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結果善惡反難辨認。
結果怨恨蔓延,歧視泛濫。
結果心魂如宇宙膨脹中的星球,互相越離越遠,越離越遠卻還要“防人之心不可無”。
所以夏娃藏進了別人。
所以夏娃她——言在此世間,人深不知處!
//
---------------
50知識樹
---------------
那棵樹,有叫它“智慧樹”的,有叫它“知識樹”的,我傾向後一種。一是因為智慧難得,知識卻與日俱增;二是因為,智慧總是看見人的缺憾、人的罪性,而“知識分子”素來自命非凡。
事實上,蛇的詭計不僅已經得逞,且正與時俱進。——曾幾何時,“知識分子”已然意味了一種共同立場,而且這立場不經論證已然代表了正確與光榮,暗示著勇敢或必須勇敢。舉個例子嗎?好:設若你識文斷字,設若你登科中第成就了一兩項功名,而你卻仍不能勇敢(請注意此地自古而今的一句箴言:武死戰,文死諫),依然存留著人性的軟弱,或犯著人智難免的錯誤,就會有人凜然地說你這是:知識分子的羞恥!
這不能不讓我欽佩了蛇的知人知面又知心,欽佩它對人的勘察之精準、透徹。
我敢說,丁一就是這樣一位“可恥的知識分子”。而且,從來我只知道他憨蠻,誠實,卻不知這小子不僅可恥,竟還拒絕以此為恥。
你總不至於以此為榮吧,丁兄?
那當然不。我只是想啊,你勇敢你就去勇敢,你獻身你就去獻身,因此我尊敬你,但這尊敬並不因為你是什麼“知識分子”。
噓——小點兒聲,你這話未必沒有“流氓”危險。
那廝便壓低了聲音問我
那你呢,怎麼看?
算啦算啦,你還是少給我添亂吧。
比如獻身吧,你怎麼看?那廝固執,要讓我說呀,獻身應當限定為私自的美德;號召別人去獻身,我聽著就不大對勁兒。他憑什麼,憑他是知識分子?再說了,要是再出來一個比你還勇敢的呢,你是不是就成了普通百姓?
噓——你膽子可真不小。
但我相信,那棵樹一定是叫“知識樹”。
//
---------------
51在史鐵生,我遇見過一個可怕的孩子
---------------
“那個矮小瘦弱的孩子,他憑什麼讓人害怕?他有著一種天賦的詭詐——只要把周圍的孩子經常地排一排座次,他憑空地就有了權力。‘我第一跟誰好,第二跟誰好……第十跟誰好’和‘我不跟誰好’,於是,歡欣者歡欣地追隨他,苦悶者苦悶著還是去追隨他。我記得,那是我很長一段童年時光中恐懼的來源……生命的恐懼或疑難,在原本乾乾淨淨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著計謀;我記得我的第一個計謀,是阿諛。但恐懼並未因此消散,疑難卻因此更加疑難。我還記得,我抱著那只用於阿諛的破足球,抱著我破碎的計謀,在夕陽和晚風中回家的情景……”(史鐵生的《想念地壇》)
那個可怕的孩子證實了上帝的憂慮。
那可怕的孩子,他獲取權力的途徑和我為著平安而想出的計謀,是人之罪惡的最初範本。這個範本十分重要,對於我的旅行——無論是途經此丁,還是逗留於那史,可以說都具有決定性意義。
遵循著“蝴蝶效應”,那個可怕的孩子已然成長得無比強大,已然漫漶得比比皆是,以致人間的一切歧視、怨恨、防範與爭戰中,都能看見他的影子。因而上述引文既是我在史鐵生的經歷,也是我於丁一的屢屢遭遇。
“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鬥爭”——此地歷史上的一位強者這樣說過。還應該說: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這類強者。還應該說:凡有鬥爭的地方就會產生這類強者。但是,是這樣的鬥爭需要這樣的強者呢,還是這樣的強者需要這樣的鬥爭?所以,是否還可以說:凡有這類強者的地方,就會有阿諛,就會有計謀?
還可能有什麼呢?
還可能有懦夫。還可能有叛徒。當然還有情種。
我曾聽一位強者這樣說:“愛嗎?那不過是弱者的一種玩具。”此言或不無道理,但也可能是他對自己的判斷過於糙率——以我之無限並複雜的旅途來看,他未必就不弱。
//
---------------
52史鐵生插話
---------------
那史:“而且,那些強者或那些可怕的傢伙,不約而同都會想到從性方面來攻擊你,威脅你,以便能夠操縱你。性,最是他們喜歡的武器。”
我:“因為那最是你的隱秘,最是你的軟弱。”
那史:“為什麼?”
