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乾隆淡淡一笑,“福康安已經長大了,兒子看他做事還穩妥,並無不放心的。自盈盈過身,兒子覺著縱然貴為天子,竟也有這許多求不得。皇額娘,兒子累了。”
太后身體輕顫,頭上的珠花兒也跟著抖了抖,眼圈兒透紅,老淚流下,哽咽道,“我知道,皇帝是在怨我呢。這天下,多少好女子沒有,皇帝怎麼就這樣死心眼兒呢。”
“兒子並沒有怨額娘,只是覺得遺憾罷了,朕錯過了雨荷,又錯過了盈盈。雖權掌天下,亦無甚意趣。”乾隆輕聲噓嘆,目光中憂傷彌散,“皇額娘,兒子要移居杭州行宮了。”
太后大驚,抓住兒子的胳膊,一迭聲的問,“這是為何?難道退了位,就連這紫禁城都住不得了嗎?皇帝這樣做,叫人如何看待福康安,他還年輕,需要皇帝的指點,這一國重擔,你就放心如此糙率的放在他身上。若有個閃失差錯,不說福康安,就是我們母子也泉下難見先帝啊。”
“朕登基時也大不了福康安幾歲。國無二主,朕若在京城,會讓福康安為難。”乾隆眉間憂傷不散,“他又孝順,凡事定會以朕的意思為主,可朕要的不是個只知附聲點頭的新君,他得學會自己理政做主。不然朕退不退位又有什麼差別呢?朕做了幾十年的皇帝,也想歇一歇了。”
太后的淚流的更凶了,泣道,“那也不一定要去杭州那麼遠,直隸或者山東,離京城近,額娘已是這個年紀,皇帝到杭州,怕是難見哀家最後一面了。”
乾隆黯然的給太后遞上錦帕,幽幽嘆道,“杭州,是朕與盈盈相遇的地方。”
太后哭了半宿,一時不知心中是個什麼滋味兒。早知如此,就留著那個妖女了。還是福康安將三阿哥抱到了慈寧宮,請太后幫著照看,太后有了新鮮事兒,才稍稍收了悲聲。
乾隆要去江南,誰都不帶,就帶著傅恆,對福康安道,“朕與你舅舅君臣大半輩子,他留下來已不大妥當。他與你有撫育之恩,若繼續留在軍機處,你敬他,必不想駁他,與其生隙,不如朕將他帶在身邊,也好游一游大好山川,看一看人物風華,算是犒賞他這些年來的功績。”
福康安嘀咕,“舅舅願意跟您走麼?”別是您一廂情願吧。
“朕下旨了,他能不願意?”
“那您對舅舅好些,別老拿身份壓人。”
“長輩的事,你知道什麼?”乾隆斥了一句,叮囑道,“五阿哥,朕已經放他出宮了。那個簫劍,野心勃勃,妄圖尚主。你給晴兒安排一門親事,絕不能叫人說咱們愛新覺羅家虧待功臣之女。”
“嗯,知道了。”
“還有,簫劍的身份多有可疑之處。他說是來自雲南,朕已經派人去查過了,那對夫婦只是他的養父母,對簫劍的來歷頗多隱諱,可見必有其不可見光之處。”乾隆道,“隨意賞他個職位,去了他御前侍衛一職,不可再讓他進宮。你日後可派人繼續監視,若有異常,不必顧及小燕子。”
“至於永琪,”乾隆嘆道,“他的本事你也看到了,能容乃大,你是皇帝,我想你們之間總不會到了先帝和廉親王的份兒上吧?”
“皇阿瑪,我是心胸狹窄的人麼?”
乾隆瞭然的笑笑,捏著兒子堅實的肩膀,笑問,“這兩年沒少在背地裡罵朕偏心吧?”
福康安頗有些不是滋味兒,乾隆笑道,“身為皇帝,總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朕壓著富察家壓著你的人,待朕離開,你才好施恩封賞,他們會覺得你比朕好,才會對你忠心。”
“尹繼善在江南三十幾年,如今章佳氏貴為後族,不要再讓章佳氏的人去江南。”乾隆一樁樁的事盤算的清楚,“還有善保,你考慮過要如何安置善保嗎?”
