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呂梁咬牙切齒,“個不孝徒弟!老子讓你找是媳婦!娘們!雌的!你給我整個三十好幾的大老爺們回來幹嘛?!”
“奉之還不到三十……”
“還敢頂嘴!去廉貞堂給我跪個三五天再來說!”
羅弘衣滿臉委屈,想開口再解釋,一旁師兄看不下去了,拉著他便拖往廉貞堂,一路上師兄弟們早注意到了呂梁房裡的動靜,見羅弘衣腦門上還印著呂梁的巴掌印,都好奇地朝他看了過去。羅弘衣揉著腦袋,問他師兄,“師兄,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師兄一臉的苦大仇深,“你沒做錯什麼,只是讓你再說下去的話,師父他老人家恐怕不惑之年就該進棺材了。”
羅弘衣抿了抿唇,認命似的去廉貞堂罰跪去了。
一邊跪著,望著牆上的太祖畫像,一邊想著心上人,奉之,不知你是否一切安好,可有……想過我?
一邊盤算著趁著師父不注意溜出濁刀署的可能性。
張奉之是真的想起了羅弘衣,不過他倒不是對羅弘衣有什麼想法,只是回了追雲堡後,身邊少了吳昭和弘衣的聒噪,有些不適應。往日裡,他在追雲堡本部的院子再冷清他也覺得樂在其中,每日看書算帳度日,並不覺得如何寂寞。這次從外頭回來,似乎有什麼變了,他還特意去找了趟吳昭,得知吳昭有任務又出了堡,他回到屋裡,覺得有些無聊。
少主也找回來了,堡主整日裡都跟少主在一塊兒,沒個空閒的時候。
追雲堡地處邊境,氣候冷得快熱得慢,才不過初秋,夜裡也有霜。
張奉之就著油燈畫圖,將秘密的帳目用暗語畫在春宮圖上,一筆一划,描繪極致而細膩。
忽而耳邊傳來了風聲,似乎是樹枝敲打在窗邊,他不以為意。
只是那聲音一直糾纏不休,敲了好幾十下,張奉之這才疑惑地走到門邊,拉開了門。
深夜,四下里再沒有燈,只張奉之房中這一盞,昏黃的燈光透出去,映照在一個人身上。
張奉之不由輕說了聲,“弘衣?”
羅弘衣臉色極白,還在喘氣,點點頭,“我可以進去麼?”
張奉之側身讓他進了去,羅弘衣一路走來,地上一灘的水,他不由得皺起了眉,“入了夜,你是如何進來的?”
羅弘衣沖他笑了下,“我可是捕頭,無所不入,吊橋收了,我便從外面游進來的。”
“那麼深的河,你竟能游過來?”張奉之哭笑不得。
“為了見你,再深的河也能過。”羅弘衣定定地看著他。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兩章,加油……
14
14、十四章 …
那日之後,羅弘衣有事沒事就往追雲堡跑,往往是來時天色已晚,吊橋早就收起,只能抹黑游過環堡之河,渾身濕漉漉地潛入張奉之的院子。而留下來過了一夜,尚未捂熱被窩,第二日便被張奉之趕走,但也總算是能從正門出去了。追雲堡上下留意到他的人極少,因為他出門的時候也早,甚至他來了追雲堡好幾次,連傳說中的堡主的面也沒見著。
不過那堡主見與不見,他都不甚在意。
頭一回來時,花了不少時間去找張奉之,第二次之後漸漸習慣了路,越來越熟,能跟張奉之相處的時光也增多,每每總讓羅弘衣感慨不已。
只是張奉之軟硬不吃,天一亮必定要趕他走。
若不是這次他受了重傷,非要拖著傷去翰城,又帶上游過環堡河,導致傷上加傷,這回他也不會在張奉之的屋裡留了足足十日。這十日,對於羅弘衣而言簡直是身處仙境,雖然張奉之到了年關就極為忙碌,是讓追雲堡的弟子代為照顧,只是他每日回來,必定過問他的情況,弟子離開時,他百忙之中仍不忘幫羅弘衣將藥煨在爐子上。
養了不少時日,師門用信鴿催促了好幾次,讓他會署過年,羅弘衣也回復好幾次,此番出門,年後才回去。
最近他手頭沒有案子,難得休息養傷,他怎能不好好把握這得之不易的機會,與張奉之培養感情?
這日剛好是下元節,追雲堡並無要事,張奉之早早就回了院子,見羅弘衣坐在床邊擦拭他那把刀,便對他道,“你的傷,已經好了,能走動了吧?”
羅弘衣一愣,忙放下手中物事,擺手道,“沒好,沒好,真的!我傷口還疼著呢!”他以為張奉之這是要趕他走,趕緊表示一下他傷勢未愈,還想再多待兩天。
張奉之淡淡道,“那好吧,下元節你一個人過。”
“什麼……”
“下元節,堡主和那幾個哥們都去城裡看熱鬧,我也想去看看。”
羅弘衣立馬道,“我也去!”
“你傷還沒好……”
“傷沒好,但還能走動啊!”