我:“因為,性,註定地是需要別人的。或者,愛,最是你孤獨求助的時刻。愛情,不可能不是在盼望他者。所以那又最是你的懼怕。”
那史:“懼怕?”
我:“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會是怎樣的態度。”
那史微微點頭。我還很少見他有這樣謙遜的時候。
“甚至,你沒有那種事,”那史一改以往的驕橫,說,“他們也會編造出那種事來攻擊你。”
我笑笑,心說:你可能還沒有那種事,但你不可能沒有那種盼望。誰也不可能沒有那樣的盼望。
那史警惕地看看我:“你笑什麼?”
我收住笑:“不不,沒什麼。你說,接著剛才的說,比如誰?”
那史:“比如那個可怕的孩子,他好像生來就知道,性,最是人的弱點,最是你的要害。所以他總是先造些輿論,或散布些謠言,說你一定是喜歡上哪個女孩了,一定是與誰如何如何了,並且舉出些莫須有的‘證據’,只要你一臉紅……”
我又猜對了:為什麼臉紅呢?要是你從來就沒想過那種事,你幹嗎臉紅?
那史接著說:“只要你一臉紅你就已經輸了,不管是羞,是氣,你都輸了。”
“是呀,”我說,“而且不管你再怎麼反攻,也都只能是防守了。”
“哈,你知道!”
“為了些莫須有的事你守不勝守,然後你就會怕他,不敢惹他,無論什麼事都去附和他,服從他,甚至擁戴他,對不對?我當然知道。”
那史愣了一會兒,搖搖頭又似不大服氣:“未必,你未必全知道。”
我從鏡子裡看著他:“說吧,還有什麼是我不知道的?”
“有一回我和幾個孩子聯合起來,把他給制了。”
“把誰?”
“把那個可怕的孩子,那個又瘦又矮、專門會給別人排座次的孩子!有一回我們真的把他給制了,我們也給他排了座次——我們說:‘我們大伙兒,我們所有的人!互相都是第一好,都不跟你好!’那回他可真是傻了一會兒。”
結果怨恨蔓延,歧視泛濫。
結果心魂如宇宙膨脹中的星球,互相越離越遠,越離越遠卻還要“防人之心不可無”。
所以夏娃藏進了別人。
所以夏娃她——言在此世間,人深不知處!
//
---------------
50知識樹
---------------
那棵樹,有叫它“智慧樹”的,有叫它“知識樹”的,我傾向後一種。一是因為智慧難得,知識卻與日俱增;二是因為,智慧總是看見人的缺憾、人的罪性,而“知識分子”素來自命非凡。
事實上,蛇的詭計不僅已經得逞,且正與時俱進。——曾幾何時,“知識分子”已然意味了一種共同立場,而且這立場不經論證已然代表了正確與光榮,暗示著勇敢或必須勇敢。舉個例子嗎?好:設若你識文斷字,設若你登科中第成就了一兩項功名,而你卻仍不能勇敢(請注意此地自古而今的一句箴言:武死戰,文死諫),依然存留著人性的軟弱,或犯著人智難免的錯誤,就會有人凜然地說你這是:知識分子的羞恥!
這不能不讓我欽佩了蛇的知人知面又知心,欽佩它對人的勘察之精準、透徹。
我敢說,丁一就是這樣一位“可恥的知識分子”。而且,從來我只知道他憨蠻,誠實,卻不知這小子不僅可恥,竟還拒絕以此為恥。
你總不至於以此為榮吧,丁兄?
那當然不。我只是想啊,你勇敢你就去勇敢,你獻身你就去獻身,因此我尊敬你,但這尊敬並不因為你是什麼“知識分子”。
噓——小點兒聲,你這話未必沒有“流氓”危險。
那廝便壓低了聲音問我
那你呢,怎麼看?
算啦算啦,你還是少給我添亂吧。
比如獻身吧,你怎麼看?那廝固執,要讓我說呀,獻身應當限定為私自的美德;號召別人去獻身,我聽著就不大對勁兒。他憑什麼,憑他是知識分子?再說了,要是再出來一個比你還勇敢的呢,你是不是就成了普通百姓?
