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帶你去?”趙嬤嬤吃力地重複著,眼神渙散,神智不清,“你要去那裡做什麼?”
“我要查清楚梅英死的真相。”小宛的眼中異光閃爍,“只要回到事發現場,我就可以看到曾經發生在那裡的一切。我要知道,梅英究竟為什麼跳樓?”
這是一座等待拆遷的真正的危樓。
小宛和趙嬤嬤拾級而上,只覺隨時有墜樓的危險。可是兩人都顧不上害怕。樓里的住戶早已搬空,個別牆面已經倒塌,樓道里有陰仄仄的風在低嘯,恍惚有人聲。
上了年紀的老樓,近百年的歷史,每一磚每一瓦里都藏滿了故事。人家的私語,情人的背叛,父子反目,夫妻離異,瞎子老太太的貓在樓道里渴命地哀號,鄰家走失的孩子嗚嗚地哭著拍錯了房門,遲歸的少女猶豫著該編一個怎樣的藉口躲過老媽的盤問,情竇初開的男孩在門角處寫下自己心愛女孩的名字——如果牆會說話,它的故事將不止講述一千零一夜。
如果牆會說話,它會告訴水小宛,就在這座小樓里,就在十三樓東戶的那個房間,若梅英曾經歷過怎樣的悲劇命運,她的血濺在白粉牆上,她的淚滴在地板縫裡,她的手曾經撫著窗欞向下望,而她的身影最終消失在窗口,從此結束了美麗而苦難的一生。
牆不會說話,但是趙嬤嬤會。
她停下來,告訴小宛:“就是這間了。當年,她就是從這間房子跳下去的。”
門推開,仿佛“嘩”一下推開歷史的屏障,小宛只覺身上一寒,毛髮盡立。趙嬤嬤卻渾無懼意,徑直走進去,直奔窗前,指點小宛:“就是這兒,就是這扇窗子了。你從這裡看,見到對面那個房子了嗎?當時那裡是張朝天的辦公室。那天,他從房子裡走出來,剛剛上車,忽然嘭地一下,我媽媽就從這樓上跳下去了,就掉在車輪後面,濺起浮塵,可是車子已經開了,張朝天連頭都沒有回過……”
小宛的淚又涌了出來。淚水朦朧間,她忽然叫出聲來:“胡伯!”
不,那不知何時出現在房中央的,不是琴師胡伯,而是胡伯的爹胡瘸子,他拐著長短腿,一扭一擺地走到若梅英身前。他的醜陋與梅英的美麗形成鮮明的對比。
若梅英憑窗而立,身上穿著戲衣,眼睛死死地盯著對樓,盯著張朝天所在的方向。
胡瘸子得意的聲音響起:“張朝天就在對面,我知道你要找他,那就等著吧。只要你好好地給我唱一出,哄得我高興了,我就讓你見他。”
那刺耳的邪惡的聲音讓小宛忍不住要用手捂住耳朵,不忍看到悲劇的上演。
但是沒有用,即使她閉上眼睛捂住耳朵,仍然可以看到胡瘸子扭曲的臉,聽到若梅英慘烈的痛哭。
胡瘸子狂妄地獰笑著:“換上它,換上這行頭,我要你給我唱,給我一個人唱,唱呀!”
小宛痛哭起來。原來是他,原來是胡瘸子,原來梅英真正要報復的人不是瞎子胡伯,不是胡伯的兒子,而是胡瘸子。是他因為當年追求梅英未果,而在“文革”中混水摸魚,指使當時任造反派小頭目的兒子胡伯——當時還不是琴師,也不是瞎子——將梅英抓進了小樓,供他逞虎狼淫威,無惡不為。
若梅英,那華衣重彩絹人兒一樣的絕色美女,艷如桃李,冷若冰霜,在胡瘸子的身下屈辱地掙扎著,哭泣著,生不如死。
小宛衝上去,徒勞地對著空氣揮手:“放開她,你放開她,你這魔鬼!”
