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在青海河湟地區,就是党項跟吐蕃一直爭奪的地方,原來的土司的後人姓李,他在20世紀90年代,把自己保存的家譜交給國家,從乾隆時代一直到民國時代。據他說,他們家的直系祖先叫李賞哥,是西夏末帝的兒子,他們家是西夏皇族。專家考證了一番之後覺得不太符實,因為西夏皇族已經被殺乾淨了。但是可以認定,他也許跟党項人有一些關係,比如說他可能是沙陀人的後代,也可能是吐谷渾的後代,但不能斷定他是党項人的後代。
第6節 党項後人
雖然很多党項人已經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雖然今天中國五十六個民族裡並沒有党項的名字,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党項族,這個曾經為中華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民族,這個曾經輝煌燦爛的民族,他們的後裔還是留存了下來。那麼党項族的後裔現在究竟生活在哪裡呢?他們又存在於哪個民族之中呢?
最有可能是党項人後代的,也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語言特徵的,就是在今天四川木雅的一群居民。這些人的民族成分,有的是藏族,有的是羌族,但是他們自稱為木雅人,他們把這個地方叫作木雅。他們的語言羌人聽不懂,藏人也聽不懂,當然他們都會講藏語、羌語,所以他們自己的語言很有可能是一種古代流傳下來的語言。據他們講,他們就是當年西夏皇室南遷的後裔,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土司政權,名叫西吳甲爾布,一直存在到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700年,因為土司沒有後代,這個土司政權才被朝廷取消。如果有一天謎底揭開,認定這些人確實是党項人的後裔,那就不得了了。因為党項從景宗元昊正式建國到西夏滅亡,是一百九十年,上推到拓跋思恭割據宥州時代,共有三百多年。西吳甲爾布要真是党項皇室的直系後裔建立的政權,直到1700年才結束的話,那麼党項人在中國歷史上建立政權的時間就長達八九百年。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王朝,甚至包括秦始皇統一以前的三代都沒有這麼長時間。党項族在中國的歷史上絕對是應該留下濃抹重彩的一筆的。
西夏政權的興亡沿革,因為史料記載的缺失,不可能像遼、金那樣,講得那麼詳細。至此,這個政權的來龍去脈就講完了。
遼、金、西夏,這三個朝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我給他們起名叫《塞北三朝》。當然塞北不一定準確,有的人說西夏不算塞北,這裡就是為了好概括。還有人說這三朝不應該稱「朝」,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故都,沒有說五國故都的;南京也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故都,已經約定俗成了。
塞北三朝輝煌的歷史再一次證明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今天中國境內的各個民族,或者歷史上中國境內的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歷史,也是一部民族團結的歷史。
後記
2010年,我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了《塞北三朝》,其中第一部《遼》在當年播出。三年來,不斷有朋友和熱心觀眾向我打聽《金》和《西夏》何時能播出,我一直無法給大家一個準確的答覆,感謝大家厚愛的同時,也感到十分愧疚。
四年前出版《兩宋風雲》時,我在後記中寫了我從小對歷史的喜愛和敬意,以及長大以後成為一名歷史教師的自豪和責任。在此,我還想說明一點的是,我不是歷史學家,不是專家學者。我大學讀的是歷史教育學,說白了就是怎麼教歷史,而不是怎麼研究歷史。走上工作崗位,站在三尺講台上時,我明白了歷史要想讓學生愛聽,必須會講故事!《史記》《漢書》《三國志》的作者個個都是講故事的高手,裡面多對話、多心理活動、多細節描寫,使已經深埋地下、過去久遠的人和事一下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我們的教科書太枯燥了,缺少故事性和趣味性,只有「三省六部」「九品中正」「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百家爭鳴」「獨尊儒術」……靈動的歷史變成了一堆乾巴巴的名詞概念。學生們聽著這一堆抽象的概念,難免打瞌睡。
我有時候乘坐計程車,發現幾乎每一位司機師傅都在聽評書,《三國演義》《水滸傳》《大明英烈》等。為什麼人們百聽不厭?因為它們講故事!所以,想讓中國人對祖宗曾經幹過的事、對祖宗的生產生活感興趣的唯一法子,就是給他們講祖宗的故事。
基於上述想法,我很想把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以故事的形式詳盡地講給大家聽,這些故事取自傳統史書和史學大家的著述,可以看成是情節真實的評書。有人說我就是一個「說書的」,我很高興得到這個評價,願意繼續說下去,說好,說精彩!
