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
新年抒懷(2)
------------
在家庭中,我這種煞戲的感覺更加濃烈。原因也很簡單,必然是因為我認為這一齣戲很有看頭,才不希望它立刻就煞,因而才有這種濃烈的感覺。如果我認為這一齣戲不值一看,它煞不煞與己無干,淡然處之,這種感覺從何而來?過去幾年,我們家屢遭大故。老祖離開我們,走了。女兒也先我而去。這在我的感情上留下了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痕。儘管如此,我仍然有一個溫馨的家。我的老伴、兒子和外孫媳婦仍然在我的周圍。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敬。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最可愛的人。除了人以外,家庭成員還有兩隻波斯貓,一隻頑皮,一隻溫順,也都是最可愛的貓。家庭的空氣怡然,盎然。可是,前不久,老伴突患腦溢血,住進醫院。在她沒病的時候,她已經不良於行,整天坐在床上。我們平常沒有多少話好說。可是我每天從大圖書館走回家來,好像總嫌路長,希望早一點兒到家。到了家裡,在破藤椅上一坐,兩隻波斯貓立即跳到我的懷裡,讓我摟她們睡覺。我也眯上眼睛,小憩一會兒。睜眼就看到從窗外流進來的陽光,在地毯上流成一條光帶,慢慢地移動。在百靜中,萬念俱息,怡然自得。此樂實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老伴卻突然病倒了。在那些嚴重的日子裡,我再從大圖書館走回家來,我在下意識中,總嫌路太短,我希望它長,更長,讓我永遠走不到家。家裡缺少一個雖然坐在床上不說話卻散發著光與熱的人。我感到冷清,我感到寂寞,我不想進這個家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心裡就更加頻繁地出現那一句話:“這一齣戲快煞戲了!”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老伴雖然仍然住在醫院裡,病情已經有了好轉。我在盼望著,她能很快回到家來,家裡再有一個雖然不說話但卻能發光發熱的人,使我再能靜悄悄地享受沉靜之美,讓這一出早晚要煞戲的戲再繼續下去演上幾幕。
按世俗的算法,從今天起,我已經達到83歲的高齡了,幾乎快到一個世紀了。我雖然不愛出遊,但也到過30個國家,應該說是見多識廣。在國內將近半個世紀,經歷過峰迴路轉,經歷過柳暗花明,快樂與苦難並列,順利與打擊雜陳。我腦袋裡的回憶太多了,過於多了。眼前的工作又是頭緒萬端,誰也說不清我究竟有多少名譽職稱,說是打破紀錄,也不見得是誇大。但是,在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負擔太重了,我真有點兒承受不住了。儘管正如我上面所說的,我一不悲觀,二不厭世,可是我真想休息了。古人說:“大塊勞我以生,息我以死。”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晚年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最後一句是ruhstduauch(你也休息),仿佛也表達了我的心情,我真想休息一下了。
心情是心情,活還是要活下去的。自己身後的道路越來越長,眼前的道路越來越短,因此前面剩下的這短短的道路,更彌加珍貴。我現在過日子是以天計,以小時計。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是可貴的。我希望真正能夠仔仔細細地過,認認真真地過,細細品味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我認為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尋常”。我希望千萬不要等到以後再感到“當時只道是尋常”,空吃後悔藥,徒喚奈何。對待自己是這樣;對待別人,也是這樣。我希望盡上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我的老朋友,我的小朋友,我的年輕的學生,當然也有我的家人,都能得到愉快。我也決不會忘掉自己的祖國。只要我能為她做到的事情,不管多麼微末,我一定竭盡全力去做。只有這樣,我心裡才能獲得寧靜,才能獲得安慰。“這一齣戲就要煞戲了”,它願意什麼時候煞,就什麼時候煞吧。
現在正是嚴冬。室內春意融融,窗外萬里冰封。正對著窗子的那一棵玉蘭花,現在枝幹光禿禿的一點兒生氣都沒有。但是枯枝上長出的骨朵卻象徵著生命,蘊含著希望。花朵正蜷縮在骨朵內心裡,春天一到,東風一吹,會立即綻開白玉似的花。池塘里,眼前只有殘留的枯葉在寒風中在層冰上搖曳。但是,我也知道,只等春天一到,堅冰立即化為粼粼的春水。現在蜷縮在黑泥中的葉子和花朵,在春天和夏天裡都會躥出水面。在春天裡,“蓮葉何田田”。到了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將是何等光華爛漫的景色啊。“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現在一方面腦筋里仍然會不時閃過一個念頭:“這一齣戲快煞戲了”,這絲毫也不含糊;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一齣戲的高潮還沒有到,恐怕在煞戲前的那一剎那才是真正的高潮,這一點也決不含糊。
