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他從哥哥家走得趾高氣揚,躊躇滿志,一臉春風得意。
結果使他的哥哥嫂子對他刮目相看,雙雙跟出家門,追在車後喊:“電話!電話!你沒留下電話!”
現在,就是我在寫到他這會兒,他也許又在講——不,背他怎麼怎麼死而復生的傳奇了。據說他已經“練”出了三四兩不醉的酒量了。而且少年發福,已有些大腹便便了。他老闆“文革”中當過紅衛兵頭頭,也算是與他有種特殊的“血緣”關係吧!他老闆一直對他挺好,拿他當個乾兒子似的。還信任地分給了他一份陪飯以外的職權——監督公司里那些年輕的女員工們的考勤情況,捎帶留心她們背後是否說老闆的壞話,並定期向老闆匯報……
趙衛東受聘於某市一家小報當記者。
儘管他花三百元買了一份大學新聞系畢業的假文憑,報社還是要求他送一篇文章去,看看他的文筆怎麼樣。
他送去了三篇,都是用詞兇猛,意欲置人於死地而後快的“大批判”式文章。
他對那種文風駕輕就熟,寫來全不費功夫。
一批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怎麼會“必有我師”,還“焉”呢?
“三人行”一個是逃犯一個是賊第三個是小人的情況,大千世界裡沒少發生過嘛!
在此種情況下,談得上什麼是“善”什麼又是“不善”呢!
相互所“擇”所“改”,不過是奸惡之間的伎倆傳授罷了!
引開去,兜回來,句句不離批判宗旨,洋洋灑灑寫了五千餘字。
經他那麼一批,不但孔子的那一句話荒謬絕倫,而且孔子本人也簡直滿腹糟糠,仿佛沒留下過一句哪怕稍微正確點兒的話了。
二批老子關於牙齒和舌的比喻——什麼柔軟的必長存于堅硬的?胡說八道啊!如此愚蠢無知的言論,也配中國人代代相傳嗎?誰見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人的舌?但是古人的骨頭卻一次次被挖掘出來了!還有古人的牙齒!再者說了,長存與否只不過是評價事物的標準之一,更重要的是看現實作用。倘誰被綁票了,他是靠舌舔開捆他的繩索呢,還是靠牙咬開?冷嘲熱諷尖酸刻薄加上惡狠狠的辱罵——於是老子在其筆下也只不過是中國思想史中濫竽充數的“老混混”了……
這一篇也洋洋灑灑地寫了五千餘字。
三批孟子的“溫故而知新”。
“故就是故,新就是新。新故了以後才是故,故方新時不謂故。否則‘陳糠爛穀子’就不是該揚棄之物了。否則‘老生常談’這句話就沒有形容的意義了。溫故就一定能知新嗎?數學家重新演算小學生的算術題,哪怕演算一輩子,又能有什麼進步?‘溫故而知新’是反動的邏輯!反動就反動在——實際上阻撓著人的求新願望!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是一塊精神上的絆腳石!我們必須搬開絆腳石,必須將反動的‘溫故而知新’論批倒、批透、批臭!再踏上千萬隻腳,叫孟子永世不得翻身!”
主編看罷他的三篇文章,拍案贊曰:“好!妙!”
有人持異議,說這等文風,成問題吧?
主編說:“成什麼問題?目前缺的就是有趙衛東這種勇氣的人和他這種‘麻辣燙’而且兇惡的文章!本報多登一些這樣的文章,還愁發行量上不去,還愁GG拉不來嗎?這個少有的人才我要定了!”
趙衛東正式報到那一天,主編在辦公室召見他,關上門單獨面授機宜,與他密談了兩個多小時。
主編說:“孔子啦,老子啦,孟子啦,死了千多年的人了,就放他們一馬吧。無論怎麼批,也調動不起今人的情緒來!還是要拿今人開刀給今人看。這等於活人大解剖,給人以血淋淋的痛苦萬狀的感覺,那才過癮!”
主編給他列了一個單子,上排活人姓名二三十。
主編最後說:“你就暫時先打擊這些人吧!找他們的書啦文章啦作品啦看看。憑你的才能,不批得他們體無完膚,一一全滅了他們才怪了呢!不過,你的文風還缺少一種大氣。”
趙衛東虛心討教何為“大氣”?怎樣才能“大氣”得起來?