“我想讓善保入戶部,就像當初舅舅那樣,先做戶部侍郎。”
乾隆點頭,“他的確在理財上有一套。不過,朕說的是你與他之間的事。”
“啊?”福康安驚了一驚,訕訕地,“皇阿瑪都知道了。”
“當初他中了探花,本應入翰林,朕直接調他為御前侍衛,你可知是何緣由?”乾隆眼中光芒冷冽。
“我跟他關係好。”
乾隆點了點頭,“你自小寄養在春和那裡,朕即便接你入宮在上書房念書,可終有一點不足,你沒伴讀。後來,你與善保親近,朕想著,你們是同窗,幼時的情誼是不同的。朕原就想留下他給你用,所以才不能讓他入翰林院。官場中講究人脈,他那會兒就能把你哄的團團轉,心機過人,朕焉會他結交翰林仕子的機會?朕越是破格提拔他,翰林院便會愈發不滿。乾清宮侍衛皆是上三旗出身,他的日子不好過,你才有機會施恩於他。一條狗,吃慣了你扔的骨頭,就會認主,何況依你的身份,他再沒理由不忠心的。”
“這是朕的想頭兒。不過,顯然你沒調教好他,反被他拿住。你想想,他初接近你,難道是因為你的才華?人品?相貌?他討好你,是為了你的身份。”乾隆一針見血道,“若你只是街上乞丐,他絕不會多瞧你一眼。”
福康安聽著難過,強辯一句道,“去歲冬天大雪,善保還拿出銀子去廟裡施粥呢。”
“那你知不知道,上次南巡隨駕,他收了程家多少銀子?”
“知道,收了三萬,外加一個鋪面兒。”福康安坦然道,“善保早跟我說了,那鋪面也得值一兩萬。”
乾隆愣了一下,嘆道,“倒是出人意料。”比想像中的更難對付啊。
福康安想,善保雖然扭捏些、狡猾些,對他還是不錯的,遂道,“善保不是個貪財的人,他去戶部,也能歷練些本事出來。”
“罷了,再說他的不好,怕你要嫌棄朕了。”乾隆很理智的放棄這個話題,福康安並不傻,將心比心,如今挑善保的刺兒怕只適得其反。
“要有人說舅舅不是,皇阿瑪能樂意?”福康安大著膽子笑一句,“我知道善保的為人,他跟那些念書人不一樣,其實,他的秉性和商賈有些相似,用最少的東西換取最大的得益。他先前對我好,自然是想借我的力,如今,更是想得到我的信任,一展他的抱復。至於別的,我的確是喜歡他,他對我的感情可能並不夠深,可起碼他不討厭。我能給他的別人給不了,他又是在給咱家幹活兒,日久生情。他十二歲時,我們就認識了,到六十歲、七十歲,這麼長的時間,他都與我在一起,我將他看牢,除了我,他無人可愛,不愛我能愛誰。”
這樣死皮賴臉的招式,乾隆問,“永兒呢?”
福康安有些尷尬,“以後等永兒生了孩子,我找個理由封她為公主,為她開府。”
世事總難兩全,外孫女再親,也不能與兒子相提交論,乾隆一聲長嘆,“別讓她受委屈。”
乾隆瀟灑的去了杭州,先在西湖選址建了一座挽香居,為夏盈盈塑了真人像,供人祭拜,坐享煙火。
於是,西湖上開始流傳著種種天子與美人可歌可泣的傳說。
“這回你該放心了吧。誰還能疑到小春兒你的身上?”乾隆拉著傅恆坐在行宮的花園裡笑賞春光。
今日陽光晴好,風掠碧波,漾開一粼又一粼的水光,傅恆眉目舒展,唇畔含笑,他的為難擔心,乾隆已經妥善的處理了,人們總是相信自己想當然的東西。乾隆的心意,傅恆感激的同時,也放下心中的枷鎖,他沒料到乾隆竟能鍾情至此。
他的聲音和著微風,柔軟而清晰的問,“不後悔?”
