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我現在要談的不是GG的量,而是GG的內容。在北京電視台一個小時節目的GG中,內容很大一部分是講美國貨的。保健和美容商品幾乎為美國貨所壟斷。專就牙膏一項而論,前一陣子宣傳的是高露潔,描繪得有聲有色,即使是沒有牙齒的不需要刷牙的人也會為之動容。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一變而為佳潔士了,又描繪得有聲有色。不知究竟誰優誰劣。是不是一種貨而改用兩個名字?我沒有去考證過,反正都是美國貨,這用不著懷疑。
我並不反對美國貨。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誰的貨好,誰吆喝得厲害,我就用誰的。倘若質量差不多,我當然會用中國貨的。這恐怕不能上綱到狹隘民族主義的高度吧。就拿牙膏來說,以前中國的牙膏現在到哪裡去了呢?在遼闊的中國市場上竟讓美國牙膏唯我獨尊。我真是疑慮重重,憂心忡忡。再講到食品,麥當勞、肯德基,飛揚跋扈,中國以食品名重天下,現在竟也節節敗退,此理真不可解。再看一看其他方面的情況,在很多方面都是唯美國馬首是瞻,我真不禁有點杞人憂天了。
我最近在許多報刊雜誌上都談到,“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字樣在許多國家引起了恐慌。有人告訴我,在美國唐人街以外的地方也能買到中國貨。這一點我們中國人當然會感到驕傲和高興的。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國勢日隆,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一枝獨秀,經濟持續發展。我們原來是無聲的中國,現在我們的聲音響徹全球。這當然使我們中國人都十分興奮和驕傲。但是,我覺得,北京電視台GG所提供的情況,我們可萬不能掉以輕心。這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決不相信,made in China的牙膏會在China消逝而流向美國市場。
增強國與國之間的理解與友誼,進行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包括化妝品與飲食,是絕對必要的,我是完全贊成的。但是,中國有兩句老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們要記住這兩句老話,不要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美”化了。
2002年5月6日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再論包裝
我在這裡寫的“值得擔憂”,不限於中國,而是全世界。
我曾在本刊上寫過一篇《論包裝》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外面包裝極大而裡面的商品極小的問題。現在這一篇《再論包裝》,主要談的是外面包裝和裡面商品的價值問題。重點有所不同,而令人擔憂則一也。
我先舉一個小例子。
最近有友人從山東歸來,帶給我了一些周村燒餅。這是山東周村生產的一種點心。作料異常簡單,只不過一點麵粉、一點芝麻,再加上一點糖或鹽,用水和好,擀成薄皮,做成圓餅,放在爐中烤乾,即為成品,香脆可口,遠近聞名,大概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因為成本極低,所以價錢不高。過去只是十個或八九個一摞,用白紙一包,即可出售。燒餅吃完,把紙一揉,變成垃圾,占地也不多。
常言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豈知這一句話也能應用到周村燒餅身上。現在友人送給我的這些燒餅,完全換了新裝,不是白紙,而是鐵盒,彩繪燙金,光彩奪目。夥頤!我的老朋友闊起來了!我不禁大為驚詫。
在驚詫之餘,我又不禁憂心忡忡起來。我不是經濟學家,這裡也用不著經濟學。只草草地估算一下,那幾個燒餅能值幾個錢?這金碧輝煌的鐵盒又能值多少錢?顯然後者比前者要貴得多。可是哪一個有使用價值呢?又顯然只是前者。燒餅吃下去,可以充飢,可以轉變成營養成分,增強人的身體。鐵盒,如果只有一、兩個的話,小孩子可以拿著玩一玩。如果是成千上萬的話,卻只能變成了垃圾,遭人遺棄。《論包裝》中提到的那一些大而無當的包裝,把其中小小的一點商品取出來後,也都成為垃圾。
這有點像中國古書上的一個典故:“買櫝還珠。”但是,這個典故不過是譏笑捨本逐末,取捨不當而已,那個櫝還是有用的,決不會變成垃圾。
古代人生活簡樸,沒有多少垃圾,也決不會自己製造垃圾。到了今天,人類大大地進步了。然而卻越來越蠢了,會自己製造垃圾,以致垃圾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每一個國家的政府都為處理垃圾而大傷腦筋,至今也還沒有能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此持續下去,將來的人類只能在垃圾堆里討生活了。
但是,還有更嚴重的問題。人類衣、食、住、行的資料都取之於大自然。但是,小小的一個地球村里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當年蘇東坡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無盡藏也。”東坡認為造物無盡藏,是不正確的。造物是有盡藏的,用之是有竭的。可惜到了今天,世人還多是渾渾噩噩,懵懵懂懂,毫無反思悔改之意。尤其是那一個以世界警察自居的大國,在使用大自然資源方面,肆無忌憚地浪費,真不禁令人髮指。有識之士已經感覺到,人類已經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但感覺到這種危險者不多。這是事實,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杞憂。