主編道:“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槌。你只要記住這麼一條就行了——寫時,心裡想,天下人其實都不配活著,天下書其實都不配存在,不,連寫也是不必寫,印也是不必印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閃開!閃開!爺來了!好比天生一雙火眼金睛,刷!一掃,別人的外衣便都剝落了……”
趙衛東頓時對主編無限崇拜甚至無限熱愛起來,銘記於心,奉若寫作的金科玉律。
於是那報為他辟了一個專欄。
於是“黑馬”疾奔而去,趙衛東這個名字一時大有風起雲湧電閃雷鳴摧枯拉朽決勝千里之勢。
紅色驚悸 尾聲(4)new
然而竟無人應戰。無人應戰亦即意味著天下無敵。於是每有“高處不勝寒”,“孤獨求敗”之悲涼英雄心理產生。
然而沒等他有什麼“孤獨求敗”的實際行動,那主編因貪污和嫖娼被撤了。
新任主編不欣賞他。
說:“報紙靠那種文風撐版面,太邪性了。”
於是他被通知“另謀高就”。
那一天趙衛東別提有多悲觀了。
他剛恢復了的三十幾年前那一種自信,不想被摧毀得那麼快。“風掃殘雲如卷席”。
更令他悲觀的,是又遭到了一次失戀的無情打擊。
他狂妄而且得意的日子裡,一位比他大五歲的女記者,似乎對他很有那麼一點兒曖曖昧昧的意思。
也幽會過。也上床過。
他為她早早兒失了童貞。
而她曾安慰他:“二十來歲失了童貞,如今是時髦。”
他被“炒”了以後,就打電話給她,要住到她那兒去。
而她竟在電話那端冷冰冰地說:“當我這是盲流收容所啊?”
他說:“那我去取放在你那兒的文章。”
她說:“就是你請我保存的那些?那些不三不四的垃圾也叫文章?我早扔了!看一篇解解悶兒還湊合,看兩篇三篇就讓人想吐!”
“你!你混蛋!”
他在電話這一端罵起來。
“滾你媽的!”
她啪地掛了電話。
他出生以來第一次被一個女人像男人罵人那麼罵……
那一天秋雨霏霏。
他不知不覺走到了一條鐵道旁……
他鬼使神差地繼而走在兩條鐵軌之間……
一列火車開來……
他迎著車頭走去……
他想到了死。想到了安娜的臥軌。三十幾年前他看過托爾斯泰那部世界名著。從此一接近鐵道就聯想到臥軌這一種恐怖的死法。而對於他,那部世界名著的內容和主題,仿佛便是自殺和臥軌這一種恐怖的死法。三十幾年前他認為,人,尤其一個女人之所以選擇恐怖的死法,純粹是出於對自己的命運的報復。臥軌意味著魚死網破式的同歸於盡。是人不惜自己的肉體被碾碎,而徹底破壞罩住自己的命運之網的決絕又悲壯的方式……
結果使他的哥哥嫂子對他刮目相看,雙雙跟出家門,追在車後喊:“電話!電話!你沒留下電話!”
現在,就是我在寫到他這會兒,他也許又在講——不,背他怎麼怎麼死而復生的傳奇了。據說他已經“練”出了三四兩不醉的酒量了。而且少年發福,已有些大腹便便了。他老闆“文革”中當過紅衛兵頭頭,也算是與他有種特殊的“血緣”關係吧!他老闆一直對他挺好,拿他當個乾兒子似的。還信任地分給了他一份陪飯以外的職權——監督公司里那些年輕的女員工們的考勤情況,捎帶留心她們背後是否說老闆的壞話,並定期向老闆匯報……
趙衛東受聘於某市一家小報當記者。
儘管他花三百元買了一份大學新聞系畢業的假文憑,報社還是要求他送一篇文章去,看看他的文筆怎麼樣。
他送去了三篇,都是用詞兇猛,意欲置人於死地而後快的“大批判”式文章。
他對那種文風駕輕就熟,寫來全不費功夫。
一批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怎麼會“必有我師”,還“焉”呢?
“三人行”一個是逃犯一個是賊第三個是小人的情況,大千世界裡沒少發生過嘛!
在此種情況下,談得上什麼是“善”什麼又是“不善”呢!
相互所“擇”所“改”,不過是奸惡之間的伎倆傳授罷了!
引開去,兜回來,句句不離批判宗旨,洋洋灑灑寫了五千餘字。
經他那麼一批,不但孔子的那一句話荒謬絕倫,而且孔子本人也簡直滿腹糟糠,仿佛沒留下過一句哪怕稍微正確點兒的話了。
二批老子關於牙齒和舌的比喻——什麼柔軟的必長存于堅硬的?胡說八道啊!如此愚蠢無知的言論,也配中國人代代相傳嗎?誰見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人的舌?但是古人的骨頭卻一次次被挖掘出來了!還有古人的牙齒!再者說了,長存與否只不過是評價事物的標準之一,更重要的是看現實作用。倘誰被綁票了,他是靠舌舔開捆他的繩索呢,還是靠牙咬開?冷嘲熱諷尖酸刻薄加上惡狠狠的辱罵——於是老子在其筆下也只不過是中國思想史中濫竽充數的“老混混”了……
這一篇也洋洋灑灑地寫了五千餘字。
三批孟子的“溫故而知新”。
“故就是故,新就是新。新故了以後才是故,故方新時不謂故。否則‘陳糠爛穀子’就不是該揚棄之物了。否則‘老生常談’這句話就沒有形容的意義了。溫故就一定能知新嗎?數學家重新演算小學生的算術題,哪怕演算一輩子,又能有什麼進步?‘溫故而知新’是反動的邏輯!反動就反動在——實際上阻撓著人的求新願望!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是一塊精神上的絆腳石!我們必須搬開絆腳石,必須將反動的‘溫故而知新’論批倒、批透、批臭!再踏上千萬隻腳,叫孟子永世不得翻身!”