張奉之無奈地看著他,“傷口不是還疼?疼就別勉強。”
羅弘衣自作孽不可活,苦著臉,“一點兒都不勉強……”
“真的?”
“真的!”
於是就這麼定了下來。下元節,與奉之一起過。
羅弘衣樂得快合不攏嘴了,收好刀,穿上衣服,簡單紮起頭髮,活動活動筋骨,隨張奉之去馬廄挑了馬。出堡時,暮色尚淺,楊勝天一行人還沒準備好,讓張奉之先去城裡安排下客棧,張奉之是追雲堡的二把手兼管家,出行之事多半都是他在操持,於是他與羅弘衣二人先行。
說起來,弘衣還真沒跟堡里眾人見過面,除了吳昭以外,連少主都沒見過與他淵源頗深的羅弘衣。
若非羅弘衣,他或許還找不到少主呢。
張奉之與羅弘衣到了翰城內,定下客棧,安排好筵席,左右無事,隨便逛逛。
下元節雖不如中元節熱鬧,一來天氣冷,二來地方偏僻,翰城的下元節與羅弘衣印象中的中原的下元節不大一樣。雖說如此,一整條街都掛滿了紅燈籠,看起來也足夠喜慶。他與張奉之走在路上,見什麼都覺得新鮮,下元節里攤販賣的多半是皮貨,也有胭脂水粉什麼的,猜燈謎卻少見,北方漢子沒有南方人心思百轉千回,也就不弄那些花費腦子的。倒是有不少套圈的,羅弘衣小試身手,也套了個泥娃娃回來,獻寶似的捧給了張奉之。
也就玩鬧的時候,能從羅弘衣身上看出點少年的影子來。
不知逛了多久,兩人都有些累了,張奉之道,“回客棧吧,吃點東西什麼的,填飽肚子再逛。”
羅弘衣意猶未盡,“我還想再往前走走。”轉念一想覺得自己實在任性,又道,“還是回去好了,你還要照顧追雲堡那些人吧。”
“無妨,我吩咐下去,若他們來,一切照我安排的做就好,有我沒我都一樣。”他看著羅弘衣,眼裡多了分寵溺,“既然你想繼續逛,那就逛吧。”
羅弘衣咧嘴一笑,抬腿往前走去。
路過月老廟,不少年輕男女們在神棍前求籤的,月老廟前總有那麼一棵大樹,上面掛滿了紙條兒,張奉之隨手解下一個展開看,念道,“願與王郎,生生世世,白頭偕老……”他念的聲音不大,可附近已有幾人注意到了,羅弘衣忙傾身擋住他,不讓他見到那些人探詢的目光,又尷尬道,“奉之,你念這幹嘛啊?”
“奉之還不到三十……”
“還敢頂嘴!去廉貞堂給我跪個三五天再來說!”
羅弘衣滿臉委屈,想開口再解釋,一旁師兄看不下去了,拉著他便拖往廉貞堂,一路上師兄弟們早注意到了呂梁房裡的動靜,見羅弘衣腦門上還印著呂梁的巴掌印,都好奇地朝他看了過去。羅弘衣揉著腦袋,問他師兄,“師兄,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師兄一臉的苦大仇深,“你沒做錯什麼,只是讓你再說下去的話,師父他老人家恐怕不惑之年就該進棺材了。”
羅弘衣抿了抿唇,認命似的去廉貞堂罰跪去了。
一邊跪著,望著牆上的太祖畫像,一邊想著心上人,奉之,不知你是否一切安好,可有……想過我?
一邊盤算著趁著師父不注意溜出濁刀署的可能性。
張奉之是真的想起了羅弘衣,不過他倒不是對羅弘衣有什麼想法,只是回了追雲堡後,身邊少了吳昭和弘衣的聒噪,有些不適應。往日裡,他在追雲堡本部的院子再冷清他也覺得樂在其中,每日看書算帳度日,並不覺得如何寂寞。這次從外頭回來,似乎有什麼變了,他還特意去找了趟吳昭,得知吳昭有任務又出了堡,他回到屋裡,覺得有些無聊。
少主也找回來了,堡主整日裡都跟少主在一塊兒,沒個空閒的時候。
追雲堡地處邊境,氣候冷得快熱得慢,才不過初秋,夜裡也有霜。
張奉之就著油燈畫圖,將秘密的帳目用暗語畫在春宮圖上,一筆一划,描繪極致而細膩。
忽而耳邊傳來了風聲,似乎是樹枝敲打在窗邊,他不以為意。
只是那聲音一直糾纏不休,敲了好幾十下,張奉之這才疑惑地走到門邊,拉開了門。
深夜,四下里再沒有燈,只張奉之房中這一盞,昏黃的燈光透出去,映照在一個人身上。
張奉之不由輕說了聲,“弘衣?”
羅弘衣臉色極白,還在喘氣,點點頭,“我可以進去麼?”
張奉之側身讓他進了去,羅弘衣一路走來,地上一灘的水,他不由得皺起了眉,“入了夜,你是如何進來的?”
