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晉、楚、齊、衛各國聽說此事,都說:“不只聶政有能耐,就連他姐也是烈女呀。事前假使聶政確實知道他姐沒有柔順忍耐的品性,為不加重暴屍的苦難、一定要跨越千里險阻來宣布他的名姓、姐弟俱死於韓國市上的話,他也未必敢以身許諾嚴仲子。嚴仲子也可說是了解別人,能得賢士啊!”

  第三部分:堅忍恭敬厚藏 身為鼎鎮(1)

  ◆原文

  凡民有血氣之性,則翹然而思有以上人。惡卑而就高,惡貧而覬富,惡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恆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終身幽默,暗然退藏。彼豈異性?誠見乎其大,而知眾人所爭者之不足深較也。自秦漢以來,迄於今日,達官貴人,何可勝數?當其高據勢要,雍容進止,自以為才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這廝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糙糙而死者,無以異也。而其間又有功業文學獵浮名者,自以為材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糙糙而死者,亦無以甚異也。然則今日之處高位而獲浮名者,自謂辭晦而居顯,泰然自處於高明。曾不如其與眼前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之營營者行將同歸於澌盡,而毫毛無以少異,豈不哀哉!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大凡有血氣之性的人,都會油然生出想超過他人的念頭。他們討厭卑下,追求高位,討厭貧賤而希圖富貴,討厭默默無聞而思慕顯赫的名聲。這是世人的常情。而普通人中間的那些,大都常常是終身沉寂,悄悄退守。難道他們跟一般人天性相異嗎?事實上他們是看到了大的方面,而知道一般人所爭逐的是不值得計較的。自從秦漢以來,直到今天,所謂達官貴人,哪裡能數得清呢?當他們高居權勢要職時,舉止儀態從容高雅,自以為有超過他人萬倍的才智。但等到他們死後來看,就跟當時的雜役賤卒、低下行當的買賣人、渾渾噩噩地活著又死去的人,沒有什麼不同的。而其中又有所謂依靠功業文章獵取浮名的人,也自以為有超過他人萬倍的才智。但等到他們死去來看,他們跟當日的雜役賤卒、低下行當的買賣人、渾渾噩噩地活著又死去的人,是沒有什麼特別不同的。既然這樣,那麼今日那些身居高位而取得虛名的人,自以為自己文章蘊含高深的義理而地位顯貴,因而毫無愧色地自認為高明,而不知道自己跟眼前那些渾渾噩噩的執勞役供使喚的雜役賤卒、低下行當的買賣人一樣,都將要同歸於盡,而沒有絲毫差異,難道不讓人感到悲哀嗎!

  ◆原文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規模宏遠,而其訓誡子弟,恆有恭謹厚藏,身體則如鼎之鎮。以貴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此易達事耳。聲樂嬉遊。不宜令過。博酒漁獵,一切勿為;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又宜數引見佐史,相見不數,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人情不盡,復何由知眾事也。數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經營四海之志,而其教誡子弟,則約旨卑思,斂抑已甚。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古代的英雄,胸懷都很恢弘廣大,事業規模宏大,而他們教訓與告誡子孫,總是顯得恭謹慎深,身體如同鼎一樣穩固。依仗貴重欺凌別人,別人難以服氣;以威望加於人,人不討厭。這是容易辦到的事情。聲色嬉遊之類活動,不應該讓他們太過度了。賭博酗酒釣魚狩獵,這一切都不要做;供身體享用的物品,都有規定。奇異的服裝玩物,不應有太大興趣。應該適宜地多多引見佐吏。與他們相見次數不多,他們與我就不親近。不親近就無法了解他們的心情,不了解他們的心情,又如何知道各類事情呢?這幾位先生,都具備雄才大略,都有經營天下的志向,而他們教育告誡子孫,都是意旨簡約,從卑微處著想,收斂抑制自己得很厲害。

  ◆原文

  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里,不可紀極,人於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粟耳!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尤患橫逆之來,當小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引自《曹文正公全集》

  第三部分:堅忍恭敬厚藏 身為鼎鎮(2)

  ●解讀

  靜下來細細思考,古往今來已有億萬年,而且沒有窮盡。人在其中生存,只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恰與一剎那相似!大地廣闊幾萬里,無法知道它的邊緣,人在上面生活,睡覺休息,活動遊走,白天只需一間屋子,晚上只需要一張床!古人和近人寫作的書籍,浩如煙海,人的目光所能涉及的地方,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世事千變萬化,有各種途徑的美名,而人一輩子的力量所能達到的,不過是太倉中的一粟!懂得了時間的無限而我所經歷的時間極短,那麼碰到了憂患逆境,就需稍作忍耐,等它安定。知道了大地的寬廣而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小,那麼碰到了名利爭奪之事,就應退讓隱忍。知道了書籍是如此的多而我所看過的書是如此的少,就不會因為稍有心得就沾沾自喜,而應當考慮選擇其中好的去持守。知道發生的事情很多而我所處理的很少,就不敢誇耀自己的功名,而應當考慮推舉賢人以共同去處理。如果這麼做了,自私自滿的偏見就會慢慢清除了。

  ※詳解

  在這裡,曾國藩主要表述了他的自我抑斂的思想。為什麼要自我抑斂?主要是因為自身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切不可因所處地位高於別人就自高自大、不可一世。這也是“挺經”中的重要一條:虛心才能容物,容物才能有大的成就。

  虛心,並不表示你低人一等。因此,你大可不必因虛心而覺丟面子,恰恰相反,人生中的許多機遇往往是因你的虛心而得來。張良與黃石公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張良曾有一次閒暇無事,到下邳的橋上從容散步。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跟前,故意將鞋子掉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孩子,下去揀回我的鞋子!”張良很驚訝,想揍他一頓。但因為他是老年人,便勉強忍耐,到橋下拾回鞋子。老人說:“給我穿上鞋子!”張良既然已經把鞋子拾上來,就挺身跪著給他穿鞋。老人伸著腳讓張良穿上鞋,然後笑著離開了。張良很驚奇,隨著老人的去向注視著他。老人走了一里地左右,又返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可以教育。五天之後天將亮時,和我在這裡相會。”張良感到他很奇怪,便跪著說:“可以。”

  五天後的天將亮時,張良就到下邳橋上去,可是老人已經先在那裡。老人生氣地說:“與老年人約會,為什麼後到呢?”說罷離去,但留下話說:“五天之後早點來!”第五天,雞一叫,張良就去橋上,老人又先在那裡了。老人又生氣地說:“為什麼又來晚了?”說罷離去,又留下話說:“過五天後早點來!”第五天,還不到半夜,張良就到橋上去了。不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這樣做。”而後拿出一部書,對張良說:“讀了這部書,就能夠做王者的老師了。十年之後,你會轉運;十三年之後,你到濟水之北見我,谷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天亮後,張良看這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對此很珍視,經常誦讀它。後人常把此書稱為《黃石公三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