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周頤溫和一笑,“勞煩公公了。”
這些太監都是二皇子上位後,新提拔的,見周頤這麼和氣,還愣了愣。
周頤進了御書房,還未抬頭,就恭恭敬敬的對新皇行了禮,只是這位新皇貌似太忙,一直讓周頤跪了一刻鐘才喚他起來。
新皇端著一絲假笑,看著周頤道:“周大人,父皇殯天,你沒在京城見到父皇最後一面,想必很傷心吧?”
第194章 欲狂
周頤抬起頭,眼裡帶了濃濃的悲傷,雖極力掩飾,聲音還是有一絲哽咽:“先皇待微臣隆恩無以為報,微臣不該那日出海,也許還能再見著先皇最後一面……”
新皇看著周頤那掩飾不住的悲慟,心裡嗤笑一聲:這周頤也不過如此,想不到吧,你如此敬重的父皇臨死前可是讓朕除了你呢!
想到之前他身為皇子百般拉攏周頤時,周頤那油鹽不侵的樣子,再看看現在,跪在他面前畢恭畢敬的模樣,新皇心裡就暢快不已,痛快,痛快,實在太痛快了 ,原來這就是權利的滋味,這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新皇本來還想著先把周頤解決了,但他現在改變主意了,他要在周頤身上享受到對他畢恭畢敬,他要周頤戰戰兢兢,擔驚受怕夠了,再來除掉周頤。
新皇整了整臉色:“周卿,現在朕剛登基,對朝中大小事務還需要熟悉,還望你能像忠於父皇一樣忠於朕!”
周頤忙俯首:“微臣自當盡忠職守,謹遵皇上聖諭。”
新皇滿意了,點點頭:“下去吧。”
“是。”周頤倒退著出了御書房。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自有新的御用班底要重用,這都是慣例,畢竟支持自己打天下的人的確不能虧待,但一般才繼承大統的皇上,都會先安撫百官,即便要重換班底,至少也要水到渠成,慢慢來。而且對於前朝老臣,除非是那種之前奪嫡的時候一味和自己死乾的,即便是要奪權,也以優容為先,給他們足夠的榮譽,調到一般的閒散職位去。
不過這位新皇有些不一樣,他自己因為得到皇位並不那麼名正言順,難免心虛氣短,所以他特別急於給朝廷大換血,登基不過兩個月,就開始向朝中大臣舉起鍘刀。
他也知道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兩樣,一個是權,一個是錢,他自己因為是起兵逼宮才奪來的這位置,所以對兵力就格外有掌控欲,但他同時也知道,那些將軍都手握重兵,若貿貿然讓他們交兵權,一個不好可能真的會逼反他們,所以他首先要把錢袋子交給自己的心腹才放心。
理所當然,第一個遭殃的是戶部尚書陶狄華。
和崇正帝不一樣,新帝特別勤快,例行的早朝每日都會召開。
這天早朝,突然有御史出來彈劾陶狄華,說他挪國庫私用,並羅列出了一大堆證據。
陶狄華當時都傻了,他雖然會收些下面的孝敬,但挪國庫私用,這是從何說起啊,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陶狄華激烈的反駁:“皇上,老臣一生不說於朝廷有何功德,但至少是兢兢業業,戶部尚書這個位置老臣自問做的問心無愧,御史彈劾之事老臣絕對沒有做過,還請皇上明察。”
“所謂空穴不來風,你若清白,為何又會有如此多的證據?這樣吧,念在你是老臣,朕先不收押你,你自回去自省,若查明當真沒有這這些事,再回來為朝廷效力。”新皇沉吟著說道。
“皇上……”陶狄華不敢置信的看著新皇,他不敢相信不過是還未查證的彈劾,竟然讓新皇直接將他從戶部尚書的位置上擼了下來。
大殿上的其他大臣頓時議論紛紛,誰都不是傻子,新皇這一招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一個戶部尚書竟然僅憑著幾個御史的彈劾說罷就罷,這還不是最可怕的,讓大臣們膽寒的是若位置丟了新皇還不肯罷休呢?萬一他還想要這些老臣的命呢?
所謂唇亡齒寒,這一刻,之前所有沒站新皇的大臣心裡都忍不住打寒顫。
大殿裡一時寂靜無言。
就在這時,周頤站出來道:“皇上,微臣認為此做法有些過於倉促,御史每天都在彈劾人,經過查證後,彈劾近一半是空穴來風,陶大人一直以來都勤勤懇懇,從未有過中飽私囊的前例,皇上,僅憑御史的片面之詞就罷了陶大人的職位,實在有失公允,而且也會寒了諸位為朝廷盡忠職守的大人們的心,還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除了原來就是二皇子一派的人以外,大殿上幾乎所有大臣都齊齊跪下,附和周頤的話。
新皇眼裡陰騖叢生,這些臣子,這些臣子,怎麼敢,他們怎麼敢反駁自己的話,自己是皇帝,自己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他們怎麼敢反駁!
