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直接就能到西湖了。”司機報告說。
樹林裡辟出的這條路拐了好幾道彎。每轉過一道彎,樹林就另具一番景象。正以為森林裡全是紅松和櫸樹,馬上卻出現了一大片山毛櫸。再拐一個彎,又回到了原來的老樣子。這條路照例也是杳無人跡。
桑園出現的時候,前方一片村落的屋頂跳進了眼帘。來到村落的入口,才知道這就是西湖了。村落里也沒有一個人影。
汽車由村里穿出去,湖面迎著車窗迫近了。湖水湛藍,比河口湖的顏色要深許多。
“到西湖啦,太太。”司機把車停住,賴子下了車。他告訴賴子說:“從這條路一直朝前走,沿著湖邊可以穿到對面去。不過,正如您看到的,路很窄,而且非常難走。”
賴子讓出租汽車等在那裡,一個人沿司機指的路走去。從這裡望過去,前方的湖面正遮在懸崖的陰影里。不知什麼緣故,村落里闃無人跡。再稍向前,有幾幢夏季野營時使用的帶涼台的平房。
四周萬籟俱寂。站在這裡眺望西湖,只見對岸一式褐色的溶岩。溶岩上樹木成林,象無邊的海洋一樣朝山腳下的原野蔓延開去。
遠遠地望過去,樹木幾乎都是一般高,平坦地罩在遼闊的原野上。這正給人以一種壓迫感。假如有一場暴風雨劈天蓋地降到這無邊無際的密林里,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肯定將是林濤怒吼,樹海發狂,枝幹搖曳,轟鳴不止,猶如巨浪滔天,恰似驚雷震地。賴子仿佛沉浸在身臨這種原始情景的幻覺里。
可是,眼前的湖面卻風平浪靜。也許因為連條魚也沒有,水面上不見一絲波紋。
賴子從沒有見過如此孤寂幽靜的湖泊。正對面便是富士山,但它與以往見慣的富士山不同,是一座保留著太古時期原始狀態的火山。褐色的溶岩斷崖,以及斷崖上面一望無際的暗綠色的茫茫林海,都把倒影映在岸邊的湖水裡。原始狀態的山脈、森林和湖泊,就是這樣雜亂地交織在同一幅畫面里。
這一切是絕不會融合到一起的。
賴子在那裡默然佇立達三十分鐘之久。雖然從站立的地方可以看到村落,但村落里卻奇怪地沒有一個人出來。身後便是一幢幢帶涼台的平房,可是卻使人感到好象是死人的房子。很久以前,賴子曾經做過一個夢,那夢境剛巧就是這種場面。她夢見自己從一座大山旁邊走到某個地方,那裡有各式各樣的小房子。住在那些房子裡的,全都是賴子所認識的已經死去的人們。那個夢竟奇怪地一直到現在還保留在記憶里。
現在看到那些棄置不用的平房,就正好是這麼一種感覺。那一幢幢小房,有的屋門沒有上鎖,半開半掩;有的用釘子把門窗釘得嚴嚴實實。塌陷的屋頂,經風吹雨淋而變黑的木板牆壁,都使人感到這湖邊的淒涼。
對岸的森林無路可通,連接西湖的道路只有賴子腳下這一條。司機說,再往前汽車就不通了。看來豈止是汽車,連人也無法走過去。
“……真有走投無路的路呢。”
那次穿過深大寺樹林時,自己對小野木說過的這句話,又在耳邊迴響起來。“走投無路的路。”——記得哪本書曾講到過,在愛爾蘭荒無人煙的某個地方,就有這樣的路。她覺得此刻自己所面臨的境地,就正是這樣一條路。
賴子忽然發現湖岸附近的森林裡,有一幢白色的建築物,那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看上去好象是什麼人的別墅,孤零零地悄然矗立在那裡。
大約是擔心時間拖得過長了吧,司機朝賴子這邊走了過來。
“怎麼樣?風景不錯吧?”司機一面頗有顧慮地吸著煙,一面說,“只要進入那片林海,連村里人也會摸不清出口。因為裡邊一條路也沒有。下面全是溶岩,簡直就和熱帶的原始叢林一個樣呢!”
“進去的人里,也有沒出得來的吧?”
“哎呀,”司機略歪著頭笑了,“這怎麼說呢,說不定也許會有的吧!不過,那些人的屍體是絕對發現不了的。很可能有的人就是避開旁人自己走到林海裡面去的。”
“噢。”
這麼長時間了,仍然沒有任何人走過來。村里也沒有一個人出來。真是個莫名其妙的村落。
“那是什麼呀?”賴子指著那幢建築物問。
“那是國際青少年旅行組織開設的青少年旅行者接待站,到了夏天或其他什麼時候,學生們來住。現在大概清閒了。”
賴子默默地沉思著。太陽已經西下,晚霞映紅了天空,深藍色的湖面仿佛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紅紗,連富士山頂的白雪都給染上了淡紅的顏色。
“司機先生。”賴子說,“能到那個青少年旅行者接待站去討杯茶喝嗎?”
