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那動機是什麼呢?”趙偉問。
王小美自信地一笑,說:“現在還不是分析的時候,我們去專案指揮部吧,看看偵查部門給我們帶了哪些好消息。今天這趟沒有白來,有重要發現。”
說完,王小美和身邊的丁全民耳語了幾句,又說:“大家回去休息,我和丁全民要去辦公室研究一個問題。晚上8點專案碰頭會上見。”
晚上8點,專案指揮室里煙霧繚繞。王小美仿佛已經習慣了這種充滿二手菸霧的環境。
王鵬最後走進指揮部,他的臉上終於出現了倦容:“今天,我們圍繞石倩倩4月7日中午離開賓館後的行蹤進行了調查,有重大發現。”
會議室里立即變得鴉雀無聲。
王鵬接著說:“根據賓館附近的監控攝像頭,我們找到了石倩倩出賓館後乘坐的計程車。根據計程車的行駛軌跡,判斷石倩倩是在藝術學院附近的一家網吧門口下的車。所以我們立即派出人員對網吧監控進行了調取。最終證實,石倩倩確實是在這家網吧上網,晚飯都是叫的外賣。晚上11點左右,石倩倩獨自結帳離開網吧。根據法醫對死亡時間的推斷,我們分析石倩倩應該就是這個時候去了現場,並且在現場遇害。”
“獨自一個人結帳?”王小美說,“那她為什麼會去公園呢?半夜三更的,那種偏僻的地方,她也不害怕啊?”“會不會是萬利國約的?”黃支隊還是放心不下。王鵬搖搖頭,說:“萬利國那邊的調查也在進行,可以肯定,4月7日晚,他的兒子在家,他不可能丟下兒子一個人出門的。”“我們法醫這邊的情況也不支持是萬利國作案。”王小美說。王鵬說:“鑑於種種情況,我們請求了網絡監察部門的同事支持,對石倩倩在網吧使用的電腦進行了恢復處理,並且查清了石倩倩整個下午和晚上都在和一個網名叫做RMB的男子聊天。聊天過程中有曖昧內容,並且兩人相約當晚11點半在涼亭公園約會。”
“重大發現啊!”丁局長很興奮,說,“也就是說,這個RMB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地點是誰定的?”王小美說,“如果是男子定的,那麼他很有可能有嫌疑。”
王鵬說:“聽我說完,地點是石倩倩定的。根據我們實地勘查,涼亭公園是離這個網吧最近的一個偏僻場所。我們跟著這條線索,通過網監部門找到了這個RMB。其實這個人是個老實巴交的中學老師。根據他居住的小區監控,可以明確判斷,他當晚沒有離開過家門。也就是說,他沒有去赴約,沒有作案時間。”
“他本人怎麼說?”丁局長一臉失望。
“他說他就是逗著網友玩的,什麼年代了,還干見網友這麼猥瑣的事情嗎?”王鵬無奈地聳聳肩膀。
王小美嘀咕了一句:“他倒是無所謂,可是害死了一條人命。”
整個專案組沉寂下來,剛剛摸上來的線索啪的一聲斷了。
王小美咳嗽了一聲,打破了沉寂,她說:“我們今天對屍體也進行了復檢,並且同樣有重大發現。”專案組氣氛被王鵬和王小美弄得跌宕起伏。
丁局長重新燃起希望,他說:“快說。”
王小美說:“屍體受到冷凍影響,部分損傷顯現出來。石倩倩的右側上臂外側和左側肩部有兩處橢圓形皮膚挫傷,我們認定這是咬痕,隔著衣服的咬痕。”
“咬痕?”專案組裡開始議論紛紛。王小美接著說:“我們認為這種咬痕是一種防衛性損傷,換句話說,結合現場重建情況,我們分析在案發當時,很有可能兇手在搏鬥中處於劣勢,甚至處於被控制的形勢,所以他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咬了石倩倩。”
“兇手是女人嗎?”黃支隊直接做出了犯罪分子刻畫。
王小美搖搖頭,說:“現場勘查發現了來自兇手的足跡,這個足跡雖然多,但是模糊不清,我們技術部門分析鞋碼可能是39碼到40碼左右。腳掌較寬,應該是男式運動鞋。根據這幾點,我們認為,兇手應該是男性,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未成年人。這兩種群體,體力較差,可能會出現被被害人約束、制服的可能性。”
“老人和未成年人,這樣範圍還是很大啊。”黃支隊摸了摸下巴,說,“而且這兩種人為什麼會和石倩倩扯上關係,又為什麼要殺人呢?”