他們一定是覺得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所以這才敢給他難堪,一定是這樣,一定是這樣……
“你們這是什麼意思,覺得人多就可以逼迫於朕?”新皇的聲音如寒冰。
“臣等不敢……”
“不敢,朕看你們敢的很,陶狄華身為戶部尚書,竟敢監守自盜,朕不過是讓他暫時回家自省,等到調查清楚了,若沒有這回事朕自然會調他回來,你們以為用這樣的方式就能讓朕屈服?告訴你們,朕主意已定,來人,將陶大人帶下去,戶部尚書之位暫時由李荻擔任!”
李荻,新皇未登基之前就已是他的心腹,現在押對了寶,自然是水漲船高。
被大家注視著,李荻領了旨,但他的神情卻並不多麼激動,相反,他還微微皺了皺眉,太快了,而且手段太強硬了……
大臣們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在登基兩個月後,新皇終於開始排除異己。而且手段如此強硬,竟然在朝臣大部分都反對的情況下,還是一意孤行的將陶狄華趕下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接下來輪到的是誰呢?
在這些大臣中,那日在崇正帝寢宮的幾位大臣尤為難受,都是積年老臣,揣摩人的心思這項技能對於這些在宦海中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的他們來說,簡直一眼能看到人心底深處,新皇並不善於隱藏心思,才登上皇位,就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彰顯他至高無上的皇權,這幾位大臣能將新皇的想法摸個大概,無非是覺得自己的皇位來的有些不正,所以才要拼命確認自己的權威。
如果是這樣,那他們這些當時在現場親眼見證了新皇逼宮的老傢伙們可就尤其的危險了。
這就是新皇心裡的一塊疤,只有徹底除之才能後快。
罕見的,這幾位大臣不管平日裡關係怎麼樣,這回由楊知文組織大家聚在了一起商量對策,畢竟按照新皇的做法,大刀架到他們脖子上只是遲早的事,難道他們就這麼命賤,眼睜睜的等著自己的脖子被砍?
新皇下了朝,氣沖沖的回了宮殿,李荻跟在後面,“陛下,您太心急了,現在您已經是皇上了,他們不過是臣子,就算要清算,大可以慢慢來,何必如此著急?”
這些太監都是二皇子上位後,新提拔的,見周頤這麼和氣,還愣了愣。
周頤進了御書房,還未抬頭,就恭恭敬敬的對新皇行了禮,只是這位新皇貌似太忙,一直讓周頤跪了一刻鐘才喚他起來。
新皇端著一絲假笑,看著周頤道:“周大人,父皇殯天,你沒在京城見到父皇最後一面,想必很傷心吧?”
第194章 欲狂
周頤抬起頭,眼裡帶了濃濃的悲傷,雖極力掩飾,聲音還是有一絲哽咽:“先皇待微臣隆恩無以為報,微臣不該那日出海,也許還能再見著先皇最後一面……”
新皇看著周頤那掩飾不住的悲慟,心裡嗤笑一聲:這周頤也不過如此,想不到吧,你如此敬重的父皇臨死前可是讓朕除了你呢!
想到之前他身為皇子百般拉攏周頤時,周頤那油鹽不侵的樣子,再看看現在,跪在他面前畢恭畢敬的模樣,新皇心裡就暢快不已,痛快,痛快,實在太痛快了 ,原來這就是權利的滋味,這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新皇本來還想著先把周頤解決了,但他現在改變主意了,他要在周頤身上享受到對他畢恭畢敬,他要周頤戰戰兢兢,擔驚受怕夠了,再來除掉周頤。
新皇整了整臉色:“周卿,現在朕剛登基,對朝中大小事務還需要熟悉,還望你能像忠於父皇一樣忠於朕!”
