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菩薩的一世有如雁子,常常只是一念。
第一義
許多人都把出世法稱為"真諦",把入世法稱為"俗諦",又有人把"真諦"稱為"第一義諦",把"俗諦"稱為"世諦"。到後來,甚至有人認為出世法勝過入世法,而第一義諦和世諦是有差別的。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佛陀在《大般涅 經》里答文殊菩薩之問,曾斬釘截鐵地說:"世諦者,即第一義諦!"佛陀進一步說:"善男子!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善男子!若隨言說,則有二種,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知者,名為世諦。"
多麼好的定義,出世法並不是脫離世間的法,而是世人不知道的法,不可思議的法;如果把脫離世間當成第一義,卻把入世當成俗人所為,就違背佛陀的原意了。因此,修菩薩行的人深入了解世法或出世法都是應該的。
《大品般若經》里,須菩提問佛說:“世尊!世諦、第一義諦,有異耶?”
佛陀的回答是:"須菩提!世諦、第一義諦,無異也。何以故?世諦如,即第一義諦如。以眾生不知不見是如故,菩薩摩訶薩,以世諦示眾生若有若無。"
因此,修行人要注意:不要輕忽任何一個世人,不要小看任何一件俗事,第一義謗就從真諦和俗諦的同時尊重來的呀!
紅蜻蜓
童年時唱過一首童謠,記得其中的幾句:
黃昏時紅蜻蜓飛來飛去
我的姊姊十五歲時就嫁出去了
從此我們再也沒有她的消息
……
總覺得那仿佛不只是一首歌,而是一個長篇故事的開頭,當然,它大概是一個悲劇。
從此,看到紅蜻蜓就有種特別的感受,仿佛紅蜻蜓象徵了某些血淚的過去。
很久沒有看過紅蜻蜓了,最近在鄉下的雨後看見一大群飛來飛去,那幾名歌詞又浮出來,在虛空中自己流動著旋律。時間就像從未過去,凝結在童年的某一點上,帶著一些悲劇的血的顏色。
堅固妄想
楞伽經里說:"妄想自纏,如蠶作繭。"
妄,是與"實"相對的,也就是由於分別而取種種之相,不能看到事物的實相。
人最大的妄想是什麼呢?
楞嚴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因為陷在不實的妄想里像被火燒炙一樣痛苦,叫做"想陰熾盛。"而對妄想的執著堅持難以打破,則叫做"堅固妄想"。
人困在妄想里,就像蠶作繭自縛一般,可是繭仍然容易咬破,蠶蛻成蛹,自然咬破了。有些堅固妄想不只是繭,而是違章建築,不論蓋得多堅固,仍然是搭在一個不實的基礎,可嘆的是住在堅固妄想里的人,總抗拒外面的世界,有如住違章建築的人對抗拆除隊,無理,卻不肯退讓。
還有一些特別想陰熾盛的人,仿佛隨身都帶著磚塊,他想到哪裡,違建就蓋到哪裡,拆不勝拆。時間一久,叫他蓋一幢合法的建築,他也不會蓋了。
妄想多和妄想堅固的人,要格外努力才能看到實相。
每天都是蓮花化生
一群人圍在一起念佛,佛聲遠揚,一位法師走過來,突然問:"你們在念佛做什麼呢?"
這一問,使大家都沉默了,一位善男子說:"往生西方淨土。"
法師說:"往生淨土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享福嗎?"
眾人默默。
法師說:"你們在這裡要好好做事呀!你們到淨土去就無事可做了,因為淨土的菩薩、賢聖、善人修行都比你們好,沒有人需要您的布施、救度,這裡有這麼多人需要你們的布施、救度,好好做吧!"
說完,法師走出人群,卻又回頭問說:"往生淨土是從什麼生出來?"
"是蓮花化生。"有人說。
"要做到每天都是蓮花化生,往生淨土才有希望呀!"
說完,他的背景就遠了。
天從寺廟出來,突然聽見小店播放流行歌,有這樣兩句:
"怎麼走都會有路,
看今天有如夢醒。"
鳥之音樂
看見鳥飛的時候,我的耳朵總是自然響起音樂。
稻田裡白鷺鷥飛翔的姿勢,使我聽見了小提琴的聲音,從容、優美,而有自尊。
雨後剪著尾羽的燕子,時張時弛,使我聽見了鋼琴的聲音,歡愉、跳躍,而昂揚。
山谷里盤飛展翼的鷹,使我想起了大提琴的聲音,喑瘂低沉,帶著一些孤寂與淡淡的憂鬱。
追著漁船波浪的海鷗,使我想起了豎琴的聲音,繁複但理性,有著生活的雅韻。
屋邊成群的麻雀,它們熱烈地交談,使我聽見了廟會裡的北管,急管繁弦,仿佛進香的人潮。
黃昏出來覓食的蝙蝠,使我聽見了洞簫的聲音,烏烏的,帶著沉重沒有目標漂流的感覺。
在高樓大廈上面繞圈子的鴿子,使我聽見了胡琴,纏綿、反覆,帶著無奈。
有一次在墾丁公園看成群的候鳥,此起彼落,竟聽見了琵琶聲,聲聲都有關外的風。
第一義
許多人都把出世法稱為"真諦",把入世法稱為"俗諦",又有人把"真諦"稱為"第一義諦",把"俗諦"稱為"世諦"。到後來,甚至有人認為出世法勝過入世法,而第一義諦和世諦是有差別的。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佛陀在《大般涅 經》里答文殊菩薩之問,曾斬釘截鐵地說:"世諦者,即第一義諦!"佛陀進一步說:"善男子!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善男子!若隨言說,則有二種,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知者,名為世諦。"
多麼好的定義,出世法並不是脫離世間的法,而是世人不知道的法,不可思議的法;如果把脫離世間當成第一義,卻把入世當成俗人所為,就違背佛陀的原意了。因此,修菩薩行的人深入了解世法或出世法都是應該的。
《大品般若經》里,須菩提問佛說:“世尊!世諦、第一義諦,有異耶?”
