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如果秦遙夜死了,你會為她報仇嗎?”蕭騖問道。
蕭敬想也沒想就點頭,道:“我一定會。”
“是了,你會為她報仇,我也會為成王報仇。無關所謂的名譽地位,只是想這麼做就做了。”蕭騖道。
蕭敬覺得有些事情似乎和自己預想的不一樣了,不是說成王之死和蕭驥關係密切嗎?怎麼如今蕭騖卻一副失了儔侶的模樣?他看過的史書和稗官野史都沒有談及這一點,難道蕭騖才是那個被史書漏寫了的重要人物嗎?此時的他,已經忘了來找蕭騖的初衷,因為眼前的事實讓他覺得自己白活了二十多年。
蕭敬又打量了蕭騖一眼,然後問道:“你才是……”
不等他說完心中猜想,蕭騖就點頭了,並且毫不留情地道:“於我而言,你不過是一把報仇的利刃。”
蕭敬這些年一直跟著蕭騖,雖說後來常有衝突,可這麼多年的感情卻不是假的。驟一聽到這樣的話,蕭敬心中還是會難過的,可是這種難過很快就被怒意掩蓋了。
“那你之前把劍扔在地上,就是在說我可以滾了,對嗎?”蕭敬氣急敗壞道。
蕭騖喚來了身邊的隨從,對他道:“把那幾個人叫來吧。”
蕭敬本就是有氣沒處發泄,又見蕭騖壓根不理自己,差點轉身就走。可是又不知道蕭騖叫來那幾個人是為了什麼,只好在原地坐等著。
那幾個人來了以後先是給蕭騖行了禮,才給蕭敬行禮。蕭騖見後笑了笑,接著指著蕭敬道:“今後他就是你們的主子了,你們要記得把他放在第一位。我老了,是時候去過悠閒自在的日子了。”
蕭敬,不,應該稱之為張敬,因為他後來改了姓,認了祖宗。張敬在今後的日子裡一直沒有忘記這個老人的神情,好似天地之間再無什麼可以讓他掛心的了。老人的毛髮已經全白了,形容枯槁,好似來一陣風他就會乘風而去。可是,老人卻像是朝他慈祥地笑了笑,把最後的好東西都留給了他。
蕭騖走了,隻身一人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向了何處,也不知道他是何時去世的,更不知道他的屍骨是否有人幫著收殮。
不過十餘年,張敬就開創了盛世之景,百姓生活和樂美滿,真真是個“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時代。他開創了士人考試入仕制度,讓寒門子弟也有了用武之地。他大力發展南方的海上貿易,不少百姓湧向南方,謀得生計。他減輕百姓賦稅,合理丈量農人土地,讓百姓都有了立足之地。整個王朝歌舞昇平,一派繁榮,在史書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十多歲的他登上了宮中最高的那座樓,在那裡眺望著目之所及之處所有的景致,突然就想起了那年被迫離開京中時的情景。三十年了,風雨依舊。他的袖中藏著兩個物件,那是一個香囊和一把匕首。
一座寺廟的鐘聲由遠及近而來,幾隻飛鳥被驚得四散逃開。張敬從往事的回憶中醒來,接著下了樓,對身邊的侍從道:“去汝陰侯府看看吧。”
那年蕭啟去了南方,找到了顧容曾經住過的地方,見到了尤循和陳妙。他們帶著他去了不少顧容曾經踏足過的地方,還帶著他去了外族人居住的國度。經歷著這些顧容曾經經歷過的一切,蕭啟心中終於平靜了下來。