“大概沒問題的,因為現在正閒著。總之,還是讓我奉陪您去吧!”
賴子同司機回到停車的地方。
車子重新穿過靜悄悄的村落。樹林裡有條小路,樹影之中露出那座白色的建築物。
“從這座房子的旁邊可以一直走到林海里去呢。”司機告訴賴子說。賴子由車窗探頭向外望去。前面是一條羊腸小道,甚至不能說是一條路,不過,總算還能辨別出一條細線來。
車子駛到青少年旅行者接待站。
“我在這裡等您。”司機說。
“可以啦。付給您車費吧。”
司機吃驚地望著賴子的臉,說:“怎麼,您要在這裡留宿嗎?”
賴子微微地笑了,答道:“嗯。我來求一下試試。”
“有道理,您好容易來一趟,恐怕還是這樣好。這種地方夜裡靜得很呢!住一晚上還是值得的。”
“我要求一下吧。勞您辛苦了。”
賴子付了車錢,司機立即鑽進車裡。出租汽車從正門前掉頭朝原路駛去。在汽車開上原路之前,賴子一直站在那裡看著它離去。
出租汽車帶著發動機的聲響消失在林蔭里。賴子迄今走過來的路到此斷絕了。
一位六十上下歲的老太太,從門口伸出頭來張望著賴子。
“突然來到您這裡,對不起,能送我一杯咖啡嗎?”
老太太朝賴子躬身答了禮。
走進里再,緊旁邊就是一處小小的櫃檯。一個二十二、三歲的年輕人,看樣子是老太太的兒子,正在櫃檯裡邊看書。左手是食堂,裡面空無一人。
老太太把賴子引到食堂里。
顧客只有賴子一人。隔著面向陽台的玻璃窗,她看到林海的一角就在眼前。林木中幾乎都是針葉樹。
“這邊的風景才好看著呢!”
老太太抱著咖啡壺,約賴子坐過去。賴子坐到能看見湖水的窗子旁邊。
湖面的北側是一座山,也許由於這座山的影響,湖水與方才見到的顏色有些不一樣。水清依舊,但顯得更青更黑了。湖面上籠罩著傍晚時分的靄霧。
咖啡很香。因為事先要好了的,所以旁邊還放了一杯水。
樹林裡辟出的這條路拐了好幾道彎。每轉過一道彎,樹林就另具一番景象。正以為森林裡全是紅松和櫸樹,馬上卻出現了一大片山毛櫸。再拐一個彎,又回到了原來的老樣子。這條路照例也是杳無人跡。
桑園出現的時候,前方一片村落的屋頂跳進了眼帘。來到村落的入口,才知道這就是西湖了。村落里也沒有一個人影。
汽車由村里穿出去,湖面迎著車窗迫近了。湖水湛藍,比河口湖的顏色要深許多。
“到西湖啦,太太。”司機把車停住,賴子下了車。他告訴賴子說:“從這條路一直朝前走,沿著湖邊可以穿到對面去。不過,正如您看到的,路很窄,而且非常難走。”
賴子讓出租汽車等在那裡,一個人沿司機指的路走去。從這裡望過去,前方的湖面正遮在懸崖的陰影里。不知什麼緣故,村落里闃無人跡。再稍向前,有幾幢夏季野營時使用的帶涼台的平房。
四周萬籟俱寂。站在這裡眺望西湖,只見對岸一式褐色的溶岩。溶岩上樹木成林,象無邊的海洋一樣朝山腳下的原野蔓延開去。
遠遠地望過去,樹木幾乎都是一般高,平坦地罩在遼闊的原野上。這正給人以一種壓迫感。假如有一場暴風雨劈天蓋地降到這無邊無際的密林里,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肯定將是林濤怒吼,樹海發狂,枝幹搖曳,轟鳴不止,猶如巨浪滔天,恰似驚雷震地。賴子仿佛沉浸在身臨這種原始情景的幻覺里。
可是,眼前的湖面卻風平浪靜。也許因為連條魚也沒有,水面上不見一絲波紋。
賴子從沒有見過如此孤寂幽靜的湖泊。正對面便是富士山,但它與以往見慣的富士山不同,是一座保留著太古時期原始狀態的火山。褐色的溶岩斷崖,以及斷崖上面一望無際的暗綠色的茫茫林海,都把倒影映在岸邊的湖水裡。原始狀態的山脈、森林和湖泊,就是這樣雜亂地交織在同一幅畫面里。
這一切是絕不會融合到一起的。
賴子在那裡默然佇立達三十分鐘之久。雖然從站立的地方可以看到村落,但村落里卻奇怪地沒有一個人出來。身後便是一幢幢帶涼台的平房,可是卻使人感到好象是死人的房子。很久以前,賴子曾經做過一個夢,那夢境剛巧就是這種場面。她夢見自己從一座大山旁邊走到某個地方,那裡有各式各樣的小房子。住在那些房子裡的,全都是賴子所認識的已經死去的人們。那個夢竟奇怪地一直到現在還保留在記憶里。
