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沈天湛也拄著拐棍,倆老頭出門, 李季腰佝僂的比沈天湛還厲害,
沈天湛九十了, 是真成百姓們口口相傳的老神仙了。百姓裡頭活過五十的都少有,六十歲網上的一百個人裡頭能出一兩個,能過七十的那就是老天爺垂青。沈天湛今年九十多了。民間都說這是閻王爺都不好勾魂的活神仙。
李季腿不能太吃硬, 走段路就要歇一歇。三口人走出院子去曬太陽,沒四個下人伺候都怕出門摔哪塊去。
三個人先掉牙的是二狗子,主要是早些年在山裡頭吃的粗糙,牙傷的多。掉了兩顆牙, 只能吃些不費牙口的。不過身子骨依舊硬朗, 七十五了腰板還直著的。若不是那老人斑浮現, 瞧著跟五十來歲似的。
“眼瞅著棒子米快熟了,秋天又到了。”看看已經泛黃的莊稼地,乾澀的眼睛眯了眯,還是巧不清楚。
“可惜咱是下不動地干不動活了。”李季坐椅子上蹬蹬腿。不服老不行啊,這不知不覺手腳都沒力氣了, 若不是家底豐厚,下人忠心,就著仨糟老頭子,被趕出門去都養活不了自己了。
二狗子頭一歪,就枕在李季的肩膀上:“過得真快。感覺前些日子還坐在這看著播種。”
沈天湛笑道:“不抗混呦。”
仨老頭相對而笑。李季坐一會兒精神頭不夠,跟二狗子靠在一塊閉目養神。沈天湛被倆兒子餵了這麼一嘴的狗糧,杵著棍兒下巴墊手上自己疼自己。
老了老了,活得太久了。有時候沈天湛總會不經意的忘記些事情,又會在為數不多的夢境中想起些什麼。他這一輩子精彩。平民出身,高中探花。心無旁騖孑然一身的穩步高升。落敗被貶後國滅,又在新朝混的風生水起。
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曬一會兒太陽,陽光開始毒辣起來。仨老頭又回了堂屋。李季跟二狗子下象棋打發時間,沈天湛就著人給他讀書聽。他年老眼花的橋不清字,也只能借用旁人的眼睛看書。
而且看的書也越來越雜,不再居於聖賢書,那些雜書話本也都拿來聽,聽的是津津有味。
後來單純念書也不滿足了。沈天湛直接找個說書先生來給說書。由於出手闊綽,一個人又好伺候,這說書先生也都樂的過來。一臉親了好幾個,沈天湛還破認真的挑了個喜歡的常讓他過來講。
幾乎每天都是。沈天湛津津有味聽書,不遠處李季跟二狗子對坐下棋。
各有各的打發時間,各玩各的。
李季下一輩的人也基本走乾淨了,剩下的都是孫子輩兒的了。李季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這麼能活,都快老成蛐蛐兒了,一點死的意思都沒有。
五六十歲的時候是最怕老的時候。特別是新瞧見了老人斑,恨不得找來脂粉給蓋住。現在習慣了,也遮不過來了的,反倒是習以為常了。
人老了有個老頭的樣子,每日曬太陽下棋,吃飯睡覺,簡單卻也充實。
最近李季頭髮掉的厲害,都不怎麼敢熟透了。悄悄頭頂,都能看見頭皮了。
也難得李季臭美,四處尋方子生發,奢侈的買上好的何首烏熬湯連喝帶洗的,雪白的頭髮里愣是生了些黑根。可把他給樂壞了,忙不迭拉著二狗子和沈天湛一起來,只說黑了頭髮,瞧著就真跟回了春似的。
