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先到省城,要三天。過黃河由德州出省,本來一條大路往北,聽說景州發大水,路斷了,要繞路。我看,起碼也要半個月,才到得了京里。”
“今天七月二十二。”小王媽說,“趕在月里動身,可以到京里吃月餅。現在就挑日子吧!”
這下提醒了藹如,趕在中秋以前,能與洪鈞相聚,人月雙圓,多麼有趣!因而興致勃勃地親自去查皇曆,卻只有七月二十五是宜於長行的黃道吉日。
“只有三天的功夫,怕大侷促了些!”她躊躇著說。
“是啊!”李婆婆將出遠門看作一件頭等大事,必得從容安排,所以也說:“萬萬來不及。”
“有什麼來不及?”小王媽怕藹如手頭散漫,如果遲遲不走,那四百兩銀子拉散了,又會不夠,因而極力慫恿,“收拾行李,我來幫忙。一定要趕在八月半以前到京,才有意思。”
這句話不但藹如同意,也說動了李婆婆,決定七月二十五動身。於是馬地保去僱車;小王媽母子幫著收拾行李,到起更時分,方始回家。
一回望海閣,馬地保在那裡坐等,據說晚飯以前就來了。小王媽不免詫異,不知他有什麼要緊事,非等著她來面談不可。
“王大嫂,”從小王媽作瞭望海閣的主政,馬地保對她便改了稱呼,“李家娘兒倆要進京,是誰的主意?”
這話太突兀了!小王媽心知其中大有文章,急急問道:“怎麼回事?莫非不能去?”
“不是不能去。總得要洪三爺有信來了,再動身也還不遲。”
“怎麼呢?”
馬地保呆了一會,嘆口氣說:“我看事情不妙!我跟你實說了吧!”
於是馬地保將受託進京,去為洪鈞遞信送禮的經過,從頭細訴,聽得小王媽臉色大變。
“唉!老馬,”她著急地說,“你這些話,怎麼早不說呢?”
“我哪知道她們忽然要進京?”馬地保答道,“這些話是犯忌諱的,我也不能亂說。”
小王媽也知道錯怪了馬地保,更知道怪誰都沒有用。如今與李家休戚相關,要緊的是,她們母女的行止該有個最後決定。
不去又如何?去又如何?小王媽在想,若說勸李家母女不必進京,首先這話就難以啟齒,“老馬,”她問,“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怎麼還能攔住她們娘兒倆不走?如果說了實話,只怕馬上就要出人命!”
“到了京里呢?倘或不是那回事,只怕更要出人命。”
“不會的!”小王媽突然想通了,“且不說洪三爺不是沒有良心的人,能傷這種陰鴛,哪裡會中狀元?萬一真的變心了,我們那位‘狀元娘子’,知書識字,有計謀、有決斷,也不是好慧的人。只要見著洪三爺的面,當面鑼、對面鼓,三句話一問,包管問得人啞口無言,乖乖兒地抬花轎過來。”
“能見著面,自然好辦;就怕見不著面!”
“嗐,老馬!”小王媽倒是鬚眉氣概,毫不畏難,“不是我說你,你啊,太老實了!狀元又不是住在皇宮內院,會見不著面?洪三爺總也有衙門吧?破功夫到他的衙門去等。他莫非就因此不上衙門了?”
馬地保受了她的鼓舞,也振作了,“好!”他慨然答說,“我聽你的話。”
“這才是!老馬,”小王媽格外為他鼓勁,“這趟去,事情一定會圓滿。不過要靠你多辛苦。等你回來,我另外謝你。阿培要請你照應,我叫他拜你做乾爹!”
“不敢當,不敢當!阿培我一定盡心照應,不用拜什麼乾爹,也談不到謝我。但願這一趟辛苦不白吃,我回來也有面子。”
“包你有面子。事情成功了,洪三爺也會謝你。不過,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一去,里里外外,一切要靠你費心。”
話是如此,小王媽卻是一整夜都睡不安穩。為李家母女思前想後,總覺得事情不會壞到洪鈞不認帳的程度;更不會避不見面,因為要躲也躲不了的。只是有一點,或許洪家的親友,不贊成用花轎迎娶藹如進門,那倒是個麻煩。不過,到了那個地步,藹如怕也不能不委屈了。
當然,她這些想法,深藏於心,甚至連神色間,亦很注意,仍然裝得高高興興地,到李家幫忙收拾行李。到晚來,草草已定;留在那裡吃完了飯,找個機會悄悄向李婆婆說道:“有幾樣要緊東西,婆婆倒要檢一檢;最好收在一起,放在妥當地方。”
“你是說,我們娘兒倆剩下的一點首飾?”
