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我在十六歲上讀了《水滸傳》,荒荒唐唐,吵吵雜雜,這都是我十六歲讀完《水滸傳》第24回至26回的雜念。歲月如河流一樣,到了我三十六歲,才仔細讀了《金瓶梅》,原以為這些塵封的雜念都已忘卻,誰知在讀了書後的一些似乎不懷好意的想法,卻完全還生活在我的頭腦之中,原來所謂的記憶,其實是永無盡止的一條路線,而對潘金蓮的少年憐憫,也是這條路線上的一個破敗小站。小站雖然破敗,可也許是重要的一站。
我想,在某一天裡,我會把"少識潘金蓮"寫成一篇小說,就像愛好素描的人,把一個破敗寒微的車站收入他的畫夾一樣。四年之後,在我四十歲時,中國文學出版社的好友野莽和我談起"重說千古風流"這套目的是為了"重說"與"好看"的小說,我便對他說我要寫一篇"潘金蓮",要對人說一聲"金蓮,你好"!
可惜的是,對潘金蓮的認識,直到今天都還停在我十六歲時的那些雜念上,而無新的進取。
1998年10月31日 清河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我想,在某一天裡,我會把"少識潘金蓮"寫成一篇小說,就像愛好素描的人,把一個破敗寒微的車站收入他的畫夾一樣。四年之後,在我四十歲時,中國文學出版社的好友野莽和我談起"重說千古風流"這套目的是為了"重說"與"好看"的小說,我便對他說我要寫一篇"潘金蓮",要對人說一聲"金蓮,你好"!
可惜的是,對潘金蓮的認識,直到今天都還停在我十六歲時的那些雜念上,而無新的進取。
1998年10月31日 清河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