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頁
謝麟道:“聖天子自有神靈護佑。”
皇帝笑道:“這個話我……現在還是信了吧,心裡好受點兒。”
————————————————————————————————
謝麟的直覺緣自於自身的知識素養,他敏銳的感覺得到,程素素對於眼下的困局是有想法的,或許不成熟而缺乏實踐經驗,但是思路總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哪怕她再說什麼平等、民主之類的,只要能有旁的可取之處,謝麟也決定認真聽下去。
回到家裡,謝麟正考慮約個討論小組,便看到程素素一臉暴風雨前的寧靜。謝麟心頭一緊:“出什麼事了?”
“北邊來消息了。”
經過這一段時間,程素素手上的消息網得到了一定的修復,想像以前那樣有大行動又或者精細操作還有點難度,但是普通的消息卻已經能夠保持暢通了。
最新的消息是——魏主重華,站住腳了。
這個與謝紹年紀相仿的少年在這幾年裡做了三件事,第一,他只追究首惡,協從被寬恕;第二,他娶了呼延英的女兒;第三,在兩邊大殺一通,殺滅了無數舊貴族之後,他表示出了寬容,勸住了呼延英,示意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又從舊貴族裡挑選了幾個後宮,再將自己的姐妹、堂姐妹分嫁各方。
暫時壓下了反對的聲浪。
也就是說,離下一次的持續的戰爭,不遠了。
第245章 備戰備荒
一切關於戰爭的擔憂, 無論是戰備還是能不能打贏等等等等, 目前都要放一放,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怎麼讓朝廷知道呢?”
這是櫻桃發出的疑問。
程素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謝麟一回家,就將他堵在了房裡, 將問題堆到了他的面前。程素素當然有辦法,不過她相信謝麟肯定能找出一個更加不著痕跡的機會,將情況推出來。
果不其然,謝麟將寫有情報的紙條認認真真看了三遍,道:“我明天就去辦。”
程素素也沒問他要怎麼辦, 謝麟也沒有解釋將會怎麼做。
第二天,謝麟便向兩府作了個非正式的請求,希望兩府能夠給他一個關於北方的比較確切的消息, 這樣他才好做準備。如果未來北方將有戰事, 則無論稅賦還是徭役都要做相應的調整。作為一個才接手戶部的新手,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無可厚非的。
兩府並沒有駁斥他的要求, 如今兩府里務實的人居多,陳、藍二位新到, 更是在旁觀中, 也沒有出言質詢。謝麟是從鴻臚上轉來的, 若要給他添麻煩也就一句話的事兒——你從鴻臚來的,難道一點數也沒有?
非但沒有人質問, 米樞密還很慈祥地問他:“你在北疆多年, 是察覺有什麼不妥了嗎?”
謝麟道:“魏國變亂已過三數年, 魏主已不算是小孩子啦。魏人婚育較中原為早, 在他這個年紀,已不能當做孩子來看了。”
擱程素素眼裡,虞朝完婚的年齡就算很早的了,但是比起北方鄰居來,虞朝還算晚婚的呢。魏主重華娶妻納妾,絕不是提前進行的權宜之計,而是真的就到了婚配的年齡了。
米樞密當即表示他回去就讓人查訪一下,看看魏國有什麼異動。葉寧道:“鴻臚那裡沒有消息嗎?”謝麟道:“魏國遣使來,鴻臚自然是知道的,否則……”大家都沒有再提放探子的事兒,放探子也得用心經營,就現在這樣兒,還不如指望軍中斥侯呢。
兩府通過了謝麟的請求,面聖上便順口提了一下,皇帝很通情達理地道:“便依卿等之議。”不然呢?虞朝自然條件還算好的都天災人禍不斷,魏國條件更艱苦,一旦讓他們緩過氣來,用腳趾頭想都會南下。而魏主成年、成婚,可以成為一個時間的結點了。
帝王婚姻的價值,不言而喻。魏國與虞朝的情況又不太一樣,皇帝可以說,自己的婚姻倒不必完全用來拉攏某些人,皇后本人修養可以,家世清白,就能說得過去了。魏國處在這種紛爭的時候,各部的勢力仍然龐大,聯姻的利益性質就格外的明顯。用一樁婚事來化解,至少是暫時化解,一段恩怨,還是很划算的。
有了皇帝的首肯,兩府對魏國也從來不放鬆,關於魏國的消息被證實了。虞朝開始了緊張的準備之中,皇帝毫不猶豫地帶頭削減了宮中的開支,一切可建可不建的宮室都宣布停工。有了皇帝的表率作用,謝麟就可以放手砍掉一些沒必要的預算了。國家畢竟還有前面百年的底子做保,不至於完全應付不過來眼前的局面。
皇帝更關心的卻是不知道北疆一旦戰起,有沒有可以信賴的將領。實踐證明了,如今中低級的軍官漸漸練出來了,然而有思路、有全局觀的大將,他只知道齊王一個。距離上一次的大戰已過去了十來年,不到萬不得已,皇帝也不想動用齊王。齊王呢,考慮到京師曾被圍困過,等閒也不願意離京。
