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文學的價值,不僅在於留住人的生命,更大的價值,在於能說出這個生命背後不同的東西。這個不同也許更接近真相,這個真相更加接近生活深處的本質。我們現在來舉一舉四大名著的例子:

  第一,《紅樓夢》。曹雪芹並不是因為將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襲人這些人的青春留住,才成了《紅樓夢》,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人物背後,閃現出作者非同一般的見識。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將賈寶玉作為一個理想人物來描寫,賈寶玉究竟是一個什麼人?他不愛讀書,整天跟女孩子在一起,最大的愛好是吃女孩子臉上的胭脂。對於這樣的孩子,不要說在清朝,就是在現代,也不被認為是好孩子。但幾百年前,曹雪芹就認為賈寶玉是好孩子。在清朝能得出讀書無用論這樣石破天驚的結論的人是不多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探討的不僅是讀書無用論,還探討了大和小、遠和近、清潔和骯髒等哲學問題。一是大和小的關係。《紅樓夢》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將日常生活作為描寫對象的。在這之前的小說都是把帝王將相作為主角。雖然它以日常生活作為描寫對象,但是曹雪芹的起筆,並不從日常生活寫起,賈寶玉不是人,是一塊石頭。所以《紅樓夢》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石頭記》。林黛玉也不是人,是一株花。當花要死的時候,這塊石頭從旁邊路過,澆了一點水,花活了。於是,花轉頭對石頭說,“這輩子我是報答不了你了,下輩子我要用眼淚來報答你。”二是遠和近的關係。《紅樓夢》中,所有理想的女孩子也都不是人,是太虛幻境過來的。太虛幻境,離現實很遠啊。三是清潔和骯髒的關係。曹雪芹對於女性的崇拜是非常嚴重的,他覺得女性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對於男的,除了賈寶玉,他覺得沒有一個好東西。賈府門前除了兩頭獅子是乾淨的,其他都不乾淨。女性都是乾淨的,但是不能結婚,女性結婚之後與男的接觸就不乾淨了。賈寶玉每天有女孩子陪著他睡覺,丫鬟給他洗澡。賈寶玉的出路在哪裡?賈寶玉作為一個最乾淨的人,死的時候是被兩個身上長滿了虱子、最髒的人架走的,一個是癩頭和尚,一個是跛腳道士。最乾淨的人是被最骯髒的人架走的,架到世界上最乾淨的地方去了。

  第二,《水滸傳》。如果它還可以起一個名字,可以叫《英雄淚》。在這部小說里,只要是善良的人,在世界上就活不下去。林沖一身好武藝,為人善良,對每個朋友都很厚道,在世界上犯的最大一個錯誤,就是找了一個美人做老婆。為此林沖被發配滄州。作為八十萬禁軍的總教頭,在路上,被差役用開水燙得滿腳是泡,他忍了。後來到了滄州,還是被人欺負,他還忍了。但是別人還是要置他於死地,風雪山神廟,這時林沖終於覺悟了:要想活下來,就必須殺人。施耐庵第一次將殺人放火的強盜當成了心目中的英雄來描寫,來感嘆。孫二娘是開黑店的,但施耐庵描寫的孫二娘的黑店一點都不恐怖,寫得很溫暖,很歡樂。這也是驚世駭俗的。

  第三,《西遊記》。這部小說的文學造詣並不高。唐僧師徒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難有些雷同。每次妖怪都被戰勝了,然後師徒四人往前走。如此重複拖沓,顯得沒有創造力。但是為什麼這樣寫呢?四十歲之後,我才悟出《西遊記》的偉大之處:它重視的不是過程,而是揭示出造成九九八十一難的妖怪的來源。所有的妖怪都是從天上來的,從菩薩那來的,從釋迦牟尼那來的。唐僧要到佛祖那裡取經,磨難來自佛祖。這時的一遍遍重複,就有了深意。