羅弘衣沖他笑了下,“我可是捕頭,無所不入,吊橋收了,我便從外面游進來的。”
“那麼深的河,你竟能游過來?”張奉之哭笑不得。
“為了見你,再深的河也能過。”羅弘衣定定地看著他。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兩章,加油……
14
14、十四章 …
那日之後,羅弘衣有事沒事就往追雲堡跑,往往是來時天色已晚,吊橋早就收起,只能抹黑游過環堡之河,渾身濕漉漉地潛入張奉之的院子。而留下來過了一夜,尚未捂熱被窩,第二日便被張奉之趕走,但也總算是能從正門出去了。追雲堡上下留意到他的人極少,因為他出門的時候也早,甚至他來了追雲堡好幾次,連傳說中的堡主的面也沒見著。
不過那堡主見與不見,他都不甚在意。
頭一回來時,花了不少時間去找張奉之,第二次之後漸漸習慣了路,越來越熟,能跟張奉之相處的時光也增多,每每總讓羅弘衣感慨不已。
只是張奉之軟硬不吃,天一亮必定要趕他走。
若不是這次他受了重傷,非要拖著傷去翰城,又帶上游過環堡河,導致傷上加傷,這回他也不會在張奉之的屋裡留了足足十日。這十日,對於羅弘衣而言簡直是身處仙境,雖然張奉之到了年關就極為忙碌,是讓追雲堡的弟子代為照顧,只是他每日回來,必定過問他的情況,弟子離開時,他百忙之中仍不忘幫羅弘衣將藥煨在爐子上。
養了不少時日,師門用信鴿催促了好幾次,讓他會署過年,羅弘衣也回復好幾次,此番出門,年後才回去。
最近他手頭沒有案子,難得休息養傷,他怎能不好好把握這得之不易的機會,與張奉之培養感情?
這日剛好是下元節,追雲堡並無要事,張奉之早早就回了院子,見羅弘衣坐在床邊擦拭他那把刀,便對他道,“你的傷,已經好了,能走動了吧?”
羅弘衣一愣,忙放下手中物事,擺手道,“沒好,沒好,真的!我傷口還疼著呢!”他以為張奉之這是要趕他走,趕緊表示一下他傷勢未愈,還想再多待兩天。
張奉之淡淡道,“那好吧,下元節你一個人過。”
“什麼……”
“下元節,堡主和那幾個哥們都去城裡看熱鬧,我也想去看看。”
羅弘衣立馬道,“我也去!”
“你傷還沒好……”
“傷沒好,但還能走動啊!”
張奉之無奈地看著他,“傷口不是還疼?疼就別勉強。”
羅弘衣自作孽不可活,苦著臉,“一點兒都不勉強……”
“真的?”
“真的!”
於是就這麼定了下來。下元節,與奉之一起過。
羅弘衣樂得快合不攏嘴了,收好刀,穿上衣服,簡單紮起頭髮,活動活動筋骨,隨張奉之去馬廄挑了馬。出堡時,暮色尚淺,楊勝天一行人還沒準備好,讓張奉之先去城裡安排下客棧,張奉之是追雲堡的二把手兼管家,出行之事多半都是他在操持,於是他與羅弘衣二人先行。
說起來,弘衣還真沒跟堡里眾人見過面,除了吳昭以外,連少主都沒見過與他淵源頗深的羅弘衣。
若非羅弘衣,他或許還找不到少主呢。
張奉之與羅弘衣到了翰城內,定下客棧,安排好筵席,左右無事,隨便逛逛。
下元節雖不如中元節熱鬧,一來天氣冷,二來地方偏僻,翰城的下元節與羅弘衣印象中的中原的下元節不大一樣。雖說如此,一整條街都掛滿了紅燈籠,看起來也足夠喜慶。他與張奉之走在路上,見什麼都覺得新鮮,下元節里攤販賣的多半是皮貨,也有胭脂水粉什麼的,猜燈謎卻少見,北方漢子沒有南方人心思百轉千回,也就不弄那些花費腦子的。倒是有不少套圈的,羅弘衣小試身手,也套了個泥娃娃回來,獻寶似的捧給了張奉之。
也就玩鬧的時候,能從羅弘衣身上看出點少年的影子來。
不知逛了多久,兩人都有些累了,張奉之道,“回客棧吧,吃點東西什麼的,填飽肚子再逛。”
羅弘衣意猶未盡,“我還想再往前走走。”轉念一想覺得自己實在任性,又道,“還是回去好了,你還要照顧追雲堡那些人吧。”
“無妨,我吩咐下去,若他們來,一切照我安排的做就好,有我沒我都一樣。”他看著羅弘衣,眼裡多了分寵溺,“既然你想繼續逛,那就逛吧。”
羅弘衣咧嘴一笑,抬腿往前走去。
路過月老廟,不少年輕男女們在神棍前求籤的,月老廟前總有那麼一棵大樹,上面掛滿了紙條兒,張奉之隨手解下一個展開看,念道,“願與王郎,生生世世,白頭偕老……”他念的聲音不大,可附近已有幾人注意到了,羅弘衣忙傾身擋住他,不讓他見到那些人探詢的目光,又尷尬道,“奉之,你念這幹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