北疆的情況現在是這樣的——幾年沒有戰爭的檢驗,當然就驗不出來哪個人更有軍事天賦,不知道誰更適合接下來的戰爭,就不敢將指揮權全部下放給某個人,惡性循環。
是以兩府的應對是,中樞制定個大的戰略,然後各地遵守,不求出擊,你們守好城就行了。
齊王做完了規劃,最後罵了一句:“全是廢話!以前就是這麼幹的。”
米樞密道:“總有一些比以前更有經驗的人。”
米樞密此言不虛,統籌大局的沒有找到,各城守城出色的也還有幾個,執行起來……也還算可以了。
皇帝左看右看,壓下了嘆氣的衝動,低聲道:“就這麼辦吧。”
————————————————————————————————
軍事上面沒有大的進展,皇帝深知此事更不可急躁,使齊王與兩府協商一應防務,自己將手一背,信步去看太子了。他已有預感,以眼前的情勢,在他手上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是幾乎沒有可能的了,他能做的,也就是打好基礎,等兒子能夠執掌國家之後,再收網。
兒子的教育可不能丟松!
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有一種“乾脆別讓兒子讀那些扯淡的書,多學點實務吧”的想法。待到了東宮門前,他又將這想法給拋開了,他的兒子,是不能不明白天下讀書人的思路的,必要的文化素養還是要有的。
此時正在給太子講課的是謝麟,講的也是經史,東宮固定的科目,必得是經史的。講治國也是由史經闡發出來,再佐以講一些現在的實例。皇帝自己經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不過當時他爹那會兒的麻煩事少,除了修個仙,還能抽出時間來教兒子。到了皇帝自己這裡,真是一個人劈八瓣兒都忙不過這些焦頭爛額,得硬擠出時間來跟兒子溝通。
皇帝笑道:“這個話我……現在還是信了吧,心裡好受點兒。”
————————————————————————————————
謝麟的直覺緣自於自身的知識素養,他敏銳的感覺得到,程素素對於眼下的困局是有想法的,或許不成熟而缺乏實踐經驗,但是思路總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哪怕她再說什麼平等、民主之類的,只要能有旁的可取之處,謝麟也決定認真聽下去。
回到家裡,謝麟正考慮約個討論小組,便看到程素素一臉暴風雨前的寧靜。謝麟心頭一緊:“出什麼事了?”
“北邊來消息了。”
經過這一段時間,程素素手上的消息網得到了一定的修復,想像以前那樣有大行動又或者精細操作還有點難度,但是普通的消息卻已經能夠保持暢通了。
最新的消息是——魏主重華,站住腳了。
這個與謝紹年紀相仿的少年在這幾年裡做了三件事,第一,他只追究首惡,協從被寬恕;第二,他娶了呼延英的女兒;第三,在兩邊大殺一通,殺滅了無數舊貴族之後,他表示出了寬容,勸住了呼延英,示意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又從舊貴族裡挑選了幾個後宮,再將自己的姐妹、堂姐妹分嫁各方。
暫時壓下了反對的聲浪。
也就是說,離下一次的持續的戰爭,不遠了。
第245章 備戰備荒
一切關於戰爭的擔憂, 無論是戰備還是能不能打贏等等等等, 目前都要放一放,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怎麼讓朝廷知道呢?”
這是櫻桃發出的疑問。
程素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謝麟一回家,就將他堵在了房裡, 將問題堆到了他的面前。程素素當然有辦法,不過她相信謝麟肯定能找出一個更加不著痕跡的機會,將情況推出來。
果不其然,謝麟將寫有情報的紙條認認真真看了三遍,道:“我明天就去辦。”
程素素也沒問他要怎麼辦, 謝麟也沒有解釋將會怎麼做。
第二天,謝麟便向兩府作了個非正式的請求,希望兩府能夠給他一個關於北方的比較確切的消息, 這樣他才好做準備。如果未來北方將有戰事, 則無論稅賦還是徭役都要做相應的調整。作為一個才接手戶部的新手,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無可厚非的。
兩府並沒有駁斥他的要求, 如今兩府里務實的人居多,陳、藍二位新到, 更是在旁觀中, 也沒有出言質詢。謝麟是從鴻臚上轉來的, 若要給他添麻煩也就一句話的事兒——你從鴻臚來的,難道一點數也沒有?