她的手抓空了,穿過胡瘸子和若梅英的身體在空氣中揮舞著,而那慘絕人寰的悲劇仍在重複上演。
梅英的衣裳被撕碎了,長發散亂地拖在地上,眼睛大睜著,寫滿一天一地的仇恨與不甘。
小宛悽厲地尖叫起來:“不要!不要!這太殘忍!太殘忍!”在她心目中,早已視梅英為至親至愛的朋友,此刻,眼睜睜地看著她受難,情何以堪?她哭著,喊著,在幻影中奔跑扑打,狀若瘋狂。
樓下依稀傳來車子引擎啟動的聲音,梅英好像感覺到了什麼,忽然死命地掙脫胡瘸子,猛撲到窗前,正看到張朝天的背影,他正要上車——她不顧一切地推開窗,厲聲慘呼:“等一等,我要問你一句話……”
與此同時,水小宛撕心裂腑地大叫:“不要——”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太晚了,她的阻止整整晚了三十四年。
窗開處,若梅英一隻蝴蝶般翩然飛出,墜落而下,有鈴聲刺耳地響起。而小宛的手中,憑空多出一件明黃色繡花女帔。
——人沒救下,只抓住一件衣裳,
京劇行里術語叫做“抓帔”,梅英說過,是她當年唱《長坂坡》的那件。
窗檐下,赫然懸著一隻銅風鈴,受驚般地尖叫了一聲又一聲——小宛看得清楚,正是自己床頭的那隻,不禁心口一疼,一口血噴出,暈了過去。
而刺耳的鈴聲,仍在空中脆響。彩帔照眼生花,同鈴聲撞出電光石火。趙嬤嬤再也忍不住,尖叫一聲,衝下樓去,遠遠地,猶自聽到她的狂喊:“我媽媽跳樓了,我媽媽跳樓了,我媽媽跳樓了……”
悽厲的叫聲在胡同里穿梭撞擊著,寫進磚牆,寫進門縫,寫進歷史,也寫進不相關的人的夢裡,讓他無故地驚出一身冷汗,若有所思,卻又不知所因。
趙嬤嬤,她的一生寫下來,何嘗不是一部曲折離奇的悲劇呢,而且,是一部從不曾有過亮點的悲劇。
她已經在孤兒的自憐中認命地度過了五十年,如今終於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看到母親的真面目,卻是一出與自己極度相似而又更加慘烈的悲劇,同樣是被侮辱被傷害的命運——而自己,曾經在這悲劇中扮演過一個助紂為虐的配角。
這一份愧疚與沉痛,何以面對?瘋狂,也許就是她唯一的出路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恍惚中,有人在輕輕喚:“小宛,醒醒,醒醒。”
小宛睜開眼睛,看到阿陶坐在身邊。
“阿陶?”她有些驚喜,“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不要睡著了,會生病的。”阿陶憐惜地看著她,“你總是這樣不懂得保護自己。”
“阿陶……”小宛的淚又流了下來,“我到處找你,我有好多話要告訴你……”
“我明白的。”
“你明白?”
“我都明白。”阿陶肯定地點點頭。
小宛淚猶未乾,卻露出一個可憐兮兮的笑容:“那麼你答應我,不要再離開我,好不好?”
“小宛……”
“阿陶,我愛你,從半年前在地鐵站聽你唱歌的時候就愛上了你,你知道的,對嗎?”
“小宛……”
“這次我不能再錯過你了。阿陶,我知道你也喜歡我的,對不對?”
“小宛……”
“每一次,我都擔心這見面是最後一次。每一次,我都害怕你會像半年前那樣忽然失約,從此音訊杳然。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離去,我對你毫無把握,愛上你,就好比愛上一個影子,根本不知道你下一分鐘會在哪裡。你為什麼不擁抱我?親吻我?為什麼不?為什麼?”在虛弱與悲愴中,小宛急急地訴說著,生怕過了這一刻便再沒有這種勇氣,“阿陶,讓我們在一起,好不好?”
