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嬰齊大喜,皇帝果然得到匈奴單于的書信,派使者封賞自己。他伏地道,謝皇帝陛下恩典。
范明友對邴吉道,閻大司農不知實情發兵想系捕嬰府君,致使士卒多有傷亡,不知使者君怎麼處置?
邴吉道,先暫時將閻大司農頌繫,派人奏報皇帝和大將軍就是了。
“頌繫”是朝廷對有罪的高級官吏採取的一種拘系方法,不戴刑具,只是失去了自由而已。一排甲士上前圍住閻樂成。閻樂成頹然地隨著他們上車,回到自己的府邸,他現在不能出門,外面有士卒圍著。
此刻在長安,霍光卻一直鬱鬱不樂,他沒想到這次授意閻樂成和戴牛除掉嬰齊,卻被嬰齊打出了一番天下,連匈奴單于都因此款塞要求入朝了。皇帝本來就袒護嬰齊,只是懾於自己的威勢,不敢明目張胆地幫嬰齊而已。現在得到匈奴使者送來的文書,文書中大為稱讚嬰齊的功績,這事還真不好遮掩過去。拿到朝廷上一雜議,大臣都紛紛建議對嬰齊封賞。皇帝樂見其成,立即派遣邴吉拿著制詔趕赴張掖,徵召嬰齊進京,賜爵為列侯。繼而又接到張掖郡的文書,說大司農閻樂成過聽奸人之言,發兵擅自系捕嬰齊,和嬰齊的士卒發生激戰,各有損傷。他十分震驚,雖然他是大司馬大將軍錄尚書事,這些奏議卻不敢不奏上。皇帝現在還年輕,又是自己所立,比較畏懼自己。但在名義上,畢竟他是君,自己是臣,明目張胆地蒙蔽他是不行的。只有把奏議全部呈上,並且同時附有自己的意見,認為閻樂成雖然擅自發兵,但究竟是掛念國家安全,事出有因,可以赦免。
皇帝得到霍光的奏議,無可奈何,只好批覆同意赦免閻樂成,但應該廢為庶人。
在張掖的閻樂成接到赦書,可是一點高興不起來,他想到自己辛苦一生,卻得到這麼一副下場。他已經六十歲了,辛苦了十五年。生活好像跟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從一個鄉嗇夫爬到大司農,又重新變成庶人,他現在還能幹什麼呢?他抖動了一下自己臉上布滿了麻子和油光的肌肉,突然由慍怒轉為冷笑,啊哈,我這麼多年來的追逐功利不也是因為這個豎子才得以成就的嗎?既然他媽的沒有把這個豎子幹掉,這些東西又有什麼意義呢?任他身與名俱滅吧。他低低地重複著這句話,身名俱滅,身名俱滅。他漸聲漸低,突然咽下了一口唾沫,怔得眼睛發直,仿佛要把這四個字吞到自己的肚子裡去。
他茫茫然地穿過庭院,走到自己臥房,把門關好,愣愣地從鏡台後面取出了自己兒子的牌位,用顫抖的老手抬起袖子拂拭了一下。喃喃道,我兒,你等了我十五年,這次我是真的去陪伴你了,你等著我。又努力穩當地把他的兒子放回到了原處。
第二天,邴吉來看望閻樂成。雖然他對閻樂成一直想害死嬰齊的行徑不齒。但撇去這點不說,其他方面,閻樂成還是很不錯的一個人,對人謙恭有禮,辦事能幹,才能卓異。何況他們同在大將軍幕為同僚,也有些感情了。他想勸告閻樂成,回到長安,買塊地重新當個富家翁也不錯,況且作為一個從九卿赦免的富家翁,還有著其他富翁沒有的好處。朝廷的官員都和他有舊,地方官吏也不能不對他恭謹。他穿過遊廊,發現院子裡寂靜無人,一條狗無聊地在院子裡來回踱著。邴吉心裡不由得一陣惻然,他直接往閻樂成的臥室走去,推開門,陡然望見一具晃動的屍體在窗戶處招搖。他心裡不由得一涼,那張在國都中再熟悉不過的麻臉正朝他吐露著哀怨的情緒,往日肥碩的眼瞼包圍的小眼這個時候也顯得又圓又大。一個靈牌放在他腳下的案几上,上面寫著:愛子閻昌年之位。
一個月後,嬰齊解去張掖郡太守的職務,帶著扶疏、長樂和桑緋的靈柩,朝長安進發。跟隨他們一起去的還有烏孫小公主素光,以及十幾個在張掖郡的親信。
秋天的西北古道上,黃沙散漫,草木凋零,幾行大雁在他們的頭頂上空發出嘹亮的聲響,和車轂的吱呀聲相和,顯得頗為淒清蕭瑟。嬰齊靜靜地坐在車中,心情隨著車廂的顛簸而跌宕搖曳。他無法逆料,此去長安,等待他的究竟會是什麼……
(全文完)
【,http:///】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范明友對邴吉道,閻大司農不知實情發兵想系捕嬰府君,致使士卒多有傷亡,不知使者君怎麼處置?
