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現奉父親大人之命,於九月十三口權後先批手下腰裡屋後山內,俟明年尋有吉士再行改葬。所有出殯之事,一切皆從儉約。
丁貴自廿七日已打發他去了,我在家並未帶一僕人,蓋居鄉即全守鄉間舊樣子,不參半點官宦氣習。丁貴自回益陽,至渠家住數日,仍回湖北為我搬取行李回家,與荊七二人同歸。孫福系山東人,至湖南聲音不通,即命渠由湖北回京,給渠盤纏十六兩,想渠今冬可到京也。
爾奉爾母及諸弟妹在京,一切皆宜謹慎,目前不必出京。待長沙賊退後余有信來,再行收拾出京。茲寄去信稿一件,各省應發信單一件,爾可將信稿求袁姻伯或龐師照寫一紙發刻。其各省應發信,仍求袁、毛、黎、黃、王、袁諸伯妥為寄去。
余到家後,諸務叢集,各處不及再寫信,前在湖北所發各處信,想已到矣。
十三日申刻,母親大人發引,戍刻下(歹聿),十九日築墳可畢。現在地方安靜,聞長沙屢獲勝仗,想近日即可解圍。爾等回家,為期亦近。
羅協農(芸皋)之弟至我家,求我家在京中略為分潤渠兄。我家若有錢,或十兩,或八兩,可略分與芸皋用,不然,恐同縣留京諸人有斷炊之患也。書不能盡,餘俟續示。
諭紀鴻 咸豐六月九月二十九日。江西撫州城外不願子孫為官,但願讀書明理。富貴功名,
皆有個定。誰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
字諭紀鴻兒:家中人來營者,多稱爾舉大方,余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儉人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土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爾之所知也。
見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否有志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仍有戲言戲動。
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諭紀澤 咸豐六年十月初二日。江西省城
·不得貪於逸樂,新婦初來即應入廚。
字諭紀澤兒:胡二等來,接爾安稟,字畫尚未長進。
爾今年十八歲,齒已漸長,而學業未見其益。陳岱雲姻伯之子號杏生者,今年入學,學院批其詩冠通場。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餘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yín心生,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吾慮爾之過於佚也。
新婦初來,宜教之入廚作羹,勤於紡績,不宜因其為富貴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雙寄余,各表孝敬之忱,各爭針台之工;所織之布,做成衣襪寄來,余亦得察閨門以內之勤惰也。
余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今未弱冠,一刻於金,切不可浪擲光陰。
四年所買衡陽之田,可覓人售出,以銀寄營,為歸還李家款。父母存,不有私財,土庶人且然,況余身為卿大夫乎?
余癬疾復發,不似去秋之甚。李次青十七日在撫州敗挫,已詳寄沅浦函中,現在崇仁加意整頓。三十日獲一勝仗。口糧缺乏,時有決裂之虞,深用焦灼。
爾每次安稟,詳陳一切,不可糙率。祖父大人之起居,闔家之瑣事,學堂之工課,均須詳載,切切此諭。
諭紀澤 咸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南昌
·讀《莊子》之門徑。世家子弟之壞,無不由於驕奢二字。
字諭紀澤地:接爾安稟,字畫略長進,近日看《莊子》。餘生平好讀《史記》《莊子》《莊子》《韓文》四書,爾能看《漢書》,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
看《莊子》有兩種難處:必先通於小學訓詁之書,而後能識其假借奇字;必先習於古文辭章之學,而後能讀其奇篇奧句。爾於小學、古文兩者皆未曾入門,則《莊子》中不能識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
欲通小學,須略者段氏《說文》、《經籍纂詁》二書。王懷祖(名念孫,高郵州人)先生《讀書雜誌》中,於《漢書》之訓詁,極為精博,為魏晉以來釋《莊子》者所不能及。
欲明古文,須略看《文選)及姚姬傳之《古文辭類纂》二書。班益堅最好文章,故於賈誼、董仲舒、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楊雄、劉向、匡衡、谷永諸傳,皆全錄其著作;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靈山鄒陽等四人傳、嚴助朱買臣等九人傳、趙充國屯田之奏、韋元成議禮之疏以及貢禹之章、陳湯之奏獄,皆以好文之故,悉載巨篇。如貴生之文,既著於本傳,復載於《陳涉傳》《食貨志》等篇;子云之文,既著於本傳,復載於《匈奴傳》《王貢傳》等篇;極之《充國贊》《酒箴》,亦皆錄入各傳。蓋蓋堅於典雅瑰席之文,無一字不甄采。
爾將十二帝紀閱畢後,且先讀列傳。凡文之為昭明暨姚氏所選者,則細心讀之;即不為二家所選,則另行標識之。若小學、古文二端略得途徑,其於讀《莊子》之道思過半矣。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著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輿馬僕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於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僱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於傲矣。《書》稱“世祿之家,鮮克由禮”,《傳》稱“驕奢yín佚,寵祿過也”。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兵戒之,至囑至囑!
