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石惹猶豫了一下,隨即回答說道:“知道了。”
腳步聲漸漸遠去,石惹老人回到了屋子裡。
“你們是逃犯?”他表情詫異的問道。
虛足道長思索著望著石惹,片刻,輕聲答道:“不是。”
老人沉默了一會兒,眼睛凝視著我,然後默默的說道:“聽說過白毒傘麼?”
虛足一怔,隨即點了點頭,道:“就是您家園子裡的那些白色野蘑菇麼?”
“正是,白毒傘原本生長在深山黧蒴樹蔭之下,與其樹根相連,毒性剛烈,傷人肝、腎和大腦,無藥可醫。據說此毒傘菌絲若恰遇土中埋有人屍,便會植入其肉體而發生變異,菌株通體烏黑,散發的味道惡臭如腐屍,世所罕見,苗醫稱作‘腐屍覃’。此覃須於夜間採摘,天亮前以水煎服食之,以毒攻毒,可解屍降,切記,必須日落後採摘,日出前服用,否則非但解不了屍降,反而有害。”石惹老人解釋說道。
“如此說來,此腐屍覃確是罕見,豈不難覓之極?”虛足道長頗為沮喪的說道。
石惹未可置否,思索了好一會兒,緩緩說道:“借母溪,就在阮陵、大庸和永順三縣的交界處,此去有五十餘里山路,我早年的時候在那兒見到過。”
“借母溪?”虛足道長沉思道,“好,石惹師傅,我們即刻就去借母溪。”
“道長,”石惹老人躊躇著,搖了搖頭道,“據說屍降俗稱‘七日降’,中降後共發作三次,這孩子頭道已經發作過了,皮下滲血為粉紅色,三日後第二次發作,血呈鮮紅色,再一日便是最後一次發作,血則變為黑色,即時氣絕身亡。”
“多謝石惹師傅指點。”虛足道長迅速的扒拉幾口飯菜,然後站起身來說著,目光不經意的瞟了眼內室緊閉著的竹門。
借母溪位於沅陵縣明溪口鎮境內,與永順、大庸交界,是一條狹長的原始森林溝谷。谷內層巒疊翠,溝壑縱橫,古木參天,嵐霧飄繞。據資料記載,此地屬古老地層,海拔一千餘米,岩溶地貌十分發育,孤峰、石芽、石林、石牆、溶洞大量存在,景色奇特。
“那裡人煙稀少,植物多樣,聽聞是古往今來苗寨巫醫採藥之所在。”山路上,虛足道長邊行邊介紹著借母溪。
“道長,我要是死了,您能去我家一趟麼?告訴駝背老爹。”我的眼眶發酸。
虛足道長面色一板,責備道:“小明,你的命造雖多舛,但絕不至於現在就會死去的,你放心,貧道自有辦法。”
我的心裡熱乎乎的,淚水就快溢出。
“本地的警察怎麼這麼快就找到我們了?”我伏在道長的背上岔開話題說道。
“想必是貧道曾漏嘴說出了你的名字,”道長回憶著說道,“隔離病人逃走了,醫院方面無力追捕,便會向警方報案,而這裡的公安局肯定也接到了皇甫小明的通緝令,所以才追蹤上來了。”
“唉……”我長嘆一聲,心裡想著,這一切都是自打擁有了那具鬼嬰石化胎開始的,那傢伙肯定是個極邪門的東西。
“借母溪古時候並不叫借母溪,而是稱‘寄母溪’,相傳曾經有一孝子,為避禍而將慈母背負至此,隱居於深山老林之中,相依為命。但此地蠻荒閉塞,杳無人煙,沒有女子願下嫁到這荒僻之地來,孝子拗不過母親,為延續香火,只好向谷外人家借來母親為其生養子嗣,婦女生下孩子後便離開,因此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何許人,所以稱之為‘借母溪’。”道長一面走著,邊解釋著。
“您去過借母溪麼?”我問道。
“沒有,只是聽聞過。”道長眺望著朦朧雨霧中的武陵山脈,眉頭緊鎖道。白霧在山谷間漫無目的的遊蕩著,樹林越發的茂密了起來。
不知什麼時候,我又迷迷糊糊的昏睡了過去。
【
第二十三章
當我再次睜開眼睛醒來時,四周黑寂寂的,天空中烏雲已盡數散去,繁星點點,惟有一抹清涼的月光灑落在了山林間。
“我睡了很久?”我躺在一株老樟樹下,疲憊的開口說道。
月色如水,虛足道長清瘦的面頰側影,他眉頭緊鎖,凝視著蒼穹,仿佛一尊石雕般。
“唔,你醒啦。”道長轉過頭來。
“道長,你在想什麼?”我問道。
“石惹似乎對我們隱瞞了什麼。”道長若有所思的自語道。
“隱瞞?”我詫異不已。
“嗯,”道長沉吟著,“那個竹門的後面,貧道分明看見了一個人的衣角。”
“啊……”我吃了一驚,“內屋裡有人?”
