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第三部分
第18節 別哥廷根(2)
下面先抄一段左太沖《蜀都賦》:
亞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重,羅肆巨千。賄貨山積,纖麗星繁。都人士女,玹服靚妝。賈貿墆鬻,舛錯縱橫。異物崛詭,奇於八方。上面列舉了一些奇貨。從這短短的幾句引文里,也可以看出蜀都的繁華。這樣繁華的氣氛,同柏林留給我的印象是完全符合的。
我再從鮑明遠的《蕪城賦》里引一段:
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餘載,竟瓜剖而豆分。澤葵依井,荒葛 途。壇羅虺蜮,階斗 鼯。……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
這裡寫的是一座蕪城,實際上鮑照是有所寄託的。被炸得一塌糊塗的柏林,從表面上來看,與此大不相同。然而人們從中得到的感受又何其相似!法西斯頭子們何嘗不想"萬祀而一君"。然而結果如何呢?所謂"第三帝國"被"瓜剖而豆分"了。現在人們在柏林看到的是斷壁頹垣,"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黃埃"了。據德國朋友告訴我,不用說重建,就是清除現在的垃圾也要用上五十年的時間。德國人"凝思寂聽,心傷已摧",不是很自然的嗎?我自己在德國住了這麼多年,看到眼前這種情況,我心裡是什麼滋味,也就概可想見了。
然而是我要走的時候了。
是我離開德國的時候了。
是我離開哥廷根的時候了。
我的真正的故鄉向我這遊子招手了。
一想到要走,我的離情別緒立刻就逗上心頭。我常對人說,哥廷根仿佛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裡住了十年,時間之長,僅次於濟南和北京。這裡的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街,甚至一草一木,十年來和我同甘共苦,共同度過了將近四千個日日夜夜。我本來就喜歡它們的,現在一旦要離別,更覺得它們可親可愛了。哥廷根是個小城,全城每一個角落似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跡,我仿佛踩過每一粒石頭子,不知道有多少商店我曾出出進進過。看到街上的每一個人都似曾相識。古城牆上高大的橡樹、席勒草坪中芊綿的綠草、俾斯麥塔高聳入雲的尖頂、大森林中驚逃的小鹿、初春從雪中探頭出來的雪鍾、晚秋群山頂上斑爛的紅葉,等等,這許許多多紛然雜陳的東西,無不牽動我的情思。至於那一所古老的大學和我那一些尊敬的老師,更讓我覺得難捨難分。最後但不是最小,還有我的女房東,現在也只得分手了。十年相處,多少風晨月夕,多少難以忘懷的往事,"當時只道是尋常",現在卻是可想而不可即,非常非常不尋常了。
然而我必須走了。
我那真正的故鄉向我招手了。
我忽然想起了唐代詩人劉皂的《旅次朔方》那一首詩:
客舍并州數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又度桑乾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別了,我的第二故鄉哥廷根!
別了,德國!
什麼時候我再能見到你們呢?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第18節 別哥廷根(2)
下面先抄一段左太沖《蜀都賦》:
亞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重,羅肆巨千。賄貨山積,纖麗星繁。都人士女,玹服靚妝。賈貿墆鬻,舛錯縱橫。異物崛詭,奇於八方。上面列舉了一些奇貨。從這短短的幾句引文里,也可以看出蜀都的繁華。這樣繁華的氣氛,同柏林留給我的印象是完全符合的。
我再從鮑明遠的《蕪城賦》里引一段:
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餘載,竟瓜剖而豆分。澤葵依井,荒葛 途。壇羅虺蜮,階斗 鼯。……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
這裡寫的是一座蕪城,實際上鮑照是有所寄託的。被炸得一塌糊塗的柏林,從表面上來看,與此大不相同。然而人們從中得到的感受又何其相似!法西斯頭子們何嘗不想"萬祀而一君"。然而結果如何呢?所謂"第三帝國"被"瓜剖而豆分"了。現在人們在柏林看到的是斷壁頹垣,"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黃埃"了。據德國朋友告訴我,不用說重建,就是清除現在的垃圾也要用上五十年的時間。德國人"凝思寂聽,心傷已摧",不是很自然的嗎?我自己在德國住了這麼多年,看到眼前這種情況,我心裡是什麼滋味,也就概可想見了。
然而是我要走的時候了。
是我離開德國的時候了。
是我離開哥廷根的時候了。
我的真正的故鄉向我這遊子招手了。
一想到要走,我的離情別緒立刻就逗上心頭。我常對人說,哥廷根仿佛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裡住了十年,時間之長,僅次於濟南和北京。這裡的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街,甚至一草一木,十年來和我同甘共苦,共同度過了將近四千個日日夜夜。我本來就喜歡它們的,現在一旦要離別,更覺得它們可親可愛了。哥廷根是個小城,全城每一個角落似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跡,我仿佛踩過每一粒石頭子,不知道有多少商店我曾出出進進過。看到街上的每一個人都似曾相識。古城牆上高大的橡樹、席勒草坪中芊綿的綠草、俾斯麥塔高聳入雲的尖頂、大森林中驚逃的小鹿、初春從雪中探頭出來的雪鍾、晚秋群山頂上斑爛的紅葉,等等,這許許多多紛然雜陳的東西,無不牽動我的情思。至於那一所古老的大學和我那一些尊敬的老師,更讓我覺得難捨難分。最後但不是最小,還有我的女房東,現在也只得分手了。十年相處,多少風晨月夕,多少難以忘懷的往事,"當時只道是尋常",現在卻是可想而不可即,非常非常不尋常了。
然而我必須走了。
我那真正的故鄉向我招手了。
我忽然想起了唐代詩人劉皂的《旅次朔方》那一首詩:
客舍并州數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又度桑乾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別了,我的第二故鄉哥廷根!
別了,德國!
什麼時候我再能見到你們呢?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