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顧銑揮揮手,摒退堂上眾人。
顧昀望著他。
“我營中將才眾多,如呂汜那等老成有謀之人亦不缺乏,甫辰可知我卻為何單允了你?”待閒人退盡,顧銑手持水盞,話音不緊不慢。
顧昀道:“叔父委昀以大任,意在多加磨礪。”
顧銑神色從容,又道:“顧氏自隨高祖而起,歷經五世而未衰,甫辰可知其故?”
顧昀答道:“顧昀世代為國喋血沙場,戰功赫赫。”
顧銑頷首,輕嘆一聲,正容看著他:“顧氏立身,乃在戎事。列代先人,每逢國難,必殊死以赴,方得今日。”說罷,他笑了笑:“甫辰可知,此番叔父遣你,到底是藏了私心。”
顧昀淺淺莞爾,沒有說話。
顧銑飲下一口水,將水盞放下:“甫辰可知我為何與你說這些?”
顧昀道:“叔父此言,乃為告誡昀勿忘家訓。”
顧銑笑了起來,忽然咳嗽幾聲。
顧昀見狀一驚,便要上前。
“無事。”顧銑將他的手推開,卻正容看著他,目光犀利:“甫辰,你啟程之後,朝中精銳之師便被你帶去半數。這些,不光叔父知曉,大長公主與陛下也都知曉,你可明白?”
……
大長公主麼?顧銑望著案旁的燭火,思量起那時顧昀的神色。
顧昀面容沉靜,頷首應下,未多言語。
起身離開的時候,面上卻浮起些猶豫。他看看手中的鐵甲,目光移向顧銑,低聲道:“我父親制此甲時,就是他走那年,可對?”
顧銑看著他,唇邊露出一絲苦意。
他微微頷首,片刻,卻道:“你父親抱負比叔父要大,叔父從來比不得他。”
想到這些,胸口突地一緊。
顧銑低頭猛烈地咳嗽起來,手臂緊緊支在案沿。
聲音驚動了侍從,急忙過來給他扶背。
顧銑咳了好久,方才緩過勁來,待重新坐穩,已面色蒼白。
侍從扶著他,憂心忡忡:“主公自從出征,咳嗽愈劇,如此下去怎得了?”
顧銑唇邊含笑,搖搖頭,卻伸手從書冊堆中抽出那信函,扔到火盆之中。
炭火正紅,沒多久,函上的薄板就冒起了輕煙。火苗從底部舔上來,木函面上,“大司馬親啟”幾個秀致而有力的字跡漸漸被吞噬,沒在濃黑的煙火之中。
皇帝醒來的時候,只覺渾身無力。
眼前的燭光已不甚明亮,他卻仍覺得刺目,不由地眼睛微微眯起。
他覺得榻旁有人,稍稍側頭,一個身影在淡淡的燭火光中清晰入目。姚馥之伏在案上,露著半邊睡顏,內侍石青色的衣袍在她身上顯得有些寬大。
頭仍有些發沉,皇帝收回目光,片刻,支撐著起身。
“陛下!”一名宮人正好端著藥碗進來,見皇帝清醒,面露喜色。
馥之被聲音吵醒,睜眼抬頭,與皇帝的目光正正相遇。
不等她起身查看,外面的徐成已聞聲趕來,見皇帝坐起,欣喜不已,激動地與眾人上前叩拜:“陛下洪福!”