非但沒有人質問, 米樞密還很慈祥地問他:“你在北疆多年, 是察覺有什麼不妥了嗎?”
謝麟道:“魏國變亂已過三數年, 魏主已不算是小孩子啦。魏人婚育較中原為早, 在他這個年紀,已不能當做孩子來看了。”
擱程素素眼裡,虞朝完婚的年齡就算很早的了,但是比起北方鄰居來,虞朝還算晚婚的呢。魏主重華娶妻納妾,絕不是提前進行的權宜之計,而是真的就到了婚配的年齡了。
米樞密當即表示他回去就讓人查訪一下,看看魏國有什麼異動。葉寧道:“鴻臚那裡沒有消息嗎?”謝麟道:“魏國遣使來,鴻臚自然是知道的,否則……”大家都沒有再提放探子的事兒,放探子也得用心經營,就現在這樣兒,還不如指望軍中斥侯呢。
兩府通過了謝麟的請求,面聖上便順口提了一下,皇帝很通情達理地道:“便依卿等之議。”不然呢?虞朝自然條件還算好的都天災人禍不斷,魏國條件更艱苦,一旦讓他們緩過氣來,用腳趾頭想都會南下。而魏主成年、成婚,可以成為一個時間的結點了。
帝王婚姻的價值,不言而喻。魏國與虞朝的情況又不太一樣,皇帝可以說,自己的婚姻倒不必完全用來拉攏某些人,皇后本人修養可以,家世清白,就能說得過去了。魏國處在這種紛爭的時候,各部的勢力仍然龐大,聯姻的利益性質就格外的明顯。用一樁婚事來化解,至少是暫時化解,一段恩怨,還是很划算的。
有了皇帝的首肯,兩府對魏國也從來不放鬆,關於魏國的消息被證實了。虞朝開始了緊張的準備之中,皇帝毫不猶豫地帶頭削減了宮中的開支,一切可建可不建的宮室都宣布停工。有了皇帝的表率作用,謝麟就可以放手砍掉一些沒必要的預算了。國家畢竟還有前面百年的底子做保,不至於完全應付不過來眼前的局面。
皇帝更關心的卻是不知道北疆一旦戰起,有沒有可以信賴的將領。實踐證明了,如今中低級的軍官漸漸練出來了,然而有思路、有全局觀的大將,他只知道齊王一個。距離上一次的大戰已過去了十來年,不到萬不得已,皇帝也不想動用齊王。齊王呢,考慮到京師曾被圍困過,等閒也不願意離京。
北疆的情況現在是這樣的——幾年沒有戰爭的檢驗,當然就驗不出來哪個人更有軍事天賦,不知道誰更適合接下來的戰爭,就不敢將指揮權全部下放給某個人,惡性循環。
是以兩府的應對是,中樞制定個大的戰略,然後各地遵守,不求出擊,你們守好城就行了。
齊王做完了規劃,最後罵了一句:“全是廢話!以前就是這麼幹的。”
米樞密道:“總有一些比以前更有經驗的人。”
米樞密此言不虛,統籌大局的沒有找到,各城守城出色的也還有幾個,執行起來……也還算可以了。
皇帝左看右看,壓下了嘆氣的衝動,低聲道:“就這麼辦吧。”
————————————————————————————————
軍事上面沒有大的進展,皇帝深知此事更不可急躁,使齊王與兩府協商一應防務,自己將手一背,信步去看太子了。他已有預感,以眼前的情勢,在他手上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是幾乎沒有可能的了,他能做的,也就是打好基礎,等兒子能夠執掌國家之後,再收網。
兒子的教育可不能丟松!
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有一種“乾脆別讓兒子讀那些扯淡的書,多學點實務吧”的想法。待到了東宮門前,他又將這想法給拋開了,他的兒子,是不能不明白天下讀書人的思路的,必要的文化素養還是要有的。
此時正在給太子講課的是謝麟,講的也是經史,東宮固定的科目,必得是經史的。講治國也是由史經闡發出來,再佐以講一些現在的實例。皇帝自己經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不過當時他爹那會兒的麻煩事少,除了修個仙,還能抽出時間來教兒子。到了皇帝自己這裡,真是一個人劈八瓣兒都忙不過這些焦頭爛額,得硬擠出時間來跟兒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