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不僅如此,我說過是相關纖維,不止一個。」
我對登記員的話不太明白,但還是拿了一個球,把上面的導線與哇哇妮的球連了一下,聽到一聲表示完成的蜂鳴後,就回到了我的F-18上,座艙里免強能放下那個球。幾分鐘後,纖維中轉站和黃色地球都在瞬間消失,我又回到了大西洋上空,看到了熟悉的藍天和大海,當我在羅斯號上降落時,塔台的人說我沒有耽誤時間,還說無線電聯繫也沒有中斷過。
但那個球證明我到過另一個纖維,我設法偷偷從機艙中拿回了球。當天晚上,航母在波士頓靠岸了,我把那個球帶到軍官宿舍。當我從大袋子中把它拿出來時,球上果然顯示出了清晰的圖像,我看到了粉色的天空和藍色的雲,哇哇妮正在一座晶瑩的水晶山的山腳下閒逛。我轉動球體,看到另一個半球在顯示著另一幅圖像,仍是粉色的天空和藍色的雲,但畫面上除了哇哇妮外還有一個男人,那人穿著美國空軍的飛行夾克,那人是我。
其實事情很簡單:當我做出了不隨哇哇妮走的決定時,宇宙分裂為二,我看到的是另一種可能的纖維宇宙。
纖維鏡伴隨了我的一生,我看著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我和哇哇妮在粉紅色的地球上恩恩愛愛,隱居在水晶山,生了一大群粉紅色的娃娃,並白頭到老。
就是在哇哇妮孤身回到的那個纖維,她也沒有忘記我。在我們走錯纖維30周年那天,我在球體相應的一面上看到她挽著一個老頭的手,親密地在海邊散步,一月二月和三月把他們的6個影子投在沙灘上,這時哇哇妮在球體中向我回過頭來,她的眸子已不像藍色的雲,臉旦兒也不再像紛紅色的天空,但笑容還是那麼迷人,我分明聽見她說:
「你就是角鬥士!」 老人是昨天才發現樓下那個聽眾的。這些天他的心緒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他想用窗簾和音樂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開,但做不到。早年,在大西洋的那一邊,當他在狹窄的閣樓上搖著嬰兒車,在專利局喧鬧的辦公室中翻著那些枯燥的專利申請書時,他的思想卻是沉浸在另一個美妙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中,他以光速奔跑……現在,普林斯頓是一個幽靜的小城,早年的超脫卻離他而去,外部世界在時時困擾著他。有兩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論,這個由普朗克開始、現在有許多年輕的物理學家熱衷的東西,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他不喜歡那個理論中的不確定性,「上帝不擲骰子。」他最近常常自言自語。而他後半生所致力的統一場論卻沒有什麼進展,他所構築的理論只有數學內容而缺少物理內容。另一件事是原子彈。廣島和長崎的事已過去很長時間了,甚至戰爭也過去很長時間了,但他的痛苦在這之前只是麻木的傷口,現在才痛起來。那只是一個很小的、很簡單的公式,只是說明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事實上,在費米的反應堆建成之前,他自己也認為人類在原子級別把質量轉化為能量是異想天開……海倫·杜卡斯最近常這麼安慰他。但她不知道,老人並不是在想自己的功過榮辱,他的憂慮要深遠得多。最近的睡夢中,他常常聽到一種可怕的聲音,像洪水,像火山,終於有一夜他被這聲音從夢中驚醒,發現那不過是門廊中一隻小狗的酣聲。以後,那聲音再沒在他夢中出現。他夢見了一片荒原,上面有被殘陽映照著的殘雪。他試圖跑出這荒原,但它太大了,無邊無際。後來他看到了海,殘陽中呈血色的海,才明白整個世界都是蓋著殘雪的荒原……他再次從夢中驚醒,這時,一個問題,像退cháo時黑色的礁石一樣突然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人類還有未來嗎?這問題像烈火一樣煎熬著他,他幾乎無法忍受了。
樓下的那人是個年輕人,穿著現在很流行的尼龍夾克。老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在聽他的音樂。後來的三天,每當老人在傍晚開始拉琴時,那人總是準時到來,靜靜地站在普林斯頓漸漸消失的晚霞中,一直到夜裡九點左右老人放下琴要休息時,他才慢慢地離去。這人可能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學生,也許聽過老人的講課或某次演講。老人早已厭倦了從國王到家庭主婦的數不清的崇拜者,但樓下這個陌生的知音卻給了他一種安慰。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聲剛剛響起,外面下起雨來。從窗口看下去,年輕人站到了這裡惟一能避雨的一棵梧桐樹下。後來雨大了,那棵在秋天枝葉已很稀疏的樹擋不住雨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讓他早些走,但年輕人似乎知道這不是音樂結束的時間,仍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浸透了雨水的夾克在路燈下發亮。老人放下提琴,邁著不靈便的步子走下樓,穿過雨霧走到年輕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歡聽,就到樓上去聽吧。」