1994年1月1日
------------
老貓(1)(圖)
------------
1996年,季老在北大校園戲貓。小貓隨季老散步,成為北大校園一景。
------------
老貓(2)
------------
老貓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個角落裡,縮著脖子,眯著眼睛,渾身一片寂寞、淒清、孤獨、無助的神情。
外面正下著小雨,雨絲一縷一縷地向下飄落,像是珍珠帘子。時令雖已是初秋,但是隔著雨簾,還能看到緊靠窗子的小土山上叢草依然碧綠,毫無要變黃的樣子。在萬綠叢中赫然露出一朵鮮艷的紅花。古詩“萬綠叢中一點紅”,大概就是這般光景吧。這一朵小花如火似
燃,照亮了渾茫的雨天。
我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它們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挨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它們在一起,我心裡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地彆扭。
十四年前,我養的第一隻貓,就是這個虎子。剛到我家來的時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狹的室內窗台上,活動的空間好像富富有餘。它並沒有什麼特點,僅只是一隻最平常的狸貓,身上有虎皮斑紋,顏色不黑不黃,並不美觀。但是異於常貓的地方也有,它有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兩眼一睜,還真虎虎有虎氣,因此起名叫虎子。它脾氣也確實暴烈如虎。它從來不怕任何人。誰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雞毛撣子,還是用竹竿,它從不迴避,而是向前進攻,聲色俱厲。得罪過它的人,它永世不忘。我的外孫打過一次,從此結仇。只要他到我家來,隔著玻璃窗子,一見人影,它就做好準備,向前進攻,爪牙並舉,吼聲震耳。他沒有辦法,在家中走動,都要手持竹竿,以防萬一,否則寸步難行。有一次,一位老同志來看我,他顯然是非常喜歡貓的。一見虎子,嘴裡連聲說著:“我身上有貓味,貓不會咬我的。”他伸手想去撫摩它,可萬萬沒有想到,我們虎子不懂什麼貓味,回頭就是一口。這位老同志大驚失色。總之,到了後來,虎子無人不咬,只有我們家三個主人除外,它的“咬聲”頗能聳人聽聞了。
但是,要說這就是虎子的全面,那也是不正確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還有另外一面,這就是溫柔敦厚的一面。我舉一個小例子。虎子來我們家以後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隻小貓。這是一隻混種的波斯貓,渾身雪白,毛很長,但在額頭上有一小片黑黃相間的花紋。我們家人管這隻貓叫洋貓,起名咪咪;虎子則被尊為土貓。這隻貓的脾氣同虎子完全相反:膽小、怕人,從來沒有咬過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時候,才露出一點兒野性。它只要有機會溜出大門,但見它長毛尾巴一擺,像一溜煙似地立即竄入小山的樹叢中,半天不回家。這兩隻貓並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一進門,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它自己本來沒有什麼奶,卻堅決要給咪咪餵奶,把咪咪摟在懷裡,讓它咂自己的干奶頭,它眯著眼睛,仿佛在享著天福。我在吃飯的時候,有時丟點兒雞骨頭、魚刺,這等於貓們的燕窩、魚翅。但是,虎子卻只蹲在旁邊,瞅著咪咪一隻貓吃,從來不同它爭食。有時還“咪噢”上兩聲,好像是在說:“吃吧,孩子!安安靜靜地吃吧!”有時候,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虎子會從西邊的小山上逮一些小動物,麻雀、蚱蜢、蟬、蛐蛐之類,用嘴叼著,蹲在家門口,嘴裡發出一種怪聲。這是貓語,屋裡的咪咪,不管是睡還是醒,聳耳一聽,立即跑到門後,饞涎欲滴,等著吃母親帶來的佳肴,大快朵頤。我們家人看到這樣母子親愛的情景,都由衷地感動,一致把虎子稱做“義貓”。有一年,小咪咪生了兩個小貓。大概是初做母親,沒有經驗,正如我們聖人所說的那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人們能很快學會,而貓們則不行。咪咪丟下小貓不管,虎子卻大忙特忙起來,覺不睡,飯不吃,日日夜夜把小貓摟在懷裡。但小貓是要吃奶的,而奶正是虎子所缺的。於是小貓暴躁不安,虎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叼起小貓,到處追著咪咪,要它給小貓餵奶。還真像一個姥姥樣子,但是小咪咪並不領情,依舊不給小貓餵奶。有幾天的時間,虎子不吃不喝,瞪著兩隻閃閃發光的眼睛,嘴裡叼著小貓,從這屋趕到那屋;一轉眼又趕了回來。小貓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辭別了這個世界。