沈天湛剛聽了書,心情不錯,瞧瞧倆兒子都沒在屋裡,詢問下人他們去哪兒了,下人說是去後頭挖魚蟲(蚯蚓)去了,等著下午要去養魚池釣魚。
說完了,下人還體貼的問一句:“老爺也跟著去看看?這時候魚兒肥妹,吊來寫吃也不錯。”
沈天湛懶得動,還不肯承認。九十來歲的老頭裝模作樣的呲笑一聲:“這種把戲,也就是七八十的孩子玩玩。”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吉祥三寶在一塊十了多年,總有先走後走的時候。
沈天湛一病不起,其根源不是什麼大病,就是人老了,閻王爺叫人去了。
李季和二狗子坐在床頭陪沈天湛說話,沈天湛張不開嘴。就李季跟二狗子說。
沈天湛這一輩子知足了,活了進百歲,死前還能有兒子再床前送終。這人走了魂兒下地府也安心了。
沈天湛的信兒早早送去了北京。可惜小土豆帶著全家回來還是晚了一步,到了也沒看一家老祖宗一眼。
小土豆現在拖家帶口的人也不少,著急著過來,也沒準備什麼東西。好在這邊什麼都不缺,家眷都沒委屈。
沈天湛的走,李季跟二狗子倒是挺平靜的,也沒哭,也沒怎麼著。停靈的時候堅持著給守靈。奈何倆老頭精神頭跟不上,李季更是燒紙的時候差點人栽火盆里。
之後倆老頭一天只給一個時辰的守靈時間,剩下的都是小土豆帶著後背兒孫接替者燒紙。
李季跟二狗子上了歲數脾氣也擰,有人看著跳窗戶躲著也要趁人不注意跑出去燒紙去。而小輩們生怕這喜喪沒辦完再搭進去倆老頭,也是緊跟著。就有了滿院子抓老頭的情況。好好的一場喜喪,鬧出了幾場笑話出來。
送靈的時候,人山人海浩浩蕩蕩。遠近聞名的老神仙去了,多少人都過來吊念。真正披麻戴孝的人不多,二狗子打著旛走在前頭,李季跟著,後面是小土豆、英子等一眾後背兒孫。
進山以後,外人就不得進入了。也不知誰忽然在後頭喊了句,女眷也不能進去,沒有女人送葬進祖墳的規矩。
李季回眸看了一眼,高聲喊了句:“我家沒祖墳,所以沒規矩。”
隊伍進了山中。李嫣當年葬的地方在深山,一路上李季有了體力不支的時候,送葬的隊伍也只能停下來等一等。
山路遙遙,三四個時辰才到了位置。
李嫣原本的墳墓挖開,請出李嫣的骸骨。夫婦二人合葬一個棺槨。李嫣死了七十年,等了七十年。現如今夫妻二人,總算見面了。
李季身子發虛,眼瞧著一鍬一鍬的土填進去,從此以後,世間再也沒有沈天湛這個人了。
小輩們哭哭聲起,二狗子只等著將挖開的第一鍬土填回去就好了,走到李季的身邊:“累了吧。”
怎麼可能不累。十多年沒走這麼遠的路了。
“還行。”
“他們終於在一塊了,真好。”二狗子跟李季相互依偎。
李季笑道:“雖說爹和娘倆人,走的時間差了七十年。可爹這一輩子心裡頭裝的都是娘。現在埋在一處,他們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二狗子沒答,李季知道他在想什麼。又道:“所以啊,咱們還真不用糾結於誰先走。以後買在一塊,就永遠在一起了。先走後走,也就是差幾年的事兒,還能有爹娘差的時間長?”