“嗤……別做聲。”道長突然悄聲說著,隨即抱起我悄悄地隱藏在了一簇濃密的灌木後面。
片刻,林間小路上便傳來了窸窸窣窣枯葉踩踏的腳步聲。
我伏在道長背上,伸手輕輕的撥開灌木枝葉,吃驚的望著月光下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一個頭戴青布帽、身著黑色長衫,腰上扎著條黑腰帶,骨骼清癯的老頭在月光下款款而來,身後默默的跟著個人,黑色的斗篷裹住身軀,腦袋上一頂高筒氈帽,面色慘白呆滯,竟然還閉著雙目……
“哈哈,石惹師傅,這麼晚了,是要去哪兒啊?”虛足道長突然發出了一聲冷笑,音質刺耳。
黑衣老者驀地一怔,止住了腳步,手中的一面小陰鑼輕吟了一聲,身後那怪異之人聞之渾身一哆嗦,隨即筆直的站立住了。
“唉,還是碰上了……”石惹支吾道。
虛足將我放在地上,然後走出灌木叢,站在了月光下,平靜的望了一眼石惹身後之人,嘿嘿道:“石惹師傅原來是位‘趕腳師傅’。”
我手撥開灌木,瞪大了眼睛,呆呆的望著月光下的黑袍人,驚訝的合不攏嘴巴,難道此人竟然是一具屍體?
“他是省城裡人,家裡不想其火化,所以我帶他回老家去。”石惹頗為尷尬的解釋說道。
“他真的是一個死人?”我禁不住的走出灌木,來到黑袍人面前,借著清涼的月光,好奇的打量了起來,湘西趕屍已經絕跡數十年了,想不到今夜竟能親眼得見。
我是一名文物工作者,對家鄉的古老風俗與傳說並不陌生,自古以來,湘西沅江上游的沅陵、瀘溪、辰奚、敘浦一帶都是高山深谷,非但官塘大路沒有,山道亦是十分的崎嶇難行。如果有人客死異鄉,無法運回棺材回故鄉安葬,唯一的辦法,便是請趕屍匠帶死人走回家。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的,向東到靖州,向西不過涪州和巫州,若向西南則可達雲南和貴州了。
被譽為“中國鄉土文學之父”,有著苗族血統的作家沈從文曾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如此描述湘西趕屍:“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沈先生是我們家鄉出去的名人,著述嚴謹,他說有就肯定是有的。
循著月光看上去,這是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蒼白而無血色,雙目緊閉,鬍鬚剃得溜光,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我伸手到其鼻下探了探,果然已無任何氣息。
“聽聞趕屍源自苗醫,看來確實不假啊。”虛足道長感慨道。
石惹尷尬的咧了咧嘴,遂解釋說道:“趕屍術原本是祝由科旁支,湘西古時為楚國疆域,‘巫’即是從此地發源的。”
“石惹師傅,貧道也是頭一回見趕屍,你是如何做到令死屍走路的呢?”道長疑惑的問道。
石惹頓了頓,最後還是道出:“走腳法師要用辰砂,也就是硃砂,當以湘西辰州沅陵出產的為上,塗抹於屍體的腦門、背心、心窩、手心和腳心七處以鎮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施辰州符咒,屍體自然便會站起並行走了。”
虛足點點頭,兀自悵然不已:“道,可道,非常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矣……”他轉過話題,不解的詢問,“貧道清早便已上路,石惹師傅走腳晝伏夜行,何以追得上?”