新年抒懷(2)
------------
在家庭中,我這種煞戲的感覺更加濃烈。原因也很簡單,必然是因為我認為這一齣戲很有看頭,才不希望它立刻就煞,因而才有這種濃烈的感覺。如果我認為這一齣戲不值一看,它煞不煞與己無干,淡然處之,這種感覺從何而來?過去幾年,我們家屢遭大故。老祖離開我們,走了。女兒也先我而去。這在我的感情上留下了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痕。儘管如此,我仍然有一個溫馨的家。我的老伴、兒子和外孫媳婦仍然在我的周圍。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敬。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最可愛的人。除了人以外,家庭成員還有兩隻波斯貓,一隻頑皮,一隻溫順,也都是最可愛的貓。家庭的空氣怡然,盎然。可是,前不久,老伴突患腦溢血,住進醫院。在她沒病的時候,她已經不良於行,整天坐在床上。我們平常沒有多少話好說。可是我每天從大圖書館走回家來,好像總嫌路長,希望早一點兒到家。到了家裡,在破藤椅上一坐,兩隻波斯貓立即跳到我的懷裡,讓我摟她們睡覺。我也眯上眼睛,小憩一會兒。睜眼就看到從窗外流進來的陽光,在地毯上流成一條光帶,慢慢地移動。在百靜中,萬念俱息,怡然自得。此樂實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老伴卻突然病倒了。在那些嚴重的日子裡,我再從大圖書館走回家來,我在下意識中,總嫌路太短,我希望它長,更長,讓我永遠走不到家。家裡缺少一個雖然坐在床上不說話卻散發著光與熱的人。我感到冷清,我感到寂寞,我不想進這個家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心裡就更加頻繁地出現那一句話:“這一齣戲快煞戲了!”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老伴雖然仍然住在醫院裡,病情已經有了好轉。我在盼望著,她能很快回到家來,家裡再有一個雖然不說話但卻能發光發熱的人,使我再能靜悄悄地享受沉靜之美,讓這一出早晚要煞戲的戲再繼續下去演上幾幕。
按世俗的算法,從今天起,我已經達到83歲的高齡了,幾乎快到一個世紀了。我雖然不愛出遊,但也到過30個國家,應該說是見多識廣。在國內將近半個世紀,經歷過峰迴路轉,經歷過柳暗花明,快樂與苦難並列,順利與打擊雜陳。我腦袋裡的回憶太多了,過於多了。眼前的工作又是頭緒萬端,誰也說不清我究竟有多少名譽職稱,說是打破紀錄,也不見得是誇大。但是,在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負擔太重了,我真有點兒承受不住了。儘管正如我上面所說的,我一不悲觀,二不厭世,可是我真想休息了。古人說:“大塊勞我以生,息我以死。”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晚年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最後一句是ruhstduauch(你也休息),仿佛也表達了我的心情,我真想休息一下了。
心情是心情,活還是要活下去的。自己身後的道路越來越長,眼前的道路越來越短,因此前面剩下的這短短的道路,更彌加珍貴。我現在過日子是以天計,以小時計。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是可貴的。我希望真正能夠仔仔細細地過,認認真真地過,細細品味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我認為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尋常”。我希望千萬不要等到以後再感到“當時只道是尋常”,空吃後悔藥,徒喚奈何。對待自己是這樣;對待別人,也是這樣。我希望盡上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我的老朋友,我的小朋友,我的年輕的學生,當然也有我的家人,都能得到愉快。我也決不會忘掉自己的祖國。只要我能為她做到的事情,不管多麼微末,我一定竭盡全力去做。只有這樣,我心裡才能獲得寧靜,才能獲得安慰。“這一齣戲就要煞戲了”,它願意什麼時候煞,就什麼時候煞吧。
現在正是嚴冬。室內春意融融,窗外萬里冰封。正對著窗子的那一棵玉蘭花,現在枝幹光禿禿的一點兒生氣都沒有。但是枯枝上長出的骨朵卻象徵著生命,蘊含著希望。花朵正蜷縮在骨朵內心裡,春天一到,東風一吹,會立即綻開白玉似的花。池塘里,眼前只有殘留的枯葉在寒風中在層冰上搖曳。但是,我也知道,只等春天一到,堅冰立即化為粼粼的春水。現在蜷縮在黑泥中的葉子和花朵,在春天和夏天裡都會躥出水面。在春天裡,“蓮葉何田田”。到了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將是何等光華爛漫的景色啊。“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現在一方面腦筋里仍然會不時閃過一個念頭:“這一齣戲快煞戲了”,這絲毫也不含糊;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一齣戲的高潮還沒有到,恐怕在煞戲前的那一剎那才是真正的高潮,這一點也決不含糊。