現在看到那些棄置不用的平房,就正好是這麼一種感覺。那一幢幢小房,有的屋門沒有上鎖,半開半掩;有的用釘子把門窗釘得嚴嚴實實。塌陷的屋頂,經風吹雨淋而變黑的木板牆壁,都使人感到這湖邊的淒涼。
對岸的森林無路可通,連接西湖的道路只有賴子腳下這一條。司機說,再往前汽車就不通了。看來豈止是汽車,連人也無法走過去。
“……真有走投無路的路呢。”
那次穿過深大寺樹林時,自己對小野木說過的這句話,又在耳邊迴響起來。“走投無路的路。”——記得哪本書曾講到過,在愛爾蘭荒無人煙的某個地方,就有這樣的路。她覺得此刻自己所面臨的境地,就正是這樣一條路。
賴子忽然發現湖岸附近的森林裡,有一幢白色的建築物,那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看上去好象是什麼人的別墅,孤零零地悄然矗立在那裡。
大約是擔心時間拖得過長了吧,司機朝賴子這邊走了過來。
“怎麼樣?風景不錯吧?”司機一面頗有顧慮地吸著煙,一面說,“只要進入那片林海,連村里人也會摸不清出口。因為裡邊一條路也沒有。下面全是溶岩,簡直就和熱帶的原始叢林一個樣呢!”
“進去的人里,也有沒出得來的吧?”
“哎呀,”司機略歪著頭笑了,“這怎麼說呢,說不定也許會有的吧!不過,那些人的屍體是絕對發現不了的。很可能有的人就是避開旁人自己走到林海裡面去的。”
“噢。”
這麼長時間了,仍然沒有任何人走過來。村里也沒有一個人出來。真是個莫名其妙的村落。
“那是什麼呀?”賴子指著那幢建築物問。
“那是國際青少年旅行組織開設的青少年旅行者接待站,到了夏天或其他什麼時候,學生們來住。現在大概清閒了。”
賴子默默地沉思著。太陽已經西下,晚霞映紅了天空,深藍色的湖面仿佛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紅紗,連富士山頂的白雪都給染上了淡紅的顏色。
“司機先生。”賴子說,“能到那個青少年旅行者接待站去討杯茶喝嗎?”
“大概沒問題的,因為現在正閒著。總之,還是讓我奉陪您去吧!”
賴子同司機回到停車的地方。
車子重新穿過靜悄悄的村落。樹林裡有條小路,樹影之中露出那座白色的建築物。
“從這座房子的旁邊可以一直走到林海里去呢。”司機告訴賴子說。賴子由車窗探頭向外望去。前面是一條羊腸小道,甚至不能說是一條路,不過,總算還能辨別出一條細線來。
車子駛到青少年旅行者接待站。
“我在這裡等您。”司機說。
“可以啦。付給您車費吧。”
司機吃驚地望著賴子的臉,說:“怎麼,您要在這裡留宿嗎?”
賴子微微地笑了,答道:“嗯。我來求一下試試。”
“有道理,您好容易來一趟,恐怕還是這樣好。這種地方夜裡靜得很呢!住一晚上還是值得的。”
“我要求一下吧。勞您辛苦了。”
賴子付了車錢,司機立即鑽進車裡。出租汽車從正門前掉頭朝原路駛去。在汽車開上原路之前,賴子一直站在那裡看著它離去。
出租汽車帶著發動機的聲響消失在林蔭里。賴子迄今走過來的路到此斷絕了。
一位六十上下歲的老太太,從門口伸出頭來張望著賴子。
“突然來到您這裡,對不起,能送我一杯咖啡嗎?”
老太太朝賴子躬身答了禮。
走進里再,緊旁邊就是一處小小的櫃檯。一個二十二、三歲的年輕人,看樣子是老太太的兒子,正在櫃檯裡邊看書。左手是食堂,裡面空無一人。
老太太把賴子引到食堂里。
顧客只有賴子一人。隔著面向陽台的玻璃窗,她看到林海的一角就在眼前。林木中幾乎都是針葉樹。
“這邊的風景才好看著呢!”
老太太抱著咖啡壺,約賴子坐過去。賴子坐到能看見湖水的窗子旁邊。
湖面的北側是一座山,也許由於這座山的影響,湖水與方才見到的顏色有些不一樣。水清依舊,但顯得更青更黑了。湖面上籠罩著傍晚時分的靄霧。
咖啡很香。因為事先要好了的,所以旁邊還放了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