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裡是長安,大明宮,太液池畔,仙鶴紛飛,一千二百年前,公元七世紀末。

  他的父親是剛退位的唐睿宗李旦,母親是未在歷史書上留名的秦氏。

  新近登基的女皇武則天,自神都洛陽來到西京長安。這個權力無邊的貴婦人,在無數人的簇擁下,抱起啼哭的小嬰兒。她看到孩子脖頸後的鹿角形胎記,驚覺這是帝王之相,便從內舍人上官婉兒手中接過狼毫筆,為孫兒命名李隆麒。

  女皇放下筆,一回頭,看到窗外站著兩隻朱䴉,一雄一雌。武則天說這不是瑞兆,而是大不敬,要誅殺這對朱䴉。人間帝王哪能管得了神鳥?朱䴉振翅而飛,沒入時間的天空。

  小皇子李隆麒誕生後,跟隨父母親離開長安大明宮,遷居神都洛陽紫薇宮。

  李隆麒的父親李旦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孫子,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女皇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李顯之弟。他原本是大唐的皇帝,繼承父親和兄長傳下的皇位,又被迫將帝位讓給母后。李隆麒出生的那一年,武則天成了“大周皇帝”,李旦從皇帝變成了東宮太子。

  李隆麒還有同父異母的哥哥姐姐,不像哥哥李隆基、姐姐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那般風光。

  唐朝歷代的東宮太子,許多都沒好下場,就像李隆麒的多位伯父李忠、李賢、李賢、李顯……何況李旦做過大唐皇帝,如今淪為大周太子,日夜煎熬。若無女皇恩准,朝臣若是私自拜謁太子,那就要被處死。

  武則天身邊有個寵愛的宮女韋團兒,暗中勾引誘惑李旦。韋團兒遭到李旦拒絕,便誣告李旦的劉妃、竇妃以巫蠱之術詛咒女皇民間俗稱“扎小人”。武則天勃然大怒,劉妃與竇妃被秘密處死,屍骨無存。其中竇妃,便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

  不久,太子李旦又被誣告謀反,酷吏來俊臣負責審理,對於東宮眾人施用酷刑,樂工安金藏剖腹證明主人清白。李旦倖免於難,妃子秦氏卻被牽連入“巫蠱案”而被處死。

  母親死去那年,李隆麒不過五歲,他被祖母武則天逐出皇宮,流放終南山,寄居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的樓觀台。

  他如一株山野間的小樹苗,又像一頭離群的野獸幼崽,風餐露宿,背倚秦嶺,俯瞰關中,吸收日精月華地成長。除了樓台觀的道長,無人知曉他的皇子身份,只把他當作個洛陽來的孤兒。他跟著老道長學習老子、莊子,可惜樓觀台里只有道家經典,哪來儒家與釋迦的典籍?這孩子總是偷偷溜出道觀,爬上高山,鑽入深谷,追逐蝴蝶與白鶴。

  終南山中,遍布避世的隱士。有的結廬而居,有的住在洞穴,有的來自秦漢已越千年。小小年紀的李隆麒,不惜爬上萬仞懸崖,跟著隱士們學習詩經、春秋、左傳、楚辭、史記、漢書、三國志……

  天降大雪之時,李隆麒偶遇一個苦行僧,竟是玄奘大法師的關門徒弟。僧人在山中修行一年,便向這有緣的小子傳授了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瑜伽論、大唐西域記。

  年方十二歲,李隆麒便已分別修行了儒釋道三家,腦中熟讀過的典籍不下百餘種,更將詩三百、漢樂府、六朝文、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倒背如流。

  這一日,少年李隆麒獨自深入秦嶺,為樓觀台的老道長採藥,聽聞山間有猛虎咆哮。常人聽到虎嘯,早已撒丫子跑了快,李隆麒卻背著獵人的弓箭與小刀,偏向虎山行。他見到深谷之中,一隻猛虎截住一頭小鹿。但那小鹿長相奇異,全身有九種顏色的花紋,頭頂著成年鹿才有的雪白鹿角,絕非獵戶所見的梅花鹿、馬鹿或麋鹿,體態輕盈,雍容華貴,好似佛本生故事中的九色神鹿。落單的小鹿遇到猛虎,自是做了虎口佳肴,但這九色神鹿卻不畏懼,頂著鋒利的鹿角與猛虎相持,竟讓吊睛白額大虎多處受傷,血跡斑斑而不得手。時值隆冬,老虎飢腸轆轆,除了正面攻擊的雄虎,突有一隻雌虎從背後偷襲,狠狠咬住九色神鹿的後背。幼年的小鹿發出痛苦的鹿鳴。李隆麒想起自己顛沛流離的童年,無辜冤死的母親,憐憫這隻小鹿,張弓搭箭,百步穿楊,當即射破雌虎的眼睛,接著又一箭射中雄虎的屁股。一雄一雌,兩隻猛虎,嗷叫著灑血逃竄。李隆麒不會趕盡殺絕,只讓九色神鹿脫困即可。年幼的神鹿見到器宇軒昂的山中少年,竟然纏著他不走,伸出脖子與他親密玩耍。

  李隆麒便將神鹿帶回道觀,每日為它敷藥治傷。老道長說此鹿絕非凡間之物,上古即有記載,至今依然幼年,估計享有數萬年的陽壽。神鹿傷愈,竟不願離去,成為少年李隆麒不離不棄的夥伴。

  從此以後,神鹿有了名字,它叫九色。

  這一年,武則天為平息李氏與武氏的矛盾,召集雙方子弟在洛陽明堂盟誓,李顯、李旦兄弟與太平公主一同參與。女皇下令召還被流放的皇子,名臣狄仁傑奉命出京,在終南山樓觀台覓到李隆麒。

  狄仁傑驚訝於小皇子的聰穎與早慧,欣然護送還京,並向女皇極力讚頌。武則天冊封李隆麒為終南郡王,延請狄仁傑傳授儒家與治國之道,國師李淳風傳授道家與陰陽之術。

  兩年後,突厥默啜可汗南侵,李旦被任命為大元帥。天生孱弱的李旦,豈有戎馬征戰之力?終南郡王李隆麒,自願代父出征,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十四歲的少年皇子,帶著九色神鹿,統領大唐鐵騎,渡過茫茫戈壁。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此役擊潰二十萬突厥大軍,終南郡王凱旋歸來,洛陽全城百姓圍觀,文武百官皆稱頌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