  二、我走上創作道路的原因

  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作者,是因為在生活中碰到過幾個不同的人。在這些人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我的外祖母。她上個世紀1900年出生,生活了95年,1995年去世。外祖母個頭不高,1.55米左右,一個普通的河南農村婦女。一輩子做的主要工作是給東家扛長工。外祖母年輕的時候在方圓五十里是個明星,她的名氣相當於現在的茱莉亞·羅伯茨。但茱莉亞·羅伯茨演電影成為明星不奇怪,我外祖母給東家扛長工扛成明星就顯得非同一般。河南是平原,割麥子的時候,三里路長的麥趟子,我外祖母割到地頭,其他高個子的男人,能割到地的中間就不錯了。過年的時候,我跟外祖母在火爐前聊天,她就給我講一些歷史往事,這給了我很多生活和文學的滋養。我問她為什麼能夠割這麼快?她就講,“很簡單,割麥的時候,只要伏下腰,我就不直腰,只有到了地頭才直腰。但別人直腰。因為你只要直一次腰,就想直第二次,第二十次。”

  1993年,我有兩個德國朋友,要到我的故鄉看看。外祖母在跟他們交談的時候,其風度不亞於外交部長。外祖母問,你們來自哪個國家?他們回答來自德國。外祖母又問,你們那裡搞沒搞文化大革命?他們說沒有。外祖母一拍桌子說,毛主席要搞文化大革命,你們為什麼不搞?其中一個德國朋友幽默地說,德國人太笨,毛主席說的湖南話,他們聽不懂。外祖母點點頭。又問你們一人劃多少地?德國朋友分不清分和畝的區別,就說每人八分地。外祖母一聽,從椅子上站起來,圍著德國朋友轉了一圈說,“孩子呀,你吃不飽。”德國朋友明白自己說錯了,糾正說:“八畝。”我外祖母又轉了一圈說,“你媳婦受累了。”我外祖母雖然跟曹雪芹、施耐庵、吳承恩生活的年代不同,人文背景不同,但是卻產生了相似的世界觀、人生觀。這個相似就是,對世界的看法,跟別人不一樣。

  我走上創作道路的直接原因,是我一個少年朋友的引導。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當一個作者,而對另外三件事特別期望。一是想當一名廚子。因為鎮上一個廚子叫老孫。有一次我們家來客人,母親讓父親去老孫那裡賒5個白面饅頭。父親去了,老孫眼皮都沒有抬說不賒。父親空著手回到家裡。從此,這5個饅頭就不是饅頭,成了我母親降伏我父親半輩子的武器。不管遇到什麼事,只要一吵架,母親就用這件事說我父親,我父親就低下頭,不再說話。他失去的不是5個饅頭,是尊嚴。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特別想當一個廚子,挽回父親的尊嚴。二是想當鄉村戲班子裡敲梆子的人。河南有豫劇。因為鄉村戲班子演戲都是在晚上,月光下,梆子清脆嘹亮。三是想當一個小學教員,在孩子朗朗的讀書聲中,想些自己的心事。

  15歲的時候,我當兵了。當兵緣於跟舅舅的一次談話。舅舅問我,你覺得自己聰明嗎?我說不聰明。他說,對了,你不聰明,也不傻;但世界上就怕你這種人,要麼你聰明,要麼你傻。他又問,想到能找什麼樣的媳婦?我搖搖頭。舅舅說,就你這樣的,正兒八經的姑娘就別想了,頂多能找一個小寡婦。我一下跳了起來,舅舅,我不找小寡婦。舅舅說,如果不想找小寡婦的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離開這個地方。

  我在當兵的時候碰到了另外一個人,是在我人生道路上起著特別轉折作用的人。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日常的生活如果談到人際關係的話,實際上人很多,這個我在寫《一地雞毛》的時候曾經說過,其實你每天需要對付的就是你身邊那麼幾個人。同時,在你一輩子中間能對你起到轉折作用的人也就那麼一個人。我當兵的時候遇到了這麼一個人,是他讓我走上了作者這樣一個道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