沒等年輕人回答,老人轉身走回去。年輕人呆呆地站在那兒,雙眼望著雨中的夜景,仿佛剛才發生的是一場夢。後來,音樂又在樓上響了起來,他慢慢轉過身,恍惚地走進門,走上樓去,好像被那樂聲牽著魂一樣。樓上老人房間的門半開著,他走了進去。老人面對著窗外的雨夜拉琴,沒有回頭,但感覺到了年輕人的到來。對於如此迷戀於自己琴聲的這個人,老人心中有一絲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別是今天這首他最喜歡的莫扎特的回族曲,拉得常常走調。有時,他忘記了一個段落,就用自己的想像來補上。還有那把價格低廉的小提琴,很舊了,音也不准。但年輕人在靜靜地聽著,他們倆很快就沉浸在這不完美但充滿想像力的琴聲中。
這是二十世紀中葉一個普通的夜晚,這時,東西方的鐵幕已經落下,在剛剛出現的核陰影下,人類的未來就像這秋天的夜雨一樣明暗而迷濛。就在這夜。這雨中,莫扎特的回族曲從普林斯頓這座小樓的窗口飄出……
時間過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點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起了那個年輕人,抬頭見他正向自己鞠躬,然後轉身向門口走去。
「哦,你明天還來聽吧。」老人說。
年輕人站住,但沒有轉身,「會的,教授,但明天您有客人。」他拉開門,又像想起了什麼,「哦對,客人八點十分就會走的,那時我還會來的。」
老人並沒有仔細領會這話的含義。
第二天雨沒停,但晚上真有客人來,是以色列大使。老人一直在祝福那個遙遠的新生的自己民族的國家,並用出賣手稿的錢支援過它。但這次大使帶來的請求讓他哭笑不得,他們想讓他擔任以色列總統!他堅決拒絕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車前掏出懷表看,路燈下老人看到表上的時間是八點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麼。
「您,哦,您來的事情還有人知道嗎?」他問大使。
「請放心教授,這是嚴格保密的,沒有任何人知道。」
也許那個年輕人知道,但他還知道……老人又問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那麼,您來之前就打算八點十分離開嗎?」
「嗯……不,我想同您談很長時間的,但既然您櫃絕了,我就不想再打擾了,我們都會理解的,教授。」
老人困惑地回到樓上,但當他拿起小提琴時,就把這困惑忘記了。琴聲剛剛響起,年輕人就出現了。
十點鐘,兩個人的音樂會結束了。老人又對將要離去的年輕人說了昨天的話:「你明天還來聽吧。」他想了想又說,「我覺得這很好。」
「不,明天我還在下面聽。」
「明天好像還會下雨,這是連陰天。」
「是的,明天會下雨,但在您拉琴的時候不下;後來還會下一天,您拉琴時也下,我會上來聽;雨要一直下到大後天上午十一點才會停。」
老人笑了,覺得年輕人很幽默,但看著他離去的背影,他突然預感到這未必是幽默。
老人的預感是對的。以後的天氣精確地證實著年輕人的預言:第二天晚上沒雨,他在樓下聽琴;第三天外面下雨,他上來聽;普林斯頓的雨準確地在第四天的上午十一點停了。
雨後初晴的這天晚上,年輕人卻沒有在樓下聽琴,他來到老人的房間裡,拿著一把小提琴。他沒說什麼,用雙手把琴遞給老人。
「不,不,我用不著別的琴了。」老人擺擺手說。有很多人送給他提琴,其中有很名貴的義大利著名制琴師的製品,他都謝絕了,認為自己的技巧配不上這麼好的琴。
「這是借給您的,過一段時間您再還給我。對不起教授,我只能借給您。」
老人接過琴來,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沒有弦!再仔細一看,弦是有的,但是極細,如蛛絲一般。老人不敢把手指按到弦上,那蛛絲似乎一口氣就可吹斷。他抬頭看了看年輕人,後者微笑著向他點點頭,於是他輕輕地把手指按到弦上,弦沒斷,他的手指卻感到了那極細的蛛絲所不可能具有的強勁的張力。他把弓放上去,就是放弓時這不經意的一點滑動,那弦便發出了它的聲音。這時,老人知道了什麼叫天籟之音!
