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平天國被鎮壓以後  捻軍也聞訊沮喪  軍心動搖 組織渙散 瀕於瓦解狀態 僧格林沁和官文乘機進攻 捻軍的主力部隊被殲  只剩下兩支小隊伍 一路退到陝西南部  一路在賴文光的領導下轉戰於湖北河南等地區 繼續堅持鬥爭  給清政府以極大威脅

  賴文光 廣西人  年跟隨洪秀全參加金田起義  剛開始他只當文官  年天京事變以後 他棄文從武  開始帶兵打仗 隸屬於陳玉成部下後來在太平軍圍魏救趙的計劃落空後  他逐漸成為西征太平軍和捻軍的最高領導人 賴文光文武兼備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  很快將張宗禹  任化邦  牛宏升為代表的蒙城 亳州群眾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並吸收了一部分兵敗後的太平軍將領 組織了新的領導集團曾國藩傳                       133 ·結盟發誓  為恢復太平天國而戰 賴文光總結了捻軍和太平軍各自的優缺點 重新整編了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 採取大規模運動戰對付清軍  並在戰鬥中大量獲取敵人的馬匹  裝備 逐步改步兵為騎兵  建立起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 改編後的捻軍  連騎逾萬 急如狂飆  組織嚴密  作戰靈活 對清政府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剿滅這支勁旅 清政府先派僧格林沁率部圍剿 僧格林沁乘著蒙古貴族的虛驕之氣 以為很快就可將捻軍消滅 於是採取窮追不捨的戰術 捻軍利用他急於求成的心理  故意避而不戰  只是每天行軍一二百里  拖著他兜圈子 僧格林沁又一心想與捻軍作戰 早日將其消滅掉 於是日夜行軍  一月之間 奔馳不下三四千里路  捻軍因為行動迅速 所以走走停停 故意挑逗清軍  僧格林沁大怒  日夜追擊  疲憊不堪 剛開始還能精神抖擻  後來就累得連馬韁繩也舉不起來了 只得在脖子上掛條布帶子 把手臂吊起來 以便馭馬 有時僧格林沁連飯都來不及吃  餓了就喝幾口隨身帶的酒 繼續追趕

  僧格林沁尚且如此 其他將士們就可想而知了步兵的處境就更加艱難 他們用兩條腿跟在馬匹後面跑 有時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飯 不少人被拖死  累死

  就這樣 賴文光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消磨清軍曾國藩傳                       134 ·的鬥志  將他們胖的拖瘦  瘦的拖死  最後  僧格林沁步兵掉隊 騎兵離散 他自己則率領少數精銳騎兵脫離大部隊 死死追蹤 捻軍抓住時機 布下天羅地網 將僧格林沁的部隊一舉殲滅 其本人也被當場擊斃

  僧格林沁的覆滅 使清政府極為驚恐 他們本想讓僧格林沁單獨將捻軍鎮壓下去 以提高蒙滿貴族的威望 以對抗新起來的湘系  淮系地方漢族軍閥 但後來見僧格林沁無力鎮壓捻軍 又想故技重演  讓曾國藩 李鴻章等出力 僧格林沁坐收其功 但僧格林沁狂妄自大 愚頑不化 根本看不起曾國藩這幫漢人對清政府的好心力加排斥  清政府只好作罷  現在僧格林沁全軍覆沒了  清政府大驚之下  於  年月  日到 月  日  短短的五天之內  連發五道諭旨  任曾國藩為欽差大臣 率領所部各軍  星夜出發 前往前線督戰

  曾國藩此時已經  歲了 功成名就 位列甲侯再也沒有  多年前那種功名之心了  但皇命難違只好受命

  年  月  日  曾國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拖著老病之軀由南京登州 率裁軍以後剩的六營湘軍和李鴻章的淮勇 萬多人北上  月  日抵達徐州前線

  曾國藩傳                       135 ·

  在對付捻軍的問題上  曾國藩吸取了僧格林沁窮追不捨導致覆亡的教訓 他針對捻軍以騎兵為主 長於流動作戰和游擊戰 行動迅速的特點 提出了 重鎮設防  布置河防  並結合  查圩  的政策