二狗子抬頭看看天,嘆了口氣。
李季身子虛弱的比二狗子快,越是這樣,李季說這類的話說的就越多。他在以前安慰二狗子,讓二狗子看淡這些。只要二人心裡頭還想著對方,誰先走,誰後走,都是一樣的。
二狗子知道李季的想法,也正是這樣,才不知怎麼回答。
幾日後,小土豆一行人也要回京了。到底是朝廷命官,不能耽擱太久。送走了他們,三個老頭縮減成了兩個。沒了念書聲和說書先生說書的聲音,院子都覺得寂靜了許多。
沈天湛九十了, 是真成百姓們口口相傳的老神仙了。百姓裡頭活過五十的都少有,六十歲網上的一百個人裡頭能出一兩個,能過七十的那就是老天爺垂青。沈天湛今年九十多了。民間都說這是閻王爺都不好勾魂的活神仙。
李季腿不能太吃硬, 走段路就要歇一歇。三口人走出院子去曬太陽,沒四個下人伺候都怕出門摔哪塊去。
三個人先掉牙的是二狗子,主要是早些年在山裡頭吃的粗糙,牙傷的多。掉了兩顆牙, 只能吃些不費牙口的。不過身子骨依舊硬朗, 七十五了腰板還直著的。若不是那老人斑浮現, 瞧著跟五十來歲似的。
“眼瞅著棒子米快熟了,秋天又到了。”看看已經泛黃的莊稼地,乾澀的眼睛眯了眯,還是巧不清楚。
“可惜咱是下不動地干不動活了。”李季坐椅子上蹬蹬腿。不服老不行啊,這不知不覺手腳都沒力氣了, 若不是家底豐厚,下人忠心,就著仨糟老頭子,被趕出門去都養活不了自己了。
二狗子頭一歪,就枕在李季的肩膀上:“過得真快。感覺前些日子還坐在這看著播種。”
沈天湛笑道:“不抗混呦。”
仨老頭相對而笑。李季坐一會兒精神頭不夠,跟二狗子靠在一塊閉目養神。沈天湛被倆兒子餵了這麼一嘴的狗糧,杵著棍兒下巴墊手上自己疼自己。
老了老了,活得太久了。有時候沈天湛總會不經意的忘記些事情,又會在為數不多的夢境中想起些什麼。他這一輩子精彩。平民出身,高中探花。心無旁騖孑然一身的穩步高升。落敗被貶後國滅,又在新朝混的風生水起。
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曬一會兒太陽,陽光開始毒辣起來。仨老頭又回了堂屋。李季跟二狗子下象棋打發時間,沈天湛就著人給他讀書聽。他年老眼花的橋不清字,也只能借用旁人的眼睛看書。
而且看的書也越來越雜,不再居於聖賢書,那些雜書話本也都拿來聽,聽的是津津有味。
後來單純念書也不滿足了。沈天湛直接找個說書先生來給說書。由於出手闊綽,一個人又好伺候,這說書先生也都樂的過來。一臉親了好幾個,沈天湛還破認真的挑了個喜歡的常讓他過來講。
幾乎每天都是。沈天湛津津有味聽書,不遠處李季跟二狗子對坐下棋。
各有各的打發時間,各玩各的。
李季下一輩的人也基本走乾淨了,剩下的都是孫子輩兒的了。李季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這麼能活,都快老成蛐蛐兒了,一點死的意思都沒有。
五六十歲的時候是最怕老的時候。特別是新瞧見了老人斑,恨不得找來脂粉給蓋住。現在習慣了,也遮不過來了的,反倒是習以為常了。
人老了有個老頭的樣子,每日曬太陽下棋,吃飯睡覺,簡單卻也充實。
最近李季頭髮掉的厲害,都不怎麼敢熟透了。悄悄頭頂,都能看見頭皮了。
也難得李季臭美,四處尋方子生發,奢侈的買上好的何首烏熬湯連喝帶洗的,雪白的頭髮里愣是生了些黑根。可把他給樂壞了,忙不迭拉著二狗子和沈天湛一起來,只說黑了頭髮,瞧著就真跟回了春似的。
沈天湛剛聽了書,心情不錯,瞧瞧倆兒子都沒在屋裡,詢問下人他們去哪兒了,下人說是去後頭挖魚蟲(蚯蚓)去了,等著下午要去養魚池釣魚。