諭紀澤 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舟次樵舍
看讀寫作,不可缺一。作文不可怕丑,須有進
取之趣。作人之道不外敬恕二字。
字諭紀澤兒:余此次出門略載日記,即將日記封每次家信中。聞林文忠家書即系如此辦法。
爾在省僅至丁、左兩家,慘不輕出,足慰遠懷。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如爾去年看《史記》《莊子》《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
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慎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宇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看書與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
丁貴自廿七日已打發他去了,我在家並未帶一僕人,蓋居鄉即全守鄉間舊樣子,不參半點官宦氣習。丁貴自回益陽,至渠家住數日,仍回湖北為我搬取行李回家,與荊七二人同歸。孫福系山東人,至湖南聲音不通,即命渠由湖北回京,給渠盤纏十六兩,想渠今冬可到京也。
爾奉爾母及諸弟妹在京,一切皆宜謹慎,目前不必出京。待長沙賊退後余有信來,再行收拾出京。茲寄去信稿一件,各省應發信單一件,爾可將信稿求袁姻伯或龐師照寫一紙發刻。其各省應發信,仍求袁、毛、黎、黃、王、袁諸伯妥為寄去。
余到家後,諸務叢集,各處不及再寫信,前在湖北所發各處信,想已到矣。
十三日申刻,母親大人發引,戍刻下(歹聿),十九日築墳可畢。現在地方安靜,聞長沙屢獲勝仗,想近日即可解圍。爾等回家,為期亦近。
羅協農(芸皋)之弟至我家,求我家在京中略為分潤渠兄。我家若有錢,或十兩,或八兩,可略分與芸皋用,不然,恐同縣留京諸人有斷炊之患也。書不能盡,餘俟續示。
諭紀鴻 咸豐六月九月二十九日。江西撫州城外不願子孫為官,但願讀書明理。富貴功名,
皆有個定。誰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
字諭紀鴻兒:家中人來營者,多稱爾舉大方,余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儉人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土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爾之所知也。
見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否有志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仍有戲言戲動。
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諭紀澤 咸豐六年十月初二日。江西省城
·不得貪於逸樂,新婦初來即應入廚。
字諭紀澤兒:胡二等來,接爾安稟,字畫尚未長進。
爾今年十八歲,齒已漸長,而學業未見其益。陳岱雲姻伯之子號杏生者,今年入學,學院批其詩冠通場。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托祖、父餘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yín心生,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吾慮爾之過於佚也。
新婦初來,宜教之入廚作羹,勤於紡績,不宜因其為富貴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雙寄余,各表孝敬之忱,各爭針台之工;所織之布,做成衣襪寄來,余亦得察閨門以內之勤惰也。
余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今未弱冠,一刻於金,切不可浪擲光陰。
四年所買衡陽之田,可覓人售出,以銀寄營,為歸還李家款。父母存,不有私財,土庶人且然,況余身為卿大夫乎?
余癬疾復發,不似去秋之甚。李次青十七日在撫州敗挫,已詳寄沅浦函中,現在崇仁加意整頓。三十日獲一勝仗。口糧缺乏,時有決裂之虞,深用焦灼。
爾每次安稟,詳陳一切,不可糙率。祖父大人之起居,闔家之瑣事,學堂之工課,均須詳載,切切此諭。
諭紀澤 咸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南昌
·讀《莊子》之門徑。世家子弟之壞,無不由於驕奢二字。
字諭紀澤地:接爾安稟,字畫略長進,近日看《莊子》。餘生平好讀《史記》《莊子》《莊子》《韓文》四書,爾能看《漢書》,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
看《莊子》有兩種難處:必先通於小學訓詁之書,而後能識其假借奇字;必先習於古文辭章之學,而後能讀其奇篇奧句。爾於小學、古文兩者皆未曾入門,則《莊子》中不能識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
欲通小學,須略者段氏《說文》、《經籍纂詁》二書。王懷祖(名念孫,高郵州人)先生《讀書雜誌》中,於《漢書》之訓詁,極為精博,為魏晉以來釋《莊子》者所不能及。
欲明古文,須略看《文選)及姚姬傳之《古文辭類纂》二書。班益堅最好文章,故於賈誼、董仲舒、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楊雄、劉向、匡衡、谷永諸傳,皆全錄其著作;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靈山鄒陽等四人傳、嚴助朱買臣等九人傳、趙充國屯田之奏、韋元成議禮之疏以及貢禹之章、陳湯之奏獄,皆以好文之故,悉載巨篇。如貴生之文,既著於本傳,復載於《陳涉傳》《食貨志》等篇;子云之文,既著於本傳,復載於《匈奴傳》《王貢傳》等篇;極之《充國贊》《酒箴》,亦皆錄入各傳。蓋蓋堅於典雅瑰席之文,無一字不甄采。
爾將十二帝紀閱畢後,且先讀列傳。凡文之為昭明暨姚氏所選者,則細心讀之;即不為二家所選,則另行標識之。若小學、古文二端略得途徑,其於讀《莊子》之道思過半矣。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著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輿馬僕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於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僱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於傲矣。《書》稱“世祿之家,鮮克由禮”,《傳》稱“驕奢yín佚,寵祿過也”。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兵戒之,至囑至囑!
諭紀澤 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舟次樵舍
看讀寫作,不可缺一。作文不可怕丑,須有進
取之趣。作人之道不外敬恕二字。
字諭紀澤兒:余此次出門略載日記,即將日記封每次家信中。聞林文忠家書即系如此辦法。
爾在省僅至丁、左兩家,慘不輕出,足慰遠懷。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如爾去年看《史記》《莊子》《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
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慎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宇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看書與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