“後悔什麼,記得小時候和聖祖住在暢春園時,那會兒聖祖已經六十七,胳膊有了毛病,握著硃筆的手都會哆嗦,寫不了字。許多御批,其實都是張廷玉代筆。到了那個時候,仍不肯退位,阿瑪和叔伯們戰戰兢兢、惶恐不安。”乾隆握著傅恆溫暖的手笑道,“聖祖兩廢太子,圈了大伯圈了十三叔,厭棄了八叔。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為的不過是帝位。朕早就發下心愿,絕不與子孫走到如此此步。”
“你又不是聖祖皇帝。”乾隆幼時得聖祖教導,輕易不說聖祖一句不好,這話怕是埋在心底已久吧。
乾隆笑了笑。
“咱們過來,又是修行宮又是建挽香居的,福康安剛登基,戶部銀錢會不會吃緊哪?”傅恆習慣性的操心。
“管他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反正少不了咱們的。”
傅恆開始憂慮,“剛打完仗,起碼應該攢下些銀子才好退位,新皇登基,各種賞賜都是流水不斷的,還有蒙古那邊兒……”
乾隆無奈長嘆,“國庫里有五千多萬,內庫里也有小一千萬,善保又是個會算計的,斷不會在在銀錢上吃緊的。”
“打緬甸時,戶部一天三頓的哭窮。”
“不哭哭窮,怎能從這些鹽商口袋裡要出銀子來。”乾隆笑了笑,“朕原就沒打算過多的動用國庫,福康安登基的事,朕早就在暗中預備了,怎會讓他遭難。這些鹽商,日進斗金,也該適時的放放血為國盡忠了。”
“還是您眼光長遠,倒是陳家……”賠了女兒又折兵。
“人的欲望無止無盡,陳家已是海寧第一名門,朕只是稍一提聯姻,陳邦直便連口應下,到朕宣他進京為戶部侍郎,更是野心勃勃。”乾隆嗤笑,“無欲則剛。他有種種野心,朕焉能不成全他。”
“別說這些掃興的了,如此大好春光,過來給朕香一口。”乾隆勾著春和的腰,就要輕薄。
春和不再似以往抗拒,俯身捏住乾隆的下巴,笑眯眯地問,“萬歲爺準備要侍寢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完結了完結了,這次不是爛尾吧~後面還有幾個番外~——正文完——
第91章 番外一
善保坐在椅中,脖子裡圍了塊乾淨的松江布,微仰著頭,頭皮上有微微的癢,很舒服。
他在被剃頭。
滿人習慣前面剃光後面留辮子的月亮頭,初始,善保覺得傻X的不行,現在慣了,也看著沒那麼難接受。
“大爺,好了。”
如今善保高居戶部正二品侍郎,娶的是郡主,早已非昔日阿蒙。這剃頭的人是他府里專管剃頭的,手藝在剃頭界也是數得著的。
何二恭恭敬敬的撤了主子身上圍的松江布,善保忽然問,“給我刮刮鬍子。”
何二一愣,為難的看向善保光潔的下巴,半根鬍子沒有,要怎麼刮?
“我聽說,刮一刮鬍子會長的快些。”善保臉皮夠厚,理所當然的陳述。
做奴才的當以主子為天,可何二仍覺得大爺的想法有些詭異。握著剃頭刀的手緊了緊,低聲道,“那大爺不要動,奴才試試。”這小肉皮兒細的,何二真有些難下手。
太后身體輕顫,頭上的珠花兒也跟著抖了抖,眼圈兒透紅,老淚流下,哽咽道,“我知道,皇帝是在怨我呢。這天下,多少好女子沒有,皇帝怎麼就這樣死心眼兒呢。”
“兒子並沒有怨額娘,只是覺得遺憾罷了,朕錯過了雨荷,又錯過了盈盈。雖權掌天下,亦無甚意趣。”乾隆輕聲噓嘆,目光中憂傷彌散,“皇額娘,兒子要移居杭州行宮了。”
太后大驚,抓住兒子的胳膊,一迭聲的問,“這是為何?難道退了位,就連這紫禁城都住不得了嗎?皇帝這樣做,叫人如何看待福康安,他還年輕,需要皇帝的指點,這一國重擔,你就放心如此糙率的放在他身上。若有個閃失差錯,不說福康安,就是我們母子也泉下難見先帝啊。”
“朕登基時也大不了福康安幾歲。國無二主,朕若在京城,會讓福康安為難。”乾隆眉間憂傷不散,“他又孝順,凡事定會以朕的意思為主,可朕要的不是個只知附聲點頭的新君,他得學會自己理政做主。不然朕退不退位又有什麼差別呢?朕做了幾十年的皇帝,也想歇一歇了。”
太后的淚流的更凶了,泣道,“那也不一定要去杭州那麼遠,直隸或者山東,離京城近,額娘已是這個年紀,皇帝到杭州,怕是難見哀家最後一面了。”
乾隆黯然的給太后遞上錦帕,幽幽嘆道,“杭州,是朕與盈盈相遇的地方。”
太后哭了半宿,一時不知心中是個什麼滋味兒。早知如此,就留著那個妖女了。還是福康安將三阿哥抱到了慈寧宮,請太后幫著照看,太后有了新鮮事兒,才稍稍收了悲聲。
乾隆要去江南,誰都不帶,就帶著傅恆,對福康安道,“朕與你舅舅君臣大半輩子,他留下來已不大妥當。他與你有撫育之恩,若繼續留在軍機處,你敬他,必不想駁他,與其生隙,不如朕將他帶在身邊,也好游一游大好山川,看一看人物風華,算是犒賞他這些年來的功績。”
福康安嘀咕,“舅舅願意跟您走麼?”別是您一廂情願吧。
“朕下旨了,他能不願意?”