1994年1月1日
------------
老貓(1)(圖)
------------
1996年,季老在北大校園戲貓。小貓隨季老散步,成為北大校園一景。
------------
老貓(2)
------------
老貓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個角落裡,縮著脖子,眯著眼睛,渾身一片寂寞、淒清、孤獨、無助的神情。
外面正下著小雨,雨絲一縷一縷地向下飄落,像是珍珠帘子。時令雖已是初秋,但是隔著雨簾,還能看到緊靠窗子的小土山上叢草依然碧綠,毫無要變黃的樣子。在萬綠叢中赫然露出一朵鮮艷的紅花。古詩“萬綠叢中一點紅”,大概就是這般光景吧。這一朵小花如火似
燃,照亮了渾茫的雨天。
我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它們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挨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它們在一起,我心裡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地彆扭。
十四年前,我養的第一隻貓,就是這個虎子。剛到我家來的時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狹的室內窗台上,活動的空間好像富富有餘。它並沒有什麼特點,僅只是一隻最平常的狸貓,身上有虎皮斑紋,顏色不黑不黃,並不美觀。但是異於常貓的地方也有,它有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兩眼一睜,還真虎虎有虎氣,因此起名叫虎子。它脾氣也確實暴烈如虎。它從來不怕任何人。誰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雞毛撣子,還是用竹竿,它從不迴避,而是向前進攻,聲色俱厲。得罪過它的人,它永世不忘。我的外孫打過一次,從此結仇。只要他到我家來,隔著玻璃窗子,一見人影,它就做好準備,向前進攻,爪牙並舉,吼聲震耳。他沒有辦法,在家中走動,都要手持竹竿,以防萬一,否則寸步難行。有一次,一位老同志來看我,他顯然是非常喜歡貓的。一見虎子,嘴裡連聲說著:“我身上有貓味,貓不會咬我的。”他伸手想去撫摩它,可萬萬沒有想到,我們虎子不懂什麼貓味,回頭就是一口。這位老同志大驚失色。總之,到了後來,虎子無人不咬,只有我們家三個主人除外,它的“咬聲”頗能聳人聽聞了。
但是,要說這就是虎子的全面,那也是不正確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還有另外一面,這就是溫柔敦厚的一面。我舉一個小例子。虎子來我們家以後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隻小貓。這是一隻混種的波斯貓,渾身雪白,毛很長,但在額頭上有一小片黑黃相間的花紋。我們家人管這隻貓叫洋貓,起名咪咪;虎子則被尊為土貓。這隻貓的脾氣同虎子完全相反:膽小、怕人,從來沒有咬過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時候,才露出一點兒野性。它只要有機會溜出大門,但見它長毛尾巴一擺,像一溜煙似地立即竄入小山的樹叢中,半天不回家。這兩隻貓並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一進門,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它自己本來沒有什麼奶,卻堅決要給咪咪餵奶,把咪咪摟在懷裡,讓它咂自己的干奶頭,它眯著眼睛,仿佛在享著天福。我在吃飯的時候,有時丟點兒雞骨頭、魚刺,這等於貓們的燕窩、魚翅。但是,虎子卻只蹲在旁邊,瞅著咪咪一隻貓吃,從來不同它爭食。有時還“咪噢”上兩聲,好像是在說:“吃吧,孩子!安安靜靜地吃吧!”有時候,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虎子會從西邊的小山上逮一些小動物,麻雀、蚱蜢、蟬、蛐蛐之類,用嘴叼著,蹲在家門口,嘴裡發出一種怪聲。這是貓語,屋裡的咪咪,不管是睡還是醒,聳耳一聽,立即跑到門後,饞涎欲滴,等著吃母親帶來的佳肴,大快朵頤。我們家人看到這樣母子親愛的情景,都由衷地感動,一致把虎子稱做“義貓”。有一年,小咪咪生了兩個小貓。大概是初做母親,沒有經驗,正如我們聖人所說的那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人們能很快學會,而貓們則不行。咪咪丟下小貓不管,虎子卻大忙特忙起來,覺不睡,飯不吃,日日夜夜把小貓摟在懷裡。但小貓是要吃奶的,而奶正是虎子所缺的。於是小貓暴躁不安,虎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叼起小貓,到處追著咪咪,要它給小貓餵奶。還真像一個姥姥樣子,但是小咪咪並不領情,依舊不給小貓餵奶。有幾天的時間,虎子不吃不喝,瞪著兩隻閃閃發光的眼睛,嘴裡叼著小貓,從這屋趕到那屋;一轉眼又趕了回來。小貓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辭別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