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邊走邊談,趙由晟問他人怎麼不在溪花書院,而在南溪老家。俞兄說那是因為同鄉有一位京官,跟隨軍旅出征,不幸落敵軍手中,慘遭殺害。死訊傳回家鄉,一家子哭聲半月不絕,人人都說要是不去當官也不會喪命。

  「我爹怕現今戰事連連,做官容易丟命,派人去溪花書院將我喊回家,說是不讀書了,在家好好做生意。」

  俞兄笑容滿面,他一直都對考取功名沒有興趣,覺得寒窗苦讀純粹自虐。

  「不正合俞兄心意。」趙由晟清楚,俞兄和他一樣,不拘於俗見,不受約束。

  不得不說俞父挺有遠見,有時候商人比朝臣更能洞察時局的變化。

  「光顧著說我的事,趙兄在信中寫購得一艘船要舶商,不會是唬我吧?」俞兄前天接到趙由晟的信,信中說他有艘海船,需要採購外銷陶瓷器。當時俞兄讀完信後非常吃驚,因為從事海貿絕非易事,趙由晟也才十八歲,又非海商出身,這樣的生意他怎麼可能做得來。

  「自當是真。」趙由晟言語確切。

  俞兄嘖嘖稱奇,問他的船打算走哪條航道,趙由晟說打算販貨賓童龍。俞兄說他家龍窯每年來訂貨的海商眾多,但很少聽說有海商到賓童龍做生意。

  趙由晟笑語:「賓童龍熱銷梅灣陶坊燒制的器物,諸如褐釉罐、葡萄盤之類,去賓童龍做生意的海商,大多在梅灣訂貨。」

  「趙兄這不是捨近求遠嘛?」俞兄聽說過梅灣,那裡出產的外銷陶瓷比寧縣的還有名,而且緊挨著泉州港,燒制好的陶瓷器走水路運往海港,當日就能裝上海船,十分便利。

  「並非,罐壺碗盤是日用器物,已有不少海商在傾售,我不必和人搶生意。」趙由晟有他的看法,他不會去賣熱銷貨,他的小船還沒能力跟劉家競爭。

  「說來也是。」俞兄摸摸下巴,他家是商人,生意經他懂的,他問:「不知趙兄想要什麼樣的貨物?」

  兩人不知不覺已經來到山腳,趙由晟仰頭一看,望見樹林裡裊裊騰升的黑煙,那是燒窯的煙火,他手向上一指,道:「先去看看。」

  趙由晟不急於訂貨,這趟只是過來瞧瞧,待范投黎回來,會由他親自採購。范投黎是賓童龍人,當地富家需要什麼樣的器物,他自當清楚。

  俞兄帶著友人在自家陶坊轉悠,見趙由晟對制陶作坊的興趣濃烈,他將老工匠喚來,讓工匠給友人講述制陶的工藝,並介紹幾款熱銷的器物,及銷售的都是哪些番國。

  趙由晟和工匠愉悅攀談,他諳熟海外番國,對制陶也了解頗多,說得頭頭是道,在旁聽的俞兄很是吃驚。和趙由晟同窗一年,俞兄就已覺得他不是尋常人,今日所見,更是加深了他這個想法。

  在陶坊,俞兄稱趙由晟是他的同窗,沒暴露他身份,工匠們看他們交情甚好,且趙由晟懂得生意,真得都以為趙由晟也是商家子。

  午後,趙由晟前往俞家,俞兄如實告知俞父這人是他在書院結識的宗子,俞父熱情地可怕,想喊一大堆人,熱熱鬧鬧舉辦酒宴,被俞兄拼命制止。

  俞兄為人灑脫豪氣,不拘小節,卻有個土豪,愛排場的老爹,實屬無奈。

  從家裡的一大幫親戚手中逃脫,俞兄帶著差點被圍觀的趙由晟,前往他家清幽的避暑小居,夜裡兩人就在那兒飲酒,閒聊。

  如以前在溪花書院那般,俞兄酒喝多了話也多,趙由晟聽他絮叨,講他雖然不想參加科舉,但很想去京城見世面;講他從小到大一直受老爹管制,反正家業有兄長繼承,他哪日把行囊收拾,就躲到趙由晟的船上去,海外廣大,遊歷萬里,豈不美哉。

  「好是好,我的船而今還小,你上船可得睡通鋪。」趙由晟難得有詼諧的時候,他心情著實不錯。

  俞兄醉酒,摟趙由晟的臂膀,說他:「老趙,怎能這般不仗義!睡通鋪要被虱子跳蚤咬,我還聽說船工都有龍陽之癖癖……」

  他醉倒躺地,沒多久就聽到他的打呼聲,酒品還是跟以前一樣。

  趙由晟獨自飲酒,欣賞月下的庭院,蟲鳴聲聲,茉莉花傳來陣陣芬芳,一棵年輕細長的銀杏樹,藏身在庭院的角落裡,投下長長的影子。

  「龍陽之癖……」趙由晟回味這個詞,心裡很靜,如月色般安瀾。

  此時不知道在泉城的小郁睡了嗎?

  身處南溪,又如何不想他。

  作者有話要說:————————————

  很多年後的俞兄:所以趙兄是有龍陽之癖才從事舶商的吧。

  趙由晟:你知道太多。

  第60章

  夏日,海船紛紛乘季風回港, 帶來從海外運輸而來的貨物, 也帶來海寇的消息, 他們頻繁出現在浦甘國、闍婆國及三佛齊一帶的貿易航道, 攻擊過往的商船。

  不少船隻遭受海寇洗劫、拖著破損的船身勉強回到海港, 便進入船塢修補。在這樣的情況下,海商行會宣布將在九月舉行,行老是劉恩紹,他召集四方的海商到泉州山海樓聚集,商量對付海寇的方法。

  原本就是海船歸航的時節,再之海商行會的行老下了召集令,明州和廣州的船隻也在陸續入港,海港熱鬧異常, 堪稱盛景。

  陳家的海船歸航兩艘,一艘是福信船, 一艘是福仁船, 陳繁登上福信船處理事務,陳郁跟在身邊學習。陳郁和兄長進入船廳,與搭乘他們家海船的小海商交談,這些海商說著複雜的語言, 來自不同的國度, 他們要麼會說華語或通用的番語,要麼身邊攜帶通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