主編看罷他的三篇文章,拍案贊曰:“好!妙!”
有人持異議,說這等文風,成問題吧?
主編說:“成什麼問題?目前缺的就是有趙衛東這種勇氣的人和他這種‘麻辣燙’而且兇惡的文章!本報多登一些這樣的文章,還愁發行量上不去,還愁GG拉不來嗎?這個少有的人才我要定了!”
趙衛東正式報到那一天,主編在辦公室召見他,關上門單獨面授機宜,與他密談了兩個多小時。
主編說:“孔子啦,老子啦,孟子啦,死了千多年的人了,就放他們一馬吧。無論怎麼批,也調動不起今人的情緒來!還是要拿今人開刀給今人看。這等於活人大解剖,給人以血淋淋的痛苦萬狀的感覺,那才過癮!”
主編給他列了一個單子,上排活人姓名二三十。
主編最後說:“你就暫時先打擊這些人吧!找他們的書啦文章啦作品啦看看。憑你的才能,不批得他們體無完膚,一一全滅了他們才怪了呢!不過,你的文風還缺少一種大氣。”
趙衛東虛心討教何為“大氣”?怎樣才能“大氣”得起來?
主編道:“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槌。你只要記住這麼一條就行了——寫時,心裡想,天下人其實都不配活著,天下書其實都不配存在,不,連寫也是不必寫,印也是不必印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閃開!閃開!爺來了!好比天生一雙火眼金睛,刷!一掃,別人的外衣便都剝落了……”
趙衛東頓時對主編無限崇拜甚至無限熱愛起來,銘記於心,奉若寫作的金科玉律。
於是那報為他辟了一個專欄。
於是“黑馬”疾奔而去,趙衛東這個名字一時大有風起雲湧電閃雷鳴摧枯拉朽決勝千里之勢。
紅色驚悸 尾聲(4)new
然而竟無人應戰。無人應戰亦即意味著天下無敵。於是每有“高處不勝寒”,“孤獨求敗”之悲涼英雄心理產生。
然而沒等他有什麼“孤獨求敗”的實際行動,那主編因貪污和嫖娼被撤了。
新任主編不欣賞他。
說:“報紙靠那種文風撐版面,太邪性了。”
於是他被通知“另謀高就”。
那一天趙衛東別提有多悲觀了。
他剛恢復了的三十幾年前那一種自信,不想被摧毀得那麼快。“風掃殘雲如卷席”。
更令他悲觀的,是又遭到了一次失戀的無情打擊。
他狂妄而且得意的日子裡,一位比他大五歲的女記者,似乎對他很有那麼一點兒曖曖昧昧的意思。
也幽會過。也上床過。
他為她早早兒失了童貞。
而她曾安慰他:“二十來歲失了童貞,如今是時髦。”
他被“炒”了以後,就打電話給她,要住到她那兒去。
而她竟在電話那端冷冰冰地說:“當我這是盲流收容所啊?”
他說:“那我去取放在你那兒的文章。”
她說:“就是你請我保存的那些?那些不三不四的垃圾也叫文章?我早扔了!看一篇解解悶兒還湊合,看兩篇三篇就讓人想吐!”
“你!你混蛋!”
他在電話這一端罵起來。
“滾你媽的!”
她啪地掛了電話。
他出生以來第一次被一個女人像男人罵人那麼罵……
那一天秋雨霏霏。
他不知不覺走到了一條鐵道旁……
他鬼使神差地繼而走在兩條鐵軌之間……
一列火車開來……
他迎著車頭走去……
他想到了死。想到了安娜的臥軌。三十幾年前他看過托爾斯泰那部世界名著。從此一接近鐵道就聯想到臥軌這一種恐怖的死法。而對於他,那部世界名著的內容和主題,仿佛便是自殺和臥軌這一種恐怖的死法。三十幾年前他認為,人,尤其一個女人之所以選擇恐怖的死法,純粹是出於對自己的命運的報復。臥軌意味著魚死網破式的同歸於盡。是人不惜自己的肉體被碾碎,而徹底破壞罩住自己的命運之網的決絕又悲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