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這些資料都是來自古籍和出土的文書,所以這個國家是不是真的存在,學界一直都有爭議。

  007 雲頂天宮壁畫

  (附6幅壁畫插圖並配有5段簡單解說)

  008 海底墓中的壁畫

  阿寧在海底墓穴中拍攝的關於天宮的15張壁畫照片中的一些。

  (附8幅壁畫插圖並配有8段簡單解說)

  009 東夏國

  資料:

  書中很少提到東夏這麼一個女真族政權的存在,作為一個國家實體,於金朝衰亡之際,為求女真的復興,脫而自立,存在了七十餘年,領土包括吉林、黑龍江兩省大部,曾與蒙古共享高麗的納供,稱雄於遼東地區。國號初名大真,後為東夏,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

  一、蒲鮮萬奴

  首先,有必要介紹一下它的創立者──蒲鮮萬奴,在我國東北的歷史上他堪稱是有數的傑出人物,然而《金史》《元史》均未為之立傳,僅有散見於《紀》、《傳》中某些零星事跡,這可能與史家對他懷有「逆賊」、「叛臣」的成見有關,另是修史,材料已然殘缺不備,故直到幾百年後的《新元史》《元書》等才為之補寫專傳。

  註:說不通,既然在《金史》《元史》事後都已經材料殘缺不備,為何幾百年後還能為其補寫專傳?如此說來,補寫的專傳是虛構為主的?那還不如前世的記載零星更加的嚴謹。此外,史學家的成見也說不通,因為歷史就是要記錄正面和反面,歷史不記錄的原因只能有一個,就是這個人物無關緊要。如果真的是很無比,更應該寫下劣跡讓他遺臭萬年才對。

  這段歷史,要麼就是史學家認為無關緊要,要麼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資料,使得連杜撰都不可能。

  蒲鮮萬奴,祖籍遼人,歷來對他有兩種評價:一是否定的,認為他是個人野心家,在搞叛亂,使金朝分裂內訌,削弱了抵抗蒙古的力量,應該批判;二是肯定的,稱讚他是「遼東怪傑」,甚至譽其可「媲美阿骨打」。 由於史料的缺乏,以至於其家世在文獻上渺然無存,即便是姓名也歧說不一,也有記作完顏萬奴、夫合訥、富鮮萬奴、布希萬奴、禿珠大石、萬家奴、也奴、蕭萬奴、萬肅奴等。「夫合」、「富鮮」、「布希」為「蒲鮮」的別稱,「訥」為「萬奴」的急讀。「完顏」可能是金之賜姓。

  註:也就是說,現在記載的歷史可能是無數可以混同發音姓名者的集合體。這是典型的歷史謬誤,就是把兩個名字類似的人理解成一個人。

  他初見於史籍記載,在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以尚廄局使(尚廄局是職司御馬調習牧養的機構,次官為「使」,從五品)作為右翼都統完顏賽不的副統與宋軍作戰(《金史》卷12《章宗紀四》;卷113《完顏賽不傳》),萬奴出奇兵,配合完顏賽不的正面進攻,取得擊潰宋軍主力皇甫斌所部步騎數萬的巨大勝利。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被任命為招討使的監軍,駐守於野狐嶺,由於主帥無能,被蒙古軍戰敗,精銳盡沒。同年,耶律留哥起兵叛金,契丹族群起響應。至寧元年(1213)他受咸平路招討使,駐屯咸平(遼寧開原)平叛。一戰迪吉腦兒(遼寧昌圖附近),大敗,衛紹王再次寬諒了他,並擢任咸平路宣撫使。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任遼東宣撫使,成為遼東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當年,與留哥二戰歸仁,因輕敵而大敗,退入東京。

  二、建國稱王

  1214年金宣宗逃往南京(開封),中都(北京)陷落,金朝覆亡已成定局,由於陸路交通聯繫斷絕,遼東已成孤懸海外的一隅飛地,處境更為危難,「時金主御下嚴刻,萬奴畏罪不自安,又聞東駕遷汴,不暇東顧,思乘間據地自擅」。(《蒙兀爾史記\蒲鮮萬奴傳》)二次敗於留哥亦使他認識到金朝已無挽回中興的可能,因而唯有改圖另舉,別建新業,或可振奮人心,又可免受金的制約。

  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春,萬奴發動兵變,分兵兩路,一路南下為偏師,一路北上是主力,以攻取上京為戰略目標,迅速占領了咸平、東京、沈、澄等州,接著又進攻婆速府路,攻掠上京城等地。不久留哥趁機襲破東京,建國號「遼」,萬奴妻李仙娥被可特哥強娶。但留哥無意久居,劫掠一番後離去,萬奴才得以收復東京。

  注:可憐的李仙娥,強娶是個曖昧的詞語,真實如何大家都知道。

  起兵之初,雖取得「沈、澄諸州,及猛安謀克人亦多從之者」,但不久就連遭挫折,連已經歸附的賓哥、出台、按出等十一個猛安又轉投比他職位低的多的紇石烈桓端,更嚴重的是根據地東京的喪失,經過幾個月的經驗教訓,使萬奴認識到遼東宣撫使的名義已不起多大作用,必須改弦更張,樹立起建國稱王的新旗號,重振女真民族精神,才能起到誘發遼東將士,收攬遼東人心的目的。乙亥年(公元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十月,在東京建都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謀求女真之復興。

  註:從這裡看來,並沒有多少軍事才能,反而是那種乘亂撈小便宜的人,現在撈了之後又沒有能力保有,最後只好放棄之前一切原則的小人。屬於梟雄中野心大於能力的那一類野心家,自然對於我他是一個英雄,但是在當時那種時代,他的光芒可能只能襯托其他人的偉大而已。

  三、曲降蒙古

  大真建立之初,處境艱難,被蒙、金、遼三國所圍困,阻隔了與外界聯繫的陸路通道。遼東南部和東部的金朝成為它最近的敵人,遭受最緊迫的威脅,金廷以曲赦遼東路許以高官誘使分裂的策略,圖謀籠絡和瓦解其軍心,從內部搞垮,更調整遼東部署,「詔諭遼東諸將共討之」。而遼由於內部的自相殘殺,又遷居遼西之地,留哥更是投降蒙古,成為其附庸,雖仍有威脅,但已退居此要地位。故對大真而言,最大最危險的敵人當是兵鋒正急的蒙古。如與之硬抗,必將敗亡,若偽降,還可保存實力,蜷伏待機。於是,1216年10月間,遞出降表,以其子帖哥為人質入侍御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