皇帝看看他,卻問:“丞相何在?”聲音出來,猶帶著虛弱的沙啞。
徐成忙道:“丞相與御史大夫等人正在前殿。”
“傳。”皇帝靠在宮人疊好的軟墊上,簡短地說。
徐成一怔,正想說些什麼,看到皇帝蒼白而陰沉的神色,不敢違抗,應聲下去。
皇帝閉起眼睛,靠在軟墊上一動不動,任由宮人為他加上衣物。
馥之立在一旁,看著宮人們忙碌,只覺進退不是。
正尷尬間,忽然,她的袍角被人在後面扯了扯。
馥之回頭,卻見是個少年內侍。
那內侍不動聲色,朝殿外一指。
馥之會意,隨他在魚貫進出的宮人們遮掩下,無聲地走了出去。
殿外,徐成正在等候,與他站在一處的還有一名六旬老者,從衣飾上看,當時個的身份不低的醫官。
“此乃袁醫正。”徐成對馥之道。
太醫署的一些名字,馥之並不陌生。這位袁醫正,據說是太醫署最德高望重之人。
“袁醫正。”馥之向袁醫正一禮。
袁醫正看著她,手收在袖子裡,面無表情。
自皇帝昨日清醒,就聽說了皇帝摒退太醫,只讓一名內侍看護的事。當時他就覺得荒謬不已,堂堂太醫署的上百號醫官,在皇帝眼竟不如一介內侍信得?
袁醫正將馥之上下打量,只見此人相貌甚為秀美,體態可憐。再看徐成對他行禮的恭敬,袁醫正心中即刻想到了原因。
“陛下欲召見丞相,請袁醫正入殿內勘察陛下病情。”徐成對袁醫正恭聲道。
袁醫正頷首,目光卻仍留在馥之身上。
“哼。”片刻,他瞪了馥之一眼,拂袖而去。
馥之站在原地,啼笑皆非。
徐成卻似無所覺,轉向馥之:“陛下如今醒轉,可還須服藥?”
馥之點頭,道:“還有一服,過後便可換下。”
徐成莞爾:“有勞夫人。”說罷一禮,便要轉身往殿外走去。
“常侍且留步。”馥之出聲道。
徐成回頭。
馥之面帶憂色,猶豫片刻,向他問道:“不知鮮卑現下如何?”
徐成稍稍環視周遭,低聲答道:“鮮卑來勢甚猛,陛下暈厥前,已遣騎郎將顧峻領京畿戍衛連夜趕往三百里外雉芒關禦敵。”
斷韁
一堆堆篝火在野地里熊熊燃起,成千上萬地鋪攤開去,似乎能把黑夜也映作白天。
軍士們圍坐在篝火旁,造飯歇息,無人喧鬧。
“三日縮作兩日,這般趕路,說話也懶了。”曹讓在各處營地轉了轉,頗有感慨地對一旁的謝臻笑道。
謝臻聞言莞爾。話雖如此,他這幾日跟隨著,所見所聞,顧氏治軍嚴明之名果真名不虛傳。他望向遠方,黑夜裡,什麼也看不清,心裡卻知曉再走不到百里,就能看到京城了。
“待打過這次,爺爺定要睡他個三天兩夜!”這時,餘慶走過來,壓下一個哈欠,賭咒般道。
曹讓轉頭看到他,訝然:“你不在將軍帳中,來此作甚?”
餘慶沒好氣,哼哼道:“被支走了。”
謝臻眉梢微揚,望向不遠處一個小小的營帳,只見兩名衛士立在門口,一個布衣打扮中年人正掀開帳門入內。
“那是……”曹讓覺得那身影面熟,卻一時想不起來。
餘慶卻看看謝臻,笑笑:“誰知道。”
帳中燈火微動,映在來人面容謙恭的臉上,更顯昏黃。
“見過公子。”他面色和順,向端坐案前的顧昀長揖一禮。
顧昀看著他,面色沉靜,沒有接話。
何萬不以為忤,開門見山道:“公主得知公子回京,欣喜萬分,命小人迎候在此。”
顧昀唇邊浮起一抹冷笑,淡淡道:“母親可有話?”
