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上面這些例子裡,啾啾好像真的撒謊了,她知道自己說的不是實話,但仍然這樣說.但是,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她是處在一種不能不撒謊的情境中,大人讓她做不願做或不容易做的事,或者不讓她做想做的事,或者責備她已經做的事,她只好用撒謊來抵制,她的謊話是被大人的態度或"道理"逼出來的.因此,責任在大人,是大人不體察孩子的心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了.

  比如,幼兒都喜歡移動物體,搬運夠得著、拿得動的各種物件.這樣做時,她是在實施自己的意圖,改變事物,在此過程中,智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可是,大人往往怕孩子把東西弄亂,怕收拾起來麻煩,予以阻止.當啾啾把書櫃裡的書一本本搬到地上時,如果我們表揚她的舉動,然後引導她把書放回去,她怎麼還會當面"撒謊"乃至"栽贓"呢.

  又比如,她糊了一屁股屎還不肯洗澡,未免不講理.但是,當孩子不講理時,最笨的做法是對孩子講死理,設定一種邏輯,在這種邏輯中,孩子唯有"篡改"事實才不會被打敗.我正是這樣,設定了一個拉了臭就得洗澡的邏輯,逼得她除了否認拉臭便別無出路.如果我告訴她,拉了臭可以洗澡,做香寶貝,也可以不洗,做臭寶貝,讓她選擇,即使她仍拒絕洗澡,也不必撒謊了.

  所以,對於孩子的撒謊,一定要在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上加以體察.我特別要強調,幼兒的撒謊基本上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對特定情境的正常反應,不必大驚小怪.對幼兒的撒謊作道德判斷,視為道德品質的問題,是對幼兒心理的無知,真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幼兒的想法瞬息萬變,常會有一個想法迅速取代另一個想法的情況.

  紅的一個老同學給紅打電話.事後啾啾告訴我:"叔叔找媽媽了."接著說:"我不喜歡他(她)了."我不能判斷她說的是"他"還是"她",問道:"不喜歡誰了?"她答:"不喜歡媽媽了."我笑了,讓她去跟媽媽說.紅正在廚房裡,她走到廚房門口,我聽見紅先問她:"寶貝愛不愛媽媽?"她答:"愛媽媽."紅問:"有多愛?"答:"有兩個愛."我聽見了,使勁憋住笑.真是一個小兩面派啊!顯然,在媽媽問她的那個瞬間,她一下子改變了想法,並且忘記了此前的想法.這是撒謊嗎?當然不是.(2歲)幼兒認知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願望與事實不分,想像與事實不分,常常把願望和想像當成事實.幼兒的所謂"撒謊",大多屬於這種情況,其實也不是真的撒謊.

  啾啾看見陽台玻璃門上有一隻蒼蠅,喊起來:"蚊子!"小燕去拍死了.我說:"寶貝真棒,這麼遠就看見蒼蠅了."她便向我描述:"寶貝看見蒼蠅了,說‘蒼蠅’,姐姐去打死了."在描述中,她已"篡改"了她曾經把蒼蠅說成蚊子的歷史.

  她坐在地上,自己在玩看圖識字的卡片.她把畫著水龍頭和毛巾的卡片找了出來,用水龍頭卡片把手淋濕,準備用肥皂卡片洗一洗,再用毛巾卡片擦乾.可是,肥皂卡片找不到了.我在書房裡工作,聽見她用發愁的口氣說了許多遍:"肥皂呢,肥皂哪裡去啦?"就趕緊跑出來.但是,我把全部卡片翻了兩遍,就是沒有.我提議自己畫,得到她的響應.我們每人畫了一張.她畫完了,自己端詳著,有些沮喪地說:"我畫不像."看了我畫的,她很滿意,用它洗了手.她再去看自己畫的,說:"我畫得不像,一點也不像."然後指著我畫的那張說:"這張寶貝畫得像."我追問:"誰畫的?"回答是明確的:"寶貝畫的."一眨眼工夫,她面不改色地奪走了我的著作權.

