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在日軍瘋狂反撲、美軍一路後撤的作戰中,他所在的分隊負責掩護。
揚戈身負重傷,仍然堅守機槍陣地,用手榴彈攻擊日軍,直到最後壯烈犧牲。
他的事跡被譜寫成了歌曲《揚戈之歌》,歌中唱道:“揚戈的名字永遠活在全體步兵心中。”
更有意思的是,在義大利北部的作戰過程中,一共有18名美國軍人獲得了榮譽勳章,其中9名是日本裔美國軍人。正是士兵們的浴血奮戰,才使美國在“二戰”中取得了輝煌勝利。
打出來的繁榮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不但未受影響,反而變得超級繁榮。
原來國內經濟捉襟見肘,現在卻有了大量的遊資。1942年,華盛頓每天要開支3億美元,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戰爭開支達到了2450億美元。
這個數字比美國1789—1940年各年度預算的總和還要大。
1939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910億美元,到了1945年竟然高達2150億美元。
1940年,美國有800萬人失業,而到了1945年,就業人數已經增加到6600萬,其中有500萬是婦女。1943年,公司的利潤超過了1929年。
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曾經說:“美國人不可救藥,他們只能一再依靠吹噓自己物資豐富,他們大言不慚,說每天差不多能生產1000架飛機和坦克,可是一到要用這些武器的時候,他們又沒有了,結果他們一再挨揍。”
獨裁國家的宣傳往往與事實恰好相反,身為納粹宣傳部長的戈培爾的說法無疑是非常荒謬可笑的。
美國人在“二戰”中的士兵總數達到了1200萬,成功建立起了一支比敵人和其他盟國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大的海軍。
與此同時,美國的民用開支比1939年增加了20%。評論員說:“我們生活輕鬆,比較舒適,完全有保障。”“這次戰爭開始以來,生活水平還能提高的,只有我們這個國家,整個歐洲都已經弄得筋疲力盡,而我們卻沒有。”
美國著名的評論家看到國內大多數人的生活因為經歷戰爭反而變好了,告誡人們說,如果說困難能對人的思想產生影響,那麼舒適也會產生影響。
《時代》周刊大肆宣揚說,美國驟然富了起來,似乎全國各地一下子都富了起來。
打贏了艱苦卓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一舉成為響噹噹的世界帝國,開始了全球擴張的新時期。
[1]指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反抗英軍、追求自治的民兵游擊戰士,他們在一分鐘之內就能集合起來。
[2]即Sons of Liberty,是美國革命期間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秘密民間組織,主要成員是工人、手工業者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3]英屬北美殖民地人民自發建立的民間武裝組織,擁有自己的獨立武裝,目的在於反抗英國殖民統治。
[4]即腓特烈二世(1712-1786),史稱腓特烈大帝。普魯士國王(1740—1786年在位),軍事家,政治家,作家,作曲家。在其鐵腕統治下,普魯士的國力迅速上升,很快躍居歐洲強國之列。
[5]坎伯蘭是美國馬里蘭州西部城市,毗鄰波托馬克河。美國開發初期在此建有坎伯蘭堡壘,即坎伯蘭關隘。
[6]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樑”。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接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
[7]麥哲倫(1480-1521),葡萄牙探險家,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率領船隊首次航行,1521年死於與菲律賓當地部族的衝突中。雖然他沒有完成航行,但他船上餘下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
[8]威廉·麥金萊(1843—1901),美國第25任總統。
[9]美國陸軍上將,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七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而聞名。
[10]威靈頓公爵,即阿瑟·韋爾斯利(1769—1852),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軍將領,第21任英國首相。最初於印度軍中發跡,西班牙半島戰爭(1808—1814)時期建立戰功,並在打敗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1815年)中分享勝利。最終更成為了大英帝國陸軍元帥,並獲得法蘭西王國、普魯士王國、俄羅斯帝國、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和荷蘭王國六國授予元帥軍銜,是世界歷史上唯一獲得七國元帥軍銜者。
[11]即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12]即國會大廈。作為美國國會辦公大樓,美國國會是美國聯邦政府的立法機構。它坐落於華盛頓特區國會山的頂部、國家街的東端。
[13]1776年,傑弗遜回到維吉尼亞任州議會議員,為實現宗教自由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積極從事改革該州的立法工作。1777年草擬《維吉尼亞宗教法案》,1779年首次發表,1786年最終頒布。
[14]即斐迪南·福煦(1851—1929),法國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協約國軍總司令,被公認為協約國獲勝的主要領導人。
[15]紐約市曼哈頓區第五大道、百老匯、23街的交匯點。得名於第四任美國總統、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1751—1836)。
[16]位於英國首都倫敦威斯敏斯特特區白廳旁的唐寧街,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後來成為英國首相官邸,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廣為人知。唐寧街10號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辦公室外,首相的秘書、助理和顧問也都在首相官邸內工作。
[17]鈾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均帶有放射性,具有很長的半衰期(數億年至數十億年)。於1789年被發現。鈾化合物早期用於瓷器的著色,在核裂變現象被發現後用作核燃料。核燃料是鈾的氧化物。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揚戈身負重傷,仍然堅守機槍陣地,用手榴彈攻擊日軍,直到最後壯烈犧牲。