幾年來,我雖然離開了《百家講壇》,但並沒有離開講台。感謝曾為我製作《兩宋風雲》和《塞北三朝》的王詠琴老師,為我量身定製了一檔大型系列節目《騰飛五千年》,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清帝遜位,力爭把中國歷史做一個詳盡的講述。目前,這個節目還在錄製中。
我和我的製作團隊及投資方之所以篳路藍縷、苦心孤詣地要製作完成《騰飛五千年》,不惜投入血本,就是想用講故事的形式讓中國歷史為人廣泛知曉,重受重視。
在錄製《騰飛五千年》的時候,我們了解到很多觀眾對《塞北三朝》未能播出的兩部有很大的期盼,就依我當年在央視《百家講壇》的原稿重新錄製了一遍。經泰學(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繫,重新錄製的《塞北三朝》已在優酷網與觀眾見面。於是,也就有了呈現在您面前的這三本書。
第6節 党項後人
雖然很多党項人已經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雖然今天中國五十六個民族裡並沒有党項的名字,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党項族,這個曾經為中華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民族,這個曾經輝煌燦爛的民族,他們的後裔還是留存了下來。那麼党項族的後裔現在究竟生活在哪裡呢?他們又存在於哪個民族之中呢?
最有可能是党項人後代的,也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語言特徵的,就是在今天四川木雅的一群居民。這些人的民族成分,有的是藏族,有的是羌族,但是他們自稱為木雅人,他們把這個地方叫作木雅。他們的語言羌人聽不懂,藏人也聽不懂,當然他們都會講藏語、羌語,所以他們自己的語言很有可能是一種古代流傳下來的語言。據他們講,他們就是當年西夏皇室南遷的後裔,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土司政權,名叫西吳甲爾布,一直存在到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700年,因為土司沒有後代,這個土司政權才被朝廷取消。如果有一天謎底揭開,認定這些人確實是党項人的後裔,那就不得了了。因為党項從景宗元昊正式建國到西夏滅亡,是一百九十年,上推到拓跋思恭割據宥州時代,共有三百多年。西吳甲爾布要真是党項皇室的直系後裔建立的政權,直到1700年才結束的話,那麼党項人在中國歷史上建立政權的時間就長達八九百年。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王朝,甚至包括秦始皇統一以前的三代都沒有這麼長時間。党項族在中國的歷史上絕對是應該留下濃抹重彩的一筆的。
西夏政權的興亡沿革,因為史料記載的缺失,不可能像遼、金那樣,講得那麼詳細。至此,這個政權的來龍去脈就講完了。
遼、金、西夏,這三個朝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我給他們起名叫《塞北三朝》。當然塞北不一定準確,有的人說西夏不算塞北,這裡就是為了好概括。還有人說這三朝不應該稱「朝」,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故都,沒有說五國故都的;南京也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故都,已經約定俗成了。
塞北三朝輝煌的歷史再一次證明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今天中國境內的各個民族,或者歷史上中國境內的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歷史,也是一部民族團結的歷史。
後記
2010年,我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了《塞北三朝》,其中第一部《遼》在當年播出。三年來,不斷有朋友和熱心觀眾向我打聽《金》和《西夏》何時能播出,我一直無法給大家一個準確的答覆,感謝大家厚愛的同時,也感到十分愧疚。
四年前出版《兩宋風雲》時,我在後記中寫了我從小對歷史的喜愛和敬意,以及長大以後成為一名歷史教師的自豪和責任。在此,我還想說明一點的是,我不是歷史學家,不是專家學者。我大學讀的是歷史教育學,說白了就是怎麼教歷史,而不是怎麼研究歷史。走上工作崗位,站在三尺講台上時,我明白了歷史要想讓學生愛聽,必須會講故事!《史記》《漢書》《三國志》的作者個個都是講故事的高手,裡面多對話、多心理活動、多細節描寫,使已經深埋地下、過去久遠的人和事一下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我們的教科書太枯燥了,缺少故事性和趣味性,只有「三省六部」「九品中正」「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百家爭鳴」「獨尊儒術」……靈動的歷史變成了一堆乾巴巴的名詞概念。學生們聽著這一堆抽象的概念,難免打瞌睡。
我有時候乘坐計程車,發現幾乎每一位司機師傅都在聽評書,《三國演義》《水滸傳》《大明英烈》等。為什麼人們百聽不厭?因為它們講故事!所以,想讓中國人對祖宗曾經幹過的事、對祖宗的生產生活感興趣的唯一法子,就是給他們講祖宗的故事。
基於上述想法,我很想把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以故事的形式詳盡地講給大家聽,這些故事取自傳統史書和史學大家的著述,可以看成是情節真實的評書。有人說我就是一個「說書的」,我很高興得到這個評價,願意繼續說下去,說好,說精彩!
幾年來,我雖然離開了《百家講壇》,但並沒有離開講台。感謝曾為我製作《兩宋風雲》和《塞北三朝》的王詠琴老師,為我量身定製了一檔大型系列節目《騰飛五千年》,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清帝遜位,力爭把中國歷史做一個詳盡的講述。目前,這個節目還在錄製中。
我和我的製作團隊及投資方之所以篳路藍縷、苦心孤詣地要製作完成《騰飛五千年》,不惜投入血本,就是想用講故事的形式讓中國歷史為人廣泛知曉,重受重視。
在錄製《騰飛五千年》的時候,我們了解到很多觀眾對《塞北三朝》未能播出的兩部有很大的期盼,就依我當年在央視《百家講壇》的原稿重新錄製了一遍。經泰學(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繫,重新錄製的《塞北三朝》已在優酷網與觀眾見面。於是,也就有了呈現在您面前的這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