“那您對舅舅好些,別老拿身份壓人。”
“長輩的事,你知道什麼?”乾隆斥了一句,叮囑道,“五阿哥,朕已經放他出宮了。那個簫劍,野心勃勃,妄圖尚主。你給晴兒安排一門親事,絕不能叫人說咱們愛新覺羅家虧待功臣之女。”
“嗯,知道了。”
“還有,簫劍的身份多有可疑之處。他說是來自雲南,朕已經派人去查過了,那對夫婦只是他的養父母,對簫劍的來歷頗多隱諱,可見必有其不可見光之處。”乾隆道,“隨意賞他個職位,去了他御前侍衛一職,不可再讓他進宮。你日後可派人繼續監視,若有異常,不必顧及小燕子。”
“至於永琪,”乾隆嘆道,“他的本事你也看到了,能容乃大,你是皇帝,我想你們之間總不會到了先帝和廉親王的份兒上吧?”
“皇阿瑪,我是心胸狹窄的人麼?”
乾隆瞭然的笑笑,捏著兒子堅實的肩膀,笑問,“這兩年沒少在背地裡罵朕偏心吧?”
福康安頗有些不是滋味兒,乾隆笑道,“身為皇帝,總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朕壓著富察家壓著你的人,待朕離開,你才好施恩封賞,他們會覺得你比朕好,才會對你忠心。”
“尹繼善在江南三十幾年,如今章佳氏貴為後族,不要再讓章佳氏的人去江南。”乾隆一樁樁的事盤算的清楚,“還有善保,你考慮過要如何安置善保嗎?”
“我想讓善保入戶部,就像當初舅舅那樣,先做戶部侍郎。”
乾隆點頭,“他的確在理財上有一套。不過,朕說的是你與他之間的事。”
“啊?”福康安驚了一驚,訕訕地,“皇阿瑪都知道了。”
“當初他中了探花,本應入翰林,朕直接調他為御前侍衛,你可知是何緣由?”乾隆眼中光芒冷冽。
“我跟他關係好。”
乾隆點了點頭,“你自小寄養在春和那裡,朕即便接你入宮在上書房念書,可終有一點不足,你沒伴讀。後來,你與善保親近,朕想著,你們是同窗,幼時的情誼是不同的。朕原就想留下他給你用,所以才不能讓他入翰林院。官場中講究人脈,他那會兒就能把你哄的團團轉,心機過人,朕焉會他結交翰林仕子的機會?朕越是破格提拔他,翰林院便會愈發不滿。乾清宮侍衛皆是上三旗出身,他的日子不好過,你才有機會施恩於他。一條狗,吃慣了你扔的骨頭,就會認主,何況依你的身份,他再沒理由不忠心的。”
“這是朕的想頭兒。不過,顯然你沒調教好他,反被他拿住。你想想,他初接近你,難道是因為你的才華?人品?相貌?他討好你,是為了你的身份。”乾隆一針見血道,“若你只是街上乞丐,他絕不會多瞧你一眼。”
福康安聽著難過,強辯一句道,“去歲冬天大雪,善保還拿出銀子去廟裡施粥呢。”
“那你知不知道,上次南巡隨駕,他收了程家多少銀子?”
“知道,收了三萬,外加一個鋪面兒。”福康安坦然道,“善保早跟我說了,那鋪面也得值一兩萬。”
乾隆愣了一下,嘆道,“倒是出人意料。”比想像中的更難對付啊。
福康安想,善保雖然扭捏些、狡猾些,對他還是不錯的,遂道,“善保不是個貪財的人,他去戶部,也能歷練些本事出來。”
“罷了,再說他的不好,怕你要嫌棄朕了。”乾隆很理智的放棄這個話題,福康安並不傻,將心比心,如今挑善保的刺兒怕只適得其反。
“要有人說舅舅不是,皇阿瑪能樂意?”福康安大著膽子笑一句,“我知道善保的為人,他跟那些念書人不一樣,其實,他的秉性和商賈有些相似,用最少的東西換取最大的得益。他先前對我好,自然是想借我的力,如今,更是想得到我的信任,一展他的抱復。至於別的,我的確是喜歡他,他對我的感情可能並不夠深,可起碼他不討厭。我能給他的別人給不了,他又是在給咱家幹活兒,日久生情。他十二歲時,我們就認識了,到六十歲、七十歲,這麼長的時間,他都與我在一起,我將他看牢,除了我,他無人可愛,不愛我能愛誰。”
這樣死皮賴臉的招式,乾隆問,“永兒呢?”