說完了,下人還體貼的問一句:“老爺也跟著去看看?這時候魚兒肥妹,吊來寫吃也不錯。”
沈天湛懶得動,還不肯承認。九十來歲的老頭裝模作樣的呲笑一聲:“這種把戲,也就是七八十的孩子玩玩。”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吉祥三寶在一塊十了多年,總有先走後走的時候。
沈天湛一病不起,其根源不是什麼大病,就是人老了,閻王爺叫人去了。
李季和二狗子坐在床頭陪沈天湛說話,沈天湛張不開嘴。就李季跟二狗子說。
沈天湛這一輩子知足了,活了進百歲,死前還能有兒子再床前送終。這人走了魂兒下地府也安心了。
沈天湛的信兒早早送去了北京。可惜小土豆帶著全家回來還是晚了一步,到了也沒看一家老祖宗一眼。
小土豆現在拖家帶口的人也不少,著急著過來,也沒準備什麼東西。好在這邊什麼都不缺,家眷都沒委屈。
沈天湛的走,李季跟二狗子倒是挺平靜的,也沒哭,也沒怎麼著。停靈的時候堅持著給守靈。奈何倆老頭精神頭跟不上,李季更是燒紙的時候差點人栽火盆里。
之後倆老頭一天只給一個時辰的守靈時間,剩下的都是小土豆帶著後背兒孫接替者燒紙。
李季跟二狗子上了歲數脾氣也擰,有人看著跳窗戶躲著也要趁人不注意跑出去燒紙去。而小輩們生怕這喜喪沒辦完再搭進去倆老頭,也是緊跟著。就有了滿院子抓老頭的情況。好好的一場喜喪,鬧出了幾場笑話出來。
送靈的時候,人山人海浩浩蕩蕩。遠近聞名的老神仙去了,多少人都過來吊念。真正披麻戴孝的人不多,二狗子打著旛走在前頭,李季跟著,後面是小土豆、英子等一眾後背兒孫。
進山以後,外人就不得進入了。也不知誰忽然在後頭喊了句,女眷也不能進去,沒有女人送葬進祖墳的規矩。
李季回眸看了一眼,高聲喊了句:“我家沒祖墳,所以沒規矩。”
隊伍進了山中。李嫣當年葬的地方在深山,一路上李季有了體力不支的時候,送葬的隊伍也只能停下來等一等。
山路遙遙,三四個時辰才到了位置。
李嫣原本的墳墓挖開,請出李嫣的骸骨。夫婦二人合葬一個棺槨。李嫣死了七十年,等了七十年。現如今夫妻二人,總算見面了。
李季身子發虛,眼瞧著一鍬一鍬的土填進去,從此以後,世間再也沒有沈天湛這個人了。
小輩們哭哭聲起,二狗子只等著將挖開的第一鍬土填回去就好了,走到李季的身邊:“累了吧。”
怎麼可能不累。十多年沒走這麼遠的路了。
“還行。”
“他們終於在一塊了,真好。”二狗子跟李季相互依偎。
李季笑道:“雖說爹和娘倆人,走的時間差了七十年。可爹這一輩子心裡頭裝的都是娘。現在埋在一處,他們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二狗子沒答,李季知道他在想什麼。又道:“所以啊,咱們還真不用糾結於誰先走。以後買在一塊,就永遠在一起了。先走後走,也就是差幾年的事兒,還能有爹娘差的時間長?”
二狗子抬頭看看天,嘆了口氣。
李季身子虛弱的比二狗子快,越是這樣,李季說這類的話說的就越多。他在以前安慰二狗子,讓二狗子看淡這些。只要二人心裡頭還想著對方,誰先走,誰後走,都是一樣的。
二狗子知道李季的想法,也正是這樣,才不知怎麼回答。
幾日後,小土豆一行人也要回京了。到底是朝廷命官,不能耽擱太久。送走了他們,三個老頭縮減成了兩個。沒了念書聲和說書先生說書的聲音,院子都覺得寂靜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