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切記任何電話都不要帶有公事公辦,冷冰冰或者沒有表情的情緒。沒人願意跟一個電腦語音機或者複讀機交流。

  而溝通交涉性的電話,麻煩就比較多一些。它真的是一個說服對方,鬥智鬥勇的過程。通俗一點的講,是你會在這個過程里拿住別人,還是被別人拿住。機會其實把握在你的手中。

  例2:

  春節前,國航做優惠活動。春運期間訂票,會得到未來訂票二百元的訂票優惠。優惠券以電子券的方式發送到你的手機里。

  春運前,我要訂票回家。那時候剛好換了手機,所以電子券被我弄不見了。在電話訂票的時候,我問值班小姐是否可以使用電子優惠券。一場博弈就這樣開始了。

  “對不起先生,我查詢了下,我們沒有這樣的活動。“

  “麻煩您,您把剛才的話再重複一遍給我嗎?”(這樣強勢的說,要求複述,會讓對方認為你在錄音,留下錄音作為證據,往往是他們不能接受的。會聯想到很多)

  沉默一會兒(心理考慮後果的階段)

  “那這樣好了,我再去給您查詢一下,請您稍等。”(這時在拖延時間,想其它的辦法)

  “好的。”

  “先生,我剛查詢了下,查到了的確有這項活動,請問你電子券的號碼是多少。”

  “電子券?你們什麼時間發送過?”

  “先生,是這樣的,我們對符合標準的用戶,都發送了電子優惠券到您的手機里,請你報出號碼,才能享受這次得優惠。”(抓住你的新破綻,沒有電子券,或者電子券號碼)

  “小姐,我想問下。你們電子券究竟發放了沒有,我是不知道的。也許你們的確發 放了。可是我卻沒有收到。難道你們在發放電子券後,沒有一個簡訊或者電話確定的過程嗎?這讓我怎麼去確定你們的確發了,而且我收到了。”(抓住對方破綻,任何服務不可能盡善盡美)

  “先生,對不起,這樣的情況我沒有辦法幫到您。”(認定自己的勝利,覺得道理站在自己這邊)

  “麻煩你把剛才那句話再說一遍,如果你無法幫助我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我想我會進行更高層次的投訴。”(同樣是類似錄音的心理戰術)

  沉默

  “先生,您看這樣好不好,您先掛掉電話。我請示一下領導後,再給您回復。“

  “你把工號姓名告訴我,我可以給你五分鐘時間,如果接不到回復的話,我會進行更高層次的投訴。”(避免她拖延,無休止的消耗你的時間和耐性)

  掛機,五分鐘後,打電話過來的是值班經理:

  “您好先生,您的電子優惠券,我們幫您查到了。不過根據公司活動規定,這張電子優惠券,必須是購買國際航班的時候才能使用。”(改變新說法,就是不讓你得到優惠。尋找新的理由)

  “是這樣嗎?我記得當時參加活動的時候,你們的服務人員並沒有對此進行告知。您等下,我在當初看到活動的時候,對你們的網站做了網頁截圖。我再確認一下。”(你要讓對方知道,你有證據,有所依仗)

  沉默。

  “對不起小姐,我看到自己的截圖上,活動內容中沒有提及必須是國際航班才可以享受優惠。不管怎麼樣,這是你們的失誤造成的。如果我不能享受優惠的話,我認為這是你們在欺騙消費者,您如果無法辦理優惠的話,請復訴下您剛才的話,我會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的。(給對方一定的時間去思考下,然後再提出新的的要求或者告訴對方,如果你們不這樣,我會怎麼做。)

  沉默

  “作為這麼大一個企業,我相信國航是不會出這樣低級的錯誤的,對嗎?我曾經在國外的時候,被移動扣除了不少的國內長途話費。我去證實了自己在國外後,移動馬上給我辦理了退費的手續。相比於移動來說,我相信國航在處理問題方面應該更加高效。”(抬高對方,指出這樣不符合他們的位置。並且說出更牛的企業,我也勝利過,進一步施加壓力)

  這通電話最後的結果,是我拿到了二百元的優惠政策。不過,讓我覺得有趣的是整個過程。從整個過程中而言,對方看似在幫我解決問題,實際是在尋找我這個丟失了電子券的顧客的各種破綻,以達到不讓我享受優惠的目的。

  幸運的是,在這場“鬥爭”中,我勝出了。

  電話的說服和溝通,要時刻注意對方的心理變化。清楚對方擔心什麼,和最大的憑仗是什麼,才能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戰略,在電話里占盡上風。

  劉墉說,我不是教你詐。我其實也不是教你如何投訴或者反投訴。在工作中,達到自己的目的是重要的。當你遇到你覺得無法徹底把握的通話方,或者對方談起的事情你沒有徹底明白的時候,也不能表現出一種弱勢。

  A:在對方傾訴的時候,千萬別發出,哦。哦,哦的聲音。這會讓對方覺得你什麼也不懂,看低你,並且覺得說服了你。他會隨之強硬很多,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的困難。

  B:恩,恩,恩,是個不錯的選擇。即便你沒有徹底明白,給對方的印象卻是,這個傢伙聽懂了,只是在摸我的底牌。

  C:然後呢,然後呢?然後呢?是恩恩恩的升級版本,這會讓對方覺得。他對這件事情很清楚了,主動的在催促我快些表述完。這也會給對方一種急迫感,讓他在快速的闡述里留下漏洞。

  D:沉默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當對方試探的詢問你,你還在聽嗎?的時候,證明他已經有些亂了心緒。你及時回答,你還有什麼要說的?會讓對方產生弱勢的感覺。

  除了尊重外,在接打的電話的時候,千萬不要透漏自己任何真實的情緒給對方。否則你就可能站在下風。當然,這不在你和親戚和朋友的電話交流技巧當中。

  只要值日,不要生

  親愛的劉同:

  你好,很喜歡你的節目。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個無所不知的專家。當遇到困惑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你。

  我參加工作已經三四年了。期間,換了四五個企業。每次到一家企業,都做不長久。我離職後問過過去同事我被辭退的原因。他們都說,你太幼稚了。

  可是這讓我感到很迷惑,我已經快三十歲了。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為什麼還被大家說是幼稚。我又沒有一張娃娃臉,看上去挺成熟的。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的話,我覺得我以後會逐漸的對工作失去信心的。我懇請您能看到這封來信後及時給我回復。如果沒有接到您的回覆的話。我覺得,我就徹底沒有希望了。

  我胖我不是加菲。

  可愛的不是加菲:

  來信收到。

  看到你的暱稱,我覺得你還真的是童心未泯。

  我是一個普通的媒體工作者,不是傳說中無所不知的專家。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是鳳姐的功力。不是我的。

  雖然我們只是郵件來往,我沒有見過你本人。可是從你的MAIL里,我的確看出來你是比較幼稚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