何萬微笑:“公主言,公子救得京城乃無上之功,特遣小人前來相賀。”
顧昀聞言,無所表示。
何萬道:“公主還命小人將此物交與公子。”說著,遞上一隻木盒,打開,置於顧昀面前。
顧昀視去,盒中,一截鑲著寶石金扣的皮帶映入眼中,似乎已多年呢無人動過,皮質有些霉跡,飾物也已經暗啞無光。
一股莫名的預感悠然而發,顧昀看向何萬。
何萬正容,緩緩道:“此乃十年前,先公出事時所用的韁繩。”
顧昀心中一驚。
何萬面色平和,道:“此帶乃先公返朝時,先帝所賜,少府打制,精美絕倫。先公那日馳騁,坐騎突然癲狂,韁繩斷裂,先公是以摔下。”
顧昀盯著那韁繩,片刻,緩緩拿起。
只見斷口正是兩韁的交叉處,固定的金飾已經扭曲,卻仍能看清鉚接處平整的切口。
何萬道:“公子亦知曉,少府所造之物,以工藝精絕聞名,這般斷口,非人工不可為。當年先公出事之後,先帝以瀆職之罪將在場從人全數處死,卻隻字不提韁繩之事,若非公主暗中打通關節,此物亦已被焚毀。”
顧昀目光深沉糾雜,好一會,把韁繩放回木盒,移開視線。
“母親要我如何?”他深吸口氣,道。
何萬微笑:“公子回師京城時,並無陛下詔令,雖救國立功,豈知陛下心中無所芥蒂?古來功高蓋世者,或為魚肉,或為梟雄;而如今棋局盡在公子手中,怎麼走,全憑公子決斷。公主還要小人告知公子一句話,”他聲音清晰:“先帝與先公,當年亦有君臣同榻的情義呢。”
顧昀看著他,風從大帳外吹來,燭火在他臉上投下一片搖曳的陰翳。
曹讓走到帳前時,看見顧昀站在帳外,背對著這邊,似乎正望著遠方的夜色出神。
“將軍。”他走上前去,一禮。
顧昀轉過頭來。
“拔營時辰已到。”曹讓說。
顧昀卻沒有答話,雙眸深黝,火光中,似有什麼在那目中泛起。
“將軍?”曹讓微訝。
顧昀轉開眼睛,頷首:“鳴角吧。”說罷,轉身朝帳內走去。
號角聲在夜空中低低響起,將官大聲催促,軍士忙將篝火熄滅,收拾行囊准別列隊。
“上馬上馬!“餘慶吆喝著,飛身跳上馬背。
謝臻亦從地上起來,拂拂身上的糙葉,就著路旁的大勢上馬。
軍士們很快收拾妥當,在號角的催促下,點起火把,列隊重新上路。夜裡寒氣重,離了篝火,人人不禁跺腳,伍長們不斷鼓勁,讓他們走快些好驅寒。
步伐聲急急,伴著火把的光照在原野中鋪開去。路旁村莊的幾戶人家被驚動,打開窗來查看,見到密密麻麻的軍士走過,嚇得趕緊闔起。
顧昀雙目直視前方,馬背顛簸,身上鐵甲的鱗片細細撞動。
旁邊不知什麼時候多了一個身影,顧昀轉頭,卻見謝臻稍稍落後,正與他並進。
“我說過將軍此番甚險。”謝臻望著前面,淡淡道,聲音不遠不近,正好傳入顧昀耳中。
顧昀看著他,片刻,唇邊浮起一絲冷笑:“既如此,使君跟來做甚?”
謝臻看他一眼,神色澹然,片刻,亦笑笑。
“你若護不得她,我來。”他低聲道,說罷,輕叱一聲,縱馬朝前方奔去。
太陽出來,漸漸升高。空中漂浮的薄霧漸漸被光照沖淡,多日的陰霾之後,竟又是一個晴天。
京城之中,卻沒了往日晨早的熱鬧。大街上,人影蕭索,平日裡趕早忙碌販夫走卒仿佛全不見了;即便是正值圩日,東市里亦一片冷清。
馬蹄聲從大街上傳來,時而可見到成隊的戍衛軍士持著兵器走過。
皇帝剛恢復朝會,鮮卑突襲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一夜間傳遍京城的大街小巷。雖然京兆府連番出榜安民,可街上時而匆匆奔走而過的軍士和戒嚴的城門卻又教人放心不得。
據說夜裡,有人曾登上京城中最高的樟山向北眺望,看到了雉芒關上的燃起的烽火。
顧昀望著他。
“我營中將才眾多,如呂汜那等老成有謀之人亦不缺乏,甫辰可知我卻為何單允了你?”待閒人退盡,顧銑手持水盞,話音不緊不慢。
顧昀道:“叔父委昀以大任,意在多加磨礪。”
顧銑神色從容,又道:“顧氏自隨高祖而起,歷經五世而未衰,甫辰可知其故?”