“不是!”小王媽答說:“第一、是洪三爺親筆寫的庚帖;第二。是洪三爺以前給小姐來的那許多信。”
“那些信是她的寶貝,早已都收在拜匣里了。庚帖在我枕箱裡。”李婆婆想了一下,點點頭說:“對!庚帖也交給她自己好了。”
當天晚上,李婆婆就將洪鈞的庚帖撿出來,親手交給藹如。這使得她想到一件久縈於懷的心事,只是不大容易出口。
想了半天,終於還是背轉身子問道:“喜事不知道在哪兒辦?”
“那得要看三爺的意思。”李婆婆答說,“在哪裡辦喜事都可以,要緊的是,得有那筆辦喜事的錢。”
這使得藹如又添了一段心事。看樣子洪鈞在眼前一定籌不出那樣一筆款子,可能明年也還不行。佳期有待,還在其次;尷尬的是進京以後,不曾過門的洪家媳婦,如何得能侍奉巾櫛,主持中饋?
這是眼前所無法作成任何結論的事。好在旅途無事,慢慢琢磨,總能想出一個補救的辦法來。
※ ※ ※到京那天是八月十二。前一天在固安宿店就商量好的,到了京里,先不必投店,直接到長元吳會館。一切行止,都等見了洪鈞的面,再作道理。
車到會館,李婆婆母女先不下車,由馬地保登門求見。門房還依稀相識,聽說他要看洪狀元,只說得一聲:“你等一等!”隨即往裡而去。
這下行了!馬地保很高興地對跟在身邊的阿培說:“是在家!”
聽得這一聲,阿培先到車前去報信。於是藹如一顆心頓時跳得很厲害了!多少天朝思暮想,不知他是豐腴是清瘦?做了狀元,樣子又有什麼不同?最讓她擔心的是,此行事先並未寫信通知,驟然相見,洪鈞必定驚喜交集;勾動他的蓄積已久的相思,會不會當著人便傾瀉而出,說些只好私下相處才能說的話,豈不叫人羞窘。
正在這樣七上八下地想心事,車前倒又有聲音了,“婆婆,姑娘,”是馬地保在說:“你們請下來了。”
掀開車帷,藹如便是一驚!馬地保的臉色非常難看,陰鬱之中,含著悲憤;一雙眼睛中更有掩抑不住的怒火。這是為什麼?她在想,莫非洪鈞做了官,使官派,得罪了貧賤之交的馬地保?
一念未畢,有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含笑上前,很親熱地說道:“這兩位想來是李婆婆、李姑娘了?”
“今天七月二十二。”小王媽說,“趕在月里動身,可以到京里吃月餅。現在就挑日子吧!”
這下提醒了藹如,趕在中秋以前,能與洪鈞相聚,人月雙圓,多麼有趣!因而興致勃勃地親自去查皇曆,卻只有七月二十五是宜於長行的黃道吉日。
“只有三天的功夫,怕大侷促了些!”她躊躇著說。
“是啊!”李婆婆將出遠門看作一件頭等大事,必得從容安排,所以也說:“萬萬來不及。”
“有什麼來不及?”小王媽怕藹如手頭散漫,如果遲遲不走,那四百兩銀子拉散了,又會不夠,因而極力慫恿,“收拾行李,我來幫忙。一定要趕在八月半以前到京,才有意思。”
這句話不但藹如同意,也說動了李婆婆,決定七月二十五動身。於是馬地保去僱車;小王媽母子幫著收拾行李,到起更時分,方始回家。
一回望海閣,馬地保在那裡坐等,據說晚飯以前就來了。小王媽不免詫異,不知他有什麼要緊事,非等著她來面談不可。
“王大嫂,”從小王媽作瞭望海閣的主政,馬地保對她便改了稱呼,“李家娘兒倆要進京,是誰的主意?”
這話太突兀了!小王媽心知其中大有文章,急急問道:“怎麼回事?莫非不能去?”
“不是不能去。總得要洪三爺有信來了,再動身也還不遲。”
“怎麼呢?”
馬地保呆了一會,嘆口氣說:“我看事情不妙!我跟你實說了吧!”
於是馬地保將受託進京,去為洪鈞遞信送禮的經過,從頭細訴,聽得小王媽臉色大變。
“唉!老馬,”她著急地說,“你這些話,怎麼早不說呢?”
“我哪知道她們忽然要進京?”馬地保答道,“這些話是犯忌諱的,我也不能亂說。”
小王媽也知道錯怪了馬地保,更知道怪誰都沒有用。如今與李家休戚相關,要緊的是,她們母女的行止該有個最後決定。
不去又如何?去又如何?小王媽在想,若說勸李家母女不必進京,首先這話就難以啟齒,“老馬,”她問,“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怎麼還能攔住她們娘兒倆不走?如果說了實話,只怕馬上就要出人命!”
