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請息怒,為免打草驚蛇,此事臣已經撥付銀兩,安排當地九龍寨的江湖人物,緊急調運糧草,以民間之力先行賑災,以安民心。安插在青河府衙的密探也在暗中收集證據,只待陛下派出欽差,便可將此事查清,界時有理有據,不怕他們抵賴。而九龍寨隨後也會澄清,是陛下聖明,暗行救濟。如此一來,於朝廷及陛下聲威便無損了。”

  尉遲睿侃侃而談,反正是兒子和淨榆幹的好事,他把功勞全攬在了自己身上也不為過。但是也沒有忘記宣帝的顏面,這個錢既然要找國庫出,這個美名最後還是要還給宣帝的。

  宣帝點頭道,“表哥安排得很是周全。那欽差人選,你有好的建議麽?”

  “戶部掌管官員考察之職,但這青河郡守楊幼安是戶部尚書楊德隆家的二子,戶部的人就絕不可驚動。而戶部雖劃歸恭順王掌管,但楊德隆經營多年,手下盤根錯節,又仗著擁立陛下有功,這幾年著實有些放肆,景珅也是無計可施。莫若將此事仍舊交由景珅,讓他帶刑部的人前去處理,一來名正言順,二來也可樹立他在朝中的威信。”

  尉遲睿和陳景珅雖然私相交惡,但也很清楚彼此是捆在一條線上的蚱蜢,大事上很是相互提攜。

  “嗯,那此事便交由景珅親自處理了。對了,那楊德隆的女兒好似你的如夫人吧?”

  “正是,陛下還給她和鎮西都督江勝之女都特賜了一個八品安人的誥命。臣還想奏請陛下敕奪楊氏那詔書,這也有臣的私心在裡面,如此一來,臣處理起家事來,更討些便宜。”

  “這倒不急,幸好你當時堅持沒賜平妻,要不岳家出了此事不堪之事,倒是連累侯府清譽了。”賑災之事有了安排,宣帝心情又輕鬆不少,“要敕奪也不要用你的名義奏請,倒是用侯爺夫人的名義好些。畢竟是閨閣之事,得有個內主事的人出頭才好。”

  尉遲睿趁機提到了家事,“陛下,臣還有一事奏請。陛下可有耳聞,淨榆已然帶著小榆錢兒離家出走了?”

  宣帝撲哧一笑,“表哥不會是要告假,千里尋妻吧?”

  “正是如此。”尉遲睿也不臉紅,“本來臣不應因私廢公,可是剛剛收到消息,母親大人已經從碧山出發,尾隨他們而去了。”

  “是麽?姑母也親自去了?”宣帝聽聞很是吃了一驚,那個壽春公主,連他也怵三分。

  “若不是驚動了母親,臣也不至於如此焦急。淨榆身邊只帶了兩個家丁,無一人識得母親大人。臣的家事陛下是最清楚不過的,臣就怕母親年紀大了,偏聽偏信,對淨榆和小榆錢兒不利,若是出了什麽事,那可真讓人追悔莫及!”

  “你快去吧!”宣帝立即准奏了,“對了,他們是去向哪裡?”

  “應是前往邊關祭祀先祖。”

  宣帝微微頷首,略一沈吟便道,“來人,擬旨,賜永安侯黃金百兩,香燭祭禮若干,前往邊關祭掃先祖。朕再賜你一道密旨,考察邊關大將,務必要詳實仔細。表哥,路上萬事小心,若是有機會,還是與姑母好好和解才是。”

  這是典型的給個甜棗再戴個緊箍咒,放假之餘,還要為國效力。尉遲睿雖心下腹誹,也得謝主隆恩。不過宣帝能讓他前往邊關,卻已是莫大的信任了。

  此處說來,卻要交待一番永安侯的家史。

  之前提到,大洪朝開國以後,尉遲家就交出了兵權,老老實實做個閒散侯爺。但好景不長,因為立國未穩,西部邊關的番邦夷族時有滋擾,皇帝只好再次啟用尉遲家鎮守邊關,但家眷卻全部扣在了京城,隱含牽制和監視之意。

  幾代下來,沙場上為國捐軀的尉遲兒郎不計其數,軍功越來越顯赫,但人丁卻日漸調零,這正暗合了朝廷之意。

  到尉遲睿他爹尉遲臨風這一代,只剩了這一根獨苗,卻依然以十四歲的稚齡就提槍上了戰場,幾次九死一生,屢建奇功。卻因多年征戰,以二十四歲的“高齡”還未娶妻。

  軍中朝中多有不平之聲,先帝為示隆寵,特將其召回,下旨將皇後親生的壽春公主賜婚於他,以堵世人攸攸之口。

  對於皇室而言,壽春公主便是個犧牲品。既嫁夫君,又不能讓他們長相廝守,註定了要終生忍受牛郎織女之苦,所以對她極是禮遇謙讓,誰都不敢得罪。

  壽春公主那時年方十六,嬌縱任性,成親不到仨月,尉遲臨風又被調回邊關,自是不快。沒多久又發現有了身孕,鎮日到宮中哭鬧著要夫君回來。奈何趕上西戎作亂,邊關烽煙又起,哪能臨陣換帥?壽春公主幽怨之極,懷的時候脾氣不好,生的時候又遇上難產,差點斷送性命,故此一直不大喜歡這長子,也就是尉遲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