“道長不曉得此地路徑,何況背負著一個病人,此地離家不過是二十餘里而已。”石惹解釋說道。
虛足聞言嘆息道:“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道長,天光前可順路送你們一程。”石惹說道。
石惹師傅默默的走在頭裡,身後亦步亦趨的緊隨著那具死屍,道長依舊將我負於背上,跟在了後面。
月色朦朧,山林靜謐,清冷的月光灑在這一隊夜行人身上,顯得無比的怪異。
我伏在道長肩頭,眼睛盯著前面的那具行走的屍體,感到有些毛骨悚然,最後困勁兒襲來,便迷迷糊糊的睡過去了。
再次醒轉時,天色已微微放亮,耳邊傳來鳥兒的恬噪聲。
晨曦中,一道道石灰岩與白雲岩形成帶狀的陡崖,如同延綿不盡的石頭長城般。崖下生長著許多粗大的闊葉喬木林,樹高達20餘米,一人抱粗,樹皮呈灰褐色,倒卵狀的葉子,生有銀灰色鱗秕疏毛。
“這便是深山黧蒴樹了,翻過前面山崖,就到了借母溪。”石惹師傅低沉的聲音,輕輕敲了聲陰鑼,隊伍停了下來。
“多謝石惹師傅相助。”虛足道長由衷的感激道。
石惹手指著山崖下面的一個小山洞,說道:“如今湘西已經沒有了‘死屍客店’,白天只有暫時棲身在這裡,日落後再上路。”老人頓了頓,又叮囑道,“道長,這孩子滲出黑汗,便斷然無救了,你們趕緊去吧。”
“那麼,石惹師傅,貧道就此別過,日後若有為難之事,可來嶽麓山雲麓宮,貧道定當盡力。”虛足拱手施禮道。
石惹老人沒有答話,嘆息著帶領那具死屍走入了山洞。
“江湖人重義,如今已是不多見了。”虛足道長唏噓道,然後背負著我,直奔崖上而去。
待到崖頂,清晨的一縷陽光已經直she過來,舉目望去,好一處空山幽谷啊……但見峰巒疊翠,林密峽深,鳥鳴瞅瞅,不絕於耳,溪流潺潺,霧氣藹藹,恍若仙境一般。
腳步聲漸漸遠去,石惹老人回到了屋子裡。
“你們是逃犯?”他表情詫異的問道。
虛足道長思索著望著石惹,片刻,輕聲答道:“不是。”
老人沉默了一會兒,眼睛凝視著我,然後默默的說道:“聽說過白毒傘麼?”
虛足一怔,隨即點了點頭,道:“就是您家園子裡的那些白色野蘑菇麼?”
“正是,白毒傘原本生長在深山黧蒴樹蔭之下,與其樹根相連,毒性剛烈,傷人肝、腎和大腦,無藥可醫。據說此毒傘菌絲若恰遇土中埋有人屍,便會植入其肉體而發生變異,菌株通體烏黑,散發的味道惡臭如腐屍,世所罕見,苗醫稱作‘腐屍覃’。此覃須於夜間採摘,天亮前以水煎服食之,以毒攻毒,可解屍降,切記,必須日落後採摘,日出前服用,否則非但解不了屍降,反而有害。”石惹老人解釋說道。
“如此說來,此腐屍覃確是罕見,豈不難覓之極?”虛足道長頗為沮喪的說道。
石惹未可置否,思索了好一會兒,緩緩說道:“借母溪,就在阮陵、大庸和永順三縣的交界處,此去有五十餘里山路,我早年的時候在那兒見到過。”
“借母溪?”虛足道長沉思道,“好,石惹師傅,我們即刻就去借母溪。”
“道長,”石惹老人躊躇著,搖了搖頭道,“據說屍降俗稱‘七日降’,中降後共發作三次,這孩子頭道已經發作過了,皮下滲血為粉紅色,三日後第二次發作,血呈鮮紅色,再一日便是最後一次發作,血則變為黑色,即時氣絕身亡。”
“多謝石惹師傅指點。”虛足道長迅速的扒拉幾口飯菜,然後站起身來說著,目光不經意的瞟了眼內室緊閉著的竹門。
