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問知阿郎每天工廠下工的時候,都會到同一個位置賣豆花,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了,覺得那一碗十塊錢的豆花在寒氣中飲起來,滋味要勝過任何山珍海味。

  後來,一有空,我就會去喝阿郎豆花,使我們竟立刻熟識了,好像很久以前的朋友。

  有時候去喝豆花,他沒有出來賣,就令我有悵然若失之感,一如尋好友不遇。

  過了很長的時間,我們都維持著平淡而溫暖的情誼。

  有一陣子,幾次我想去吃豆花,都沒有遇見阿郎,使我在長夜裡時常感到憂心。經過幾個星期,阿郎出現了,開朗、純樸一似往昔。

  “好久沒有出來賣了?”我忍不住問他。

  “回去下港故鄉,看看家裡的人。”阿郎邊挖豆花邊說。下港,就是南部的意思,是北部的台灣人對南方的稱呼。

  “你也是下港人呀!你的故鄉在哪裡呢?”我感到很好奇。

  “我是旗山人。”阿郎說。

  “旗山”兩個字使我震了一下,因為那正是我的家鄉,阿郎看我怔住了,補充地說:“是高雄旗山,那個種了很多香蕉的地方呀!”

  “我知道,我也是旗山人!”我說。

  這一次換阿郎怔住了,我們兩人都同時長長的嘆口氣。

  像我和阿郎這樣偶然的相遇,不足以令人驚心濺淚,卻是生命里的真實情境,使我們感到歡喜、感到有滋味、感到雲雖淡風雖輕,卻有動人的風采。

  我想起曾在一家廟門口看到的偈:

  心安茅屋穩,

  性定菜根香;

  世事靜方見,

  人情淡始長。

  我的文章,我在生命中的成長,不一定非要用濺淚的方式,才讓人驚心地知道,我只要淡淡的,正如寒夜裡看到小攤的燈光,停下來,喝一碗熱騰騰加了薑母汁的阿郎豆花。

  冒一些汗水,有小小的溫暖,生命的勇氣有時是由這些極淡遠的幸福所帶來的。

  六

  這一冊《清涼菩提》是近一年我對生命的感悟,本質上雖是菩提系列的繼續,在風格與觀照上,是與從前有一點不同了。

  好像華嚴獅子,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步都留下一些腳印,這是十分自然的發展。

  我在生活里學習佛法,學習著把人人都看成是純潔的,我希望每一位與我相遇的人,我都看到他的好品性,用他們的好品性來提升我;我也學習著把我遇到的每一事物,都看成對我有益,用這種有益來使我走進菩提性海里清淨空明的世界。

  就像從前有一位大官問馬祖道一禪師是否可以飲酒吃肉?

  馬祖說:“飲酒吃肉是你的祿份,不飲酒吃肉是你的福氣!”

  這確實是生活里的偉大教化,我們在生活中的或悲或喜都是我們的祿份,只是我們應在這樣的祿份里創造一些福氣罷了。信仰,就是如實地接受生活本身,隨緣消舊業,任運著衣裳,如是如是。

  我但願在承受生活的苦樂時,也能把福氣回向給眾生,而把苦汁留下來給自己獨飲。如果這本書有任何功德,我願將一切功德回向給所有飲著生命苦汁的眾生。

  最後,讓我們隨普賢菩薩來發願:

  願 禮敬諸佛

  願 稱讚如來

  願 廣修供養

  願 懺悔業障

  願 隨喜功德

  願 請轉法輪

  願 請佛住世

  願 常隨佛學

  願 恆順眾生

  願 普皆回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