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呵呵呵!”

  他爽朗的笑聲使得屋頂上的麻雀巢內一陣蚤動,我們之間的隔閡也完全消除了。

  當時,金田一耕助在我那裡住了三晚。在這段期間內,他對我述說最近的經驗,也就是“獄門島”事件,他也允許我將這件事寫成小說。

  探討偵探小說

  在他逗留的那三天內,我們曾經針對偵探小說的內容進行討論,就在那個時候我提到了“無面屍”。

  二十年前,我曾經將某雜誌的偵探小說加以分類,我認為,“一人兩角”型、“密室殺人”型、“無面屍”型是偵探小說最主要的三種形態。二十年來,偵探小說已經有相當大的變動,但前面提的三種形態,仍然是偵探小說的主流。

  仔細分析這三種類型,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密室殺人”及“無面屍”這兩種類型,當讀者還沒開始閱讀之前,就已經可以了解到它的類別,但“一人兩角”並不一樣,它的類別往往要到最後才會浮現出來,而且作者要使讀者能明確感覺到這是“一人兩角”型的小說才行。(有些偵探小說會讓犯人表現得十分善良,這也是一種一人兩角的類型,但和這裡所說的“一人兩角”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人兩角”型及“密室殺人”型或“無面屍”型有很大的差異。“密室殺人”型的小說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密室殺人”,但它的情節卻是千變萬化。雖然這類小說全都是以“密室殺人”型為主題,但如何安排故事發展,就要看作者的功力了。

  然而“無面屍”的情形則完全不同。在偵探小說中,無面屍通常是臉被砍得無法辨認,或是無頭屍體、被焚燒過的屍體,甚至屍體失蹤等等,當類似案件發生時,十個人之中大約有九個人可以猜測到誰是被害者及誰是加害者。因為在“無面屍”中通常會有一種現象:某甲一直被當成被害者,但他並不是真正的被害者,而是犯人;而一直被認定是犯人的某乙(乙的形蹤當然不明)卻是屍體本人,也就是被害者。到目前為止的偵探小說,都是採用這種公式來處理,讀者自然一猜就知道兇手是誰。

  當我意氣風發地討論這些事情時,金田一耕助也搔著頭問:“這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嗎?”

  “是啊!偵探小說要寫得吸引人,就必須強調結尾要出人意料之外。但只有‘無面屍’這類型,不論是任何人寫,都是犯人和被害人對調,事實上也只有在‘無面屍’的型態下,才會在剛發生事件之時,讀者就知道犯人是誰了。這一點對作者而言十分不利,但就是因為作者意識到這種不利之處,反而更加誘使作者去嘗試寫這種體裁。”

  金田一耕助帶著好奇的口吻問道:

  “在偵探小說中出現‘無面屍’時,一定是犯人和被害人對調嗎?”

  “是的。雖然也有少數例外,但犯人和被害人對調的公式其實也挺有趣的。”

  金田一耕助想了一下,又說:

  “公式化不一定會比例外更令人覺得有趣,只不過到目前為止的偵探小說,大部分都是這套公式。以後說不定會出現犯人和被害人並沒有對調,而且趣味性更高的偵探小說。”

  我一聽,津神立即大振,不由得向前靠了過去:“沒錯!我的想法和你一樣。金田一先生,到目前為止,你接觸過的案件中,是否有事實比小說情節更奇怪的事?我勉強算是偵探小說作家,如果你碰上犯人和被害人對調這種公式化的案件,請讓我也嘗試創作這種體裁的小說吧!”

  我口沫橫飛地說著,金田一耕助看我這麼興奮,忍不住笑了起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案子。但不要失望,世界上有各式各樣不可思議的事,也有各式各樣的人會做出奇奇怪怪的事,說不定你也會遇上一些離奇的事呢!我現在和你約定,如果遇上那種事件,一定會立即通知你。”

  後來,金田一耕助果然遵守了他的約定。

  當我收到包裹時,心中有股說不出的興奮。我立刻仔細閱讀那些資料,可是那些資料正如金田一耕助的信中所說,是一大疊繁雜凌亂的記錄。

  我真的不知如何整理那些資料才好。剛開始我也曾經考慮想學外國小說的做法,依照順序將這些資料全部列出來,但這樣卻會使讀者覺得很亂,所以我還是決定把它寫成小說的形態,至於寫得好不好,就要看讀者的判斷了。

  第一章 地獄腐屍

  桃色迷宮

  發生這個事件的G町,離東京市環狀鐵道很遠,從澀谷車站下車後,還要換乘地下鐵才能到達,是一個很偏僻的村鎮。G町的地形起伏不定,到處都是險坡,雖然位於東京的近郊,城市的發展卻十分緩慢,在十五、六年前,人口數一直十分稀少。

  直到中日戰爭發生前後,這裡的狀況才有顯著的變化。附近不但出現許多大型的軍用品工廠,還有些軍用品工廠的下游工廠,使G町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也因此陸續有許多人搬了進來,在起伏不定的地形中,一戶戶的人家比鄰落成,不久,G町車站附近更鋪了柏油路,也出現號稱G町銀座的商業街,到處都開起奇奇怪怪的酒店及咖啡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