他的事跡被譜寫成了歌曲《揚戈之歌》,歌中唱道:“揚戈的名字永遠活在全體步兵心中。”
更有意思的是,在義大利北部的作戰過程中,一共有18名美國軍人獲得了榮譽勳章,其中9名是日本裔美國軍人。正是士兵們的浴血奮戰,才使美國在“二戰”中取得了輝煌勝利。
打出來的繁榮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不但未受影響,反而變得超級繁榮。
原來國內經濟捉襟見肘,現在卻有了大量的遊資。1942年,華盛頓每天要開支3億美元,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戰爭開支達到了2450億美元。
這個數字比美國1789—1940年各年度預算的總和還要大。
1939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910億美元,到了1945年竟然高達2150億美元。
1940年,美國有800萬人失業,而到了1945年,就業人數已經增加到6600萬,其中有500萬是婦女。1943年,公司的利潤超過了1929年。
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曾經說:“美國人不可救藥,他們只能一再依靠吹噓自己物資豐富,他們大言不慚,說每天差不多能生產1000架飛機和坦克,可是一到要用這些武器的時候,他們又沒有了,結果他們一再挨揍。”
獨裁國家的宣傳往往與事實恰好相反,身為納粹宣傳部長的戈培爾的說法無疑是非常荒謬可笑的。
美國人在“二戰”中的士兵總數達到了1200萬,成功建立起了一支比敵人和其他盟國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大的海軍。
與此同時,美國的民用開支比1939年增加了20%。評論員說:“我們生活輕鬆,比較舒適,完全有保障。”“這次戰爭開始以來,生活水平還能提高的,只有我們這個國家,整個歐洲都已經弄得筋疲力盡,而我們卻沒有。”
美國著名的評論家看到國內大多數人的生活因為經歷戰爭反而變好了,告誡人們說,如果說困難能對人的思想產生影響,那麼舒適也會產生影響。
《時代》周刊大肆宣揚說,美國驟然富了起來,似乎全國各地一下子都富了起來。
打贏了艱苦卓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一舉成為響噹噹的世界帝國,開始了全球擴張的新時期。
[1]指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反抗英軍、追求自治的民兵游擊戰士,他們在一分鐘之內就能集合起來。
[2]即Sons of Liberty,是美國革命期間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秘密民間組織,主要成員是工人、手工業者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3]英屬北美殖民地人民自發建立的民間武裝組織,擁有自己的獨立武裝,目的在於反抗英國殖民統治。
[4]即腓特烈二世(1712-1786),史稱腓特烈大帝。普魯士國王(1740—1786年在位),軍事家,政治家,作家,作曲家。在其鐵腕統治下,普魯士的國力迅速上升,很快躍居歐洲強國之列。
[5]坎伯蘭是美國馬里蘭州西部城市,毗鄰波托馬克河。美國開發初期在此建有坎伯蘭堡壘,即坎伯蘭關隘。
[6]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樑”。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接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
[7]麥哲倫(1480-1521),葡萄牙探險家,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率領船隊首次航行,1521年死於與菲律賓當地部族的衝突中。雖然他沒有完成航行,但他船上餘下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
[8]威廉·麥金萊(1843—1901),美國第25任總統。
[9]美國陸軍上將,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七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而聞名。
[10]威靈頓公爵,即阿瑟·韋爾斯利(1769—1852),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軍將領,第21任英國首相。最初於印度軍中發跡,西班牙半島戰爭(1808—1814)時期建立戰功,並在打敗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1815年)中分享勝利。最終更成為了大英帝國陸軍元帥,並獲得法蘭西王國、普魯士王國、俄羅斯帝國、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和荷蘭王國六國授予元帥軍銜,是世界歷史上唯一獲得七國元帥軍銜者。
[11]即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12]即國會大廈。作為美國國會辦公大樓,美國國會是美國聯邦政府的立法機構。它坐落於華盛頓特區國會山的頂部、國家街的東端。
[13]1776年,傑弗遜回到維吉尼亞任州議會議員,為實現宗教自由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積極從事改革該州的立法工作。1777年草擬《維吉尼亞宗教法案》,1779年首次發表,1786年最終頒布。
[14]即斐迪南·福煦(1851—1929),法國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協約國軍總司令,被公認為協約國獲勝的主要領導人。
[15]紐約市曼哈頓區第五大道、百老匯、23街的交匯點。得名於第四任美國總統、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1751—1836)。
[16]位於英國首都倫敦威斯敏斯特特區白廳旁的唐寧街,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後來成為英國首相官邸,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廣為人知。唐寧街10號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辦公室外,首相的秘書、助理和顧問也都在首相官邸內工作。
[17]鈾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均帶有放射性,具有很長的半衰期(數億年至數十億年)。於1789年被發現。鈾化合物早期用於瓷器的著色,在核裂變現象被發現後用作核燃料。核燃料是鈾的氧化物。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