借母溪位於沅陵縣明溪口鎮境內,與永順、大庸交界,是一條狹長的原始森林溝谷。谷內層巒疊翠,溝壑縱橫,古木參天,嵐霧飄繞。據資料記載,此地屬古老地層,海拔一千餘米,岩溶地貌十分發育,孤峰、石芽、石林、石牆、溶洞大量存在,景色奇特。
“那裡人煙稀少,植物多樣,聽聞是古往今來苗寨巫醫採藥之所在。”山路上,虛足道長邊行邊介紹著借母溪。
“道長,我要是死了,您能去我家一趟麼?告訴駝背老爹。”我的眼眶發酸。
虛足道長面色一板,責備道:“小明,你的命造雖多舛,但絕不至於現在就會死去的,你放心,貧道自有辦法。”
我的心裡熱乎乎的,淚水就快溢出。
“本地的警察怎麼這麼快就找到我們了?”我伏在道長的背上岔開話題說道。
“想必是貧道曾漏嘴說出了你的名字,”道長回憶著說道,“隔離病人逃走了,醫院方面無力追捕,便會向警方報案,而這裡的公安局肯定也接到了皇甫小明的通緝令,所以才追蹤上來了。”
“唉……”我長嘆一聲,心裡想著,這一切都是自打擁有了那具鬼嬰石化胎開始的,那傢伙肯定是個極邪門的東西。
“借母溪古時候並不叫借母溪,而是稱‘寄母溪’,相傳曾經有一孝子,為避禍而將慈母背負至此,隱居於深山老林之中,相依為命。但此地蠻荒閉塞,杳無人煙,沒有女子願下嫁到這荒僻之地來,孝子拗不過母親,為延續香火,只好向谷外人家借來母親為其生養子嗣,婦女生下孩子後便離開,因此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何許人,所以稱之為‘借母溪’。”道長一面走著,邊解釋著。
“您去過借母溪麼?”我問道。
“沒有,只是聽聞過。”道長眺望著朦朧雨霧中的武陵山脈,眉頭緊鎖道。白霧在山谷間漫無目的的遊蕩著,樹林越發的茂密了起來。
不知什麼時候,我又迷迷糊糊的昏睡了過去。
【
第二十三章
當我再次睜開眼睛醒來時,四周黑寂寂的,天空中烏雲已盡數散去,繁星點點,惟有一抹清涼的月光灑落在了山林間。
“我睡了很久?”我躺在一株老樟樹下,疲憊的開口說道。
月色如水,虛足道長清瘦的面頰側影,他眉頭緊鎖,凝視著蒼穹,仿佛一尊石雕般。
“唔,你醒啦。”道長轉過頭來。
“道長,你在想什麼?”我問道。
“石惹似乎對我們隱瞞了什麼。”道長若有所思的自語道。
“隱瞞?”我詫異不已。
“嗯,”道長沉吟著,“那個竹門的後面,貧道分明看見了一個人的衣角。”
“啊……”我吃了一驚,“內屋裡有人?”
“嗤……別做聲。”道長突然悄聲說著,隨即抱起我悄悄地隱藏在了一簇濃密的灌木後面。
片刻,林間小路上便傳來了窸窸窣窣枯葉踩踏的腳步聲。
我伏在道長背上,伸手輕輕的撥開灌木枝葉,吃驚的望著月光下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一個頭戴青布帽、身著黑色長衫,腰上扎著條黑腰帶,骨骼清癯的老頭在月光下款款而來,身後默默的跟著個人,黑色的斗篷裹住身軀,腦袋上一頂高筒氈帽,面色慘白呆滯,竟然還閉著雙目……
“哈哈,石惹師傅,這麼晚了,是要去哪兒啊?”虛足道長突然發出了一聲冷笑,音質刺耳。
黑衣老者驀地一怔,止住了腳步,手中的一面小陰鑼輕吟了一聲,身後那怪異之人聞之渾身一哆嗦,隨即筆直的站立住了。
“唉,還是碰上了……”石惹支吾道。
虛足將我放在地上,然後走出灌木叢,站在了月光下,平靜的望了一眼石惹身後之人,嘿嘿道:“石惹師傅原來是位‘趕腳師傅’。”
我手撥開灌木,瞪大了眼睛,呆呆的望著月光下的黑袍人,驚訝的合不攏嘴巴,難道此人竟然是一具屍體?