再次回到顧容的住處時,他取出了一撮顧容的骨灰,裝進了一個香囊里,隨身帶著。其餘的,他都埋葬在南方了。他用手挖出了一個大大的土坑,然後把顧容的骨灰罈放在了左邊,再用土掩埋了。他一邊掩埋,一邊道:“不要擔心,等我百年之後,我讓蕭容把我送到這裡來,和你葬在一處。我知道你心裡恨我呢,我還沒死,可不敢陪著你。你以前總覺得我做事不夠果斷,你看,這次我連蕭家都沒管了,我是不是成了你喜歡的樣子了?我這人有時候還是很羅嗦的,你現在要是能回我個話,肯定又要罵我了……”
蕭啟還有滿腹的心事要說,可說到這裡就哽咽了。他在幹什麼,他居然親手埋下了顧容,居然讓他先走了。明明淚水沒有流到嘴邊,可嘴裡卻是鹹的,他整個人、整個身心都在流淚吧。
埋葬了顧容後,蕭啟就不辭而別了。他沒有立即回到京中,而是先去了趟西塞,找到了當年慕容忱葬身之處,跪了下來,道:“顧容也去了你那裡,你別為難他。等我去了我會自請到十八層地獄,然後在閻王面前給你求個好的投胎去處,讓你下輩子活得暢快點。”他鄭重地扣了三個響頭,才起身離去。
蕭啟回到京中時,蕭欽已經下葬了,畢竟距他去世已經過去大半年了。他原本以為自己不會為蕭欽感到痛惜的,可到了墳墓前,他卻哭了。他突然想起了很多往事,小時候的他只顧著出門闖禍,蕭欽卻總會給他收拾爛攤子。可後來蕭欽闖禍了,他卻覺得是麻煩,還與他生分了。雖然禍事的大小決定了這二者無法類比,可是蕭啟還是覺得自己這一生是虧欠了蕭欽的,是沒有盡到為人子的本分的。
蕭鈺和唐雲卿沒有在一起,這倒是讓蕭啟疑惑了很久。後來他才得知,蕭鈺夫人住進了宮裡,做了太后。可是蕭鈺卻出家了,就住在京郊的一座寺廟裡。至於他的母親唐雲卿,她依舊住在汝陰侯府,人卻有些瘋魔了。
蕭啟有時候會聽到她亂喊著些什麼,最後他終於湊齊了一件事。原來當年要死的人該是唐雲卿的,可是蕭欽卻說她做下了為人子難以承受的事,殺了她其實是稱了蕭啟的意。蕭啟當時想通這件事的時候唏噓不已,其實他父親至死都是一心護著他母親的。可惜的是,他母親醒悟得太晚了。他想,他跟母親其實是一樣的人。
至於蕭銳和蕭鎮,面對王朝如此巨變,他們居然厭倦了官場,一個想要歸隱田園,一個決定行走江湖。而蕭敏和蕭放,他們一個從文一個從武,自請去了僻遠之處,打算從小官做起。
沒過多久,蕭啟就與夫人和離了。他已經禍害了很多人了,心裡也裝不下別人了,那也沒必要再委屈跟了自己好些年的夫人了。他夫人也算是出身名門,知書達理,因而也沒有同他多做糾纏。
整個汝陰侯府,就還剩下蕭啟、顧容和唐雲卿。蕭啟覺得就這麼消磨時光多少沒什麼意思,就自請上戰場。張敬見他確實百無聊賴,就讓他去了。
蕭啟並沒有求死的心,可偏偏每次打勝仗他都要去掉半條命。有一次是東邊來了外族人入侵,他與那首領苦戰了近一個時辰,身上的傷雖都是皮肉傷,可漸漸多了就會導致暈眩。最後,他殺了那個首領,自己也因為傷勢很重而暈倒了。再醒來,居然是四天後了。
自那以後,蕭啟就覺得自己真的老了,還不如回家逗逗孩子,在母親身前儘儘孝。張敬對他幾乎是有求必應,自然又讓他回來了。可這一次回來,張敬卻看得愣住了,因為蕭啟的一頭青絲幾乎要全白了。他看著蕭啟平靜無波的樣子,一種惺惺相惜之感控制不住地蔓延了。他決定,今後再也不讓蕭啟上戰場了。
可是蕭啟心癢難耐,還是去參加了一次狩獵。張敬不放心他,騎著馬跟在他身邊,看著他射出的箭,突然笑道:“你還記得我十多年前射你的那一箭嗎?”蕭啟一愣,想了好久才記起來,接著哈哈大笑,道:“你不說我可要忘了,當初我可把這當成了奇恥大辱啊!”