我希望有聰明智慧的中國人,懸崖勒馬,改弦更張,再也不製造那一種大而無當的商品包裝和那種金碧輝煌的商品鐵盒,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多留下一點大自然的資源。
2002年5月10日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我並不反對美國貨。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誰的貨好,誰吆喝得厲害,我就用誰的。倘若質量差不多,我當然會用中國貨的。這恐怕不能上綱到狹隘民族主義的高度吧。就拿牙膏來說,以前中國的牙膏現在到哪裡去了呢?在遼闊的中國市場上竟讓美國牙膏唯我獨尊。我真是疑慮重重,憂心忡忡。再講到食品,麥當勞、肯德基,飛揚跋扈,中國以食品名重天下,現在竟也節節敗退,此理真不可解。再看一看其他方面的情況,在很多方面都是唯美國馬首是瞻,我真不禁有點杞人憂天了。
我最近在許多報刊雜誌上都談到,“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字樣在許多國家引起了恐慌。有人告訴我,在美國唐人街以外的地方也能買到中國貨。這一點我們中國人當然會感到驕傲和高興的。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國勢日隆,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一枝獨秀,經濟持續發展。我們原來是無聲的中國,現在我們的聲音響徹全球。這當然使我們中國人都十分興奮和驕傲。但是,我覺得,北京電視台GG所提供的情況,我們可萬不能掉以輕心。這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決不相信,made in China的牙膏會在China消逝而流向美國市場。
增強國與國之間的理解與友誼,進行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包括化妝品與飲食,是絕對必要的,我是完全贊成的。但是,中國有兩句老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們要記住這兩句老話,不要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美”化了。
2002年5月6日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再論包裝
我在這裡寫的“值得擔憂”,不限於中國,而是全世界。
我曾在本刊上寫過一篇《論包裝》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外面包裝極大而裡面的商品極小的問題。現在這一篇《再論包裝》,主要談的是外面包裝和裡面商品的價值問題。重點有所不同,而令人擔憂則一也。
我先舉一個小例子。
最近有友人從山東歸來,帶給我了一些周村燒餅。這是山東周村生產的一種點心。作料異常簡單,只不過一點麵粉、一點芝麻,再加上一點糖或鹽,用水和好,擀成薄皮,做成圓餅,放在爐中烤乾,即為成品,香脆可口,遠近聞名,大概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因為成本極低,所以價錢不高。過去只是十個或八九個一摞,用白紙一包,即可出售。燒餅吃完,把紙一揉,變成垃圾,占地也不多。
常言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豈知這一句話也能應用到周村燒餅身上。現在友人送給我的這些燒餅,完全換了新裝,不是白紙,而是鐵盒,彩繪燙金,光彩奪目。夥頤!我的老朋友闊起來了!我不禁大為驚詫。
在驚詫之餘,我又不禁憂心忡忡起來。我不是經濟學家,這裡也用不著經濟學。只草草地估算一下,那幾個燒餅能值幾個錢?這金碧輝煌的鐵盒又能值多少錢?顯然後者比前者要貴得多。可是哪一個有使用價值呢?又顯然只是前者。燒餅吃下去,可以充飢,可以轉變成營養成分,增強人的身體。鐵盒,如果只有一、兩個的話,小孩子可以拿著玩一玩。如果是成千上萬的話,卻只能變成了垃圾,遭人遺棄。《論包裝》中提到的那一些大而無當的包裝,把其中小小的一點商品取出來後,也都成為垃圾。
這有點像中國古書上的一個典故:“買櫝還珠。”但是,這個典故不過是譏笑捨本逐末,取捨不當而已,那個櫝還是有用的,決不會變成垃圾。
古代人生活簡樸,沒有多少垃圾,也決不會自己製造垃圾。到了今天,人類大大地進步了。然而卻越來越蠢了,會自己製造垃圾,以致垃圾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每一個國家的政府都為處理垃圾而大傷腦筋,至今也還沒有能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此持續下去,將來的人類只能在垃圾堆里討生活了。
但是,還有更嚴重的問題。人類衣、食、住、行的資料都取之於大自然。但是,小小的一個地球村里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當年蘇東坡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無盡藏也。”東坡認為造物無盡藏,是不正確的。造物是有盡藏的,用之是有竭的。可惜到了今天,世人還多是渾渾噩噩,懵懵懂懂,毫無反思悔改之意。尤其是那一個以世界警察自居的大國,在使用大自然資源方面,肆無忌憚地浪費,真不禁令人髮指。有識之士已經感覺到,人類已經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但感覺到這種危險者不多。這是事實,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杞憂。
我希望有聰明智慧的中國人,懸崖勒馬,改弦更張,再也不製造那一種大而無當的商品包裝和那種金碧輝煌的商品鐵盒,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多留下一點大自然的資源。
2002年5月10日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