噓——你膽子可真不小。
但我相信,那棵樹一定是叫“知識樹”。
//
---------------
51在史鐵生,我遇見過一個可怕的孩子
---------------
“那個矮小瘦弱的孩子,他憑什麼讓人害怕?他有著一種天賦的詭詐——只要把周圍的孩子經常地排一排座次,他憑空地就有了權力。‘我第一跟誰好,第二跟誰好……第十跟誰好’和‘我不跟誰好’,於是,歡欣者歡欣地追隨他,苦悶者苦悶著還是去追隨他。我記得,那是我很長一段童年時光中恐懼的來源……生命的恐懼或疑難,在原本乾乾淨淨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著計謀;我記得我的第一個計謀,是阿諛。但恐懼並未因此消散,疑難卻因此更加疑難。我還記得,我抱著那只用於阿諛的破足球,抱著我破碎的計謀,在夕陽和晚風中回家的情景……”(史鐵生的《想念地壇》)
那個可怕的孩子證實了上帝的憂慮。
那可怕的孩子,他獲取權力的途徑和我為著平安而想出的計謀,是人之罪惡的最初範本。這個範本十分重要,對於我的旅行——無論是途經此丁,還是逗留於那史,可以說都具有決定性意義。
遵循著“蝴蝶效應”,那個可怕的孩子已然成長得無比強大,已然漫漶得比比皆是,以致人間的一切歧視、怨恨、防範與爭戰中,都能看見他的影子。因而上述引文既是我在史鐵生的經歷,也是我於丁一的屢屢遭遇。
“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鬥爭”——此地歷史上的一位強者這樣說過。還應該說: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這類強者。還應該說:凡有鬥爭的地方就會產生這類強者。但是,是這樣的鬥爭需要這樣的強者呢,還是這樣的強者需要這樣的鬥爭?所以,是否還可以說:凡有這類強者的地方,就會有阿諛,就會有計謀?
還可能有什麼呢?
還可能有懦夫。還可能有叛徒。當然還有情種。
我曾聽一位強者這樣說:“愛嗎?那不過是弱者的一種玩具。”此言或不無道理,但也可能是他對自己的判斷過於糙率——以我之無限並複雜的旅途來看,他未必就不弱。
//
---------------
52史鐵生插話
---------------
那史:“而且,那些強者或那些可怕的傢伙,不約而同都會想到從性方面來攻擊你,威脅你,以便能夠操縱你。性,最是他們喜歡的武器。”
我:“因為那最是你的隱秘,最是你的軟弱。”
那史:“為什麼?”
我:“因為,性,註定地是需要別人的。或者,愛,最是你孤獨求助的時刻。愛情,不可能不是在盼望他者。所以那又最是你的懼怕。”
那史:“懼怕?”
我:“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會是怎樣的態度。”
那史微微點頭。我還很少見他有這樣謙遜的時候。
“甚至,你沒有那種事,”那史一改以往的驕橫,說,“他們也會編造出那種事來攻擊你。”
我笑笑,心說:你可能還沒有那種事,但你不可能沒有那種盼望。誰也不可能沒有那樣的盼望。
那史警惕地看看我:“你笑什麼?”
我收住笑:“不不,沒什麼。你說,接著剛才的說,比如誰?”
那史:“比如那個可怕的孩子,他好像生來就知道,性,最是人的弱點,最是你的要害。所以他總是先造些輿論,或散布些謠言,說你一定是喜歡上哪個女孩了,一定是與誰如何如何了,並且舉出些莫須有的‘證據’,只要你一臉紅……”
我又猜對了:為什麼臉紅呢?要是你從來就沒想過那種事,你幹嗎臉紅?
那史接著說:“只要你一臉紅你就已經輸了,不管是羞,是氣,你都輸了。”
“是呀,”我說,“而且不管你再怎麼反攻,也都只能是防守了。”
“哈,你知道!”
“為了些莫須有的事你守不勝守,然後你就會怕他,不敢惹他,無論什麼事都去附和他,服從他,甚至擁戴他,對不對?我當然知道。”
那史愣了一會兒,搖搖頭又似不大服氣:“未必,你未必全知道。”
我從鏡子裡看著他:“說吧,還有什麼是我不知道的?”
“有一回我和幾個孩子聯合起來,把他給制了。”
“把誰?”
“把那個可怕的孩子,那個又瘦又矮、專門會給別人排座次的孩子!有一回我們真的把他給制了,我們也給他排了座次——我們說:‘我們大伙兒,我們所有的人!互相都是第一好,都不跟你好!’那回他可真是傻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