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老杜和曉紅常來看我,帶來他們各自那份兒真摯的關心。對於吃飯問題,他們是很看重的,批評往往便不客氣。相聲里說“衛生”便是為了活著。我承認我的寫作習慣很不“衛生”。他們下午四五點來的時候多,目的顯然是為陪我像像樣樣地吃一頓晚飯。倘他們不來,我則往往一整天不下七層樓。
八天的時間又寫完了一稿,比我預計的時間提前兩天。我未即交出,我說要放兩天,鬆弛一下,再潤色一番。老杜和曉紅當然是完全贊同的。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有暇看電視了。當地電視台的節目,大多是流行歌曲演唱會。男星女星,所唱大抵港味十足。甚至可以說徹底港味。最讓人受不了,就是每唱完一首,照例的那聲“謝謝”。男人捏著話筒,長吟短嘆地唱些卿卿我我的詞句,使我聯想到舊戲劇舞台上患了單相思的自作多情的嬌氣書生,使我感到彆扭,使我對他們產生一種憐憫——我以為那是性的扭曲的結果。那如同男人拿腔捏調地裝年輕的母親,把聽眾當成搖籃里的孩子。不是搖籃曲,你聽了也犯困。我想聽蒼涼遒勁之歌,比如《西北風》,始終未聽到。也許廣州的男星女星,是唱不來這樣的歌吧?我覺得廣州的女人,太在意使自己像一個女人了。我覺得廣州的男人,大概是頂頂少男人氣質的男人。陰不盛而陽衰——悲也夫,廣州人!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理了一次發。那是一家個體小理髮鋪。我邁入後,女理髮員操著廣州腔問我——剪髮?
我說——剪髮。我以為廣州人就是把理髮說成剪髮的,便也那麼回答。入鄉隨俗唄。她始終用剪子剪,挺認真,好像老太婆用剪子修剪毛了邊的毯子。我很納悶兒她怎麼不用推子啊,可又不好意思問。她剪她的,我閉目養神。等吹完風,我往鏡子裡一瞧,頭髮原先多長,似乎還是多長嘛!再瞧地上,也不見多少我的頭髮楂兒。
我說:“同志,您沒怎麼給我剪啊!”
她說:“沒怎麼給你剪?那四十多分鐘,我擺弄誰的頭來?”
我說:“可您,光用剪子剪了剪啊!”
她說:“剪髮剪髮,我不用剪子剪,難道還能用推子剪嗎?”
“多少錢?”
“七元。”
“七元?”——我以為聽錯了。
“七元!”——她不高興地瞪著我。
十幾年來,我一向是北京北太平莊小理髮店單項快理的常客。從沒為自己的腦袋花過七塊錢!
怏怏付了錢,走出來,也並未體驗到以往理過發後那種涼爽的感覺。抹發臘吹了風的頭髮,似乎老太婆刷了幾層糨糊未乾的“袼褙”,覺得不透氣兒,覺得嚴罩在頭上,越發的熱了。
我又返回去,請求道:“同志,還是給我動推子理理吧!”
“好,那就給你理!”
她和她的同行們交換著使我怪難堪的眼神兒。
這番她給我理得很短——滿地紛紛落下我的頭髮楂兒。
理畢,她問:“滿意了吧?”
我說:“很滿意,很滿意。”連連道謝,正待欲走,她止住了我:“還沒付錢就走?”
我說:“剛剛付過了啊!七元,您忘了?”
她說:“那是剪髮的費,我這是要你理髮的費,你剪一遍,理一遍,當然得交兩份錢。”
“多少錢?”
“理髮便宜,兩元五角。”
人家心平氣和,人家很講道理。人家的道理你難以反駁——我只好又掏錢唄……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居然和我的一個弟弟在廣州見了一次面。他和他的同事為單位索款,從哈爾濱飛往北京,想求我買從北京到廣州的機票。沒見到我,也就沒人能替他們幫上這個忙,滯留了好幾天,總算買到機票,到了廣州,又無住處,而且還要買回程機票。人生地不熟,知我在為《花城》寫稿,便找到了《花城》編輯部。廣交會期間,外地人沒有預定,要當天在廣州有下榻之處,談何容易!
我想這事萬萬不可麻煩《花城》編輯部,對於他們顯然也是難事啊!
老杜在電話里問我——你弟弟他們有地方住嗎?
我偽裝出早有安排很自信的語調,十分肯定地回答:“有!有!你別操心啦!”