“為了縮小範圍,我下午和丁全民又對現場提取痕跡物證的照片進行了逐一分析。”王小美說,“我們認為,在涼亭里留下的足跡很凌亂,沒有多少價值,但是在兇手離開的小徑地面上的足跡很能說明問題。”
“是的。”丁全民打開投影儀,用模擬的足跡畫面給大家介紹說:“我們測量了足跡之間的距離,可以判斷出兇手是處於大步奔跑的狀態,而且足跡只有前腳掌,說明奔跑的動作很敏捷。這個動作提示我們,兇手應該是個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範圍是什麼?”黃支隊問。
王小美說:“這個就不好說了,只能說,根據鞋碼和其體力情況,肯定不是兒童,也不是發育成熟的成人,應該是處於發育期的少年吧。14、15歲的樣子。”
“這樣的小孩為什麼會半夜出現在那裡?”丁局長問,“又為什麼要殺人呢?”
王小美說:“這我也想了很多。尤其是在下午我翻看法醫行為分析學的時候,獲取了靈感。我認為通過行為分析的理論,兇手有個明顯的擺脫行為。兇手急於離開現場,而被害人不讓他離開,結合兇手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以及被害人隨身物品並沒有被發現……”
“搶劫。”黃支隊拍了下桌子,打斷了王小美的話。
王小美堅定地點點頭,說:“我認為,這是一起尾隨、搶劫案件,因為石倩倩的反抗,導致了兇手殺人的後果。”
“漂亮。”丁局長贊了一句,“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經過你這麼一說,我們再結合前期你們的現場重建分析報告看,確實應該是這麼回事。兇手尾隨石倩倩到達了現場,石倩倩在現場等人,而兇手在等待機會下手。最終,兇手衝出去搶劫,卻遭到了石倩倩的反抗,兇手想逃離卻被石倩倩抓住,無奈之下兇手咬了石倩倩想擺脫,但未果,只有用刀砍刺。這幾刀中有一刀形成了致命傷,兇手趁亂逃離,而受傷的石倩倩卻失足落入塘中。”
“對,就是這樣。”王小美說。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分析,這個兇手不自信。”黃支隊說,“不僅在於年齡,也在於其成長的環境。他可能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中長大,可能家庭不幸,可能經常被欺負。所以,下一步我們聯繫現場周邊所有的派出所,圍繞現場附近的一些具備上述特徵的未成年人進行調查,兇手應該會有前科劣跡。摸排出來後,我們根據現場留下的運動鞋足跡進行甄別。”
會議散得很快,因為偵查員們要繼續奮戰。而這個時候,技術員們輕鬆了許多。
走出會議室的王小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自信地說:“我看這個案子快要破了。”
第十七講行為心理分析學
行為心理分析這個領域,我國涉足得比較晚。在美國,有個機構叫做BAU(BehaviouralAnalysisUnit),為FBI行為分析部,過去叫BSU行為科學部。行為分析部的任務是根據對犯罪嫌疑人行為的調查和基於對案件的經驗、研究來證實其可操作性,針對複雜的和犯罪嫌疑人心理敏感的案件,通常涉及暴力行為和暴力威脅,涉及的領域包括危害兒童犯罪,危害成人,威脅、腐敗、爆炸和縱火類型的案件。
在我國,我們認為行為心理分析是一項基於經驗才可以從容使用的技能,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在命案偵破過程中,勘查人員會時不時地進行運用。比如對犯罪分子的刻畫分析,裡面就有一些內容是通過行為心理分析來得出的。但是,一直都沒有人對這門學科進行理論性總結,各地勘查人員對行為心理的分析,多是師父點撥、自己總結,才會在案件偵查中發揮作用。