“我要查清楚梅英死的真相。”小宛的眼中異光閃爍,“只要回到事發現場,我就可以看到曾經發生在那裡的一切。我要知道,梅英究竟為什麼跳樓?”
這是一座等待拆遷的真正的危樓。
小宛和趙嬤嬤拾級而上,只覺隨時有墜樓的危險。可是兩人都顧不上害怕。樓里的住戶早已搬空,個別牆面已經倒塌,樓道里有陰仄仄的風在低嘯,恍惚有人聲。
上了年紀的老樓,近百年的歷史,每一磚每一瓦里都藏滿了故事。人家的私語,情人的背叛,父子反目,夫妻離異,瞎子老太太的貓在樓道里渴命地哀號,鄰家走失的孩子嗚嗚地哭著拍錯了房門,遲歸的少女猶豫著該編一個怎樣的藉口躲過老媽的盤問,情竇初開的男孩在門角處寫下自己心愛女孩的名字——如果牆會說話,它的故事將不止講述一千零一夜。
如果牆會說話,它會告訴水小宛,就在這座小樓里,就在十三樓東戶的那個房間,若梅英曾經歷過怎樣的悲劇命運,她的血濺在白粉牆上,她的淚滴在地板縫裡,她的手曾經撫著窗欞向下望,而她的身影最終消失在窗口,從此結束了美麗而苦難的一生。
牆不會說話,但是趙嬤嬤會。
她停下來,告訴小宛:“就是這間了。當年,她就是從這間房子跳下去的。”
門推開,仿佛“嘩”一下推開歷史的屏障,小宛只覺身上一寒,毛髮盡立。趙嬤嬤卻渾無懼意,徑直走進去,直奔窗前,指點小宛:“就是這兒,就是這扇窗子了。你從這裡看,見到對面那個房子了嗎?當時那裡是張朝天的辦公室。那天,他從房子裡走出來,剛剛上車,忽然嘭地一下,我媽媽就從這樓上跳下去了,就掉在車輪後面,濺起浮塵,可是車子已經開了,張朝天連頭都沒有回過……”
小宛的淚又涌了出來。淚水朦朧間,她忽然叫出聲來:“胡伯!”
不,那不知何時出現在房中央的,不是琴師胡伯,而是胡伯的爹胡瘸子,他拐著長短腿,一扭一擺地走到若梅英身前。他的醜陋與梅英的美麗形成鮮明的對比。
若梅英憑窗而立,身上穿著戲衣,眼睛死死地盯著對樓,盯著張朝天所在的方向。
胡瘸子得意的聲音響起:“張朝天就在對面,我知道你要找他,那就等著吧。只要你好好地給我唱一出,哄得我高興了,我就讓你見他。”
那刺耳的邪惡的聲音讓小宛忍不住要用手捂住耳朵,不忍看到悲劇的上演。
但是沒有用,即使她閉上眼睛捂住耳朵,仍然可以看到胡瘸子扭曲的臉,聽到若梅英慘烈的痛哭。
胡瘸子狂妄地獰笑著:“換上它,換上這行頭,我要你給我唱,給我一個人唱,唱呀!”
小宛痛哭起來。原來是他,原來是胡瘸子,原來梅英真正要報復的人不是瞎子胡伯,不是胡伯的兒子,而是胡瘸子。是他因為當年追求梅英未果,而在“文革”中混水摸魚,指使當時任造反派小頭目的兒子胡伯——當時還不是琴師,也不是瞎子——將梅英抓進了小樓,供他逞虎狼淫威,無惡不為。
若梅英,那華衣重彩絹人兒一樣的絕色美女,艷如桃李,冷若冰霜,在胡瘸子的身下屈辱地掙扎著,哭泣著,生不如死。
小宛衝上去,徒勞地對著空氣揮手:“放開她,你放開她,你這魔鬼!”