顧昀答道:“顧昀世代為國喋血沙場,戰功赫赫。”
顧銑頷首,輕嘆一聲,正容看著他:“顧氏立身,乃在戎事。列代先人,每逢國難,必殊死以赴,方得今日。”說罷,他笑了笑:“甫辰可知,此番叔父遣你,到底是藏了私心。”
顧昀淺淺莞爾,沒有說話。
顧銑飲下一口水,將水盞放下:“甫辰可知我為何與你說這些?”
顧昀道:“叔父此言,乃為告誡昀勿忘家訓。”
顧銑笑了起來,忽然咳嗽幾聲。
顧昀見狀一驚,便要上前。
“無事。”顧銑將他的手推開,卻正容看著他,目光犀利:“甫辰,你啟程之後,朝中精銳之師便被你帶去半數。這些,不光叔父知曉,大長公主與陛下也都知曉,你可明白?”
……
大長公主麼?顧銑望著案旁的燭火,思量起那時顧昀的神色。
顧昀面容沉靜,頷首應下,未多言語。
起身離開的時候,面上卻浮起些猶豫。他看看手中的鐵甲,目光移向顧銑,低聲道:“我父親制此甲時,就是他走那年,可對?”
顧銑看著他,唇邊露出一絲苦意。
他微微頷首,片刻,卻道:“你父親抱負比叔父要大,叔父從來比不得他。”
想到這些,胸口突地一緊。
顧銑低頭猛烈地咳嗽起來,手臂緊緊支在案沿。
聲音驚動了侍從,急忙過來給他扶背。
顧銑咳了好久,方才緩過勁來,待重新坐穩,已面色蒼白。
侍從扶著他,憂心忡忡:“主公自從出征,咳嗽愈劇,如此下去怎得了?”
顧銑唇邊含笑,搖搖頭,卻伸手從書冊堆中抽出那信函,扔到火盆之中。
炭火正紅,沒多久,函上的薄板就冒起了輕煙。火苗從底部舔上來,木函面上,“大司馬親啟”幾個秀致而有力的字跡漸漸被吞噬,沒在濃黑的煙火之中。
皇帝醒來的時候,只覺渾身無力。
眼前的燭光已不甚明亮,他卻仍覺得刺目,不由地眼睛微微眯起。
他覺得榻旁有人,稍稍側頭,一個身影在淡淡的燭火光中清晰入目。姚馥之伏在案上,露著半邊睡顏,內侍石青色的衣袍在她身上顯得有些寬大。
頭仍有些發沉,皇帝收回目光,片刻,支撐著起身。
“陛下!”一名宮人正好端著藥碗進來,見皇帝清醒,面露喜色。
馥之被聲音吵醒,睜眼抬頭,與皇帝的目光正正相遇。
不等她起身查看,外面的徐成已聞聲趕來,見皇帝坐起,欣喜不已,激動地與眾人上前叩拜:“陛下洪福!”