近年,公安機關的法醫頭領、公安部刑偵專家閔建雄老師開始總結行為心理分析的相關經驗,並且試著理論化,編撰了一本名為《命案現場行為分析概論》的書籍。有了這本書,全國公安機關法醫在這一領域將會有突破性進展。
閔老師認為,因為法醫作為參與現場勘查、屍體檢驗的警種,掌握了命案現場中最多的信息量。尤其是因為法醫對屍體情況有最全面的了解,所以法醫最應該在行為心理分析領域有所建樹。於是,老秦也把這一全新領域的內容介紹給大家。
犯罪過程中,有很多種行為,不同的行為反映出兇手不同的心理特徵,而這些特殊的心理特徵,也給偵查人員提供了偵查方向。林林總總的犯罪行為,若是想完全概括起來,確實不易;而要通過現場情況、屍體損傷來識別出兇手的行為究竟屬於哪一種行為,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有一些行為,造成的損傷很相近,這就需要法醫明察秋毫了。
究竟如何來判斷犯罪行為,老秦也還在學習當中,在自認為學成之前,老秦沒法給大家系統解說。這篇的主要內容,老秦會用一些小案例來闡述幾種常見的犯罪行為以及行為分析給整案偵破帶來的重要作用。各種行為的名稱,來源於閔建雄老師的總結。
1.約束行為
在很多案例中,都會有這種行為的出現。有可能是兇手按壓被害人四肢,也有可能是用繩索進行捆綁。
一個老人晚上在家門口的板車上邊睡覺邊看守糧食,被人殺死。經過法醫檢驗,發現死者是被人用錘頭打擊頭頂部導致顱腦損傷而死亡;同時,法醫發現死者的雙肘部都有皮下出血,後背有擠壓形成的肌肉內出血。這就說明兇手同時按壓住死者雙手,並且壓在死者的身上對死者進行約束,同時用錘子打擊死者頭部。那麼這個動作是一個人不能完成的,說明作案人數至少有兩個人。
2.威逼行為
一名男子在家中被人捅刺20多刀而死亡。法醫對現場進行勘查的時候,發現死者家裡非常整潔,並沒有被翻動的痕跡,開始整個專案組都認為死者是被人尋仇刺死,調查的目標主要集中在那些和死者有仇的人。但是法醫在進行屍表檢驗的時候,發現死者的頸部有幾條平行的淺表劃痕,法醫認為這是兇手用刀抵住死者頸部,對其威逼時候留下的損傷,所以兇手存在威逼行為。如果是尋仇,沒必要實施威逼行為,所以法醫認為這是一起侵財案件,兇手威逼死者的目的就是讓其說出藏匿錢財的位置。案件性質更改為侵財殺人後,專案組及時調整偵查方向,於是很快破了案。
王小美自信地一笑,說:“現在還不是分析的時候,我們去專案指揮部吧,看看偵查部門給我們帶了哪些好消息。今天這趟沒有白來,有重要發現。”
說完,王小美和身邊的丁全民耳語了幾句,又說:“大家回去休息,我和丁全民要去辦公室研究一個問題。晚上8點專案碰頭會上見。”
晚上8點,專案指揮室里煙霧繚繞。王小美仿佛已經習慣了這種充滿二手菸霧的環境。
王鵬最後走進指揮部,他的臉上終於出現了倦容:“今天,我們圍繞石倩倩4月7日中午離開賓館後的行蹤進行了調查,有重大發現。”
會議室里立即變得鴉雀無聲。
王鵬接著說:“根據賓館附近的監控攝像頭,我們找到了石倩倩出賓館後乘坐的計程車。根據計程車的行駛軌跡,判斷石倩倩是在藝術學院附近的一家網吧門口下的車。所以我們立即派出人員對網吧監控進行了調取。最終證實,石倩倩確實是在這家網吧上網,晚飯都是叫的外賣。晚上11點左右,石倩倩獨自結帳離開網吧。根據法醫對死亡時間的推斷,我們分析石倩倩應該就是這個時候去了現場,並且在現場遇害。”