她的手抓空了,穿過胡瘸子和若梅英的身體在空氣中揮舞著,而那慘絕人寰的悲劇仍在重複上演。
梅英的衣裳被撕碎了,長發散亂地拖在地上,眼睛大睜著,寫滿一天一地的仇恨與不甘。
小宛悽厲地尖叫起來:“不要!不要!這太殘忍!太殘忍!”在她心目中,早已視梅英為至親至愛的朋友,此刻,眼睜睜地看著她受難,情何以堪?她哭著,喊著,在幻影中奔跑扑打,狀若瘋狂。
樓下依稀傳來車子引擎啟動的聲音,梅英好像感覺到了什麼,忽然死命地掙脫胡瘸子,猛撲到窗前,正看到張朝天的背影,他正要上車——她不顧一切地推開窗,厲聲慘呼:“等一等,我要問你一句話……”
與此同時,水小宛撕心裂腑地大叫:“不要——”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太晚了,她的阻止整整晚了三十四年。
窗開處,若梅英一隻蝴蝶般翩然飛出,墜落而下,有鈴聲刺耳地響起。而小宛的手中,憑空多出一件明黃色繡花女帔。
——人沒救下,只抓住一件衣裳,
京劇行里術語叫做“抓帔”,梅英說過,是她當年唱《長坂坡》的那件。
窗檐下,赫然懸著一隻銅風鈴,受驚般地尖叫了一聲又一聲——小宛看得清楚,正是自己床頭的那隻,不禁心口一疼,一口血噴出,暈了過去。
而刺耳的鈴聲,仍在空中脆響。彩帔照眼生花,同鈴聲撞出電光石火。趙嬤嬤再也忍不住,尖叫一聲,衝下樓去,遠遠地,猶自聽到她的狂喊:“我媽媽跳樓了,我媽媽跳樓了,我媽媽跳樓了……”
悽厲的叫聲在胡同里穿梭撞擊著,寫進磚牆,寫進門縫,寫進歷史,也寫進不相關的人的夢裡,讓他無故地驚出一身冷汗,若有所思,卻又不知所因。
趙嬤嬤,她的一生寫下來,何嘗不是一部曲折離奇的悲劇呢,而且,是一部從不曾有過亮點的悲劇。
她已經在孤兒的自憐中認命地度過了五十年,如今終於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看到母親的真面目,卻是一出與自己極度相似而又更加慘烈的悲劇,同樣是被侮辱被傷害的命運——而自己,曾經在這悲劇中扮演過一個助紂為虐的配角。
這一份愧疚與沉痛,何以面對?瘋狂,也許就是她唯一的出路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恍惚中,有人在輕輕喚:“小宛,醒醒,醒醒。”
小宛睜開眼睛,看到阿陶坐在身邊。
“阿陶?”她有些驚喜,“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不要睡著了,會生病的。”阿陶憐惜地看著她,“你總是這樣不懂得保護自己。”
“阿陶……”小宛的淚又流了下來,“我到處找你,我有好多話要告訴你……”
“我明白的。”
“你明白?”
“我都明白。”阿陶肯定地點點頭。
小宛淚猶未乾,卻露出一個可憐兮兮的笑容:“那麼你答應我,不要再離開我,好不好?”
“小宛……”
“阿陶,我愛你,從半年前在地鐵站聽你唱歌的時候就愛上了你,你知道的,對嗎?”
“小宛……”
“這次我不能再錯過你了。阿陶,我知道你也喜歡我的,對不對?”
“小宛……”
“每一次,我都擔心這見面是最後一次。每一次,我都害怕你會像半年前那樣忽然失約,從此音訊杳然。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離去,我對你毫無把握,愛上你,就好比愛上一個影子,根本不知道你下一分鐘會在哪裡。你為什麼不擁抱我?親吻我?為什麼不?為什麼?”在虛弱與悲愴中,小宛急急地訴說著,生怕過了這一刻便再沒有這種勇氣,“阿陶,讓我們在一起,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