周頤忙俯首:“微臣自當盡忠職守,謹遵皇上聖諭。”
新皇滿意了,點點頭:“下去吧。”
“是。”周頤倒退著出了御書房。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自有新的御用班底要重用,這都是慣例,畢竟支持自己打天下的人的確不能虧待,但一般才繼承大統的皇上,都會先安撫百官,即便要重換班底,至少也要水到渠成,慢慢來。而且對於前朝老臣,除非是那種之前奪嫡的時候一味和自己死乾的,即便是要奪權,也以優容為先,給他們足夠的榮譽,調到一般的閒散職位去。
不過這位新皇有些不一樣,他自己因為得到皇位並不那麼名正言順,難免心虛氣短,所以他特別急於給朝廷大換血,登基不過兩個月,就開始向朝中大臣舉起鍘刀。
他也知道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兩樣,一個是權,一個是錢,他自己因為是起兵逼宮才奪來的這位置,所以對兵力就格外有掌控欲,但他同時也知道,那些將軍都手握重兵,若貿貿然讓他們交兵權,一個不好可能真的會逼反他們,所以他首先要把錢袋子交給自己的心腹才放心。
理所當然,第一個遭殃的是戶部尚書陶狄華。
和崇正帝不一樣,新帝特別勤快,例行的早朝每日都會召開。
這天早朝,突然有御史出來彈劾陶狄華,說他挪國庫私用,並羅列出了一大堆證據。
陶狄華當時都傻了,他雖然會收些下面的孝敬,但挪國庫私用,這是從何說起啊,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陶狄華激烈的反駁:“皇上,老臣一生不說於朝廷有何功德,但至少是兢兢業業,戶部尚書這個位置老臣自問做的問心無愧,御史彈劾之事老臣絕對沒有做過,還請皇上明察。”
“所謂空穴不來風,你若清白,為何又會有如此多的證據?這樣吧,念在你是老臣,朕先不收押你,你自回去自省,若查明當真沒有這這些事,再回來為朝廷效力。”新皇沉吟著說道。
“皇上……”陶狄華不敢置信的看著新皇,他不敢相信不過是還未查證的彈劾,竟然讓新皇直接將他從戶部尚書的位置上擼了下來。
大殿上的其他大臣頓時議論紛紛,誰都不是傻子,新皇這一招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一個戶部尚書竟然僅憑著幾個御史的彈劾說罷就罷,這還不是最可怕的,讓大臣們膽寒的是若位置丟了新皇還不肯罷休呢?萬一他還想要這些老臣的命呢?
所謂唇亡齒寒,這一刻,之前所有沒站新皇的大臣心裡都忍不住打寒顫。
大殿裡一時寂靜無言。
就在這時,周頤站出來道:“皇上,微臣認為此做法有些過於倉促,御史每天都在彈劾人,經過查證後,彈劾近一半是空穴來風,陶大人一直以來都勤勤懇懇,從未有過中飽私囊的前例,皇上,僅憑御史的片面之詞就罷了陶大人的職位,實在有失公允,而且也會寒了諸位為朝廷盡忠職守的大人們的心,還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除了原來就是二皇子一派的人以外,大殿上幾乎所有大臣都齊齊跪下,附和周頤的話。
新皇眼裡陰騖叢生,這些臣子,這些臣子,怎麼敢,他們怎麼敢反駁自己的話,自己是皇帝,自己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他們怎麼敢反駁!
他們一定是覺得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所以這才敢給他難堪,一定是這樣,一定是這樣……
“你們這是什麼意思,覺得人多就可以逼迫於朕?”新皇的聲音如寒冰。
“臣等不敢……”
“不敢,朕看你們敢的很,陶狄華身為戶部尚書,竟敢監守自盜,朕不過是讓他暫時回家自省,等到調查清楚了,若沒有這回事朕自然會調他回來,你們以為用這樣的方式就能讓朕屈服?告訴你們,朕主意已定,來人,將陶大人帶下去,戶部尚書之位暫時由李荻擔任!”
李荻,新皇未登基之前就已是他的心腹,現在押對了寶,自然是水漲船高。
被大家注視著,李荻領了旨,但他的神情卻並不多麼激動,相反,他還微微皺了皺眉,太快了,而且手段太強硬了……
大臣們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在登基兩個月後,新皇終於開始排除異己。而且手段如此強硬,竟然在朝臣大部分都反對的情況下,還是一意孤行的將陶狄華趕下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接下來輪到的是誰呢?
在這些大臣中,那日在崇正帝寢宮的幾位大臣尤為難受,都是積年老臣,揣摩人的心思這項技能對於這些在宦海中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的他們來說,簡直一眼能看到人心底深處,新皇並不善於隱藏心思,才登上皇位,就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彰顯他至高無上的皇權,這幾位大臣能將新皇的想法摸個大概,無非是覺得自己的皇位來的有些不正,所以才要拼命確認自己的權威。
如果是這樣,那他們這些當時在現場親眼見證了新皇逼宮的老傢伙們可就尤其的危險了。
這就是新皇心裡的一塊疤,只有徹底除之才能後快。
罕見的,這幾位大臣不管平日裡關係怎麼樣,這回由楊知文組織大家聚在了一起商量對策,畢竟按照新皇的做法,大刀架到他們脖子上只是遲早的事,難道他們就這麼命賤,眼睜睜的等著自己的脖子被砍?
新皇下了朝,氣沖沖的回了宮殿,李荻跟在後面,“陛下,您太心急了,現在您已經是皇上了,他們不過是臣子,就算要清算,大可以慢慢來,何必如此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