蕭敬想也沒想就點頭,道:“我一定會。”
“是了,你會為她報仇,我也會為成王報仇。無關所謂的名譽地位,只是想這麼做就做了。”蕭騖道。
蕭敬覺得有些事情似乎和自己預想的不一樣了,不是說成王之死和蕭驥關係密切嗎?怎麼如今蕭騖卻一副失了儔侶的模樣?他看過的史書和稗官野史都沒有談及這一點,難道蕭騖才是那個被史書漏寫了的重要人物嗎?此時的他,已經忘了來找蕭騖的初衷,因為眼前的事實讓他覺得自己白活了二十多年。
蕭敬又打量了蕭騖一眼,然後問道:“你才是……”
不等他說完心中猜想,蕭騖就點頭了,並且毫不留情地道:“於我而言,你不過是一把報仇的利刃。”
蕭敬這些年一直跟著蕭騖,雖說後來常有衝突,可這麼多年的感情卻不是假的。驟一聽到這樣的話,蕭敬心中還是會難過的,可是這種難過很快就被怒意掩蓋了。
“那你之前把劍扔在地上,就是在說我可以滾了,對嗎?”蕭敬氣急敗壞道。
蕭騖喚來了身邊的隨從,對他道:“把那幾個人叫來吧。”
蕭敬本就是有氣沒處發泄,又見蕭騖壓根不理自己,差點轉身就走。可是又不知道蕭騖叫來那幾個人是為了什麼,只好在原地坐等著。
那幾個人來了以後先是給蕭騖行了禮,才給蕭敬行禮。蕭騖見後笑了笑,接著指著蕭敬道:“今後他就是你們的主子了,你們要記得把他放在第一位。我老了,是時候去過悠閒自在的日子了。”
蕭敬,不,應該稱之為張敬,因為他後來改了姓,認了祖宗。張敬在今後的日子裡一直沒有忘記這個老人的神情,好似天地之間再無什麼可以讓他掛心的了。老人的毛髮已經全白了,形容枯槁,好似來一陣風他就會乘風而去。可是,老人卻像是朝他慈祥地笑了笑,把最後的好東西都留給了他。
蕭騖走了,隻身一人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向了何處,也不知道他是何時去世的,更不知道他的屍骨是否有人幫著收殮。
不過十餘年,張敬就開創了盛世之景,百姓生活和樂美滿,真真是個“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時代。他開創了士人考試入仕制度,讓寒門子弟也有了用武之地。他大力發展南方的海上貿易,不少百姓湧向南方,謀得生計。他減輕百姓賦稅,合理丈量農人土地,讓百姓都有了立足之地。整個王朝歌舞昇平,一派繁榮,在史書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十多歲的他登上了宮中最高的那座樓,在那裡眺望著目之所及之處所有的景致,突然就想起了那年被迫離開京中時的情景。三十年了,風雨依舊。他的袖中藏著兩個物件,那是一個香囊和一把匕首。
一座寺廟的鐘聲由遠及近而來,幾隻飛鳥被驚得四散逃開。張敬從往事的回憶中醒來,接著下了樓,對身邊的侍從道:“去汝陰侯府看看吧。”
那年蕭啟去了南方,找到了顧容曾經住過的地方,見到了尤循和陳妙。他們帶著他去了不少顧容曾經踏足過的地方,還帶著他去了外族人居住的國度。經歷著這些顧容曾經經歷過的一切,蕭啟心中終於平靜了下來。
再次回到顧容的住處時,他取出了一撮顧容的骨灰,裝進了一個香囊里,隨身帶著。其餘的,他都埋葬在南方了。他用手挖出了一個大大的土坑,然後把顧容的骨灰罈放在了左邊,再用土掩埋了。他一邊掩埋,一邊道:“不要擔心,等我百年之後,我讓蕭容把我送到這裡來,和你葬在一處。我知道你心裡恨我呢,我還沒死,可不敢陪著你。你以前總覺得我做事不夠果斷,你看,這次我連蕭家都沒管了,我是不是成了你喜歡的樣子了?我這人有時候還是很羅嗦的,你現在要是能回我個話,肯定又要罵我了……”