“獨自一個人結帳?”王小美說,“那她為什麼會去公園呢?半夜三更的,那種偏僻的地方,她也不害怕啊?”“會不會是萬利國約的?”黃支隊還是放心不下。王鵬搖搖頭,說:“萬利國那邊的調查也在進行,可以肯定,4月7日晚,他的兒子在家,他不可能丟下兒子一個人出門的。”“我們法醫這邊的情況也不支持是萬利國作案。”王小美說。王鵬說:“鑑於種種情況,我們請求了網絡監察部門的同事支持,對石倩倩在網吧使用的電腦進行了恢復處理,並且查清了石倩倩整個下午和晚上都在和一個網名叫做RMB的男子聊天。聊天過程中有曖昧內容,並且兩人相約當晚11點半在涼亭公園約會。”
“重大發現啊!”丁局長很興奮,說,“也就是說,這個RMB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地點是誰定的?”王小美說,“如果是男子定的,那麼他很有可能有嫌疑。”
王鵬說:“聽我說完,地點是石倩倩定的。根據我們實地勘查,涼亭公園是離這個網吧最近的一個偏僻場所。我們跟著這條線索,通過網監部門找到了這個RMB。其實這個人是個老實巴交的中學老師。根據他居住的小區監控,可以明確判斷,他當晚沒有離開過家門。也就是說,他沒有去赴約,沒有作案時間。”
“他本人怎麼說?”丁局長一臉失望。
“他說他就是逗著網友玩的,什麼年代了,還干見網友這麼猥瑣的事情嗎?”王鵬無奈地聳聳肩膀。
王小美嘀咕了一句:“他倒是無所謂,可是害死了一條人命。”
整個專案組沉寂下來,剛剛摸上來的線索啪的一聲斷了。
王小美咳嗽了一聲,打破了沉寂,她說:“我們今天對屍體也進行了復檢,並且同樣有重大發現。”專案組氣氛被王鵬和王小美弄得跌宕起伏。
丁局長重新燃起希望,他說:“快說。”
王小美說:“屍體受到冷凍影響,部分損傷顯現出來。石倩倩的右側上臂外側和左側肩部有兩處橢圓形皮膚挫傷,我們認定這是咬痕,隔著衣服的咬痕。”
“咬痕?”專案組裡開始議論紛紛。王小美接著說:“我們認為這種咬痕是一種防衛性損傷,換句話說,結合現場重建情況,我們分析在案發當時,很有可能兇手在搏鬥中處於劣勢,甚至處於被控制的形勢,所以他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咬了石倩倩。”
“兇手是女人嗎?”黃支隊直接做出了犯罪分子刻畫。
王小美搖搖頭,說:“現場勘查發現了來自兇手的足跡,這個足跡雖然多,但是模糊不清,我們技術部門分析鞋碼可能是39碼到40碼左右。腳掌較寬,應該是男式運動鞋。根據這幾點,我們認為,兇手應該是男性,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未成年人。這兩種群體,體力較差,可能會出現被被害人約束、制服的可能性。”
“老人和未成年人,這樣範圍還是很大啊。”黃支隊摸了摸下巴,說,“而且這兩種人為什麼會和石倩倩扯上關係,又為什麼要殺人呢?”
“為了縮小範圍,我下午和丁全民又對現場提取痕跡物證的照片進行了逐一分析。”王小美說,“我們認為,在涼亭里留下的足跡很凌亂,沒有多少價值,但是在兇手離開的小徑地面上的足跡很能說明問題。”
“是的。”丁全民打開投影儀,用模擬的足跡畫面給大家介紹說:“我們測量了足跡之間的距離,可以判斷出兇手是處於大步奔跑的狀態,而且足跡只有前腳掌,說明奔跑的動作很敏捷。這個動作提示我們,兇手應該是個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範圍是什麼?”黃支隊問。
王小美說:“這個就不好說了,只能說,根據鞋碼和其體力情況,肯定不是兒童,也不是發育成熟的成人,應該是處於發育期的少年吧。14、15歲的樣子。”
“這樣的小孩為什麼會半夜出現在那裡?”丁局長問,“又為什麼要殺人呢?”