皇帝看看他,卻問:“丞相何在?”聲音出來,猶帶著虛弱的沙啞。
徐成忙道:“丞相與御史大夫等人正在前殿。”
“傳。”皇帝靠在宮人疊好的軟墊上,簡短地說。
徐成一怔,正想說些什麼,看到皇帝蒼白而陰沉的神色,不敢違抗,應聲下去。
皇帝閉起眼睛,靠在軟墊上一動不動,任由宮人為他加上衣物。
馥之立在一旁,看著宮人們忙碌,只覺進退不是。
正尷尬間,忽然,她的袍角被人在後面扯了扯。
馥之回頭,卻見是個少年內侍。
那內侍不動聲色,朝殿外一指。
馥之會意,隨他在魚貫進出的宮人們遮掩下,無聲地走了出去。
殿外,徐成正在等候,與他站在一處的還有一名六旬老者,從衣飾上看,當時個的身份不低的醫官。
“此乃袁醫正。”徐成對馥之道。
太醫署的一些名字,馥之並不陌生。這位袁醫正,據說是太醫署最德高望重之人。
“袁醫正。”馥之向袁醫正一禮。
袁醫正看著她,手收在袖子裡,面無表情。
自皇帝昨日清醒,就聽說了皇帝摒退太醫,只讓一名內侍看護的事。當時他就覺得荒謬不已,堂堂太醫署的上百號醫官,在皇帝眼竟不如一介內侍信得?
袁醫正將馥之上下打量,只見此人相貌甚為秀美,體態可憐。再看徐成對他行禮的恭敬,袁醫正心中即刻想到了原因。
“陛下欲召見丞相,請袁醫正入殿內勘察陛下病情。”徐成對袁醫正恭聲道。
袁醫正頷首,目光卻仍留在馥之身上。
“哼。”片刻,他瞪了馥之一眼,拂袖而去。
馥之站在原地,啼笑皆非。
徐成卻似無所覺,轉向馥之:“陛下如今醒轉,可還須服藥?”
馥之點頭,道:“還有一服,過後便可換下。”
徐成莞爾:“有勞夫人。”說罷一禮,便要轉身往殿外走去。
“常侍且留步。”馥之出聲道。
徐成回頭。
馥之面帶憂色,猶豫片刻,向他問道:“不知鮮卑現下如何?”
徐成稍稍環視周遭,低聲答道:“鮮卑來勢甚猛,陛下暈厥前,已遣騎郎將顧峻領京畿戍衛連夜趕往三百里外雉芒關禦敵。”
斷韁
一堆堆篝火在野地里熊熊燃起,成千上萬地鋪攤開去,似乎能把黑夜也映作白天。
軍士們圍坐在篝火旁,造飯歇息,無人喧鬧。
“三日縮作兩日,這般趕路,說話也懶了。”曹讓在各處營地轉了轉,頗有感慨地對一旁的謝臻笑道。
謝臻聞言莞爾。話雖如此,他這幾日跟隨著,所見所聞,顧氏治軍嚴明之名果真名不虛傳。他望向遠方,黑夜裡,什麼也看不清,心裡卻知曉再走不到百里,就能看到京城了。
“待打過這次,爺爺定要睡他個三天兩夜!”這時,餘慶走過來,壓下一個哈欠,賭咒般道。
曹讓轉頭看到他,訝然:“你不在將軍帳中,來此作甚?”
餘慶沒好氣,哼哼道:“被支走了。”
謝臻眉梢微揚,望向不遠處一個小小的營帳,只見兩名衛士立在門口,一個布衣打扮中年人正掀開帳門入內。
“那是……”曹讓覺得那身影面熟,卻一時想不起來。
餘慶卻看看謝臻,笑笑:“誰知道。”
帳中燈火微動,映在來人面容謙恭的臉上,更顯昏黃。
“見過公子。”他面色和順,向端坐案前的顧昀長揖一禮。
顧昀看著他,面色沉靜,沒有接話。
何萬不以為忤,開門見山道:“公主得知公子回京,欣喜萬分,命小人迎候在此。”
顧昀唇邊浮起一抹冷笑,淡淡道:“母親可有話?”