那是太陽的聲音,那是聲音的太陽!
老人拉起了回族曲,立刻把自己溶入了無邊的宇宙。他看到光波在太空中行進,慢得像晨風吹動的薄霧;無限寬廣的時空薄膜在引力的巨浪中輕柔地波動著,浮在膜上的無數恆星如晶瑩的露珠;能量之風浩蕩吹過,在時空之膜上激起夢幻般的霓光……
當老人從這神奇的音樂中醒來時,年輕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了。
以後,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杜卡斯和醫生都勸他注意身體,但他們也知道,每當琴聲響起時,老人就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生命活力在血管中涌動。
年輕人卻再也沒來。
這樣過了十多天,老人的琴突然拉得少了起來,而且有時又拉起了他原來那把舊提琴。這是因為他突然產生了一種憂慮,怕過多的演奏會磨斷那蛛絲般的弦。但那把琴所發出的聲音的魔力讓他無法抗拒,特別是想到年輕人在某一天還會來耍回那把琴,他又像開始時那樣整夜地拉那把琴了。每天深夜,當他依依不捨地停止演奏時,總要細細地察看琴弦,老眼昏花,他就讓杜卡斯找了一個放大鏡,而放大鏡下的琴弦絲毫沒有防損的痕跡,它的表面如寶石一樣光滑晶瑩,在黑暗中,它還會發出藍色的螢光。
這樣又過了十多天。
這天深夜,入睡前,老人像往常那樣最後看了看那把琴,突然發現琴弦有些異樣。他拿起放大鏡仔細察看,肯定了自己的判斷。其實這跡象在幾天前就出現了,只是到了現在,它才明顯到能輕易察覺的程度。
琴弦越磨越粗。
第二天晚上,當老人剛把弓放到琴弦上時,年輕人突然出現了。
「你來要琴嗎?」老人不安地問。
年輕人點點頭。
「哦……如果能把它送給我的話……」
「絕對不行,真對不起教授,絕對不行。我不能在現在留下任何東西。」
我對登記員的話不太明白,但還是拿了一個球,把上面的導線與哇哇妮的球連了一下,聽到一聲表示完成的蜂鳴後,就回到了我的F-18上,座艙里免強能放下那個球。幾分鐘後,纖維中轉站和黃色地球都在瞬間消失,我又回到了大西洋上空,看到了熟悉的藍天和大海,當我在羅斯號上降落時,塔台的人說我沒有耽誤時間,還說無線電聯繫也沒有中斷過。
但那個球證明我到過另一個纖維,我設法偷偷從機艙中拿回了球。當天晚上,航母在波士頓靠岸了,我把那個球帶到軍官宿舍。當我從大袋子中把它拿出來時,球上果然顯示出了清晰的圖像,我看到了粉色的天空和藍色的雲,哇哇妮正在一座晶瑩的水晶山的山腳下閒逛。我轉動球體,看到另一個半球在顯示著另一幅圖像,仍是粉色的天空和藍色的雲,但畫面上除了哇哇妮外還有一個男人,那人穿著美國空軍的飛行夾克,那人是我。
其實事情很簡單:當我做出了不隨哇哇妮走的決定時,宇宙分裂為二,我看到的是另一種可能的纖維宇宙。
纖維鏡伴隨了我的一生,我看著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我和哇哇妮在粉紅色的地球上恩恩愛愛,隱居在水晶山,生了一大群粉紅色的娃娃,並白頭到老。
就是在哇哇妮孤身回到的那個纖維,她也沒有忘記我。在我們走錯纖維30周年那天,我在球體相應的一面上看到她挽著一個老頭的手,親密地在海邊散步,一月二月和三月把他們的6個影子投在沙灘上,這時哇哇妮在球體中向我回過頭來,她的眸子已不像藍色的雲,臉旦兒也不再像紛紅色的天空,但笑容還是那麼迷人,我分明聽見她說:
「你就是角鬥士!」 老人是昨天才發現樓下那個聽眾的。這些天他的心緒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他想用窗簾和音樂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開,但做不到。早年,在大西洋的那一邊,當他在狹窄的閣樓上搖著嬰兒車,在專利局喧鬧的辦公室中翻著那些枯燥的專利申請書時,他的思想卻是沉浸在另一個美妙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中,他以光速奔跑……現在,普林斯頓是一個幽靜的小城,早年的超脫卻離他而去,外部世界在時時困擾著他。有兩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論,這個由普朗克開始、現在有許多年輕的物理學家熱衷的東西,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他不喜歡那個理論中的不確定性,「上帝不擲骰子。」