“他是省城裡人,家裡不想其火化,所以我帶他回老家去。”石惹頗為尷尬的解釋說道。
“他真的是一個死人?”我禁不住的走出灌木,來到黑袍人面前,借著清涼的月光,好奇的打量了起來,湘西趕屍已經絕跡數十年了,想不到今夜竟能親眼得見。
我是一名文物工作者,對家鄉的古老風俗與傳說並不陌生,自古以來,湘西沅江上游的沅陵、瀘溪、辰奚、敘浦一帶都是高山深谷,非但官塘大路沒有,山道亦是十分的崎嶇難行。如果有人客死異鄉,無法運回棺材回故鄉安葬,唯一的辦法,便是請趕屍匠帶死人走回家。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的,向東到靖州,向西不過涪州和巫州,若向西南則可達雲南和貴州了。
被譽為“中國鄉土文學之父”,有著苗族血統的作家沈從文曾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如此描述湘西趕屍:“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沈先生是我們家鄉出去的名人,著述嚴謹,他說有就肯定是有的。
循著月光看上去,這是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蒼白而無血色,雙目緊閉,鬍鬚剃得溜光,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我伸手到其鼻下探了探,果然已無任何氣息。
“聽聞趕屍源自苗醫,看來確實不假啊。”虛足道長感慨道。
石惹尷尬的咧了咧嘴,遂解釋說道:“趕屍術原本是祝由科旁支,湘西古時為楚國疆域,‘巫’即是從此地發源的。”
“石惹師傅,貧道也是頭一回見趕屍,你是如何做到令死屍走路的呢?”道長疑惑的問道。
石惹頓了頓,最後還是道出:“走腳法師要用辰砂,也就是硃砂,當以湘西辰州沅陵出產的為上,塗抹於屍體的腦門、背心、心窩、手心和腳心七處以鎮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施辰州符咒,屍體自然便會站起並行走了。”
虛足點點頭,兀自悵然不已:“道,可道,非常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矣……”他轉過話題,不解的詢問,“貧道清早便已上路,石惹師傅走腳晝伏夜行,何以追得上?”
“道長不曉得此地路徑,何況背負著一個病人,此地離家不過是二十餘里而已。”石惹解釋說道。
虛足聞言嘆息道:“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道長,天光前可順路送你們一程。”石惹說道。
石惹師傅默默的走在頭裡,身後亦步亦趨的緊隨著那具死屍,道長依舊將我負於背上,跟在了後面。
月色朦朧,山林靜謐,清冷的月光灑在這一隊夜行人身上,顯得無比的怪異。
我伏在道長肩頭,眼睛盯著前面的那具行走的屍體,感到有些毛骨悚然,最後困勁兒襲來,便迷迷糊糊的睡過去了。
再次醒轉時,天色已微微放亮,耳邊傳來鳥兒的恬噪聲。
晨曦中,一道道石灰岩與白雲岩形成帶狀的陡崖,如同延綿不盡的石頭長城般。崖下生長著許多粗大的闊葉喬木林,樹高達20餘米,一人抱粗,樹皮呈灰褐色,倒卵狀的葉子,生有銀灰色鱗秕疏毛。
“這便是深山黧蒴樹了,翻過前面山崖,就到了借母溪。”石惹師傅低沉的聲音,輕輕敲了聲陰鑼,隊伍停了下來。
“多謝石惹師傅相助。”虛足道長由衷的感激道。
石惹手指著山崖下面的一個小山洞,說道:“如今湘西已經沒有了‘死屍客店’,白天只有暫時棲身在這裡,日落後再上路。”老人頓了頓,又叮囑道,“道長,這孩子滲出黑汗,便斷然無救了,你們趕緊去吧。”
“那麼,石惹師傅,貧道就此別過,日後若有為難之事,可來嶽麓山雲麓宮,貧道定當盡力。”虛足拱手施禮道。
石惹老人沒有答話,嘆息著帶領那具死屍走入了山洞。
“江湖人重義,如今已是不多見了。”虛足道長唏噓道,然後背負著我,直奔崖上而去。
待到崖頂,清晨的一縷陽光已經直she過來,舉目望去,好一處空山幽谷啊……但見峰巒疊翠,林密峽深,鳥鳴瞅瞅,不絕於耳,溪流潺潺,霧氣藹藹,恍若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