把弟弟他們接到我的住處,問昨夜怎樣度過的,答曰買了幾張報紙鋪在身下,露宿街頭。而那幾天廣州一直陰雨,沒有哪處街頭不潮濕的。看他們那樣子,臉也未洗,十分的狼狽。我那小房間,三個人的存在,便都轉不開身了。他們分明都困得夠嗆,但硬撐著,不好意思便往床上躺。
弟弟問:“二哥,能找到住處嗎?我們買的可是三天之後的機票啊!”
我說:“放心,沒問題!你們先輪換著在床上休息休息。”
見他們一個在床上,一個在沙發上,昏昏然睡去,我悄悄離開了招待所,踟躕於人行道。
靠著一棵街樹,吸了兩支煙,努力緩解突如其來的心理壓力。我決定,轉遍廣州市,也要為弟弟他們找到個住處!倘找不到,寧肯騙他們,而我自己就在馬路上逛它三個夜晚。
那時是上午九點多鐘,至下午四點多鐘,我差不多是乘著公共汽車轉遍了廣州市,四處碰壁。我就有點兒難以回招待所,難以見弟弟他們的面。
徘徊之中,一眼瞥見《南方日報》的牌子,心中產生一線希望——去求記者們吧!他們總是神通廣大的。
在《南方日報》文藝部辦公室外,猶猶豫豫地就不敢敲門。對於我的性格——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屋裡一位正在改稿的男子,從窗口發現我欲入不入,欲去不去,久久躊躕,便放下筆,出來問我找誰?有什麼事兒?大概以為我上訪,或者上告。我只好自報家門,說明走投無路的困境。
“是這樣……先別急,我們這兒倒也有招待所,只是條件不好……”
我急忙說:“有床就行!”
“那我帶你去。”
於是他引我去《南方日報》招待所……
沒有床位,的的確確沒有床位。
一線希望當然落空。雖然落空,但我非常感激,正欲握手道別,不料他說:“你別急著走,等我再替你想想辦法!”
他便去四處掛電話,掛了許久,電話里說了許多好話,我從旁望著他,心想這人真是好人!我必得記住他這一份兒真摯,將來我必將報答他這一種全心全意的幫助!不管他今天是否幫我找到了一處住的地方……
放下電話,他對我搖頭。
我又要走,他又止住我。
冒著雨,他帶我接連去了幾個旅館、招待所……
最後,終於找到了一處比我住的地方條件還要好的住處——新華社廣州分社的招待所。一個房間,兩個床位,是給兩位要從北京來的記者留的。完完全全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開了房間……
八天的時間又寫完了一稿,比我預計的時間提前兩天。我未即交出,我說要放兩天,鬆弛一下,再潤色一番。老杜和曉紅當然是完全贊同的。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有暇看電視了。當地電視台的節目,大多是流行歌曲演唱會。男星女星,所唱大抵港味十足。甚至可以說徹底港味。最讓人受不了,就是每唱完一首,照例的那聲“謝謝”。男人捏著話筒,長吟短嘆地唱些卿卿我我的詞句,使我聯想到舊戲劇舞台上患了單相思的自作多情的嬌氣書生,使我感到彆扭,使我對他們產生一種憐憫——我以為那是性的扭曲的結果。那如同男人拿腔捏調地裝年輕的母親,把聽眾當成搖籃里的孩子。不是搖籃曲,你聽了也犯困。我想聽蒼涼遒勁之歌,比如《西北風》,始終未聽到。也許廣州的男星女星,是唱不來這樣的歌吧?我覺得廣州的女人,太在意使自己像一個女人了。我覺得廣州的男人,大概是頂頂少男人氣質的男人。陰不盛而陽衰——悲也夫,廣州人!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理了一次發。那是一家個體小理髮鋪。我邁入後,女理髮員操著廣州腔問我——剪髮?
我說——剪髮。我以為廣州人就是把理髮說成剪髮的,便也那麼回答。入鄉隨俗唄。她始終用剪子剪,挺認真,好像老太婆用剪子修剪毛了邊的毯子。我很納悶兒她怎麼不用推子啊,可又不好意思問。她剪她的,我閉目養神。等吹完風,我往鏡子裡一瞧,頭髮原先多長,似乎還是多長嘛!再瞧地上,也不見多少我的頭髮楂兒。
我說:“同志,您沒怎麼給我剪啊!”
她說:“沒怎麼給你剪?那四十多分鐘,我擺弄誰的頭來?”
我說:“可您,光用剪子剪了剪啊!”
她說:“剪髮剪髮,我不用剪子剪,難道還能用推子剪嗎?”
“多少錢?”
