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4)

  民主對於人類而言,只有在西方的啟蒙運動之後才牢固地確立了其文明意義。

  封建的王朝統治最長的也不過二三百年,還要依賴於封建專制的手段。其不可持續,已無需證明。

  人類希望借民主政體,以使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最大程度地享有公民權——人權。

  這一種可能性,也已無需證明。故民主不僅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全人類的精神生命。

  在獨裁的、專制的政體和泛民主的、無政府主義的社會狀態之間,民主的管理方式,無論對於哪一個國家,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幸而人類已經進入了理性時期,較能夠靠理性包容各種民主制度的差強人意之點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子替封建帝王們所出的這一統治招數是最陰損的,也是今日之中國人最應予以唾棄的。

  歸根結底,民主乃是使一個國家在思想上不沉睡的“腦白金”。

  近代的中國之所以長期落後而不自知,首先就是由於統治者的卑鄙,致使國人在思想上集體睡著了。所以我們這一頭“東方睡獅”,當年被外國人用大炮來轟,起初卻仍一眼開一眼閉,半醒不醒……

  6.權力與美學

  依我淺見,權力與美學之間,大約是有些關係的。

  君不見,古今中外,人類為權力不是設計了不少象徵麼?王冠、王杖、王宮或皇宮,是也;專車、專列、專機,是也。中國古代的“烏紗帽”,是官居幾品的象徵。而中國古代的官員們一旦被定了罪,便會被當即摘去烏紗。玉璽和官印自然更是權力的象徵。現在中國的官員們比起古代的官員們,不必再操心的一件事那就是——免去了守印之累:官印已不再叫印,叫名章,叫公章。名章就是名章,並不能單獨當了公章來用的;丟失了,再刻一枚就是。而公章,由專人保管;丟失了,作一次內部的或報上的聲明就是。即使被盜用了,一般也不至於將責任直接追究到官員頭上,而由保管者承擔。但在古代,官丟了印,那對於他可是件天大的事,只有高官,“行政待遇”方面才配有“護印”官之類的專職服務人員。

  依我看來,世界上的一切人,無不生活在權力制約之下。

  “統治者”、“公僕”、“領導”……當然,也不只是叫法不同了,權力性質變了。“公僕”或“領導”與“統治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往往為所欲為,而前者必須接受監督。現在全世界的官都害怕同一件事,那就是揭發檢舉。

  正是在此點上,我認為權力和美學發生了關係。

  我認為相對權力,民主和監督不但是政治話語,其實也是美學話語。權力是一柄雙刃之劍。它足以使也很容易使權力擁有者的人性和人格異化,結果經由權力,往往傷害了並且異化人們的人性和人格。世界長期處於這種情況之下,美好又從何談起呢?

  為了使更多的普通人都能夠感覺到世界畢竟是美好的,少數人擁有的權力必須合法產生。為了使一切權力擁有者的言行也受到制約,那麼必須賦予一切普通人監督他們的權力。人類的社會既不能處於沒有權力的局面,又不能允許少數人通過權力變為人上人,便自然而然產生出對於權力從形式到性質所寄託的種種合乎公願的理想。而凡賦理想之事,皆附美學內容: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所貴聖人之治,不貴其獨治,貴其能與眾共治。”

  “為地占者不能成土,為祿仕者不能成政。”

  “不苟一時之譽,思為利於無窮。”

  中國古代先賢先哲們關於權力的那些思想,多麼美好啊!如是,則權力擁有者是“美人”也,則權力本身亦美矣。只不過,在以王權為全社會的權力基礎的古代,無論中國還是外國,權力階層根本不可能達到那麼理想化的程度,權力本身也不能。

  “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我們的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我們有些什麼不好的東西捨不得丟掉呢?”

  眾所周知,以上都是毛主席生前莊莊重重講過的話。

  對於權力,健全的政治體制和成熟的經驗,與思想理念是同等重要的。這一種形式和性質的統一,在美學上,當可曰為“和諧美”。不和諧,則權力被人異化,人反過來異化權力,皆難“美”矣。

  今天,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已經比從前健全多了,司法體制也比從前健全多了,並且在繼續改革進步著。因而今天,對於權力,我們有了對被賦予權力的人和權力本身,寄託更加符合美學原則的希望。廣泛的人性認知水平是美學的基礎。我們希望代表權力的人和權力本身更美好些,也就是希望它和他們更智慧些,更仁慈些,更經驗豐富些,從而更人性化一些。

  智慧、仁慈、平等、公正,明智、克己奉公的精神,無怨無悔的責任,豐富的經驗和雄辯的風采以及幽默的方式,我以為,一個人他個人的品質美點越多,越具有人格之魅力,當他被賦予權力之後,那一種權力也就會變得像他本人一樣,成為別人願意自覺服從的權力,而不是反過來;同樣道理,若我們對權力本身產生的方式,被賦予的儀式,行使的範圍和受監督的前提思考得越周到,越符合公願,它就越接近著是一種體現我們人類“思想之類”的“東西”,而即使某個並不優秀的人擁有了它,也或許由於它的要求漸漸變得優秀起來。起碼,不至於變得惡劣。最後我認為,迄今為止,人類一切關於權力的文明的進步的思想成果,都是大體上符合美學原則的思想成果。而“權力美學”,這一定是將來有人會深入研究和總結的一門政治學科。

  7.與欲望兵團打個平手的一輩子

  人生伊始,原本是沒有什麼欲望的。餓了,渴了,冷了,熱了,不舒服了,啼哭而已。那些都是本能,啼哭類似信號反應。人之初,宛如一台仿生設備——肉身是外殼,五臟六腑是內裝置,大腦神經是電路系統。而且連高級“產品”都算不上的。

  到了兩三歲時,人開始有欲望了。此時人的欲望,還是和本能關係密切。因為此時的人,大抵已經斷奶。既斷奶,在吃喝方面,便嘗到過別種滋味了。對口感好的飲食,有再吃到、多吃到的欲望了。若父母說,寶貝兒,坐那兒別動,給你照相呢,照完相給你巧克力豆豆吃,或給你喝一瓶“娃哈哈”……那麼兩三歲的小人兒便會乖乖地坐著不動。他或她,對照不照相沒興趣,但對巧克力豆豆或“娃哈哈”有美好印象。那美好印象被喚起了,也就是欲望受到撩撥,對他或她發生意識作用了。

  在從前的年代,普通百姓人家的小小孩兒能吃到能喝到的好東西實在是太少了。偶爾吃到一次喝到一次,印象必定深刻極了。所以倘有非是父母的大人,出於占便宜的心理,手拿一塊糖或一顆果子對他說:“叫爸,叫爸給你吃!”他四下瞅,見他的爸並不在旁邊,或雖在旁邊,並沒有特別反對的表示,往往是會叫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