何萬微笑:“公主言,公子救得京城乃無上之功,特遣小人前來相賀。”
顧昀聞言,無所表示。
何萬道:“公主還命小人將此物交與公子。”說著,遞上一隻木盒,打開,置於顧昀面前。
顧昀視去,盒中,一截鑲著寶石金扣的皮帶映入眼中,似乎已多年呢無人動過,皮質有些霉跡,飾物也已經暗啞無光。
一股莫名的預感悠然而發,顧昀看向何萬。
何萬正容,緩緩道:“此乃十年前,先公出事時所用的韁繩。”
顧昀心中一驚。
何萬面色平和,道:“此帶乃先公返朝時,先帝所賜,少府打制,精美絕倫。先公那日馳騁,坐騎突然癲狂,韁繩斷裂,先公是以摔下。”
顧昀盯著那韁繩,片刻,緩緩拿起。
只見斷口正是兩韁的交叉處,固定的金飾已經扭曲,卻仍能看清鉚接處平整的切口。
何萬道:“公子亦知曉,少府所造之物,以工藝精絕聞名,這般斷口,非人工不可為。當年先公出事之後,先帝以瀆職之罪將在場從人全數處死,卻隻字不提韁繩之事,若非公主暗中打通關節,此物亦已被焚毀。”
顧昀目光深沉糾雜,好一會,把韁繩放回木盒,移開視線。
“母親要我如何?”他深吸口氣,道。
何萬微笑:“公子回師京城時,並無陛下詔令,雖救國立功,豈知陛下心中無所芥蒂?古來功高蓋世者,或為魚肉,或為梟雄;而如今棋局盡在公子手中,怎麼走,全憑公子決斷。公主還要小人告知公子一句話,”他聲音清晰:“先帝與先公,當年亦有君臣同榻的情義呢。”
顧昀看著他,風從大帳外吹來,燭火在他臉上投下一片搖曳的陰翳。
曹讓走到帳前時,看見顧昀站在帳外,背對著這邊,似乎正望著遠方的夜色出神。
“將軍。”他走上前去,一禮。
顧昀轉過頭來。
“拔營時辰已到。”曹讓說。
顧昀卻沒有答話,雙眸深黝,火光中,似有什麼在那目中泛起。
“將軍?”曹讓微訝。
顧昀轉開眼睛,頷首:“鳴角吧。”說罷,轉身朝帳內走去。
號角聲在夜空中低低響起,將官大聲催促,軍士忙將篝火熄滅,收拾行囊准別列隊。
“上馬上馬!“餘慶吆喝著,飛身跳上馬背。
謝臻亦從地上起來,拂拂身上的糙葉,就著路旁的大勢上馬。
軍士們很快收拾妥當,在號角的催促下,點起火把,列隊重新上路。夜裡寒氣重,離了篝火,人人不禁跺腳,伍長們不斷鼓勁,讓他們走快些好驅寒。
步伐聲急急,伴著火把的光照在原野中鋪開去。路旁村莊的幾戶人家被驚動,打開窗來查看,見到密密麻麻的軍士走過,嚇得趕緊闔起。
顧昀雙目直視前方,馬背顛簸,身上鐵甲的鱗片細細撞動。
旁邊不知什麼時候多了一個身影,顧昀轉頭,卻見謝臻稍稍落後,正與他並進。
“我說過將軍此番甚險。”謝臻望著前面,淡淡道,聲音不遠不近,正好傳入顧昀耳中。
顧昀看著他,片刻,唇邊浮起一絲冷笑:“既如此,使君跟來做甚?”
謝臻看他一眼,神色澹然,片刻,亦笑笑。
“你若護不得她,我來。”他低聲道,說罷,輕叱一聲,縱馬朝前方奔去。
太陽出來,漸漸升高。空中漂浮的薄霧漸漸被光照沖淡,多日的陰霾之後,竟又是一個晴天。
京城之中,卻沒了往日晨早的熱鬧。大街上,人影蕭索,平日裡趕早忙碌販夫走卒仿佛全不見了;即便是正值圩日,東市里亦一片冷清。
馬蹄聲從大街上傳來,時而可見到成隊的戍衛軍士持著兵器走過。
皇帝剛恢復朝會,鮮卑突襲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一夜間傳遍京城的大街小巷。雖然京兆府連番出榜安民,可街上時而匆匆奔走而過的軍士和戒嚴的城門卻又教人放心不得。
據說夜裡,有人曾登上京城中最高的樟山向北眺望,看到了雉芒關上的燃起的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