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書院再趕回府里,天色已晚,才進大門,便有江先生派來等她的低聲說:“夫人,學士自宮中出來,模樣不大對。江先生問了才知道,是陳相公與藍相公主和,學士與他們吵了一架。”

  陳、藍二位與書院裡主和派的主張也差不太多,不能說不對,政事堂做每件事情之前,也要衡量一下是不是“划算”的。戰爭進行了近二十年,虞朝真是一根毛的好處也沒撈到還陣亡了無數將士,折損了許多的青壯,耗費了多少錢糧。兩位一看到流水,心都要碎了。

  有這些錢糧,做什麼不好?!

  陳、藍二位丞相,是很關心民生的。

  如果一件事完全沒有好處,那麼大家就會沒有動力去做它。如果它還讓人有了很大的損失,那不及時止損的就是傻瓜。跟魏國抻了二十年,朝野都被抻得疲憊了,虞朝需要休養生息。

  陳、藍二位看事比書院學生又深一層,他們更提出了進一步的見解。即,議和,然後腐化魏國上層。他們不是傾慕文明嗎?好,給他們經書,讓他們學習裝逼,人一旦開始窮講究了,就會失去銳氣。

  謝麟完全不能苟同這種肉包子餵狗的策略,當場就與兩位丞相頂了起來。謝麟熟悉北疆的情況,尤其有魏主他爹的例子,那人夠斯文了吧?還不是帶兵圍了京城?

  陳、藍二位此時統一戰線,陳丞相只說了一句話就將謝麟噎了個半死:“有可用之將嗎?!”齊王現在肯定得守京師,然後哩?你派哪個去統籌全局啊?

  藍丞相續道:“芳臣經略北疆有功,畢竟是文臣。”

  謝麟快要吐血了,是的,他是文臣,並且不是儒將,打仗,他不行。

  程素素到書房的時候,謝麟目光幽幽地盯著燭火,自謝紹往下,沒一個敢吱聲的。程素素將馬鞭往榻上一扔:“怎麼,你也置氣了嗎?”

  謝麟抬起眼來:“也?”

  夫婦二人將各自遇到的事兒說了一遍,謝麟道:“這群小東西,真是不學無術!”陳、藍二人比學生犀利得多了,謝麟也跟陳、藍二人說了類似的話,陳丞相反問他:“魏國也不是沒出過事,他們退了嗎?哪次不是開榷場、拿錢帛之後退的?”

  皇帝是主戰的,卻也不能無視陳、藍二人的意見。當時李丞相不說話,葉寧對北疆的事務向來是看謝麟,謝麟被被咽住了,葉寧也就沒意見了,王丞相也主戰,講道理也講不過陳、藍二位。

  最後是李丞相打的圓場:“別人都打上門來了,一來就議和,朝廷威嚴何在?”

  好麼,先打一場試試吧。

  程素素嘆道:“就差一場勝仗了。”照她的估計,魏國是不會輕易放棄南下的主張的,更不會因為收了點保護費就不打劫了。但是正如陳、藍二人所言,上下疲憊,所以需要一支強心針。

  謝麟低聲道:“是啊,也不知道這場勝仗什麼時候會來。”

  程素素道:“會來的。就快了。”說這話的時候她心裡也沒個譜的,但是……這麼多人,打了小二十年了,也該冒頭了吧?

  謝麟道:“借你吉言。”

  也不知道是不是程素素真有點神神叨叨的本事,就在兩人說完話不久,北疆傳來捷報——竟然真的打了一個大勝仗。將領既不是謝麟與程素素挑選出來的那一批苗子裡成長的,也不是朝廷舊有的將領,他是一位四十餘歲的團練士紳。

  戰報只有簡略的幾行字,寫的是團練張鴻飛立功,居然擊潰了魏主的左翼,殺獲甚多。

  程素素馬上下令將具體的情報傳過來。北疆是她經營最久的地方,情報網最先得到恢復,七天之後,詳細的情報就擺上了案頭。

  這位仁兄,開始是來管後勤的。他家裡耕讀傳家,真是老實得不能再老實的良民。因為小有資產,從軍輪不到他,又因為家風還算淳厚,謝麟收拾地方不法豪強也沒收拾到他頭上。他就這麼安安穩穩活一下來,平生最不樂意的就是與人爭執。

  到了四十歲上,人人稱讚張先生真是忠厚長者。既是忠厚長者,就要為鄉里鄉親的出點力。團練來了,您老也參與一下吧。

  謝麟在北疆的時候留下的傳統,團練儘量少放權給地方士紳,但是地方士紳里有些能力的,也可以被吸納,表現好的,謝麟將他們上表朝廷,納入到正式的體系里來。

  張鴻飛的名字還是謝麟給報上的。報完之後,張鴻飛就老老實實地幹著管家婆的差使,也不貪污,也不生事,老實得幾乎沒有存在感,管後勤糧草的水平不上不下,夠用。謝麟也沒發掘出他有其他的長項來——挑選後備人材的時候,張鴻飛他超齡了。

  就是這麼個人,居然陰差陽錯的發揮出了他的潛力,也是令人驚訝的。

  又過數日,北疆的詳細戰報傳來,張鴻飛十分厚道地推功給了不少年輕人,這其中就有謝麟和程素素比較熟悉的名字了——有七個是謝麟親自挑出來的。最大的謎團解開了,張鴻飛是真的天份,下面也有足夠的可以執行他的靈感的人手。

  朝野久候的轉折,出現了。

  第252章 神神叨叨

  “不太對。”程素素一時之間也說不上哪裡有違和感,但是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這樣的“大捷”應該不至於瞞報,而張鴻飛這個人,謝麟也是有印象的,雖然沒有發掘出張鴻飛的軍事天賦,這個人做事至少是靠譜的,應該不會配合造假。

  到底是什麼呢?

  程素素還是沒有想明白,乾脆再下了一道命令,讓在北疆的眼線仔仔細細地查探。

  與程素素相比,齊王的軍事素養就高了很多。捷報傳來,宮中、兩府先是狠狠開心了一回,皇帝問:“張鴻飛是何人?”齊王與兩府都不清楚,他們能記住張鴻飛的名字,已經是極限了。

  謝麟還能說出一點張鴻飛的來歷來,回奏說是團練。

  齊王馬上重複了一遍:“團練?”

  “是。”

  “官軍到哪裡去了?竟要團練來建功?”

  齊王這話的意思,並不是指團練不可以先於官軍建功,本身團練就是彌補官軍不足而設的,斷沒有不用團練的道理。但是,無論是從訓練、裝備,還是軍事素養各個方面,以及所承擔的重責大任來說,都應該是官軍打頭陣,官軍打完了,才輪得到團繞挑大樑。

  此言一出,君臣臉上的喜色盡褪。皇帝馬上說:“讓他們仔細奏來!”

  米樞密也不敢怠慢,提議到:“還要再行文質詢駐防官軍的下落。”

  已經琢磨著要慶賀大捷、乘勝追擊、以戰促和……等等等等的算盤都息了下來。兩府的老狐狸們不免有了懷疑——是否另有隱情?

  京城往北疆去的快馬不斷,這一回,朝廷的消息到得比程素素要早。朝廷里有明白人,地方上的許多事情就瞞不住了。

  是的,瞞不住。

  瞞。

  北疆大捷是真,大捷之前是有一敗的,官軍被擊敗,才輪得到團練上場,也才有了張鴻飛出頭的機會。而官軍被擊敗,乃是因為當時雖然已有預警,然而魏兵久候不至,恰逢著城內安撫使做生日,邀了大家去吃酒,主要是聯絡一下感情,大家通力守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