“七元。”
“七元?”——我以為聽錯了。
“七元!”——她不高興地瞪著我。
十幾年來,我一向是北京北太平莊小理髮店單項快理的常客。從沒為自己的腦袋花過七塊錢!
怏怏付了錢,走出來,也並未體驗到以往理過發後那種涼爽的感覺。抹發臘吹了風的頭髮,似乎老太婆刷了幾層糨糊未乾的“袼褙”,覺得不透氣兒,覺得嚴罩在頭上,越發的熱了。
我又返回去,請求道:“同志,還是給我動推子理理吧!”
“好,那就給你理!”
她和她的同行們交換著使我怪難堪的眼神兒。
這番她給我理得很短——滿地紛紛落下我的頭髮楂兒。
理畢,她問:“滿意了吧?”
我說:“很滿意,很滿意。”連連道謝,正待欲走,她止住了我:“還沒付錢就走?”
我說:“剛剛付過了啊!七元,您忘了?”
她說:“那是剪髮的費,我這是要你理髮的費,你剪一遍,理一遍,當然得交兩份錢。”
“多少錢?”
“理髮便宜,兩元五角。”
人家心平氣和,人家很講道理。人家的道理你難以反駁——我只好又掏錢唄……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居然和我的一個弟弟在廣州見了一次面。他和他的同事為單位索款,從哈爾濱飛往北京,想求我買從北京到廣州的機票。沒見到我,也就沒人能替他們幫上這個忙,滯留了好幾天,總算買到機票,到了廣州,又無住處,而且還要買回程機票。人生地不熟,知我在為《花城》寫稿,便找到了《花城》編輯部。廣交會期間,外地人沒有預定,要當天在廣州有下榻之處,談何容易!
我想這事萬萬不可麻煩《花城》編輯部,對於他們顯然也是難事啊!
老杜在電話里問我——你弟弟他們有地方住嗎?
我偽裝出早有安排很自信的語調,十分肯定地回答:“有!有!你別操心啦!”
把弟弟他們接到我的住處,問昨夜怎樣度過的,答曰買了幾張報紙鋪在身下,露宿街頭。而那幾天廣州一直陰雨,沒有哪處街頭不潮濕的。看他們那樣子,臉也未洗,十分的狼狽。我那小房間,三個人的存在,便都轉不開身了。他們分明都困得夠嗆,但硬撐著,不好意思便往床上躺。
弟弟問:“二哥,能找到住處嗎?我們買的可是三天之後的機票啊!”
我說:“放心,沒問題!你們先輪換著在床上休息休息。”
見他們一個在床上,一個在沙發上,昏昏然睡去,我悄悄離開了招待所,踟躕於人行道。
靠著一棵街樹,吸了兩支煙,努力緩解突如其來的心理壓力。我決定,轉遍廣州市,也要為弟弟他們找到個住處!倘找不到,寧肯騙他們,而我自己就在馬路上逛它三個夜晚。
那時是上午九點多鐘,至下午四點多鐘,我差不多是乘著公共汽車轉遍了廣州市,四處碰壁。我就有點兒難以回招待所,難以見弟弟他們的面。
徘徊之中,一眼瞥見《南方日報》的牌子,心中產生一線希望——去求記者們吧!他們總是神通廣大的。
在《南方日報》文藝部辦公室外,猶猶豫豫地就不敢敲門。對於我的性格——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屋裡一位正在改稿的男子,從窗口發現我欲入不入,欲去不去,久久躊躕,便放下筆,出來問我找誰?有什麼事兒?大概以為我上訪,或者上告。我只好自報家門,說明走投無路的困境。
“是這樣……先別急,我們這兒倒也有招待所,只是條件不好……”
我急忙說:“有床就行!”
“那我帶你去。”
於是他引我去《南方日報》招待所……
沒有床位,的的確確沒有床位。
一線希望當然落空。雖然落空,但我非常感激,正欲握手道別,不料他說:“你別急著走,等我再替你想想辦法!”
他便去四處掛電話,掛了許久,電話里說了許多好話,我從旁望著他,心想這人真是好人!我必得記住他這一份兒真摯,將來我必將報答他這一種全心全意的幫助!不管他今天是否幫我找到了一處住的地方……
放下電話,他對我搖頭。
我又要走,他又止住我。
冒著雨,他帶我接連去了幾個旅館、招待所……
最後,終於找到了一處比我住的地方條件還要好的住處——新華社廣州分社的招待所。一個房間,兩個床位,是給兩位要從北京來的記者留的。完完全全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開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