蕭啟還有滿腹的心事要說,可說到這裡就哽咽了。他在幹什麼,他居然親手埋下了顧容,居然讓他先走了。明明淚水沒有流到嘴邊,可嘴裡卻是鹹的,他整個人、整個身心都在流淚吧。
埋葬了顧容後,蕭啟就不辭而別了。他沒有立即回到京中,而是先去了趟西塞,找到了當年慕容忱葬身之處,跪了下來,道:“顧容也去了你那裡,你別為難他。等我去了我會自請到十八層地獄,然後在閻王面前給你求個好的投胎去處,讓你下輩子活得暢快點。”他鄭重地扣了三個響頭,才起身離去。
蕭啟回到京中時,蕭欽已經下葬了,畢竟距他去世已經過去大半年了。他原本以為自己不會為蕭欽感到痛惜的,可到了墳墓前,他卻哭了。他突然想起了很多往事,小時候的他只顧著出門闖禍,蕭欽卻總會給他收拾爛攤子。可後來蕭欽闖禍了,他卻覺得是麻煩,還與他生分了。雖然禍事的大小決定了這二者無法類比,可是蕭啟還是覺得自己這一生是虧欠了蕭欽的,是沒有盡到為人子的本分的。
蕭鈺和唐雲卿沒有在一起,這倒是讓蕭啟疑惑了很久。後來他才得知,蕭鈺夫人住進了宮裡,做了太后。可是蕭鈺卻出家了,就住在京郊的一座寺廟裡。至於他的母親唐雲卿,她依舊住在汝陰侯府,人卻有些瘋魔了。
蕭啟有時候會聽到她亂喊著些什麼,最後他終於湊齊了一件事。原來當年要死的人該是唐雲卿的,可是蕭欽卻說她做下了為人子難以承受的事,殺了她其實是稱了蕭啟的意。蕭啟當時想通這件事的時候唏噓不已,其實他父親至死都是一心護著他母親的。可惜的是,他母親醒悟得太晚了。他想,他跟母親其實是一樣的人。
至於蕭銳和蕭鎮,面對王朝如此巨變,他們居然厭倦了官場,一個想要歸隱田園,一個決定行走江湖。而蕭敏和蕭放,他們一個從文一個從武,自請去了僻遠之處,打算從小官做起。
沒過多久,蕭啟就與夫人和離了。他已經禍害了很多人了,心裡也裝不下別人了,那也沒必要再委屈跟了自己好些年的夫人了。他夫人也算是出身名門,知書達理,因而也沒有同他多做糾纏。
整個汝陰侯府,就還剩下蕭啟、顧容和唐雲卿。蕭啟覺得就這麼消磨時光多少沒什麼意思,就自請上戰場。張敬見他確實百無聊賴,就讓他去了。
蕭啟並沒有求死的心,可偏偏每次打勝仗他都要去掉半條命。有一次是東邊來了外族人入侵,他與那首領苦戰了近一個時辰,身上的傷雖都是皮肉傷,可漸漸多了就會導致暈眩。最後,他殺了那個首領,自己也因為傷勢很重而暈倒了。再醒來,居然是四天後了。
自那以後,蕭啟就覺得自己真的老了,還不如回家逗逗孩子,在母親身前儘儘孝。張敬對他幾乎是有求必應,自然又讓他回來了。可這一次回來,張敬卻看得愣住了,因為蕭啟的一頭青絲幾乎要全白了。他看著蕭啟平靜無波的樣子,一種惺惺相惜之感控制不住地蔓延了。他決定,今後再也不讓蕭啟上戰場了。
可是蕭啟心癢難耐,還是去參加了一次狩獵。張敬不放心他,騎著馬跟在他身邊,看著他射出的箭,突然笑道:“你還記得我十多年前射你的那一箭嗎?”蕭啟一愣,想了好久才記起來,接著哈哈大笑,道:“你不說我可要忘了,當初我可把這當成了奇恥大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