王小美說:“這我也想了很多。尤其是在下午我翻看法醫行為分析學的時候,獲取了靈感。我認為通過行為分析的理論,兇手有個明顯的擺脫行為。兇手急於離開現場,而被害人不讓他離開,結合兇手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以及被害人隨身物品並沒有被發現……”
“搶劫。”黃支隊拍了下桌子,打斷了王小美的話。
王小美堅定地點點頭,說:“我認為,這是一起尾隨、搶劫案件,因為石倩倩的反抗,導致了兇手殺人的後果。”
“漂亮。”丁局長贊了一句,“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經過你這麼一說,我們再結合前期你們的現場重建分析報告看,確實應該是這麼回事。兇手尾隨石倩倩到達了現場,石倩倩在現場等人,而兇手在等待機會下手。最終,兇手衝出去搶劫,卻遭到了石倩倩的反抗,兇手想逃離卻被石倩倩抓住,無奈之下兇手咬了石倩倩想擺脫,但未果,只有用刀砍刺。這幾刀中有一刀形成了致命傷,兇手趁亂逃離,而受傷的石倩倩卻失足落入塘中。”
“對,就是這樣。”王小美說。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分析,這個兇手不自信。”黃支隊說,“不僅在於年齡,也在於其成長的環境。他可能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中長大,可能家庭不幸,可能經常被欺負。所以,下一步我們聯繫現場周邊所有的派出所,圍繞現場附近的一些具備上述特徵的未成年人進行調查,兇手應該會有前科劣跡。摸排出來後,我們根據現場留下的運動鞋足跡進行甄別。”
會議散得很快,因為偵查員們要繼續奮戰。而這個時候,技術員們輕鬆了許多。
走出會議室的王小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自信地說:“我看這個案子快要破了。”
第十七講行為心理分析學
行為心理分析這個領域,我國涉足得比較晚。在美國,有個機構叫做BAU(BehaviouralAnalysisUnit),為FBI行為分析部,過去叫BSU行為科學部。行為分析部的任務是根據對犯罪嫌疑人行為的調查和基於對案件的經驗、研究來證實其可操作性,針對複雜的和犯罪嫌疑人心理敏感的案件,通常涉及暴力行為和暴力威脅,涉及的領域包括危害兒童犯罪,危害成人,威脅、腐敗、爆炸和縱火類型的案件。
在我國,我們認為行為心理分析是一項基於經驗才可以從容使用的技能,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在命案偵破過程中,勘查人員會時不時地進行運用。比如對犯罪分子的刻畫分析,裡面就有一些內容是通過行為心理分析來得出的。但是,一直都沒有人對這門學科進行理論性總結,各地勘查人員對行為心理的分析,多是師父點撥、自己總結,才會在案件偵查中發揮作用。
近年,公安機關的法醫頭領、公安部刑偵專家閔建雄老師開始總結行為心理分析的相關經驗,並且試著理論化,編撰了一本名為《命案現場行為分析概論》的書籍。有了這本書,全國公安機關法醫在這一領域將會有突破性進展。
閔老師認為,因為法醫作為參與現場勘查、屍體檢驗的警種,掌握了命案現場中最多的信息量。尤其是因為法醫對屍體情況有最全面的了解,所以法醫最應該在行為心理分析領域有所建樹。於是,老秦也把這一全新領域的內容介紹給大家。
犯罪過程中,有很多種行為,不同的行為反映出兇手不同的心理特徵,而這些特殊的心理特徵,也給偵查人員提供了偵查方向。林林總總的犯罪行為,若是想完全概括起來,確實不易;而要通過現場情況、屍體損傷來識別出兇手的行為究竟屬於哪一種行為,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有一些行為,造成的損傷很相近,這就需要法醫明察秋毫了。
究竟如何來判斷犯罪行為,老秦也還在學習當中,在自認為學成之前,老秦沒法給大家系統解說。這篇的主要內容,老秦會用一些小案例來闡述幾種常見的犯罪行為以及行為分析給整案偵破帶來的重要作用。各種行為的名稱,來源於閔建雄老師的總結。
1.約束行為
在很多案例中,都會有這種行為的出現。有可能是兇手按壓被害人四肢,也有可能是用繩索進行捆綁。
一個老人晚上在家門口的板車上邊睡覺邊看守糧食,被人殺死。經過法醫檢驗,發現死者是被人用錘頭打擊頭頂部導致顱腦損傷而死亡;同時,法醫發現死者的雙肘部都有皮下出血,後背有擠壓形成的肌肉內出血。這就說明兇手同時按壓住死者雙手,並且壓在死者的身上對死者進行約束,同時用錘子打擊死者頭部。那麼這個動作是一個人不能完成的,說明作案人數至少有兩個人。
2.威逼行為
一名男子在家中被人捅刺20多刀而死亡。法醫對現場進行勘查的時候,發現死者家裡非常整潔,並沒有被翻動的痕跡,開始整個專案組都認為死者是被人尋仇刺死,調查的目標主要集中在那些和死者有仇的人。但是法醫在進行屍表檢驗的時候,發現死者的頸部有幾條平行的淺表劃痕,法醫認為這是兇手用刀抵住死者頸部,對其威逼時候留下的損傷,所以兇手存在威逼行為。如果是尋仇,沒必要實施威逼行為,所以法醫認為這是一起侵財案件,兇手威逼死者的目的就是讓其說出藏匿錢財的位置。案件性質更改為侵財殺人後,專案組及時調整偵查方向,於是很快破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