  第二卷 天籟 小女孩話題

  她把水灑在地上,媽媽責備了她.一會兒,她拿著抹布擦地,看見媽媽,她抬起頭笑著說:"我幫媽媽擦,媽媽太累了."媽媽說:"寶貝真好,把水灑在地上了,自己擦."她反駁:"我沒有灑,我幫媽媽幹活呢."紅帶她去打預防針.回到家,我問:"啾啾哭了沒有?"她答:"沒有."馬上改口:"有一點點哭."紅一聽就笑了,告訴我當時的情形.事實是,因為受了別的孩子哭的刺激,在等候時,她不停地建議:"媽媽,我們去外面散步吧."輪到她了,她大哭,進注射室時,抓住門框死死不放,猶如被推向刑場一樣.不過,真打針時,倒確實止哭了,也許是發現不像想像得那麼痛.

  她把《貓和老鼠》光碟插進機子,但放不出來.媽媽發現是因為插反了,把原因告訴了她.她解釋說:"我放對了,它進去,自己反過來了,我都看見了."(2歲)幼兒有強烈的榮譽感,希望自己是棒孩子,得誇獎,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往往在想像中抹掉不如意的事實,於是真的覺得自己一貫正確了.

  "十一"前夜,我們開車去天安門.到了那一帶,發現交通擁擠不堪,便沒有停留就返回.因為常常堵車,啾啾很不耐煩.途中,她要尿尿,趁紅燈停車時,紅抱她下車,被路口一個警察遠遠指了一下.紅趕緊逃回車上,開著車門,這樣解決了她的排泄問題.此後,她的心情好多了,可見剛才是被尿憋得不愉快的.我開始逗她.

  我問:"剛才是不是有一個小孩在路上尿尿了?警察在找這個小孩."她答:"她跑啦."

  我問:"這個小孩幾歲了?"

  她剛說一個"兩"字,馬上停住,改口說:"一歲."

  我問:"她穿的衣服是白的還是黑的?"

  她答:"黑的."她自己穿的衣服是白的.

  我問:"她是小弟弟還是小妹妹?"

  她答:"小弟弟."

  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機智.事實上,她一開始說"她跑啦",已經表明了要把警察的注意力引開的意圖,也正因此我才想到要進一步考驗她的.如果說她說的是"謊言",這是多麼可愛的謊言啊.正是在修正、美化人生的意義上,我們也把藝術稱為謊言.

  她還常常表現出一種小狡猾.

  我和媽媽假裝打架,她撲入媽媽懷裡.我問她:"媽媽壞不壞?"答:"不壞."又問她:"爸爸壞不壞?"答:"蟲子壞."媽媽問她:"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她答:"喜歡爸爸媽媽."媽媽問:"只能喜歡一個,最喜歡誰?"她答:"喜歡小熊."在媽媽的辦公室,那裡還有一位姓叢的同事.媽媽問:"媽媽好還是叢阿姨好?"牆上貼著一張畫報,她指著畫報上的一個女子說:"這個阿姨好."她的小床前有兩隻小椅子,她坐一隻,我和小燕都裝作想坐另一隻,問她給誰坐,她答:"給美美坐."然後,她走到廳里,把那裡的兩隻小椅子分配給了我和小燕.媽媽問:"那我呢?"她答:"媽媽坐床上."(2歲)迴避得罪在場的每一個人是她的慣技,據我觀察,也是大多數幼兒的慣技.這些小鬼頭!

  第二卷 天籟 聖誕老人(1)

  1.生小貝貝

  兩三歲時,啾啾經常談論她的小貝貝.

  她小肚子吃得鼓鼓的,媽媽問裡面有沒有貝貝了,她說有,一會兒低下頭看地上,說:"小貝貝會走路了."她做了一件棒的事,我和媽媽爭相誇她,她聽了,發起了感慨:"將來我的小寶貝說,啾啾啊,真是一個好媽媽."2.吃奶

  她指著媽媽的胸衣明知故問:"這下面是什麼呀?"媽媽答:"胸罩."問:"還下面呢?"媽媽答:"皮膚,肉,還有骨頭."她竊笑,揭開謎底:"是大奶奶呀."然後看我一眼,說:"爸爸的小奶沒有牛奶,媽媽有牛奶,已經給寶貝吃完了."接著說:"我長很高的時候也有牛奶."我問:"給誰吃?"答:"我生個小貝貝,給她吃."說著掀開自己的衣服,審視自己的*,慚愧地說:"這么小的奶奶,寶貝喝一口就沒了."(2歲)說起她小時候吃媽媽的奶,因為媽媽屬羊,她說那是羊奶.我問她是不是吃過我的奶,她否認,解釋說:"爸爸是公羊,公羊要有奶,不成了女的公羊了?"她顯然認為,"女的公羊"是一個荒謬的概念.(3歲)3.男與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