他最近常常自言自語。而他後半生所致力的統一場論卻沒有什麼進展,他所構築的理論只有數學內容而缺少物理內容。另一件事是原子彈。廣島和長崎的事已過去很長時間了,甚至戰爭也過去很長時間了,但他的痛苦在這之前只是麻木的傷口,現在才痛起來。那只是一個很小的、很簡單的公式,只是說明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事實上,在費米的反應堆建成之前,他自己也認為人類在原子級別把質量轉化為能量是異想天開……海倫·杜卡斯最近常這麼安慰他。但她不知道,老人並不是在想自己的功過榮辱,他的憂慮要深遠得多。最近的睡夢中,他常常聽到一種可怕的聲音,像洪水,像火山,終於有一夜他被這聲音從夢中驚醒,發現那不過是門廊中一隻小狗的酣聲。以後,那聲音再沒在他夢中出現。他夢見了一片荒原,上面有被殘陽映照著的殘雪。他試圖跑出這荒原,但它太大了,無邊無際。後來他看到了海,殘陽中呈血色的海,才明白整個世界都是蓋著殘雪的荒原……他再次從夢中驚醒,這時,一個問題,像退cháo時黑色的礁石一樣突然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人類還有未來嗎?這問題像烈火一樣煎熬著他,他幾乎無法忍受了。
樓下的那人是個年輕人,穿著現在很流行的尼龍夾克。老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在聽他的音樂。後來的三天,每當老人在傍晚開始拉琴時,那人總是準時到來,靜靜地站在普林斯頓漸漸消失的晚霞中,一直到夜裡九點左右老人放下琴要休息時,他才慢慢地離去。這人可能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學生,也許聽過老人的講課或某次演講。老人早已厭倦了從國王到家庭主婦的數不清的崇拜者,但樓下這個陌生的知音卻給了他一種安慰。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聲剛剛響起,外面下起雨來。從窗口看下去,年輕人站到了這裡惟一能避雨的一棵梧桐樹下。後來雨大了,那棵在秋天枝葉已很稀疏的樹擋不住雨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讓他早些走,但年輕人似乎知道這不是音樂結束的時間,仍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浸透了雨水的夾克在路燈下發亮。老人放下提琴,邁著不靈便的步子走下樓,穿過雨霧走到年輕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歡聽,就到樓上去聽吧。」
沒等年輕人回答,老人轉身走回去。年輕人呆呆地站在那兒,雙眼望著雨中的夜景,仿佛剛才發生的是一場夢。後來,音樂又在樓上響了起來,他慢慢轉過身,恍惚地走進門,走上樓去,好像被那樂聲牽著魂一樣。樓上老人房間的門半開著,他走了進去。老人面對著窗外的雨夜拉琴,沒有回頭,但感覺到了年輕人的到來。對於如此迷戀於自己琴聲的這個人,老人心中有一絲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別是今天這首他最喜歡的莫扎特的回族曲,拉得常常走調。有時,他忘記了一個段落,就用自己的想像來補上。還有那把價格低廉的小提琴,很舊了,音也不准。但年輕人在靜靜地聽著,他們倆很快就沉浸在這不完美但充滿想像力的琴聲中。
這是二十世紀中葉一個普通的夜晚,這時,東西方的鐵幕已經落下,在剛剛出現的核陰影下,人類的未來就像這秋天的夜雨一樣明暗而迷濛。就在這夜。這雨中,莫扎特的回族曲從普林斯頓這座小樓的窗口飄出……
時間過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點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起了那個年輕人,抬頭見他正向自己鞠躬,然後轉身向門口走去。
「哦,你明天還來聽吧。」老人說。
年輕人站住,但沒有轉身,「會的,教授,但明天您有客人。」他拉開門,又像想起了什麼,「哦對,客人八點十分就會走的,那時我還會來的。」
老人並沒有仔細領會這話的含義。