福康安有些尷尬,“以後等永兒生了孩子,我找個理由封她為公主,為她開府。”
世事總難兩全,外孫女再親,也不能與兒子相提交論,乾隆一聲長嘆,“別讓她受委屈。”
乾隆瀟灑的去了杭州,先在西湖選址建了一座挽香居,為夏盈盈塑了真人像,供人祭拜,坐享煙火。
於是,西湖上開始流傳著種種天子與美人可歌可泣的傳說。
“這回你該放心了吧。誰還能疑到小春兒你的身上?”乾隆拉著傅恆坐在行宮的花園裡笑賞春光。
今日陽光晴好,風掠碧波,漾開一粼又一粼的水光,傅恆眉目舒展,唇畔含笑,他的為難擔心,乾隆已經妥善的處理了,人們總是相信自己想當然的東西。乾隆的心意,傅恆感激的同時,也放下心中的枷鎖,他沒料到乾隆竟能鍾情至此。
他的聲音和著微風,柔軟而清晰的問,“不後悔?”
“後悔什麼,記得小時候和聖祖住在暢春園時,那會兒聖祖已經六十七,胳膊有了毛病,握著硃筆的手都會哆嗦,寫不了字。許多御批,其實都是張廷玉代筆。到了那個時候,仍不肯退位,阿瑪和叔伯們戰戰兢兢、惶恐不安。”乾隆握著傅恆溫暖的手笑道,“聖祖兩廢太子,圈了大伯圈了十三叔,厭棄了八叔。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為的不過是帝位。朕早就發下心愿,絕不與子孫走到如此此步。”
“你又不是聖祖皇帝。”乾隆幼時得聖祖教導,輕易不說聖祖一句不好,這話怕是埋在心底已久吧。
乾隆笑了笑。
“咱們過來,又是修行宮又是建挽香居的,福康安剛登基,戶部銀錢會不會吃緊哪?”傅恆習慣性的操心。
“管他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反正少不了咱們的。”
傅恆開始憂慮,“剛打完仗,起碼應該攢下些銀子才好退位,新皇登基,各種賞賜都是流水不斷的,還有蒙古那邊兒……”
乾隆無奈長嘆,“國庫里有五千多萬,內庫里也有小一千萬,善保又是個會算計的,斷不會在在銀錢上吃緊的。”
“打緬甸時,戶部一天三頓的哭窮。”
“不哭哭窮,怎能從這些鹽商口袋裡要出銀子來。”乾隆笑了笑,“朕原就沒打算過多的動用國庫,福康安登基的事,朕早就在暗中預備了,怎會讓他遭難。這些鹽商,日進斗金,也該適時的放放血為國盡忠了。”
“還是您眼光長遠,倒是陳家……”賠了女兒又折兵。
“人的欲望無止無盡,陳家已是海寧第一名門,朕只是稍一提聯姻,陳邦直便連口應下,到朕宣他進京為戶部侍郎,更是野心勃勃。”乾隆嗤笑,“無欲則剛。他有種種野心,朕焉能不成全他。”
“別說這些掃興的了,如此大好春光,過來給朕香一口。”乾隆勾著春和的腰,就要輕薄。
春和不再似以往抗拒,俯身捏住乾隆的下巴,笑眯眯地問,“萬歲爺準備要侍寢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完結了完結了,這次不是爛尾吧~後面還有幾個番外~——正文完——
第91章 番外一
善保坐在椅中,脖子裡圍了塊乾淨的松江布,微仰著頭,頭皮上有微微的癢,很舒服。
他在被剃頭。
滿人習慣前面剃光後面留辮子的月亮頭,初始,善保覺得傻X的不行,現在慣了,也看著沒那麼難接受。
“大爺,好了。”
如今善保高居戶部正二品侍郎,娶的是郡主,早已非昔日阿蒙。這剃頭的人是他府里專管剃頭的,手藝在剃頭界也是數得著的。
何二恭恭敬敬的撤了主子身上圍的松江布,善保忽然問,“給我刮刮鬍子。”
何二一愣,為難的看向善保光潔的下巴,半根鬍子沒有,要怎麼刮?
“我聽說,刮一刮鬍子會長的快些。”善保臉皮夠厚,理所當然的陳述。
做奴才的當以主子為天,可何二仍覺得大爺的想法有些詭異。握著剃頭刀的手緊了緊,低聲道,“那大爺不要動,奴才試試。”這小肉皮兒細的,何二真有些難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