  重鎮設防   就是以重兵把守安徽臨淮  山東濟寧 河南周家口  江蘇徐州四個重鎮 並在捻軍經常出沒的蒙城 亳州等地駐紮少量兵力對其進行阻擊這樣 捻軍每到一處 各鎮駐兵就可以迎頭擊之 清軍以逸待勞 打捻軍個措手不及

  布置河防   就是東以運河為防線 西以沙河賈魯河為防線 由曾國藩派水師與淮軍會防  曾國藩企圖用這個方法  阻止捻軍進入山東  河南西部 在運河與沙河之間的地區將捻軍消滅

  但由於捻軍東奔西至  飄忽不定  曾國藩在與捻軍的交鋒中發現自己只將兵力駐在幾處截擊很難奏效於是又出新招 只留一部分作戰能力不強的軍隊駐守各鎮 其他戰鬥力強的軍隊大多數為游擊師  對捻軍進行攔截和追擊  這樣 又將重鎮防守和攔截追擊結合起來  不讓捻軍有從容歇腳之地

  與此同時 曾國藩結合  查圩  查圩  就是以清查戶口來切斷捻軍同老百姓的聯繫 肅清潛在的革命力量  使之不能在老百姓中立足  從老百姓那裡得到補給  這是曾國藩搬用他在湖南辦團練時的老方曾國藩傳                       136 ·法 曾國藩規定  老百姓見到捻軍到來 必須堅壁清野 斷絕供應給他們糧食  而在湘軍  淮軍到來時則要源源不斷地把糧食等物品供應上來 對於那些參加捻軍或與捻軍有聯繫的  注入 莠民冊   情節嚴重的不僅要殺頭  還要連坐  即一人犯罪 牽連好幾家 對於那些從來沒有和捻軍有過聯繫的 注入 良民冊   用這種辦法   曾國藩嚴令各地查圩的人以通賊  的罪名  多抓人  多殺人  多多益善

  儘管曾國藩絞盡腦汁  制定出來這樣一條自以為十全十美的戰略方針 但他所率領的湘軍 淮軍在戰場上還是節節失利  根本無法阻擋捻軍神出鬼沒的攻勢  年  月 賴文光與張宗禹部在河南中牟會師 將曾國藩苦心經營近一年的千里河防摧毀 曾國藩剿捻宣告失敗

  恰在此時 曾國藩的政敵們正好以此為藉口 對他大加攻擊 清政府見他連戰無功  也連連降旨 嚴加斥責  曾國藩憂憤成疾  上疏請求辭職 清政府也怕他在剿捻過程中再一次強大起來  於是改派李鴻章為欽差大臣 節制湘軍和淮軍 接替曾國藩的職位負責剿捻  曾國藩仍然留任兩江總督

  曾國藩這次剿捻失敗的原因 其實並非是由於他指揮戰略上的失誤  而是由於人力  人心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參加剿捻的湘軍  其精神狀態已遠非昔日曾國藩傳                       137 ·可比 他們攻克天京時就已銳氣全消  紀律鬆弛 日漸腐敗  當聽到要隨曾國藩北上剿捻時 他們一來耐不住北方的天氣寒冷 二來也沒有什麼進取心  不想再受行軍打仗之苦了 所以紛紛請假  竟然沒有一個人自願到北方去打仗 由此可見 如此一支疲懶之師怎麼能對付得了縱橫飄忽  英勇善戰的捻軍呢

  其次  曾國藩這次領兵剿捻 所率軍隊是由湘軍和淮軍兩部分組成  湘軍固然腐敗  淮軍也不受曾國藩的調遣  他們實際上受李鴻章的支配 對於曾國藩的命令  淮軍諸將當面應承  背後卻寫信給李鴻章要求改變前命 挑肥揀瘦  推三阻四  李鴻章把部隊交給曾國藩 雖然二人有師生之誼  但仍不放心 他的部將每次向他求情 他都寫信給曾國藩進行干預這樣 曾國藩後來不得不把要向淮軍將官下達的命令預先寫信通知李鴻章 然後再由李鴻章下達  這樣一來 命令從下達到執行的時間大大加長 往往貽誤戰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