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時,西夏的使臣就在蒙古軍中。成吉思汗問他,我要打花剌子模,你們西夏能派多少人啊?西夏使臣很輕慢地回答了成吉思汗,一個小小的花剌子模,你都打不下來,你稱得上什麼四海之主啊?成吉思汗聞言大怒,既然你不肯出兵相助,那我就先打你。於是,蒙古大軍第四次進攻西夏。

  這次不是成吉思汗親自領兵,他派手下名將木華黎率軍伐夏。木華黎用兵如神,長途奔襲,迅速包圍了中興府。神宗李遵頊猝不及防,讓太子德任駐守京師,自己跑到西涼府(今甘肅武威)避難去了。西夏人一邊守城,一邊遣使求和。當時成吉思汗的主力正在西征,還要對付金國,畢竟金國是主要敵人,暫時無力滅亡西夏,所以木華黎就接受了西夏人的求和,蒙古軍撤離了中興府。

  第3節 神宗退位

  西夏聯蒙抗金的策略,不但沒能換來蒙古的友誼,還將自己置於腹背受敵的困境。而同時面對兩個強敵,西夏必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那麼對於西夏當時的處境,夏神宗是怎樣的態度呢?

  蒙古軍一撤,夏神宗得意揚揚地回來了,蒙古人奈何我不得啊!太子德任勸說神宗,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事,咱再也不能幹了,無論如何要跟金國講和,再不能走這條自殺路線了。皇上一聽很生氣,就把太子囚禁起來廢掉了,很快太子就死了。夏神宗繼續走自殺式的發展道路,大臣們非常反感,我們跟金又沒有什麼大仇,連年出兵,幫助蒙古伐金,國力已經虛耗到了極點,再這樣下去的話,西夏的滅亡,指日可待。

  蒙古人這時候又來找西夏出兵,一起伐金。夏神宗不顧群臣勸諫,出兵十萬,跟蒙古兵一道進攻金國的鳳翔府。

  沒想到這次蒙古人打了個敗仗。本來西夏國的軍隊就不想跟金國打仗,燒我城郭、殺我人民、毀我莊稼的都是蒙古人,我為什麼要跟金打仗呢?十萬夏軍藉口打不過金軍,也沒跟木華黎說一聲,就撤回國了。西夏人一撤,木華黎怒了,蒙古人以此為口實,第五次出兵伐夏,又攻入西夏境內,大肆殺掠了一番,然後撤走。

  此時的夏神宗已經六神無主了,實在也混不下去了,大臣們都不幹了,紛紛上表,您年事已高,是不是考慮退居二線啊?夏神宗一想,這個爛攤子我也真收拾不了,李安全是什麼下場我都看見了,他不安全,我也別幹這差事了。於是神宗退位,成了西夏唯一的太上皇。皇位傳給次子德旺,這就是夏獻宗。獻宗繼位之後,面臨的是一個末路王朝,奄奄一息的場面,山河殘破,回天無力。

  第4節 西夏滅亡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親統大軍第六次伐夏,而這一次蒙古軍的目的就是滅亡西夏。那麼,面對危難的局勢,剛剛即位的西夏獻宗會怎麼辦?他還能有回天之術嗎?

  這一次成吉思汗的策略很明確,拔除西夏所有的城市和據點,把西夏的首都變成孤城一座。蒙古大軍游騎四出,基本上西夏的城池全被占領了。夏獻宗傾最後一支主力十萬人,由夏國的名將嵬名令公率領,在靈州與蒙古軍展開決戰,結果十萬夏軍幾乎全軍覆沒。

  蒙古人打仗有一個傳統,在戰場上,殺夠一千人就倒吊一具屍體計數,這一仗下來,滿眼望去,戰場上到處是倒吊的屍體。嵬名令公被俘,歸降蒙古,西夏這個時候已經是徹底沒戲了,就剩下首都孤城一座。成吉思汗的大軍,團團圍住了中興府。

  中興府被圍之後,成吉思汗覺得西夏已經是有今兒沒明兒了,用不著舉全國之兵圍困這麼一座孤城,所以留下部將包圍中興府,自己親自率軍伐金。成吉思汗一走,夏獻宗就被活活嚇死了,也可能是他太放鬆了,巨大的喜悅感也容易讓人突然犯病。

  比夏獻宗早幾個月,他的爸爸太上皇神宗就病死了。夏神宗是惹禍的根苗,倒得了善終。夏獻宗一死,群臣擁立他的侄子繼位。這時候國土就剩一座城池,皇上跟市長也沒什麼區別了。獻宗的侄子繼位,就是夏末帝,末代皇帝當然也沒有廟號了。西夏人在城裡草草地舉行了登基大典,剩下的就是想著怎麼投降、怎麼能保全皇室一脈了。

  成吉思汗此時已經回到了前線,親自指揮滅夏。他在六盤山避暑,準備對西夏發動致命一擊。可是不用成吉思汗費心,中興府又地震了。中興府一地震,城防工事稀里嘩啦全完了。末帝一看,天亡我也,本來我從叔父手裡接過來的就是一個爛攤子,現在連爛攤子都被砸了,守也守不下去了。末帝遣使出城,拜見成吉思汗,說我們打算投降。

  成吉思汗現在已是病入膏肓了,眼瞅著有出氣沒進氣。他告訴自己的接班人窩闊台,我死之後秘不發喪,如果西夏遣使出降,立刻接受,趕緊進城,進城之後就屠城,把西夏皇族屠戮殆盡,斬草除根,不能留下一個後患。據說成吉思汗是在六盤山背靠著一棵大樹去世的。成吉思汗一死,他靠著的這棵大樹立刻被鋸倒,劈成兩半,把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給成吉思汗穿上金盔金甲,連同金盤子、金碗、金筷子,填到樹棺裡面,外面以三道金箍包裹。然後大軍起程,把靈柩運回起輦谷。這個地方在哪兒,沒人知道,可能永遠也找不著。起輦谷應該是在今天的蒙古國,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陵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他的屍體並不在那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