佛陀的回答是:"須菩提!世諦、第一義諦,無異也。何以故?世諦如,即第一義諦如。以眾生不知不見是如故,菩薩摩訶薩,以世諦示眾生若有若無。"
因此,修行人要注意:不要輕忽任何一個世人,不要小看任何一件俗事,第一義謗就從真諦和俗諦的同時尊重來的呀!
紅蜻蜓
童年時唱過一首童謠,記得其中的幾句:
黃昏時紅蜻蜓飛來飛去
我的姊姊十五歲時就嫁出去了
從此我們再也沒有她的消息
……
總覺得那仿佛不只是一首歌,而是一個長篇故事的開頭,當然,它大概是一個悲劇。
從此,看到紅蜻蜓就有種特別的感受,仿佛紅蜻蜓象徵了某些血淚的過去。
很久沒有看過紅蜻蜓了,最近在鄉下的雨後看見一大群飛來飛去,那幾名歌詞又浮出來,在虛空中自己流動著旋律。時間就像從未過去,凝結在童年的某一點上,帶著一些悲劇的血的顏色。
堅固妄想
楞伽經里說:"妄想自纏,如蠶作繭。"
妄,是與"實"相對的,也就是由於分別而取種種之相,不能看到事物的實相。
人最大的妄想是什麼呢?
楞嚴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因為陷在不實的妄想里像被火燒炙一樣痛苦,叫做"想陰熾盛。"而對妄想的執著堅持難以打破,則叫做"堅固妄想"。
人困在妄想里,就像蠶作繭自縛一般,可是繭仍然容易咬破,蠶蛻成蛹,自然咬破了。有些堅固妄想不只是繭,而是違章建築,不論蓋得多堅固,仍然是搭在一個不實的基礎,可嘆的是住在堅固妄想里的人,總抗拒外面的世界,有如住違章建築的人對抗拆除隊,無理,卻不肯退讓。
還有一些特別想陰熾盛的人,仿佛隨身都帶著磚塊,他想到哪裡,違建就蓋到哪裡,拆不勝拆。時間一久,叫他蓋一幢合法的建築,他也不會蓋了。
妄想多和妄想堅固的人,要格外努力才能看到實相。
每天都是蓮花化生
一群人圍在一起念佛,佛聲遠揚,一位法師走過來,突然問:"你們在念佛做什麼呢?"
這一問,使大家都沉默了,一位善男子說:"往生西方淨土。"
法師說:"往生淨土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享福嗎?"
眾人默默。
法師說:"你們在這裡要好好做事呀!你們到淨土去就無事可做了,因為淨土的菩薩、賢聖、善人修行都比你們好,沒有人需要您的布施、救度,這裡有這麼多人需要你們的布施、救度,好好做吧!"
說完,法師走出人群,卻又回頭問說:"往生淨土是從什麼生出來?"
"是蓮花化生。"有人說。
"要做到每天都是蓮花化生,往生淨土才有希望呀!"
說完,他的背景就遠了。
天從寺廟出來,突然聽見小店播放流行歌,有這樣兩句:
"怎麼走都會有路,
看今天有如夢醒。"
鳥之音樂
看見鳥飛的時候,我的耳朵總是自然響起音樂。
稻田裡白鷺鷥飛翔的姿勢,使我聽見了小提琴的聲音,從容、優美,而有自尊。
雨後剪著尾羽的燕子,時張時弛,使我聽見了鋼琴的聲音,歡愉、跳躍,而昂揚。
山谷里盤飛展翼的鷹,使我想起了大提琴的聲音,喑瘂低沉,帶著一些孤寂與淡淡的憂鬱。
追著漁船波浪的海鷗,使我想起了豎琴的聲音,繁複但理性,有著生活的雅韻。
屋邊成群的麻雀,它們熱烈地交談,使我聽見了廟會裡的北管,急管繁弦,仿佛進香的人潮。
黃昏出來覓食的蝙蝠,使我聽見了洞簫的聲音,烏烏的,帶著沉重沒有目標漂流的感覺。
在高樓大廈上面繞圈子的鴿子,使我聽見了胡琴,纏綿、反覆,帶著無奈。
有一次在墾丁公園看成群的候鳥,此起彼落,竟聽見了琵琶聲,聲聲都有關外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