“到了京里呢?倘或不是那回事,只怕更要出人命。”
“不會的!”小王媽突然想通了,“且不說洪三爺不是沒有良心的人,能傷這種陰鴛,哪裡會中狀元?萬一真的變心了,我們那位‘狀元娘子’,知書識字,有計謀、有決斷,也不是好慧的人。只要見著洪三爺的面,當面鑼、對面鼓,三句話一問,包管問得人啞口無言,乖乖兒地抬花轎過來。”
“能見著面,自然好辦;就怕見不著面!”
“嗐,老馬!”小王媽倒是鬚眉氣概,毫不畏難,“不是我說你,你啊,太老實了!狀元又不是住在皇宮內院,會見不著面?洪三爺總也有衙門吧?破功夫到他的衙門去等。他莫非就因此不上衙門了?”
馬地保受了她的鼓舞,也振作了,“好!”他慨然答說,“我聽你的話。”
“這才是!老馬,”小王媽格外為他鼓勁,“這趟去,事情一定會圓滿。不過要靠你多辛苦。等你回來,我另外謝你。阿培要請你照應,我叫他拜你做乾爹!”
“不敢當,不敢當!阿培我一定盡心照應,不用拜什麼乾爹,也談不到謝我。但願這一趟辛苦不白吃,我回來也有面子。”
“包你有面子。事情成功了,洪三爺也會謝你。不過,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一去,里里外外,一切要靠你費心。”
話是如此,小王媽卻是一整夜都睡不安穩。為李家母女思前想後,總覺得事情不會壞到洪鈞不認帳的程度;更不會避不見面,因為要躲也躲不了的。只是有一點,或許洪家的親友,不贊成用花轎迎娶藹如進門,那倒是個麻煩。不過,到了那個地步,藹如怕也不能不委屈了。
當然,她這些想法,深藏於心,甚至連神色間,亦很注意,仍然裝得高高興興地,到李家幫忙收拾行李。到晚來,草草已定;留在那裡吃完了飯,找個機會悄悄向李婆婆說道:“有幾樣要緊東西,婆婆倒要檢一檢;最好收在一起,放在妥當地方。”
“你是說,我們娘兒倆剩下的一點首飾?”
“不是!”小王媽答說:“第一、是洪三爺親筆寫的庚帖;第二。是洪三爺以前給小姐來的那許多信。”
“那些信是她的寶貝,早已都收在拜匣里了。庚帖在我枕箱裡。”李婆婆想了一下,點點頭說:“對!庚帖也交給她自己好了。”
當天晚上,李婆婆就將洪鈞的庚帖撿出來,親手交給藹如。這使得她想到一件久縈於懷的心事,只是不大容易出口。
想了半天,終於還是背轉身子問道:“喜事不知道在哪兒辦?”
“那得要看三爺的意思。”李婆婆答說,“在哪裡辦喜事都可以,要緊的是,得有那筆辦喜事的錢。”
這使得藹如又添了一段心事。看樣子洪鈞在眼前一定籌不出那樣一筆款子,可能明年也還不行。佳期有待,還在其次;尷尬的是進京以後,不曾過門的洪家媳婦,如何得能侍奉巾櫛,主持中饋?
這是眼前所無法作成任何結論的事。好在旅途無事,慢慢琢磨,總能想出一個補救的辦法來。
※ ※ ※到京那天是八月十二。前一天在固安宿店就商量好的,到了京里,先不必投店,直接到長元吳會館。一切行止,都等見了洪鈞的面,再作道理。
車到會館,李婆婆母女先不下車,由馬地保登門求見。門房還依稀相識,聽說他要看洪狀元,只說得一聲:“你等一等!”隨即往裡而去。
這下行了!馬地保很高興地對跟在身邊的阿培說:“是在家!”
聽得這一聲,阿培先到車前去報信。於是藹如一顆心頓時跳得很厲害了!多少天朝思暮想,不知他是豐腴是清瘦?做了狀元,樣子又有什麼不同?最讓她擔心的是,此行事先並未寫信通知,驟然相見,洪鈞必定驚喜交集;勾動他的蓄積已久的相思,會不會當著人便傾瀉而出,說些只好私下相處才能說的話,豈不叫人羞窘。
正在這樣七上八下地想心事,車前倒又有聲音了,“婆婆,姑娘,”是馬地保在說:“你們請下來了。”
掀開車帷,藹如便是一驚!馬地保的臉色非常難看,陰鬱之中,含著悲憤;一雙眼睛中更有掩抑不住的怒火。這是為什麼?她在想,莫非洪鈞做了官,使官派,得罪了貧賤之交的馬地保?
一念未畢,有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含笑上前,很親熱地說道:“這兩位想來是李婆婆、李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