邴吉道,先暫時將閻大司農頌繫,派人奏報皇帝和大將軍就是了。
“頌繫”是朝廷對有罪的高級官吏採取的一種拘系方法,不戴刑具,只是失去了自由而已。一排甲士上前圍住閻樂成。閻樂成頹然地隨著他們上車,回到自己的府邸,他現在不能出門,外面有士卒圍著。
此刻在長安,霍光卻一直鬱鬱不樂,他沒想到這次授意閻樂成和戴牛除掉嬰齊,卻被嬰齊打出了一番天下,連匈奴單于都因此款塞要求入朝了。皇帝本來就袒護嬰齊,只是懾於自己的威勢,不敢明目張胆地幫嬰齊而已。現在得到匈奴使者送來的文書,文書中大為稱讚嬰齊的功績,這事還真不好遮掩過去。拿到朝廷上一雜議,大臣都紛紛建議對嬰齊封賞。皇帝樂見其成,立即派遣邴吉拿著制詔趕赴張掖,徵召嬰齊進京,賜爵為列侯。繼而又接到張掖郡的文書,說大司農閻樂成過聽奸人之言,發兵擅自系捕嬰齊,和嬰齊的士卒發生激戰,各有損傷。他十分震驚,雖然他是大司馬大將軍錄尚書事,這些奏議卻不敢不奏上。皇帝現在還年輕,又是自己所立,比較畏懼自己。但在名義上,畢竟他是君,自己是臣,明目張胆地蒙蔽他是不行的。只有把奏議全部呈上,並且同時附有自己的意見,認為閻樂成雖然擅自發兵,但究竟是掛念國家安全,事出有因,可以赦免。
皇帝得到霍光的奏議,無可奈何,只好批覆同意赦免閻樂成,但應該廢為庶人。
在張掖的閻樂成接到赦書,可是一點高興不起來,他想到自己辛苦一生,卻得到這麼一副下場。他已經六十歲了,辛苦了十五年。生活好像跟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從一個鄉嗇夫爬到大司農,又重新變成庶人,他現在還能幹什麼呢?他抖動了一下自己臉上布滿了麻子和油光的肌肉,突然由慍怒轉為冷笑,啊哈,我這麼多年來的追逐功利不也是因為這個豎子才得以成就的嗎?既然他媽的沒有把這個豎子幹掉,這些東西又有什麼意義呢?任他身與名俱滅吧。他低低地重複著這句話,身名俱滅,身名俱滅。他漸聲漸低,突然咽下了一口唾沫,怔得眼睛發直,仿佛要把這四個字吞到自己的肚子裡去。
他茫茫然地穿過庭院,走到自己臥房,把門關好,愣愣地從鏡台後面取出了自己兒子的牌位,用顫抖的老手抬起袖子拂拭了一下。喃喃道,我兒,你等了我十五年,這次我是真的去陪伴你了,你等著我。又努力穩當地把他的兒子放回到了原處。
第二天,邴吉來看望閻樂成。雖然他對閻樂成一直想害死嬰齊的行徑不齒。但撇去這點不說,其他方面,閻樂成還是很不錯的一個人,對人謙恭有禮,辦事能幹,才能卓異。何況他們同在大將軍幕為同僚,也有些感情了。他想勸告閻樂成,回到長安,買塊地重新當個富家翁也不錯,況且作為一個從九卿赦免的富家翁,還有著其他富翁沒有的好處。朝廷的官員都和他有舊,地方官吏也不能不對他恭謹。他穿過遊廊,發現院子裡寂靜無人,一條狗無聊地在院子裡來回踱著。邴吉心裡不由得一陣惻然,他直接往閻樂成的臥室走去,推開門,陡然望見一具晃動的屍體在窗戶處招搖。他心裡不由得一涼,那張在國都中再熟悉不過的麻臉正朝他吐露著哀怨的情緒,往日肥碩的眼瞼包圍的小眼這個時候也顯得又圓又大。一個靈牌放在他腳下的案几上,上面寫著:愛子閻昌年之位。
一個月後,嬰齊解去張掖郡太守的職務,帶著扶疏、長樂和桑緋的靈柩,朝長安進發。跟隨他們一起去的還有烏孫小公主素光,以及十幾個在張掖郡的親信。
秋天的西北古道上,黃沙散漫,草木凋零,幾行大雁在他們的頭頂上空發出嘹亮的聲響,和車轂的吱呀聲相和,顯得頗為淒清蕭瑟。嬰齊靜靜地坐在車中,心情隨著車廂的顛簸而跌宕搖曳。他無法逆料,此去長安,等待他的究竟會是什麼……
(全文完)
【,http:///】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