯉魚躍龍門,選錯了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新皇帝看到他並沒有表現出不滿,顧思全帶領其他世家大族跪下的時候,他恍惚在耳邊聽到父親的囑託:思全,爹把這個家交給你了,你要時時刻刻像爹給你取得的字一樣,考慮周全,三思而行啊。

  這一跪當然還是有好處的,他是一個家族的領導者。王弘早就把一切都許給他了——聯姻。

  聯姻這一點對雙方都有好處的,顧家要利,王家要名,各取所需,互不干涉。

  紀家與顧家世代交好,典型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家族利益捆綁。紀成明看不上這個皇帝,說他早晚會和梁愍帝一樣給胡人和自己兄弟搞死,顧思全倒不這麼覺得,他想和這個皇帝結為聯盟,新的選擇已經到來,他不與紀成明為伍。

  私吞軍餉是紀成明帶領南世族做的,這是顧思全後來才知道的。這筆攸關國家存亡的糧草被一群只顧家族利益的蛀蟲給吞了,北方世家大族也參與其中,吞的也不少,他們一樣看衰野種皇帝,甚至更可怕的,他們認為這裡不需要皇帝。

  這下王弘麻煩了。顧思全想。

  但是王弘非常聰明,他把顧思全也給卷了進來,要和他一起查軍餉缺失一案,紀成明卻棋高一著,或者說他更加瘋狂,竟然想行刺皇帝。

  一切都在中元節那天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跟王弘走得近了些,那些交好的世族對此頗有微詞,對顧思全的領導能力和忠心遭到懷疑。皇帝遇刺之後,紀家的苗頭一下子壓過顧家,成為了江南世族的領袖。

  王弘卻意外的,在這時候挺身而出,不顧與皇帝的交情,站在顧思全這邊,但是皇帝還是很憤怒,上朝的時候顧思全還經常感覺到被惱怒的野獸一般盯著,他索性棄了早朝,在家吟詩下棋。

  王弘卻不是只知家不知國的人,為了解決遠征在外的軍隊需求,他甚至自掏腰包,好歹是有皇帝這艘大船在才躲過風浪。刺殺皇帝這一事,在外人看來就成了顧思全為了保住家族利益,丞相遇害,就算皇帝派了其他人接替王弘的位置,可那人不如王弘果決狠辣,顧思全依舊一手包辦了軍餉一案,要怎麼寫還不是靠他那一隻手,或者說,被南方大族推到風口浪尖的那隻手。

  王弘垮了,梁朝也要垮了。皇帝卻不肯放過顧家,從在朝為官的叔伯兄弟不斷被貶來看,顧家將因為顧思全一個錯誤的選擇沒落。

  那段時間,顧思全一直在家,他坦胸露乳,嗑藥,清談,像個滿腹牢騷的詩人,又像個快意江湖的酒中徒。顧家有一張玉案,上面刻了棋盤,顧思全經常在水榭里下棋,自斟自飲。

  他在等,等王弘兌現許給他的承諾。

  很快他就收到王弘的信,信上只有簡單的兩個字:辭官。

  於是顧思全就辭官了,本來就不想做這勞什子官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