第二天雨沒停,但晚上真有客人來,是以色列大使。老人一直在祝福那個遙遠的新生的自己民族的國家,並用出賣手稿的錢支援過它。但這次大使帶來的請求讓他哭笑不得,他們想讓他擔任以色列總統!他堅決拒絕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車前掏出懷表看,路燈下老人看到表上的時間是八點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麼。
「您,哦,您來的事情還有人知道嗎?」他問大使。
「請放心教授,這是嚴格保密的,沒有任何人知道。」
也許那個年輕人知道,但他還知道……老人又問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那麼,您來之前就打算八點十分離開嗎?」
「嗯……不,我想同您談很長時間的,但既然您櫃絕了,我就不想再打擾了,我們都會理解的,教授。」
老人困惑地回到樓上,但當他拿起小提琴時,就把這困惑忘記了。琴聲剛剛響起,年輕人就出現了。
十點鐘,兩個人的音樂會結束了。老人又對將要離去的年輕人說了昨天的話:「你明天還來聽吧。」他想了想又說,「我覺得這很好。」
「不,明天我還在下面聽。」
「明天好像還會下雨,這是連陰天。」
「是的,明天會下雨,但在您拉琴的時候不下;後來還會下一天,您拉琴時也下,我會上來聽;雨要一直下到大後天上午十一點才會停。」
老人笑了,覺得年輕人很幽默,但看著他離去的背影,他突然預感到這未必是幽默。
老人的預感是對的。以後的天氣精確地證實著年輕人的預言:第二天晚上沒雨,他在樓下聽琴;第三天外面下雨,他上來聽;普林斯頓的雨準確地在第四天的上午十一點停了。
雨後初晴的這天晚上,年輕人卻沒有在樓下聽琴,他來到老人的房間裡,拿著一把小提琴。他沒說什麼,用雙手把琴遞給老人。
「不,不,我用不著別的琴了。」老人擺擺手說。有很多人送給他提琴,其中有很名貴的義大利著名制琴師的製品,他都謝絕了,認為自己的技巧配不上這麼好的琴。
「這是借給您的,過一段時間您再還給我。對不起教授,我只能借給您。」
老人接過琴來,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沒有弦!再仔細一看,弦是有的,但是極細,如蛛絲一般。老人不敢把手指按到弦上,那蛛絲似乎一口氣就可吹斷。他抬頭看了看年輕人,後者微笑著向他點點頭,於是他輕輕地把手指按到弦上,弦沒斷,他的手指卻感到了那極細的蛛絲所不可能具有的強勁的張力。他把弓放上去,就是放弓時這不經意的一點滑動,那弦便發出了它的聲音。這時,老人知道了什麼叫天籟之音!
那是太陽的聲音,那是聲音的太陽!
老人拉起了回族曲,立刻把自己溶入了無邊的宇宙。他看到光波在太空中行進,慢得像晨風吹動的薄霧;無限寬廣的時空薄膜在引力的巨浪中輕柔地波動著,浮在膜上的無數恆星如晶瑩的露珠;能量之風浩蕩吹過,在時空之膜上激起夢幻般的霓光……
當老人從這神奇的音樂中醒來時,年輕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了。
以後,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杜卡斯和醫生都勸他注意身體,但他們也知道,每當琴聲響起時,老人就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生命活力在血管中涌動。
年輕人卻再也沒來。
這樣過了十多天,老人的琴突然拉得少了起來,而且有時又拉起了他原來那把舊提琴。這是因為他突然產生了一種憂慮,怕過多的演奏會磨斷那蛛絲般的弦。但那把琴所發出的聲音的魔力讓他無法抗拒,特別是想到年輕人在某一天還會來耍回那把琴,他又像開始時那樣整夜地拉那把琴了。每天深夜,當他依依不捨地停止演奏時,總要細細地察看琴弦,老眼昏花,他就讓杜卡斯找了一個放大鏡,而放大鏡下的琴弦絲毫沒有防損的痕跡,它的表面如寶石一樣光滑晶瑩,在黑暗中,它還會發出藍色的螢光。
這樣又過了十多天。
這天深夜,入睡前,老人像往常那樣最後看了看那把琴,突然發現琴弦有些異樣。他拿起放大鏡仔細察看,肯定了自己的判斷。其實這跡象在幾天前就出現了,只是到了現在,它才明顯到能輕易察覺的程度。
琴弦越磨越粗。
第二天晚上,當老人剛把弓放到琴弦上時,年輕人突然出現了。
「你來要琴嗎?」老人不安地問。
年輕人點點頭。
「哦……如果能把它送給我的話……」
「絕對不行,真對不起教授,絕對不行。我不能在現在留下任何東西。」